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合成了一种新型结构的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型防静电剂,考察了Li/O、防静电剂浓度、涂层厚度、涂层液pH值、温度、湿度等与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表面电阻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由聚乙二醇-马来酸酐-丙二胺与Li盐构成的该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型防静电剂具有较低的表面电阻,可满足感光胶片PET片基防静电的要求.配制该防静电剂时Li/O应控制在7.5,浓度控制在4%~6%为宜,涂布时防静电涂层厚度宜控制在1.0μm左右,防静电剂表面电阻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湿度对抗静电剂表面电阻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为了选择一种适合BZ25.1油田氮气泡沫驱用的起泡剂,利用Waring Blender法分别从多种起泡剂体系和稳泡剂体系中筛选出起泡性能好的起泡剂QP-2和稳泡能力强的稳泡剂WP-3,采用复配增效原理,研制成QW-2型泡沫剂.该体系具有良好的耐温抗盐陛和耐油性能,通过泡沫体系物理模拟试验,测定了泡沫在岩心中驱油效果.室内试验表明,QW-2体系能提高采收率14.5%.  相似文献   

3.
注聚合物后转后续水驱油田整体调剖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针对孤岛油田中一区Ng3层段注聚合物后转后续水驱时对应油井聚合物产出浓度高的问题,开发出一套相应的调剖治理技术。综合考虑注聚合物井的渗透率、吸水剖面、注入动态、井口压降曲线及对应油井的聚合物产出浓度等因素,利用模糊综合评判原理优选出最佳的调剖井,并根据注入动态优化了堵剂类型和堵剂用量。在矿场实施后,处理井的视吸水指数下降,剖面得到改善,对应的油井聚合物浓度降低,日产油量增加。11口调剖井对应的49口油井中,见效35口,受效率达71.4%。说明这套调剖技术能有效地改善注聚合物后转后续水驱油田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一种分子结构中含有较多膦酸基的膦酸盐型防垢剂.对这种防垢剂的合成条件进行了正交试验优化.按优化条件合成的防垢剂对碳酸钙垢、硫酸钙垢、硅酸钙垢均有预防作用;在最佳浓度下对碳酸钙和硫酸钙的防垢率接近100%,对硅酸钙的防垢事可达90%以上,这种防垢剂溶液对钢铁的腐蚀率低于油田模拟注入水,且对地层无伤害,可用吸附法设置在近井地层中使用.  相似文献   

5.
采油微生物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与生长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优选的微生物驱油菌种N80,模拟油藏条件在人造多孔介质(岩心)上进行的微生物运移、生长和提高采收率实验结果表明,该菌在岩石表面有较强的吸附性,吸附平衡所需菌液量为2.2PV;并可在多孔介质中运移和生长代谢,岩心出口产出液中菌浓度与注入原菌液相近,产出液pH值下降1.8,表面张力下降31.2%;较水驱提高石油采收率6.6%.说明该菌种适宜作驱油菌种.  相似文献   

6.
哈南油田阿尔善组油藏是一断层发育,构造复杂破碎的多层油藏,其油藏流体型属于黑油。该油藏1989年6月正式投入早期注水开发,经历了3次大的调整(层系细分)和不断加密,完善井网,至1997年12月,基本形成了4套较完善的独立井网注采4套层系的局面,综合含水率已达64%,而采出程度仅为16%,稳产难度越来越大,针对这种局面,利用三维二相黑油模型对哈南油田阿尔善组油藏的开发历史,分断块分层系进行了精细历史拟合,纵向上深入到了小层,得到了40个小层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分层系提出了进一步挖潜的稳油控水调整措施,据此加密了3口油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报告46份AFP粪便标本用Lα、RD和Hep-2三种细胞作病毒分离,阳性率分别为26.09%、60.87%、43.48%。同步分离出脊灰病毒Ⅰ型3株,Ⅱ型2株,Ⅲ型4株,Ⅰ+Ⅱ型1株,Ⅰ+Ⅲ型1株,混合P2+E1株。脊灰病毒总分离阳性率为28.95%。非脊灰肠道病毒分离阳性率分别为0%、36.96%、23.91%。从6份第1次分离结果阴性的高危病例和高度临床病例粪便标本重新分离出1株Ⅲ型脊灰病毒和3株非脊灰肠道病毒。应用Lα细胞不仅能作型别鉴定,而且能区别脊灰病毒和非脊灰肠道病毒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以外消旋布洛芬(Ⅰ)为原料,用葡辛胺作为拆分剂制备右旋S(+)布洛芬(Ⅱ),左旋体用30%NaOH消旋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制定全省性钩虫病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理盐水涂片法、Kato-Katz厚涂片法和试管滤纸培养法.结果:39个县(市、区)65275人,居民钩虫平均感染率为9.49%,丘陵山区居民感染率8.24%.平原湖沼地区10.20%;农村居民钩虫感染率为8.90%,城镇郊区居民为14.60%.Ⅰ度占75.46%;Ⅱ度占21.51%;Ⅲ度占1.76%;Ⅳ度占1.28%.讨论:湖北省是以十二脂肠钩口线虫为主的2种钩虫混合感染区,浠水县和神农架林区为单一美洲板口线虫感染区,松滋县和京山县为单一十二指肠钩口线虫感染区.  相似文献   

10.
为评估山银花(Lonicerae flos)作为饲料添加剂对黄羽肉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血液生化指标、免疫功能的影响,将150只2日龄的健康黄羽肉鸡随机平均分为5个组进行为期42 d的实验,其中第1 d到第10 d为环境适应期,第11 d到第26 d(12~27日龄)为实验Ⅰ期,从第27 d到第42 d(28~43日龄)为实验Ⅱ期。5组肉鸡每日均饲喂相同基础日粮;对照组(CK组)每日饲喂不含山银花成分的饮用水;4个山银花处理组即T1、T2、T3和T4组在环境适应期饲喂不含山银花成分的饮用水,在实验Ⅰ、Ⅱ期饲喂原药材质量分数分别为1.0%、1.5%、2.0%和3.0%的山银花水提物稀释液以代替饮用水。分别在实验Ⅰ、Ⅱ期结束时检测黄羽肉鸡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的质量浓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的活性,总胆汁酸、肌酐、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葡萄糖浓度,以及免疫球蛋白IgG和IgA的质量浓度;并测定法氏囊、脾脏及胸腺质量和计算免疫器官指数。研究结果显示:5组黄羽肉鸡血清总蛋白、球蛋白的质量浓度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活性没有明显差异;与CK组相比,饲喂原药材质量分数分别为1.0%、1.5%和3.0%的山银花水提物稀释液可使黄羽肉鸡血清总胆汁酸浓度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明显下降,饲喂原药材质量分数分别为1.5%、2.0%和3.0%山银花水提物稀释液可使黄羽肉鸡血清尿酸浓度明显下降,饲喂山银花水提物稀释液使黄羽肉鸡免疫器官指数升高并使血清IgA、IgG的质量浓度明显升高。饲喂原药材质量分数为1.5%的山银花水提物稀释液可有效地促进黄羽肉鸡生长并改善该鸡种的血液生化指标以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一种多功能解堵酸液的试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石油开采现场上所应用的解堵剂不能同时解除复合垢堵塞的解堵单一性.配制出一种新型多功能水包油型解堵酸液.该解堵酸液是在适当的表面活性剂作用下,以15%的盐酸作为外相,以高溶解性能的油为内相所形成的乳化体系,其配方为0.5% OP-10+0.5%Span80+0.2%Tween80+0.06%咪唑啉+0.01%十二醇,油相含量和水相含量相等.试验研究表明,将这种乳状酸液注入地层后,对地层中无机垢(碳酸钙、碳酸镬等)和有机垢(主要是胶质沥青)有着较好的溶蚀能力,以迭到解除油层堵塞,恢复和提高地层渗透率、增强地层流体导流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对超微粉体及三种不同大小粉体提取的柳松菇多糖及多糖的凝胶柱层析分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微粉碎和普通粉碎对总糖、还原糖的提取基本没有影响,对多糖的提取影响较大.由300目超微粉提取的多糖含量和得率分别为50%和13%,未粉碎的块状、40目粗粉和100目细粉提取的多糖含量和得率分别为300目超微粉的42.8%、65.7%、72.1%和28.2%、45.7%、71.2%.采用SephadexG-200凝胶柱层析分离柳松菇多糖,得到纯化的多糖Ⅰ和Ⅱ两个多糖组分.在超微粉碎提取的柳松菇多糖中,主要是相对分子质量高的多糖Ⅰ,在未粉碎的块状提取的柳松菇多糖中,以相对分子质量低的多糖Ⅱ为主,超微粉碎有利于相对分子质量商的多糖Ⅰ的提取.多糖Ⅰ为胞内多糖,其含糖量为78%,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24137,在260nm、280nm均无吸收;多糖Ⅱ的含糖量为42.9%,相对分子质量为12944,在280nm无吸收,但在260nm有一个吸收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唾液酸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Ⅱ型糖尿病人的血清唾液酸浓度增高,阳性率为71.1%,与正常人及炎症病人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但结果低于恶性肿瘤病人,糖尿病人的病情与血清唾液酸浓度成正相关。结果表明,糖尿病与血清唾液酸有着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4.
梁鸿雁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9):2172-2173,2177
萨零组油层是强水敏储层,在注水开发时需加入一定浓度的防膨剂来抑制黏土矿物的膨胀,从而降低对地层的伤害.因此应用X射线法和岩心流动法等办法系统评价了表征黏土稳定剂性能的晶格间距、岩心伤害率、防膨率、溶失率等几项指标,形成了一套筛选防膨剂性能指标的方法体系.优选出的防膨剂为氯化钾型黏土稳定剂DNT-014,优选注入浓度为.3%.通过矿场试验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检验了该方法体系的有效性,对同类低渗透强水敏油层的防膨剂优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无机盐硫酸铜为原料,亚硫酸钠做还原剂,硫氰酸钠为沉淀剂,首次直接利用无机分散剂六偏磷酸钠制备出了纳米CuSCN颗粒.讨论了影响产物粒径的因素,包括分散剂的用量、反应物的浓度和pH值,其最佳工作条件为:分散剂质量分数为0.03%-0.06%,反应物浓度为0.3mol/L,pH=8-10.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符合要求,粒径大约80nm。  相似文献   

16.
建成了处理能力为 10kg/h固体热载体快速热解法干馏(简称新法干馏)连续实 验装置。在此装置上进行了桦甸油页岩热解实验,油页岩粒度0.5—2.5mm; 页岩灰 渣是热载体,温度为700—750℃;油页岩干馏温度范围为445~524℃;热载体与原 料页岩比为3—4.油收率最佳干馏温度为490℃左右,油收率可达低温干馏试验收 率的 90%以上。干馏煤气热值 14.6—25.6MJ/m3.页岩灰渣含碳甚低。桦甸油页 岩采用新法干馏技术有一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选择短链氯化石蜡含量不同的两种氯化石蜡产品(CPsⅠ,38.22%和CPsⅡ,0.08%)作为模式化合物,比较它们经口连续灌胃暴露14d后对SD雄性大鼠的影响,借以探讨短链氯化石蜡是否存在特殊的毒性效应。方法:CPsⅠ和CPsⅡ的暴露浓度分别为lO、50、100mg/kg(CPsI)和100mg/kg(CPsⅡ)。结果:两种氯化石蜡产品暴露后,对大鼠的摄食、体重无明显影响。CPsⅠ和CPsⅡ急性暴露,均可造成大鼠的肝脏中肝细胞肿胀、水样变性及胞质疏散;肾脏中肾小管肿胀,肾小球萎缩、肾小球玻璃样变;肺部中肺泡隔增厚,炎症细胞浸润等明显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氯化石蜡急性暴露对SD雄性大鼠所产生的毒性效应,与样品中短链氯化石蜡的含量并无显著性关联。  相似文献   

18.
高风海 《甘肃科技》2009,25(16):150-151,168
云杉落针病是由云杉散斑壳菌引起的,经过几年连续调查研究,基本摸清了该病的发生规律,侵染高峰期为5月下旬-6月下旬。采取的防治措施有:(1)林木检疫:通过检疫防止疾病传播蔓延;(2)营林技术:通过适地适树营造混交林、松土除草、合理施肥、幼林抚育和间伐、更换树种等可控制该病害的蔓延;(3)化学防治:用多菌灵防治2~3次,效果达90.7%;用安林Ⅰ、Ⅱ号烟剂防治2-3次,效果达84%以上;(4)综合防治:要以营林技术为主。辅以杀菌剂防治。通过剪病梢加喷农药,防治效果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9.
研制了一种以聚丙烯酰胺为主剂,复合树脂作为延迟交联剂的调剖堵水剂,并在室内考察了其性能。该堵水剂具有强度高、成胶时间在较宽范围内连续可调整、配制简单及操作方便等特点。该体系聚合物使用浓度低(0.1%~0.5%),基液粘度低,易注入;能满足温度为40~80℃的低渗透油藏调剖、堵水的技术要求;成胶时间在10 h~25 d范围内可调,满足深部调剖及大剂量调驱的技术要求;成胶后凝胶强度高,能对高渗透层(段)形成有效封堵;体系基液pH值5~7,基本呈中性,对注入设备、油水井管柱几乎不形成腐蚀;配制简单、操作方便;所有化工材料均为固体,运输储存方便。截至目前,现场累计应用290井次,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18例糖尿病患者(其中Ⅰ型5例,Ⅱ型13例)红细胞膜上葡萄糖跨膜运输速率的变化,结果显示患者的葡萄糖输出速率略有减小,但变化不显著,虽然在13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中的2例显示出最大运输速度(Vmax)和半饱和浓度(Km)有变化的趋势.对9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的葡萄地跨膜输入测定表明,患者的葡萄糖跨膜向内运输速率较正常的显著降低.葡萄糖向内和向外运输速率变化的差异表明在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上葡萄糖运输蛋白的外侧葡萄糖结合位点发生了某种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