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原语中心论的影响下,追求完全与原文“对等”的译本的极端客观主义思想长期占据翻译理论话语的中心位置。因此,误译常常被一概斥为“劣译”,成为译者受到责难的原因。随着国内翻译研究范式的逐渐转变,译者主体性成为译界研究的焦点之一。误译,特别是译者有意的翻译策略导致的反映文化因素的误译也具有了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通过对乡土小说《浮躁》英译本中出现的部分文化误译的分析,探讨了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以及翻译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章淑芬  潘畅 《科技信息》2010,(10):151-151
口译过程并不是对原信息进行完全复制的过程,而是译员在原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创造的译文与原文无法完全对等,这种情况下的译文是否合格有效?目的论从一个不同于以往传统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本文认为目的论为"有意误译"提供了很好的解释力和支持力,旨在目的论的视角下探讨"有意误译"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对翻译过程中误读的研究使视点集中在翻译过程中的行为主体——译者及译文读者上。关联理论的语境观和目的论为研究误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根据译者和译文读者的误读特点,误读可以分为:译者为实现译文特殊的政治、道德、话语权利目的而对原文进行的有意误读以及译文读者处于二级交际情景下对译文的无意误读。  相似文献   

4.
金杨 《科技信息》2013,(4):232-232,234
本文通过最近热播的《黑衣人3》的电影字幕为例,分别在语言、文化以及译者主体性方面分析了字幕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同时,还探讨了电影字幕创造性叛逆翻译的表现形式常是有意误译、编译和与原文竞争。  相似文献   

5.
高翼 《科技信息》2012,(28):167-167
翻译是跨文化、跨语际的信息传播和交际活动。由于翻译的多变性和复杂性以及译者的原因,在翻译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误译。本文旨在分析造成误译的原因,希望对减少在翻译实践中的误译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小说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和文化误译总是不可避免的。造成文化缺省和误译的主要原因除了语言文化本身的特异性和译者文化认知处理方面的局限性之外,主要是译者的单一文化心态,即译者的主体性。从《浮躁》Turbulence英译本误译分析的结果看,地域文化、方言土语、民风民俗等文化翻译的“滞阻点”是“归化”的翻译观,而非文化缺省本身。  相似文献   

7.
"功能目的论"是德国功能派译论的核心理论,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视角。本文在目的论的框架内,根据上海世博会宣传资料翻译的要求和目的,运用Nord的翻译失误分析模式着重剖析上海世博会宣传资料英译中语用类和语言类的翻译失误,并指出这些失误主要是缘于译者缺少跨文化意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未充分考虑世博会对外推介的目的,未做到以目标语和目标受众为导向是造成误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在翻译过程中,经常出现翻译失误现象.本文通过英汉翻译中的典型错误,从四个方面对翻译失误进行了分析.指出要避免误译,关键在于提高双语水平、了解文化差异、掌握相关知识、切忌粗心大意.  相似文献   

9.
袁洪 《韶关学院学报》2010,31(5):139-142
文本意义具有基始意义和衍生意义,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难免出现误读与误译。一定范围的误读与误译是合理的、可接受的,误译文本同样可以实现原语文本的意义,是文本意义建构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0.
由于翻译的多变性与复杂性以及译者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和主观意图的驱使,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误译和差译,而这些误译和差译大多数都是由于信息交流不畅所导致的。本文旨在分析造成这种误译和差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从认知角度透视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关联理论对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译进行尝试性分析,并从认知语境、语境效果、作者意图及读者期待等方面对文化误译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同时提出了相应的避免出现文化误译的策略和方法,如:照顾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使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相匹配;使处理努力与语境效果成正比;使原文作者的期待与译文读者的企盼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从报刊新闻英语自身及新闻英语翻译的特点出发,结合认知理论,在词汇误译层面,通过具体实例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报刊新闻误译现象的存在方式与内在原因,旨在对报刊新闻翻译起到明目醒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大量实例,探讨了科技英语翻译中各种情况下常用词可能造成的误译,以提醒译者注意.  相似文献   

14.
海明威《永别了,武器》有多个译本。今对4个译本的译文进行分析,发现涉及技术语言的译文存在误译、硬译、术语翻译不准确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词义是动态的,原文文本会涉及各种知识,译者需要充分作好译前准备,了解翻译文本的相关知识,建立与要翻译的文本相关的认知模型,便于在相应的语境下确定词义时调用,达到与原作的语境匹配,避免翻译错误。  相似文献   

15.
德国翻译理论家Vermeer的翻译目的论在翻译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的论的核心概念是:翻译方法或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即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本文以目的论为依据,研究隐喻的翻译策略,旨在探讨译者如何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相对应的隐喻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诗歌中的“意义”呈现出人“诗意的存在”,是诗歌的灵魂,也是诗歌翻译的核心。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通过移情、想象、联想等方式领略原诗的审美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原诗的意义通过意象和语言进行审美再现。从唐诗翻泽的不同版本中可以看出,其翻译策略或接近原诗的语言和意象,或对原诗进行本土化的改造,或发挥译者自身创造力的重写。无论如何,诗歌翻译都是译者对原诗进行审美重建的创造。  相似文献   

17.
作者理论联系实际,讨论了强意词语在科技英语中的应用与汉译,同时肯定了此种研究的必要性与意义,指出了其中强意词语的误译形式。  相似文献   

18.
文学翻译因其翻译对象——文学作品的特殊性,译者在翻译时经常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创造性地翻译原作品,造成译作在某种程度上背叛了原作,这种现象有其必然性,但应该有"度"。本文重点研究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受到哪些因素的约束。  相似文献   

19.
科技翻译过程中,译者有时会遇到由于作者大意或排印疏忽造成的原文错误。一位有责任感的译者应该在动笔之前仔细对原文进行语法分析和逻辑分析,并且尽可能地了解和熟悉与所译资料相关的专业知识。这样就可以辨别出原文可能存在的错误,并在译文中加以更正,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