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滚动振动试验台在各大研究院以及车辆厂建造。模拟车辆实际运行的振动工况是试验台进行实验研究和出厂前车辆性能检测的基础,因此尽量使试验台真实地模拟车辆的实际运行环境十分重要。该文通过激振主系统中加入弹簧减震情况下的振动系统动力学分析及其仿真,初步分析和讨论滚动振动试验台激振器设计中的新型式。  相似文献   

2.
基于光纤光栅的振动参数监测及信号处理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光纤光栅传感与其他传感技术相比,有其独特的优点,对光纤光栅传感器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通过测量光纤光栅传感元件的波长而得到振动参数的理论模型,介绍了测量信号处理系统的结构,作了光纤光栅传感器与加速度传感器的振动参数监测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光纤光栅传感器的性能很好,可以用于低频振动结构的动态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3.
应用模诚分析技术对铣床进行动态性能分析,通过模态实验,运用ITD法对模态参数进行辨识,得出若干阶模态振型,从影响精度的振型分析,提出有利于减轻振动及提高质量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为完善光栅测振传感器的性能,将光栅莫尔条纹技术应用到振动测量,在完成光栅测振传感器原理性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就其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构建高精度光栅传感器测试系统,对传感器的静动态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并建立了动态模型.实验证明,光栅测振传感器分辨力可达0.025μm,动态频率误差小于1.5%,振幅误差小于3.8%.  相似文献   

5.
基于工作原理,分析了谐振式科氏质量流量传感器的非线性干扰形成的机制以及对传感器的影响;提出了解决非线性影响的措施;初步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技术措施具有较好实用效果,对提高该传感器的性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传统成型加工过程中304不锈钢材料表面质量差、易产生毛刺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三维超声振动切削装置并进行了实验研究.首先通过对装置结构几何变形关系的分析,建立了刀尖的理论运动轨迹模型,通过Matlab对轨迹模型进行拟合并利用ANSYS对实际输出轨迹进行仿真分析,得到刀尖运动轨迹为空间中的三维抛物线.其次对装置进行有无超声振动切削实验,通过超景深系统和三维轮廓仪对已加工工件表面进行了测量和观察,发现超声振动切削下已加工表面粗糙度的算术平均高度明显小于普通车削的情况.结果表明:相较于普通车削,超声振动切削对于304不锈钢材料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7.
为了检测轨道车辆PT(铂)温度传感器在振动条件下的性能,设计了轨道车辆PT温度传感器振动检测实验台。根据传感器实际工况确定了实际工况模拟条件以及振动检测实验台机械结构。应用ANSYS软件对关键部件进行有限元分析,CATIA软件对各部件进行建模。实验仿真曲线表明,该检测实验台能准确模拟PT温度传感器的实际振动工况。  相似文献   

8.
设计并制造了一种纵弯模式转换型超声马达,对其转动机理,影响其效率的诸因素及其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测试。实验表明,该马达具有频漂小,转速稳定,转换效率高等特性。  相似文献   

9.
以高速磁浮列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弹性轨道下的车-轨耦合振动问题。建立了能反映实际问题的车-轨耦合最小悬浮单元模型,并进行了开环系统稳定性和耦合振动机理分析。以弥补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有效信息利用不足为出发点,设计了基于预先补偿的全状态反馈控制器。通过仿真分析了反馈增益矩阵对系统跟踪性能和振动抑制能力的影响,提出了适当降低对悬浮间隙的要求换取振动抑制能力提升的思路。进一步分析了反馈系数对悬浮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此得到了优化的预先补偿和全状态反馈控制框架。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基于预先补偿的全状态反馈控制对抑制车-轨弹性耦合振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两端弹性支承的圆管受内外流共同作用的模型,推导了管道与流体间的耦合振动方程,并采用Galerkin模态叠加法对管道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结合文献中的实验进行了计算,并对其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WaveBehaviorofVibratingFluidizedBedsWangTingjie(王亭杰),WangZhanwen(汪展文)JinYong(金涌),YuZhiqing(俞芷青)DepartmentofChemicalEngineerin...  相似文献   

12.
对新近开发的旋涡流化床悬浮空间气固两相流动和颗粒扬析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阐明了旋涡流化床特有的颗粒悬浮层的运动规律,得到了颗粒质量流率的分布特点,首次提出旋涡流化床扬析的机理,并对扬析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获得了使夹带和扬析速率最小时的最佳空气动力条件和二次风喷射角,在冷态试验装置上证实了旋涡流化床较强的颗粒分离作用,研究结果对旋涡流化床锅炉的放大设计和运行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旋涡流化床气固两相流中的气体流场和混合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探明了二次风率和喷射角对悬浮空间流场结构和回流流动的影响。用气体示踪技术首次系统地研究了旋涡流化床悬浮空间内气流横向扩散与混合的基本规律,探讨了气流结构和形态对传质过程的影响,得出了二次风射流的穿透深度和气流横向混合速率对喷射角的强烈依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旋涡流化床悬浮空间喷入二次风后氧浓度的径向分布与颗粒浓度分布的规律相吻合,满足了高浓度燃料区需要高氧量的燃烧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以酒糟、酱油渣、玉米和小麦为试验物料,以振动强度为振动参数的综合指标,在振动流化实验台上,分析了振动参数对振动流化床干燥特性的影响.提出了最佳振动强度的概念,给出了玉米最佳振动强度的经验式;利用临界振动强度和最佳振动强度的概念,从机理上解释了振动参数对等速干燥段和降速干燥段的干燥特性如何影响的问题.另外,还进行了振动参数与其他工艺参数的交互作用分析.  相似文献   

15.
给出数据分离与它的属性状态特征生成的基本理论。利用逆P-集合的结构与动态特征,给出数据外分离,数据内分离与数据外-内分离概念,给出数据分离特征,给出数据分离生成的属性状态特征。给出数据补充定理,数据删除定理与数据补充-删除定理。给出数据外分离的属性基数定理,数据内分离的属性基数定理与数据外-内分离的属性基数定理。论文给出的理论结果是数据分离生成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本科教学中体现海洋化学特色,尤其是加强具有海洋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将专业特色与专业基础教育牢固地结合起来,通过实践环节凸显专业特色,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灌注桩凭借承载力高、施工工艺成熟、施工机械化程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中。有效确定灌注桩的承载特性和充分掌握承载特性的测试方法,是确保建(构)筑物安全使用的前提和保证。为此,本文围绕灌注桩承载特性和承载特性关键测试方法进行了梳理,总结和评述了国内外相关的最新研究现状,系统归纳了灌注桩承载特性的影响因素和荷载传递规律,重点介绍了低应变法、声波透射法、高应变法、静载荷试验、自平衡试验等灌注桩完整性和承载特性测试方法的原理与特点,简述了分布式光纤测试技术在灌注桩承载性能测试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综合现有研究成果对灌注桩桩端阻力、桩侧摩阻力以及桩身荷载传递规律进行了概述与分析,最后基于目前灌注桩承载特性及测试方法的研究不足与缺陷,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措施以促进灌注桩承载特性测试方法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功率IGBT直流特性和动态特性的PSPICE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等效模拟的方法建立了IGBT PSPICE仿真的直流模型和动态模型,对大功率IGBT的直流特性和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模型的仿真值与器件的实际值相比,所有特性均较吻合,表明仿真模型适用于大功率IGBT的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针对油藏概念模型和实际模型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个能够反映油藏主要地质特征、井网特征、生产特征、渗
流特征和剩余油分布特征的新模型油藏特征模型,给出了建立油藏特征模型的详细思路和具体步骤。油藏特征
模型建模相对简单,反映油藏地质特征和开发特征的程度介于概念模型和实际模型之间,但能够反映油藏的主要渗流
特征和剩余油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可以开展油藏开发机理和具体的注水技术措施研究。同时,该油藏特征模型的
建立也提供了一种新的建模思路,扩展了目前油藏模型的类型。最后,以孔二北油田为例详细介绍了建立油藏特征模
型的具体过程,并提出了建立在此油藏特征模型基础上的优化周期注水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回顾了近十年来对网络业务流特性的观测和研究进展,探讨它们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对现代数据网所呈现的独特特性给予充分的关注,指出了在这种特性下如何进行性能分析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