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了一种基于驾驶模拟器的驾驶员技能测评方法。以驾驶模拟器为研究基础,对驾驶员技能测评进行研究。基于SCANeRⅡ软件开发出十条不同场景的驾驶员技能测评道路,并选取35名驾驶员作为样本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制定了驾驶员技能测评得分标准,并最终建立了驾驶员技能测评的计分模型。根据驾驶员在模拟器上对测评道路的驾驶数据,依据该计分模型,即可对驾驶员的驾驶技能给出总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游小青  万义国 《山西科技》2010,25(5):127-128
事故统计分析表明,新驾驶员为事故多发群,由此可见我国的驾驶培训工作存在一定缺陷。通过对驾驶培训内容分析,发现驾驶员对驾驶工作还存在适宜性问题。驾驶适宜性检测项目对安全行车非常必要,对提高培训质量和驾驶员队伍素质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高原驾驶员适宜性评价更加客观准确,从驾驶员疲劳角度出发,将影响驾驶员疲劳的主要因素连续驾驶时间作为参照依据,运用模糊理论,对驾驶员视觉特性、速度估计特性、反应特性、处置判断特性4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实地行车试验获取20名驾驶员适宜性指标数据,对其中13名驾驶员样本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建立模糊相似矩阵与等价矩阵,依据聚类样本驾驶员连续驾驶时间长短确定最佳阈值,并将驾驶员适宜性分为4类,最后将已聚类驾驶员样本数据作为识别标准,利用择近原则对其余7名驾驶员进行识别与评价。结果表明:将连续驾驶时间作为参照依据,利用模糊聚类理论对驾驶员适宜性进行评价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高原驾驶员适宜性评价更加客观准确,从驾驶员疲劳角度出发,将影响驾驶员疲劳的主要因素连续驾驶时间作为参照依据,运用模糊理论,对驾驶员视觉特性、速度估计特性、反应特性、处置判断特性4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实地行车试验获取20名驾驶员适宜性指标数据,对其中13名驾驶员样本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建立模糊相似矩阵与等价矩阵,依据聚类样本驾驶员连续驾驶时间长短确定最佳阈值,并将驾驶员适宜性分为4类,最后将已聚类驾驶员样本数据作为识别标准,利用择近原则对其余7名驾驶员进行识别与评价。结果表明:将连续驾驶时间作为参照依据,利用模糊聚类理论对驾驶员适宜性进行评价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选取6位普通驾驶员参加实际道路驾驶实验,在实验中同步检测驾驶员对方向盘的握力信号和驾驶员的脑电信号。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从时域和时频域两方面筛选出5个与疲劳驾驶密切相关的握力信号特征,将它们作为输入信息;提取脑电功率谱比值作为衡量疲劳驾驶的信号特征,将其作为输出信息;通过BP神经网络方法,以输入信息和输出信息建立基于方向盘握力的疲劳驾驶检测模型。使用部分驾驶数据对检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此数学模型对疲劳驾驶的识别率达到87.0%,说明方向盘握力信号可作为检测疲劳驾驶的有效数据。  相似文献   

6.
为避免疲劳驾驶,通过提取面部疲劳特征参数的方法研究了驾驶员疲劳检测技术.对SSD(single shot multi box de-tector)目标检测算法及连续自适应均值漂移跟踪算法(continuously adaptive MeanShift,CamShift)进行优化,以检测人脸区域.利用特征点定位提取面部疲劳特征参数,并基于眼睛闭合时间百分比(percentage of eyelid closure over the pupil over time,PERCLOS)设定疲劳阈值和疲劳检测策略.在实车样本集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优化的人脸区域定位方法对光线变化、类肤色干扰的鲁棒性更强;所提取的疲劳特征参数能有效反映驾驶员疲劳状态,平均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2.2%.改进后的算法系统在基于视觉特征的疲劳驾驶检测技术中达到了较高水平,对于预防交通安全事故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驾驶疲劳监测系统DDDS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各种疲劳监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借助模拟驾驶仪器的研究成果,得出PERCLOS算法最适合评价驾驶疲劳程度.同时,提出一套基于PERCLOS和DSP处理器的驾驶疲劳监测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并设计开发出驾驶疲劳监测系统DDDS.监测系统应用图像差分的方法,采用灰度处理、膨胀、腐蚀等图像分析手段,实现准确定位并识别出驾驶员眼睛的睁开和闭合过程,通过分析眼睛闭合时间来判断疲劳程度.试验表明,DDDS系统对驾驶疲劳的检测准确率达到86.89%.  相似文献   

8.
驾驶疲劳监测系统DDDS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各种疲劳监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借助模拟驾驶仪器的研究成果,得出PERCLOS算法最适合评价驾驶疲劳程度.同时,提出一套基于PERCLOS和DSP处理器的驾驶疲劳监测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并设计开发出驾驶疲劳监测系统DDDS.监测系统应用图像差分的方法,采用灰度处理、膨胀、腐蚀等图像分析手段,实现准确定位并识别出驾驶员眼睛的睁开和闭合过程,通过分析眼睛闭合时间来判断疲劳程度.试验表明,DDDS系统对驾驶疲劳的检测准确率达到86.89%.  相似文献   

9.
深入研究人类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和特性,对推动智能汽车向高度自动驾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驾驶模拟器研究驾驶员在复杂交通场景下的驾驶决策和驾驶行为,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基于虚幻四引擎UE4交互式视景仿真技术,通过车辆、道路、建筑、交通灯、行人、路牌等交通元素的驾驶视景仿真环境搭建,开发了CarSim汽车动力学模型和罗技G29力反馈方向盘踏板的具有高拟真度人机交互的驾驶模拟系统。并设计了典型工况下的驾驶模拟试验,通过实时采集驾驶员驾驶数据,对驾驶员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驾驶模拟器具有逼真的驾驶体验,利用模糊C聚类算法(FCM,fuzzy C-means),将驾驶员特性进行准确分为6个聚类,可以将驾驶员特性进行准确分类,确立驾驶员特性与驾驶能力的关联,为进一步建立实时驾驶权分配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不同驾驶倾向驾驶员的酒后驾驶行为,提高酒后驾驶行为识别模型的准确性,组织60名不同驾驶倾向驾驶员饮酒后进行驾驶模拟实验,获得12个驾驶行为指标的实验数据;采用距离分析和方差分析,对各驾驶倾向驾驶员的酒后驾驶行为数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饮酒后,相同驾驶倾向驾驶员在速度标准差等9个驾驶行为指标上有相似性,其中,激进型驾驶员的速度均值的相关比例最高为85%;不同驾驶倾向驾驶员在油门踏板深度均值等7个的驾驶行为指标上差异显著。本研究可为基于驾驶行为的酒驾辨识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为了建立一种视觉类次任务驾驶安全性预测模型,实现对驾驶人执行视觉类次任务时的行车安全进行预测,设计并进行了城际高速公路场景中三种视觉类次任务驾驶试验;以眼球运动状态参数集和车身行驶状态参数集为安全评价指标,使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计算得到测试驾驶人的安全评价数字等级;以此为基础,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视觉类次任务驾驶安全性预测模型,以30名测试驾驶人的评价指标数据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训练样本、安全评价数字等级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出训练样本,调试网络参数直至满足本研究的精度需要;最后,使用其余10名测试驾驶人的数据对模型进行适用性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在操作车载收音机、发信息以及操作触摸屏设备这三种次任务情境下,本预测模型的适用性较好,可以比较准确的实现对驾驶人安全等级的预测。  相似文献   

12.
基于驾驶倾向性辨识的避撞-报警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强  谭德荣  高松  郭栋  王晓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14(13):282-285,305
为了研究适应驾驶员个性需求的避撞-报警算法,将驾驶倾向性作为驾驶员的个性评价指标引入。以实车实验所得驾驶行为数据为基础,提出了一种驾驶倾向性的实时辨识方法。通过驾驶模拟实验,获取了不同驾驶倾向性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和制动减速度数据;并据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驾驶行为的避撞-报警算法;最后将该算法与典型安全距离算法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避撞-报警算法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而且体现了各类型驾驶员报警触发时机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营运客车危险驾驶行为与驾驶人特性之间的关系,以实际事故案例为依据,初步筛选主要危险驾驶行为及影响因素并设计调查问卷,引入概率统计方法确定调研样本量,进行实际调研。以调研数据为基础,采用有序多分类Probit回归方法,从出现频率与导致事故可能性两个维度对不同危险驾驶行为与影响因素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通过研究确定了9种危险驾驶行为,并对危险驾驶行为进行了重要度排序。对调查结果进行信度效度检验,表明问卷总体具有很高的可信度与有效性。且驾驶人的特性与危险驾驶行为之间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4.
电动汽车传动系统参数设计和续驶里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目前电动汽车(EVS)续驶里程短的问题.从车辆动力学的角度建立了较为系统的续驶里程计算模型。讨论了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参数设计和整车质量对续驶里程的影响,并以XL2000型纯电动轿车为研究对象,分析计算了匹配两种不同传动系统时的续驶里程,并给出了计算结果。进一步的实验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验值误差小于5%,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在样车设计阶段.利用该方法进行仿真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利用驾驶模拟器进行驾驶行为和心理研究的现状。对影响驾驶行为和心理的因素进行分类,归纳了综合表征影响程度的评价指标,并对相关实验样本取样、设备及实验过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驾驶倾向性反映了驾驶员在车辆操作和运动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情感状态,对交通安全极为重要,准确地确定驾驶倾向性是研究驾驶员行为的难点.从研究驾驶员生理-心理特性的角度出发,利用决策树能融知识表示与获取于一身的优点,将决策树用于驾驶员驾驶倾向性的研究,实现了对驾驶员行为的模拟再现.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驾驶员驾驶倾向性的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云模型的驾驶员驾驶状态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智能车辆辅助驾驶系统对驾驶员状态监测的要求,提出了一种以云模型理论为基础的评估机动车辆驾驶员驾驶状态的方法。介绍了云模型定义、云模型的3个数字特征和云发生器。通过云模型对实际道路上采集的驾驶员不同驾驶状态下的视频录像进行了建模和比较。在清华大学室外移动机器人平台THM R-V上进行了简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识别驾驶员的异常驾驶行为并且给出报警信息。  相似文献   

18.
为评估驾驶员所处交通态势的威胁感受,基于其主观感受性驾驶行为特征提出了一种量化评估方法。选取横向和纵向上的相对速度、间距以及轨迹交叉角5项驾驶行为特征作为态势因子,以预期避碰点与危险源的距离来测度威胁主观感受。采用统计学方法结合驾驶员直观威胁感受,给出各因子分级化隶属函数构造方法。同时结合模糊推理原理,析取威胁评估规则并建立威胁评估模型。最后结合算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实用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反向双目识别的驾驶员分心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检测分心驾驶状态,研究了基于反向双目的驾驶状态检测方法。首先,根据Hough算法进行车道线检测和识别,计算车辆偏航率;同时采用多点透视算法对驾驶员头部姿态进行估计;然后建立基于高斯隶属度函数模糊判断规则,根据车辆偏航率与驾驶员头部姿态对驾驶员驾驶状态进行识别。最后,采用所建立的驾驶员驾驶状态识别模型,对车道保持、换道行驶及分心行驶三种不同驾驶状态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建立的驾驶员驾驶状态识别模型对上述三种状态检测准确率分别为99.0%、86.7%、80.8%。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L3自动驾驶事故场景下人工接管后换道轨迹的评价和分类问题,通过驾驶模拟实验采集换道轨迹数据;从舒适性、高效性、生态性、安全性四个方面选取9个评价指标;采用熵权TOPSIS模型对换道轨迹进行评价并完成标签标定;用标定后的数据训练得到SVM分类器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换道轨迹的分类中,该模型在测试集的平均准确率为79.55%,平均精确率为79.52%,平均召回率为79.51%,平均F1值为77.43%。结果表明:应用熵权TOPSIS模型得到的评分最高的换道轨迹在舒适性、高效性、生态性和安全性上综合表现优秀;SVM分类器能以较为稳定的准确率完成换道轨迹的分类。得到的最优换道轨迹可为驾驶员的换道提供指导,也可为自动驾驶车辆的轨迹遵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