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10篇
  2019年   2篇
  2009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抛物旋转扁壳在航空、航天等尖端工程中广泛使用,如火箭的战斗部等。关于这种壳体已有一些研究结果,但是由于[1,2]使用的是混合型方程,不能很好地考虑荷载环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正交各向异性锥壳的位移型基本方程组出发,通过引入一个 H—S 位移函数(在极限情况下,它退化成圆柱壳的 В.З.Власов位移函数)和—广义荷载,将以上基本方程组化成为一个八阶变系数可解偏微分方程,并给出一些常见问题的控制方程.  相似文献   
3.
4.
在Stumpf和Badur(1990年)的研究基础上,分析了某些与弹塑性分解FFeFp有关的问题,指出使用积分解FFeFp没有机会为塑性旋率提供独立的本构方程.因为塑性旋率在使用分解FFeFp的情况下不是独立的量,它可以用应变率(弹性及塑性)以及应变(弹性及塑性)来表示.特别针对有限刚塑性变形(金属材料多属此类)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给出塑性旋率的显式表达、背应力的客观率及其与Zaremba-Jaumann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使先进驾驶人辅助系统更具人性化及个性化,提高智能车辆的驾乘安全性和舒适性,提出一种基于纵向激励工况的驾驶习性分类及辨识方法.以前车车速信号的周期性及突变性为依据,设计6种前车典型纵向激励工况,并通过实车道路试验完成64位驾驶人的数据采集.然后,采用客观粒子群聚类和主观量表分析相结合的分类方式,实现典型驾驶习性的分类和习性类型的定义.比较各工况下的分类结果,确定纵向最优激励工况组为正弦工况3和阶跃工况3.建立基于多维高斯隐马尔科夫过程的驾驶习性辨识模型,依据辨识准确率得到最优模型输入信号组,利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模型中的关键参数.结果表明,基于纵向激励的驾驶习性分类及辨识方法能够得到更好的分类和辨识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7.
8.
为合理分配智能汽车人机协同共驾驾驶权,提高智能车辆的驾乘安全性和舒适性,本文提出驾驶人纵侧向驾驶能力的概念及其评价方法.对驾驶人的驾驶能力进行了定义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纵向跟车激励工况和侧向移动双移线激励工况,在搭建的驾驶人在环智能仿真平台上进行数据采集.建立了基于Hammerstein辨识过程的驾驶能力辨识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驾驶能力辨识模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解耦和降维处理;通过客观蚁群聚类和主观量表分析相结合的分类方式,实现驾驶能力的分类;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驾驶能力评价方程.结果表明,纵侧向驾驶能力辨识模型平均辨识及拟合精度均大于90%,经主成分分析及主客观分类处理后的纵侧向驾驶能力评价方程满足统计检验指标,具有良好的拟合及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压电薄膜的压电效应,研究压电薄膜微机电加速度传感器.对双层压电薄膜微机电加速度传感器进行静力分析,得到传感器方程,并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压电薄膜厚度的增大,灵敏度随之增大,在一定厚度下达到最大值,随着厚度的进一步增大,灵敏度反而减小.然后进行动力分析,得到噪音、质量因子、最小可测信号等技术参数,并进行了数值计算.运用ANSYS软件进行谐响应分析,得到不同频率下结构的动力响应曲线.  相似文献   
10.
由我国著名学者叶开沅教授主编的《应用力学进展》(Progress in AppliedMechanics)被列为 W.A.Nash 和 G.AE.Oravas 主编的“表面结构力学”(Mechan-ics of Surface Structuves)丛书第六卷,最近已由荷兰 MARTNUS NIJHOFF 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