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重庆地区玉米圆斑病菌(Bipolaris carbonum Wilson)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对重庆地区玉米圆斑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和鉴定,同时进行了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病原菌可直接侵入玉米的叶片,并于1周后表现出玉米圆斑病的典型症状.病原菌的培养性状及其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等形态特征的观察结果表明:重庆地区玉米圆斑病菌属半知菌亚门平脐蠕孢属炭色长孺孢(Bipolaris carbonum Wilson).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海南地区南繁基地玉米茎腐病的病原,从玉米发病组织中分离病原菌,并进行了纯化培养、革兰氏染色、病原菌回接等试验,得到了2株对玉米有较强致病力的菌株,分别命名为JF02与JF04.随后通过PCR反应扩增了所分离的玉米茎腐病病原菌JF02与JF04的16S rRNA序列,并测序,序列分析表明,所分离的玉米茎腐病病原菌序列相同,属同一病原菌,且为狄克氏菌.该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为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防治和抗性品种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意义:乳房炎是导致产奶牛奶产量下降主要原因之一.对牦牛乳房病原菌的检测以及流行学的调查,可为该疾病发防治以及提高或改善牦牛产奶量提供一定科学依据.目的:通过对高原牧区牦牛奶样的检测,以及相关奶样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的基础上,摸索和建立一套牦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采集74头牦牛奶样,体细胞计数、PH值测定,并且在实验室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结合相关选择性培养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比较牦牛乳房炎病原菌各种检测手段或模式.结果:所建立的体细胞计数.选择性培养.分子生物学鉴定模式能有效、快速的从奶样中鉴别乳房炎病原菌.本试验检测结果表明,大部分泌乳期牦牛都呈乳房炎阳性,主要病原菌仍主要为无乳链球菌、金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4.
成都市某鸡场爆发产蛋鸡上呼吸道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由鸡嗜血杆菌引起的鸡传染性鼻炎.将分离的病原菌作药敏试验,用对该菌高度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病情缓解,疫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定引起幼貉急性死亡的病原菌,从送检的病死幼貉的肝脏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通过常规的鉴定方法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方法,分离菌株被鉴定为沙门氏菌。动物致病性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具有很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头孢曲松、头孢拉定、大观霉素、新霉素、替米考星等5种药物高度敏感;对其他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  相似文献   

6.
1992年8月,厦门市水产养殖场爆发牛蛙“胀肚病”,使体重10~50g的幼蛙大量死亡,经病原分离、培养、人工感染、苗种鉴定、药敏试验等一系列试验研究,确认病原菌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bria)。  相似文献   

7.
奶牛隐性乳腺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成都双流县某奶牛场的部分奶牛乳样进行体细胞记数、主要病原菌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以及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无乳链球菌,葡萄球菌仍是引起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分离菌株对多种抗菌药产生了耐药性,因而中药防治仍是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牛蛙嗜水气单胞菌病的病原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针对厦门市同安区某牛蛙养殖场中出现的后腿肌肉变成淡黄绿色、肝肿大呈深紫红色、肾脏充血呈鲜红色为主要症状的患病牛蛙,进行了细菌分离、培养、人工感染、生理生化、药物敏感等试验研究,结果确认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对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庆大霉素等高度敏感,而对氯霉素、青霉素钠、复方SMZ等不敏感。  相似文献   

9.
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分离及体外抑菌试验(简报)@王良娟,马勋,李跃民,周霞,秦学敏(动物科学系)IsolationIdentificationandinhibitioninVitroofPathogenicBacteriainUterineLumen...  相似文献   

10.
【目的】2016年广西钦州湾近海网箱养殖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发生以体表皮肤溃烂、皮下出血、内脏器官病变为典型症状的细菌性疾病,通过对患病卵形鲳鲹中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与保存,为后续开展病原菌快速检测技术和防控技术等研究,以及控制相关病原菌在海水养殖中的暴发和流行奠定基础。【方法】利用LB平板和TCBS平板从患病卵形鲳鲹体表溃烂病灶、肾脏、肝脏组织中分离纯化疑似病原菌,并对其进行常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反应的生物学检验,通过16SrDNA基因测序对疑似病原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在细胞和鱼体水平开展病原菌的致病性研究,同时进行人工感染的回接试验。【结果】分离得到4株疑似病原菌(TOQZ01,TOQZ02,TOQZ03,TOQZ04),基于其表型、分子生物学特征和进化关系,判定4株菌株均为弧菌属的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且细胞毒性试验和回归试验证实,分离得到的溶藻弧菌为此次卵形鲳鲹发病的病原菌。【结论】溶藻弧菌是引起广西沿海地区海水养殖鱼类发生细菌性鱼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未来将基于本研究中分离得到的溶藻弧菌开展病害快速检测技术和防控技术等现代海水生态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以实现对广西海水养殖溶藻弧菌病的快速诊断、实时监控和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11.
对分离自江西东乡野生稻根部的3株内生放线菌进行鉴定和抑菌活性研究,根据菌株的形态与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将菌株FRo1、FRo2和FRo3分别鉴定为委内瑞拉链霉菌、娄彻氏链霉菌和肉质链霉菌.采用管碟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分析菌株拮抗病原细菌与病原真菌的活性.结果表明:菌株FRo1发酵液对所有测试细菌均有抑制作用,显示较广谱抑细菌活性; 菌株FRo2显示出较强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7种病原真菌的活性,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直径为22.33 mm,对小麦赤霉、水稻纹枯病菌、车前草核盘菌及胶胞炭疽菌的抑制率分别为70;、45;、58;和65;; 而菌株FRo3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及伤寒杆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除车前草核盘菌外对所测试的病原真菌均有抑制活性,但抑制率均低于50;,这些菌株抑菌效果良好,显示出较好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叶下珠乙醇和水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以临床分离的6种菌株为供试菌,采用常量稀释法分别检测叶下珠乙醇、水提取物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叶下珠乙醇和水提取物对6种菌株均有体外抑菌和杀菌活性.叶下珠水提取物对产BLs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及产ESBLs阴性大肠杆菌的MIC分别为1.953goL-1、1.953goL-1、7.8125goL-1、3.90625 goL-1,抑菌作用强,对产BLs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产ESBLs阴性大肠杆菌的MBC分别为3.90625goL-、3.90625goL-1、31.25go-1,杀菌作用强.结论:叶下珠提取物对多种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可供开发此药用资源作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探究无菌大鼠深二度烫伤创面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后机体的炎性反应,试验应用无菌大鼠及SPF级大鼠分别建立深二度烫伤模型和烫伤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模型,分析愈合过程、炎性反应及病理变化。方法20只6周龄雌性Wistar无菌大鼠,在超净工作台内采用恒温恒压烫伤仪94℃作用8 s造成大鼠深二度烫伤,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伤口感染浓度为1×1~08CFU/m L金黄色葡萄球菌0. 5 m L,一组不做处理,创面保持无菌状态; 20只6周龄雌性SPF级Wistar大鼠,在相同条件下烫伤,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伤口感染浓度为1×10~8CFU/m L金黄色葡萄球菌0. 5 m L,一组不做处理。分别观察4组大鼠的伤口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和愈合时间,并在烫伤前(0 h),烫伤后24 h、48 h、3d、5 d、7d、10 d、14 d时取血清,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α(IL-1α)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变化;烫伤后24 h、3d、7 d、10 d伤口处皮肤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结果 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无菌大鼠伤口脱痂及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其他3组(P<0. 05);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SPF级大鼠,结痂、脱痂及愈合时间显著长于其他3组(P<0. 05);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SPF级烫伤大鼠组由于双重损伤使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α水平升高,且在烫伤后72 h显著高于其他3组(P<0. 05);无菌大鼠由于对烫伤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刺激反应激烈,烫伤后血清TNF-α、IL-1α和EGFR水平迅速升高,且在烫伤24 h时显著高于2组SPF大鼠(P<0. 05),在烫伤48 h时血清EGFR水平显高于两组SPF大鼠(P<0. 05)。病理显示,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SPF烫伤大鼠伤口处新生血管及肉芽组织生成时间均长于其他3组;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无菌烫伤大鼠伤口处新生血管及肉芽组织生成时间均短于其他3组。结论 无菌大鼠由于其免疫系统处于休眠状态,受到烫伤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双重刺激,迅速激活其全身免疫系统,加快了伤口愈合; SPF烫伤大鼠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后产生的多种免疫逃避分子加重了机体的炎性反应,延缓了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4.
熊果酸属于五环三萜类配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并显示出多种生物活性,如保肝、抗炎、抗病毒、抗癌等多种药理作用.为寻找高效、低毒的熊果酸衍生物,以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熊果酸为先导配合物,通过对其C-28位进行结构修饰及C-3位引入氨基酸,共设计合成了10种未见报道的熊果酸衍生物.目标配合物的结构经1 H NMR、IR和HRMS表征确证,并以其对培养于高铁血红蛋白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喹诺酮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培养于脑心浸液培养基中的大肠杆菌进行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经修饰后的熊果酸衍生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喹诺酮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较母体配合物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鹿蹄草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乙醚提取、萃取和BioGel-P层析分离,从东北鹿蹄草中提取出了一种脂溶性的组分,结晶为黄色.经紫外吸收光谱和13C-NMR谱鉴定,确定为萘醌类化合物.抑菌实验显示,该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最强.  相似文献   

16.
21日龄鸡胚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检测某鸡场21日龄鸡胚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情况, 针对其特有的耐热核酸酶基因(Nuc)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进行PCR扩增, 建立特异性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PCR方法. 对18个21日龄鸡胚培养、分离, 获得18株疑似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 用建立的PCR方法对18份疑似样品进行扩增获得4份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阳性扩增, 证实该鸡群21日龄鸡胚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率为22%(4/18). 本文中基于Nuc基因建立的PCR检测方法是检测鸡胚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快速、特异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8种多金属氧酸盐的合成与表征,并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对大肠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实验,发现合成PW12、CoW11、CoW11Zn、FeW11Co、FeW11配合物在较低浓度下具有对大肠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不同程度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8.
从金黄色葡萄球菌滤液制剂中分离、 纯化得到一种多胺类物质, 结构确定为精胺.  相似文献   

19.
中草药提取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抑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黄、山楂、苦参、薄荷、黄芩和黄柏采用水煮法和乙醇回流法进行提取,用两倍稀释法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研究不同中草药提取物的抑菌能力.结果表明:6种中草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呈现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MIC值在1.56~50 mg/mL之间,其中大黄和黄芩的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木梨幼叶提取物抑菌防腐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木梨(P.xerpohila)幼叶提取物进行抑菌防腐试验,结果表明:木梨幼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煮熟保存的土豆、豆腐及肥肉中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数量明显减少,延长了土豆、豆腐及肥肉的保存时间,且对其食用品质没有影响;0.7%木梨幼叶提取物抑菌防腐效果比0.1%苯甲酸钠还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