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酒驾是导致重大交通事故的原因之一,酒驾辨识已成为交通安全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因此,提取不同驾驶倾向性驾驶员在跟驰状态下的酒驾特征参数对实现酒驾的准确辨识有重要意义。由问卷调查确定驾驶员驾驶倾向性;通过人因工程实验、驾驶模拟实验,采集不同类型驾驶员的生理、操作行为、车辆运行、驾驶环境等动态信息;采用神经网络分类器,获得备选特征集合的分类正确率估计,运用离散粒子群算法提取不同驾驶倾向性驾驶员的酒驾特征参数。验证结果表明提取的特征参数能有效辨识不同驾驶倾向性驾驶员是否酒驾。  相似文献   

2.
驾驶倾向性反映了驾驶员在车辆操作和运动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情感状态,对交通安全极为重要,准确地确定驾驶倾向性是研究驾驶员行为的难点.从研究驾驶员生理-心理特性的角度出发,利用决策树能融知识表示与获取于一身的优点,将决策树用于驾驶员驾驶倾向性的研究,实现了对驾驶员行为的模拟再现.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驾驶员驾驶倾向性的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驾驶倾向性是衡量驾驶员驾驶过程中情绪偏好的动态指标,是碰撞报警系统中考虑的关键参数.在分析驾驶倾向性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建立了驾驶倾向性的动态辨识模型,对原始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提取特征参数并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选取400组数据作为训练样本,69组数据做测试样本,通过采用驾驶员心理测试、实车实验方式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训练时间减少、辨识准确率较高的优点,可为提前做好安全预警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基于驾驶倾向性辨识的避撞-报警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强  谭德荣  高松  郭栋  王晓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14(13):282-285,305
为了研究适应驾驶员个性需求的避撞-报警算法,将驾驶倾向性作为驾驶员的个性评价指标引入。以实车实验所得驾驶行为数据为基础,提出了一种驾驶倾向性的实时辨识方法。通过驾驶模拟实验,获取了不同驾驶倾向性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和制动减速度数据;并据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驾驶行为的避撞-报警算法;最后将该算法与典型安全距离算法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避撞-报警算法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而且体现了各类型驾驶员报警触发时机差异。  相似文献   

5.
以驾驶倾向性为研究对象,将驾驶倾向性具体化为反应判断指标、驾驶操纵指标及行车记录指标构建驾驶倾向性综合评判模型,应用模糊数学中多层次综合评判理论构造模糊评价矩阵,对驾驶员的驾驶倾向性做出综合评判,并进行了实例分析与计算. 评判结果表明其符合客观实际,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驾驶倾向特征的实时辨识,对安全驾驶有积极的意义,但实时并准确识别驾驶倾向却是难点.通过分析驾驶倾向的外在表现,选取驾驶行为中的刹车频率、加油频率、刹车紧急程度和加油紧急程度作为评价指标,以实车试验获取的各评价指标数据为基础,运用BP神经网络构建驾驶倾向特征辨识模型,实现从驾驶行为到驾驶倾向的辨识.经验证,该模型识别率可达89.2%.  相似文献   

7.
针对驾驶过程中危险性驾驶行为状态的有效辨识问题,基于证据理论提出一套系统的驾驶行为险态辨识方法.在设定的显著性水平下,采用因子方差分析法,从驾驶行为状态因子中提取若干因子构建驾驶行为险态辨识特征集.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贝叶斯模型、FCM模型、神经网络模型,构建3类驾驶行为险态辨识器,实现驾驶行为危险状态辨识.针对3类辨识器辨识结果的差异性,采用D-S证据理论,对3类模型的辨识结果予以融合,实现了驾驶行为状态危险等级的融合识别.最后结合实例予以试算,结果表明,对于危险性驾驶行为状态的误判率为1.73%,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为合理分配智能汽车人机协同共驾驾驶权,提高智能车辆的驾乘安全性和舒适性,本文提出驾驶人纵侧向驾驶能力的概念及其评价方法.对驾驶人的驾驶能力进行了定义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纵向跟车激励工况和侧向移动双移线激励工况,在搭建的驾驶人在环智能仿真平台上进行数据采集.建立了基于Hammerstein辨识过程的驾驶能力辨识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驾驶能力辨识模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解耦和降维处理;通过客观蚁群聚类和主观量表分析相结合的分类方式,实现驾驶能力的分类;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驾驶能力评价方程.结果表明,纵侧向驾驶能力辨识模型平均辨识及拟合精度均大于90%,经主成分分析及主客观分类处理后的纵侧向驾驶能力评价方程满足统计检验指标,具有良好的拟合及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不同驾驶倾向驾驶员的酒后驾驶行为,提高酒后驾驶行为识别模型的准确性,组织60名不同驾驶倾向驾驶员饮酒后进行驾驶模拟实验,获得12个驾驶行为指标的实验数据;采用距离分析和方差分析,对各驾驶倾向驾驶员的酒后驾驶行为数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饮酒后,相同驾驶倾向驾驶员在速度标准差等9个驾驶行为指标上有相似性,其中,激进型驾驶员的速度均值的相关比例最高为85%;不同驾驶倾向驾驶员在油门踏板深度均值等7个的驾驶行为指标上差异显著。本研究可为基于驾驶行为的酒驾辨识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基于profit-sharing增强学习算法,提出了自适应性驾驶员意图辨识的方法,对交叉口驾驶员转向意图进行辨识,达到了缩短辨识所需时间和提高驾驶意图辨识准确性的目的。通过驾驶模拟仪采集的交叉口驾驶员操作数据,建立关于油门踏板操作量、制动踏板操作量、车速的驾驶员转向行为模型,运用profit-sharing增强学习方法对转向行为模型进行实时调整,使模型反映驾驶员的个体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的方法在交叉路口前3 s对驾驶行为的识别率是96.8%,前5 s的识别率是94.1%。  相似文献   

11.
为使先进驾驶人辅助系统更具人性化及个性化,提高智能车辆的驾乘安全性和舒适性,提出一种基于纵向激励工况的驾驶习性分类及辨识方法.以前车车速信号的周期性及突变性为依据,设计6种前车典型纵向激励工况,并通过实车道路试验完成64位驾驶人的数据采集.然后,采用客观粒子群聚类和主观量表分析相结合的分类方式,实现典型驾驶习性的分类和习性类型的定义.比较各工况下的分类结果,确定纵向最优激励工况组为正弦工况3和阶跃工况3.建立基于多维高斯隐马尔科夫过程的驾驶习性辨识模型,依据辨识准确率得到最优模型输入信号组,利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模型中的关键参数.结果表明,基于纵向激励的驾驶习性分类及辨识方法能够得到更好的分类和辨识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逐渐成熟,传统人工驾驶车辆和自动驾驶车辆之间的混行将成为常态。为使车辆安全高效行驶,自动驾驶车辆的决策机制须与人类决策一致。危险工况下的驾驶决策复杂,紧张恐惧等情感也是驾驶决策不可忽视的因素。以一典型危险场景为例,利用虚拟驾驶实验还原场景,对场景内驾驶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包括情感强度等输入指标的改进PSO-LSSVM驾驶决策模型,探究情感强度对驾驶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决策模型中加入情感强度指标可提高预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闻彬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6):56-57,64
中文倾向性研究是针对文本内容获得有用的倾向性信息和知识,它已经成为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倾向性的研究现状,然后重点介绍了情感词识别和情感词极性判别的方法和技术.同时在对现有的情感词极性判别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HowNet处理情感词极性判别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在词语级上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对开源仿真平台CARLA进行了介绍,分析了CARLA的基本功能、相关研究与应用.基于CARLA与罗技G920驾驶操纵设备搭建驾驶员在环的驾驶仿真平台.为提高驾驶仿真平台的拟真性,设计并实现了转向盘力矩反馈功能与转向灯功能.最后,评估了驾驶仿真平台的性能,讨论了驾驶仿真平台可能的应用领域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孙建华 《广东科技》2012,(21):47-48
汽车驾驶培训是一项教学工作,它应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并且必须践行教育部规定的法律法规。教练员只有掌握了学员的心理特点,加上科学而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合格而优秀的汽车驾驶员。汽车驾驶培训的教学基本原则之一是因人施教。也就是说教练员得根据学员的不同心理品质,选择适合当事人的教学方法。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简单分析了不同个性倾向性、智商、性别和气质的学员的特点,以及针对各种特点提出了汽车驾驶培训的教学意见。  相似文献   

16.
提出基于BVH的驾驶动作捕捉数据初步研究方法. 详细解析BVH文件格式特征以及文件中每个数据的表达内容;利用驾驶动作捕捉数据建立了驾驶员在保持驾驶姿势情况下的坐标系统;结合正向运动学方法对动作数据进行处理. 通过动作数据分析以及矩阵的变换将抽象的动作数据转换为具体的空间绝对坐标数据,并建立了量化描述驾驶动作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驾驶动作及分析驾驶行为等提供了运动参数.  相似文献   

17.
情感倾向性分析是近年来中文信息处理领域的热点问题.通过对新浪微博进行情感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主体句和句法依赖关系的微博情感倾向性分析方法.首先利用自定义规则和条件随机场模型进行主体句及主体评价对象的抽取;然后使用句法分析器对主体句进行依赖关系分析,可以准确的获得修饰评价对象的评价词;最后利用情感词典计算出句子的情感倾向.实验结果表明在精确获取评价对象的基础上再进行情感倾向性判别效果要优于对微博直接进行情感倾向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驾驶员驾驶行为的统计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自然驾驶数据研究了驾驶员驾驶行为的统计学特性.选取车辆的纵向加速度、侧向加速度、横摆角速度和速度作为描述驾驶员驾驶行为的特征参数.首先,讨论了驾驶员驾驶行为特性的收敛性.使用核密度估计得到了驾驶行为特征参数的概率分布,使用相对熵描述不同数据集之间分布的差异.接着,使用稳定收敛的数据集研究了驾驶行为特征参数的分布特性.最后,使用驾驶行为特征参数的条件分布研究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结论包括:前向加速度,制动减速度,侧向加速度,横摆角速度均近似服从帕累托分布;制动减速度或前向加速度增加时,驾驶员的转向操作倾向于更加剧烈,反之亦然;驾驶员制动,加速,和转向操作的剧烈程度随速度增加均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不同驾驶员个体之间的驾驶适宜性差异,基于驾驶适宜性检测数据,研究了驾驶技能评价方法。通过驾驶员驾驶适宜性检测试验,筛选出有效试验样本54例。研究了各项驾驶适宜性检测指标评价结果的等级划分方法和和驾驶技能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驾驶适宜性检测可将驾驶员划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和差5类;通过对54例试验样本的驾驶适宜性检测,得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和差5类驾驶员分别占比为38.89%、22.22%、20.37%、12.96%和5.56%。  相似文献   

20.
研究评论倾向性分析中情感词的动态极性变化问题.用Apriori算法在语境基础上挖掘情感歧义词语搭配,构建出(情感对象,情感词,情感倾向性)三元组形式的情感歧义词搭配词典,利用条件随机场模型(CRFs)序列标注方法从评论文本中抽取出情感要素,在构建的情感歧义词搭配词典基础上对评论文本进行了细粒度情感倾向性分析.在手机和电脑两个领域的评论语料集上进行多组实验,与传统方法的对比实验表明了方法的可行性,较为明显地提高了情感倾向性分析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