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颗粒制作食用菌原种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小麦、谷子、高梁等颗粒原料营养物质丰富,适合制作多种食用菌的原种。用其制种,不仅菌丝生长速度快,菌种质量好,而且周期短,效益高。但制种技术性强。  相似文献   

2.
深层培养,即让食用菌菌丝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本试验即以马铃薯、玉米粉、麦粒作为深层培养基质,接入平菇、香菇和猴头等菌种,进行试验,以固体培养料作为对照。结果表明:食用菌菌种在液体培养基中其生长速度比固体培养的快。从菌种质量上比较:液体菌种具有生长周期短,量大,菌龄一致,接种后发菌快的优点。用液体菌种即可替代斜面母种用于原种生产,又可代替固体原种用栽培种生产,而且培养液体菌种污染率低,还可连续多次扩大培养,对菌丝的生长速度,菌种质量无不良影响,适合于大规模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在相同培养条件下,进行了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栽培麒麟菇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液体菌种可加快栽培袋中菌丝体的生产速度,缩短出菇时间,提高产量(液体菌种的菌丝体生长速度、出菇时间、第1潮菇单产和总产量分别为0.38 cm/d、35 d、313 g/袋和394g/袋,而固体菌种的菌丝体生长速度、出菇时间、第1潮菇单产和总产量分别为0.24 cm/d、45 d、270g/袋和339 g/袋).  相似文献   

4.
随着杏鲍菇产业的快速发展,工厂化生产杏鲍菇规模不断扩大,对菌种的生产技术要求不断提高。液体菌种与传统固体菌种相比,具有菌丝生长速度较快、生产周期短、制种周期短、发菌速度快、污染率低的优势,有利于杏鲍菇栽培的工厂化和现代化。详细介绍了液体菌种在杏鲍菇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芒草料制凤尾菇栽培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芒草料培养基上,凤尾菇固体菌种和液体菌种均能生长,且液体菌种优于固体菌种制种。  相似文献   

6.
在相同栽培条件下,进行了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栽培真姬菇的应用试验,比较分析了两种菌种类型栽培真姬菇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与采用固体菌种的栽培模式相比,采用液体菌种的栽培模式具有周期短、出菇整齐、生产效率高等优势。接种量以每袋15mL的效果最好。液体菌种穿刺接种的日均生长2.21mm,液体菌种表面接种的日均生长1.71mm,固体菌种菌丝的日均生长1.21mm。液体菌种穿刺接种的生物学效率可以达到64.80%,液体菌种表面接种的生物学效率可以达到63.40%,固体菌种菌丝的生物学效率仅为51.0%。真姬菇在液体菌种栽培模式下出菇比固体栽培模式下更整齐,而其它的性状差异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正> 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各种营养成分含呈比较平衡,具有一定食疗即用的保健食品.平菇也不例外.平菇通常是指糙皮侧耳(Pleu■otus ost■eatus)、美味侧耳(P.Sapidus)、冰菌作前长柄铡耳(P.■podoleucus)、榆黄蘑(citrinopileatus)等.它是后起之秀,目人工栽培面积较大的食用菌之一.过去的制种技术一般分为三级,即由一级母种,二是级原种、三级栽培种组成.其菌种的来源是从孢子分离培养,或组织分离培养获得菌丝  相似文献   

8.
在食用菌生产中,制种是个重要环节。传统的制种方法都采用固体制种法,液体制种是近几年来开始应用的新方法。液体制种具有生产周期短、流程快、产量高、成本低、占地面积小,便于操作和控制、生产条件稳定、有利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菌种污染少,菌龄一致等优点。其工艺流程是:斜面菌种→一级摇瓶种子→二级摇瓶种子→一  相似文献   

9.
用香菇的液体菌种,接入麦粒基质中,制成香菇麦粒栽培种,可比常规木屑制种缩短将近一半的时间。这种麦粒种经冷库(4~8℃)、室温(10~32℃)、温室(25~28℃)三种温度下保存100天,试验菌株的各种处理均能达到90%以上的萌发率,显著优于室温保存的木屑常规种的26%的萌发率;贮存228天,除保存于冷库的麦粒种仍能100%萌发,其它温度下保存的麦粒种的萌发率下降程度随保存温度和菌株的不同而不同,但仍优于相同条件下保存、已不能萌发的木屑常规种。  相似文献   

10.
利用PDA培养基对现有5株平菇菌种进行复壮,并扩大培养,得到生长健壮的菌种。通过驯化培养对复壮菌种进行驯化,选择出能够在较大盐度环境下生长的菌种。驯化结果表明,菌种50596在盐度较大的培养基中生长状况最好,初步选定菌种50596为混合料栽培的母种。经过母种、原种、栽培种各代的培育,最后将栽培种接入经过稀释海水拌料的八组不同配比的培养料中进行培养。结果表明,第四组配比的培养料中菌丝生长最快且最浓密,菌丝长满瓶大约15-20天,出菇时间可比对照组提前10天左右,并且产菇量和生物转化率均较大。整个实验表明海洋低等植物的发酵产物对菌丝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紫穗槐枝条制作菌种和栽培平菇试验结果表明,紫穗槐枝条不仅可用于平菇的制种和栽培,而且其枝条菌种使用方便,快捷,接种量是同类容器菌种量的两部,栽培平菇还可防虫害。  相似文献   

12.
真姬菇原种培养基配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姬菇栽培中,菌种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产量和品质,除了遗传因素对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有影响外,菌种在培养过程中的养分供应及环境条件也对其质量有重大影响.本文结合通辽地区实际情况,探究关于真姬菇原种培养基的可行性配方.结果表明,用玉米芯和玉米粒做培养基效果相当,而玉米芯价格低廉,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食用菌家庭简易制种新模式湖北省宜昌市四0三里区食用菌研究所历经10余年潜心实验,研究出食用菌家庭制种场生产技术新模式。该模式立足城乡家庭特点,能就地取材,全部设备耗资不足200元。免除了传统制种所需的高压锅、灭菌灶、接种箱等系列设备。经2人协同配合操作,用棉籽壳、玉米芯、锯木屑、树木枝条或玉米、小麦等任选1种,每日可制菌种1000瓶,价值达1500~3000元,8~10大培养成熟,比常规制种早熟20~30大,成品率可达99%。所制菌种抗性特强,能耐40℃高温和-25℃低温;用于稻、麦等整草和玉米…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用4种不同粮食作物作为培养基主料,生产的北虫草在产量和质量上的差别。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别用大米、高梁、玉米、小麦为主要碳源制作培养基,从液体菌种培养直到子实体成熟。随机抽样检测其产量、质量。结果表明:小麦、大米作培养基主料,子实体的产量、质量较好,高粱其次,玉米较差。  相似文献   

15.
经济角     
用菌糠栽培EC05鸡腿菇鸡腿菇EC05,是一种色、香、味、形俱佳,适于国内周年栽培的特大高产型食用菌新品种。其菇体如大火鸡腿,洁白粗壮,肥嫩清香,味道鲜美胜过草菇,营养丰富胜过蘑菇和平菇,栽培产量与平菇相当,且比平菇易栽易收,售价比平菇高1倍多。出菇温度8~32℃。除可用常规原料周年栽培外,还可以用栽培过平菇、杏鲍菇等多种食用菌的菌糠(又称食用菌下脚料)进行栽培。现将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菌种生产。母种、原种、栽培种选择全营养高氮型菌种通用培养基的配方一次性制备。母种培养基用18mm×180mm的玻璃试管盛装;…  相似文献   

16.
通过向原种培养基、栽培种培养基和木屑栽培基质中加入不同含量的竹笋壳废弃物,探索竹笋壳废弃物对平菇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向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添加竹笋壳废弃物均能促进菌丝的生长发育,最佳添加质量分数均为60%;菌丝体对竹笋壳的分解和利用能力是可通过对母种的适应性诱导化培养而形成;添加竹笋壳废弃物的栽培生产基质能有效地提高平菇对栽培料的生物转化率,生产试验C和生产试验T的最佳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为80%和60%,分别增加49.37%和43.36%的生物转化率;试验表明竹笋壳废弃物可作为平菇生产的栽培基质原料.  相似文献   

17.
增加新霉素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一种生产新霉素的新工艺.该工艺除去摇瓶发酵原培养基中的玉米浆、花生饼粉及玉米淀粉,添加促进剂甘氨酸、赖氨酸、酪氨酸、蛋氨酸,不改变原菌种遗传性状(DNA)36℃培养.摇瓶发酵周期由136 h缩短到112h,产素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产抗生素的量)提高30%以上,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8.
改进的是直接用生产科作培养基制母种.再用这样的母种作成悬液.接种在菌种瓶的料中制原种。改进后缩短了生产周期,增加了菌种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9.
结合江苏杏鲍菇生产企业的栽培技术,详细介绍了工厂化生产袋栽杏鲍菇液体菌种的制作流程及杏鲍菇栽培中的应用技术,以期为袋栽杏鲍菇工厂化企业更好地实现固体菌种改液体菌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江苏滨海县坎北乡菇农采用袋栽棚养综合高产技术栽培平菇,比过去的常规栽培技术增产30%以上,平均每分地的塑料大棚平菇投料3300公斤,产值达6500多元,其栽培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使用优质菌种。菇农使用的菌种都是经过鉴定、筛选的优质菌种。优质菌种具有抗逆性强,高产、耐贮运、商品性状好等特点。同时,制种户根据菇农计划装袋的时间,生产、提供适龄菌种,为平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