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从银杏叶提取黄酮甙类化合物的工艺条件,对提取到的混合物用薄层年法进行了分离。结果表明,从银杏叶中提取出的黄酮甙类混的中分离 出四种以上的纯组分。  相似文献   

2.
以银杏叶和绞股蓝为研究对象,利用超滤法对所提取物分子量大小可控的特点,从单味中药提取和双中药提取两个方面考察了银杏叶、绞股蓝两味中药中黄酮的提取效果,并优化超滤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单味银杏叶提取物黄酮含量为4.83%,单味绞股蓝提取物黄酮含量为3.58%,银杏叶和绞股蓝双中药提取物中黄酮含量为5.76%,双中药提取物中黄酮含量明显高于单中药提取物中黄酮含量.本论文的研究为制备高含量黄酮提取物以及制备药效更好的抗心血管疾病中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经济和实用的角度出发,研究了提取时间、温度等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利用正交设计确定了水提法提取银杏黄酮的最佳条件。同时对银杏叶浸膏的提纯和黄酮化合物的分离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HPLC法测定EGB中黄酮含量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HPLC法测定EGB中黄酮含量的应用研究匡晓帆吴江(化学系)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很高.有黄酮、黄酮醇、甙类等成分[5].它对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以及在治疗脑缺血,老年痴呆等有独特疗效.国内外相继有银杏叶黄酮新药投入市场[1].在...  相似文献   

5.
以乙醇为提取溶剂从银杏叶中提取总黄酮,使用DA201大孔树脂对其进行纯化;测定了银杏叶黄酮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考察了对大肠杆菌生物膜形成和黏附性的影响,使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测定了银杏叶黄酮对胞外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银杏叶黄酮对大肠杆菌的MIC为4 mg/mL;银杏叶黄酮对大肠杆菌生物膜的形成和黏附有抑制作用,其质量浓度为1倍MIC时,生物膜形成抑制率为59.09%,黏附性抑制率为28.99%;其质量浓度在1倍MIC以上时,对大肠杆菌生物膜多糖的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银杏叶中有效成分的微波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出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的微波提取工艺,并采用化学发光法对银杏叶的粗提物、正丁醇萃取物及其余水层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固液比(m/m)为1∶30,微波中档400 W浸提时间为1 h,然后70℃水浴浸提1 h,黄酮的提取率最高.3种提取物均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中粗提物的抗氧化活性比正丁醇萃取物好,同时发现萃取后的水层部分虽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很低,但也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证明银杏叶提取物是一组复杂的、而又有相互协同增效作用的混合物,进一步分离纯化可能对提高其抗氧化活性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银杏叶黄酮组分的分离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70% 乙醇回流提取和聚酰胺柱层析的方法得到银杏叶总黄酮,继而用硅胶薄板对总黄酮进行制备性分离,得到3 个黄酮含量较高的组分Ⅰ、Ⅱ、Ⅲ.进一步研究发现,组分Ⅰ、Ⅱ、Ⅲ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可以明显地抑制紫外线引起的小鼠肝细胞线粒体过氧化脂质的形成,其中组分Ⅱ的效果最好,当浓度为10 .54 μg/ml 时,抑制率可达60 .3 % .成分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组分Ⅱ是以槲皮素为甙元与葡萄糖、鼠李糖或这两者形成的双糖结合而成的黄酮甙类.  相似文献   

8.
通过正交设计确定银杏叶总黄酮用微波提取的最佳工艺,对溶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4个因素进行考察,确定其对银杏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70、提取2次、提取时间3min,银杏叶总黄酮得率为2.061%。银杏叶总黄酮进一步采用大孔树脂分离纯化,以黄酮含量为指标确定其最佳工艺参数,选定D101型大孔树脂,以80%乙醇、2倍柱体积/h的流速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至3倍柱体积,为最佳工艺。经D101型大孔树脂纯化后,提取物中黄酮含量由17.08%提高到44.17%。  相似文献   

9.
银杏叶黄酮组分的分离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70%乙醇回流提取和聚酰胺柱层析的方法得到了银杏叶总黄酮,继而用硅胶薄板对总黄酮进行制备性分离,得到了3个黄酮含量较高的Ⅰ、Ⅱ、Ⅲ。进一步研究发现,组分Ⅰ,Ⅱ,Ⅲ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可以明显地抑制紫外线引起的小鼠肝细胞线粒体过氧化脂质的形成,其中组分Ⅱ的效果最好,当浓度为10.54μg/ml时,抑制率可达60.3%,成分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组分Ⅱ是以槲以素为甙元与葡萄糖,鼠李糖或这两者形成的双糖结合而成的黄酮甙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以乙醇为溶剂的银杏叶中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将此条件下浸提液蒸干,得粗提物,其黄酮含量为2.98%,定性试验和紫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为黄酮醇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生境对银杏(Ginkgo biloba)叶中聚戊烯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类脂4类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探索影响代谢产物积累的主要立地因子,为银杏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雌株和雄株银杏在7个生境下叶中聚戊烯醇、可溶性糖、蛋白质和类脂等变化规律。【结果】来自不同生境银杏叶中聚戊烯醇、可溶性糖、蛋白质和类脂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来自石家庄地区叶中聚戊烯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类脂的含量最高;聚戊烯醇含量与类脂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但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平均最暖月气温是影响银杏叶中聚戊烯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类脂积累的关键环境因子,此外日照时长和土壤中P、K含量对其的积累也具有较大的影响。【结论】环境因素会显著影响银杏叶中代谢产物的含量,温暖的生境有助于聚戊烯醇等类脂类物质的合成与积累。  相似文献   

12.
银杏叶枯病初侵染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9-1992年间,以银杏的冬芽、幼叶、嫩叶以及越冬后的落叶等为试验材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银杏叶枯病的三种病菌均能在冬芽和落叶上越冬。当春季节萌发后,银杏叶枯病的主要病原链格孢菌能转移到部分嫩叶上,继续进行潜伏侵染,但其数量显著下降。3-6月间,越冬后落叶上的链格孢菌可以大量形成呈丛状的分生孢子梗,并不断产生新的分生孢子。上一年在落叶上产后的分生孢子,越冬后仍具有一定的发芽率。就病害的侵染源  相似文献   

13.
以银杏叶片为材料,研究其在黑暗脱水条件下光系统Ⅱ(PSⅡ)光化学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黑暗脱水过程中,银杏叶片的相对含水量(RWC)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PSⅡ的潜在活性Fv/Fo和最大量子效率Fv/Fm的变化趋势相同。PSⅡ反应中心单位面积吸收(ABS/CS)的能量、捕获(TRo/CS)的能量和热耗散(DIo/CS)的能量都呈上升的变化趋势,而用于电子传递(ETo/CS)的能量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说明银杏叶片没有受到明显的光抑制。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条从银杏叶中分离、纯化聚戊烯醇类化合物的工艺路线,对工艺中主要分离、纯化单元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用廉价的石油醚为萃取剂,萃取物经水解、大孔树脂吸附和硅胶柱层析,油状产物中聚戊烯醇类化合物含量超过95%,聚戊烯醇类化合物得率为50%,回收率为95.7%,整个工艺过程简单,易于工业放大。  相似文献   

15.
银杏叶用林定向培育技术体系的集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叶中由于含有广泛的具药理活性的化学成分,已经成为药品、食品、化妆品和饮料等工业产品的重要原料,银杏叶用林的定向培育能够为以银杏叶为原料的各种加工业提供优质的原料。笔者在介绍银杏叶用园培育原理的基础上,依据银杏叶用林研究的相关材料,系统总结了银杏叶用林的定向培育关键技术,包括:①选择适宜的立地条件,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土壤pH为6.0~7.5的适生丰产区内的造林地; ②选择优良的品种,选用经过选育并获得新品种权或通过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叶用优良品种; ③采用合理的密度,根据不同的立地及栽培条件,栽植密度控制在4万~7万株/hm2; ④采用截干萌芽矮化经营方式,4~5 a截干1次; ⑤施肥以有机肥为主,生长前期追N肥,后期增施K、P和微量元素肥料(Mg、Zn、Mo); ⑥生长前期采取措施促进生长(水分充足、温度和光照适宜),后期采取措施促进药用成分的合成和积累(适度干旱、低温和强光)。  相似文献   

16.
Tender leaves, buds and stems ofginkgo biloba L. were transformed successfully byAgrobacterium rhizogenes with Ri plasmid, and its suspension cultured clone was eastablished. The result of detection of opines suggested thatA. rhizogenes had integrated the T-DNA of the Ri plasmid into genomic DNA of ginkgo cells. A new way is offered to exploit ginkgo resources with biological technology. Liu Shunan: born in 1972, Postgraduate  相似文献   

17.
银杏营养生长与叶黄酮、内酯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银杏营养生长和叶黄酮、内酯含量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从4月4日到5月16日是叶长生长的速生期;叶宽的主要生长时期则是从4月上旬到5月中下旬;而叶面积的速生期最长,从4月初到5月底。从萌芽到5月下旬是银杏新梢加长生长的主要时期;新梢加粗生长的主要时期则是从萌芽到6月中下旬,随着生长期的延长生长速度逐渐加快,分别在5月下旬和6月中下旬达到生长高峰期,在此之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直到停止。研究结果还表明银杏从萌芽到展叶期叶黄酮含量较高,即4月份叶黄酮含量出现一个高峰期,但随着叶片的逐渐生长,黄酮含量反而逐日下降,7月份是全年含量最低点,从8月份又开始逐渐上升,直到10月份达到最大;而内酯含量自春季芽萌动后呈逐渐增加趋势,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其含量达到最大值。由此可以确定银杏叶的最佳采叶期应是10月份。  相似文献   

18.
银杏的研究进展:药理与临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详细介绍了银杏根,叶,外种皮的药理研究进展以及在临床上对神经,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等各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并对银杏的开发利用前景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分别以不同比例的四氢呋喃-乙醇、乙醇-水为溶剂,采用水浴回流和浸泡法提取银杏叶中总黄酮,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率.结果表明:采用水浴回流法时,以体积比为3∶1的四氢呋喃/乙醇为溶剂,银杏叶质量(g)与溶剂体积(mL)比为1∶13.3、水浴温度为50℃、时间为2 h,提取率可达14.7%;采用浸泡法时,以体积比为3∶1的乙醇/水为溶剂,银杏叶质量(g)与溶剂体积(mL)比为1∶10、浸泡时间为24 h,提取率最高达9.3%.  相似文献   

20.
以银杏叶片为材料,研究其在不同天气条件下光系统Ⅱ(PSⅡ)光化学活性的日变化。结果表明,晴天和阴天时叶片的PSⅡ最大量子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均先下降后上升,但上午晴天时叶片的Fv/Fm和Fv/Fo下降比阴天快,光抑制较严重。Fv/Fm和Fv/Fo都可以作为光抑制程度的可靠指标。1 d内的大部分时间里,晴天时银杏叶片PSⅡ反应中心单位面积吸收(ABS/CS)的能量、捕获(TRo/CS)的能量和热耗散(DIo/CS)的能量都比阴天时高,而用于电子传递(ETo/CS)的能量则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