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用于微波中继系统发射机的功率放大器、调相器、上变频器等组件的原理和特性。这些组件由采用薄膜工艺制作的几种通用和专用的单片混合集成电路组合而成,还对功率放大器的自动电平控制环路进行了分析 ,并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邵芳 《科技信息》2013,(6):495-496
本文针对飞机高升力设备的某项性能试验和该设备中所用各种航空总线信号、高升力测试仿真系统设计了一套基于LabWindows/CVI的高精度、高可靠性测试仿真系统。本文介绍了该测试系统的主要硬件组成、软件结构及能够实现的功能模块,说明了系统资源丰富,既可用作专用测试设备,又可作为通用测试设备使用,为其他试验航空总线模拟、仿真、监视、测试试验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杨红英  张勇  张银玲 《科技资讯》2010,(5):62-62,64
电子电路是由电阻器、电容器、变压器、二极管、三极管等电子元器件依照一定规律组合而成的,各元器件的性能和特征决定了电路的性能和功能。本文从应用、分类、参数、使用常识等方面分别介绍常用电子元器件。  相似文献   

4.
室内信道环境特点要求超宽带(UWB)通信系统的信道编译码器具有高吞吐率和兼容不同码长码率等特点.该文提出一种选取校验矩阵的改进双参数算法和一种环形Manchester进位链高速加法器电路单元,改进了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的编译码器设计,使它兼具原双参数法的高纠错性能和单参数法的高吞吐率优势,并能动态地配置码长、码率、校验矩阵等参数.该LDPC编译码器已应用于室内超宽带无线传输系统.理论分析和实际测试表明,该算法和电路改进能够实现高数据吞吐率,并保证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5.
用电路通用分析程序Pspice可根据电路的结构和元器件参数进行电路性能仿真分析 ,从而可以快速、方便、精确地评价电路设计的正确性。同时还可以根据性能指标要求对电路进行优化设计。本文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 ,较详细地说明了用PSpice对电路进行性能分析和优化设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MIMO-OFDM)系统的信道估计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K近邻加权孪生支持向量回归(KNN-TSVR)的信道频率响应估计算法.该算法的工作过程是首先用最小二乘算法对导频位置的信道参数进行估计,获取训练样本,然后用K近邻(KNN)算法对训练样本进行预处理,得到赋予各样本的权重,最后由加权TSVR对MIMO-OFDM系统所有位置的信道参数进行插值估计.本文提出的改进的加权TSVR信道估计方法不仅具有TSVR对非线性关系回归的优势,同时引入KNN算法对TSVR进行改进,使得该算法与传统TSVR相比,具有更好的回归性能和抗噪声能力.对非线性MIMO-OFDM信道进行估计的仿真实验结果证实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7.
本设计研制了一种符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求的新型《电力电子变流技术》课程实践教学装置,它采用仿真实生产设备的柜体形式,采用可以灵活拆装的以电路功能模块为单元的积木式系统电路结构设计,设有多重保护电路和故障检测报警电路,师生可以方便、安全地进行实验和技能训练教学。本文介绍了该装置的结构设计和电路设计。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单地报道一种最新研制成的太阳电池单体、组件、组合板通用测试台,通过技术鉴定,认为“本测试台综合了国内现有测试设备的特点。而在最大可测电流、电压和功率等几方面的指标都超过目前国内水平。在测量精度、范围、容量、一致性等方面都和国际同类产品指标类同。本机测试功能多,自动化程度高,测试操作方便”,“在单体和组件的通用性测量方面填补了国内空白”。  相似文献   

9.
本文叙述两种8Mb/s传输速串的HDB_3数字接口电路的设计和硬件实现.这两种接口可分别用于彩色数字会议电视系统和数字微波信道设备、光纤设备或复接设备.  相似文献   

10.
陶瓷-金刚石膜复合材料在微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电子技术、微电路构装技术、功能材料与器件技术的发展,使器件与电路工作速度不断提高和单位体积内热耗散量大幅度增加.这要求封装基片和构装基板材料具有极高的热导率和较小的介电系数.金刚石热导率高,介电系数低,介电损耗低,热膨胀系数与单晶硅非常接近,是目前电子器件、电路和系统的最理想的封装基片和构装基板.用金刚石膜为基础的复合材料来制备高热导率和低介电常数的基片,是一种性能/价格比非常高的选择.本文综述陶瓷-金刚石膜复合材料在微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前景.并介绍目前我们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法—积木奇偶法,由积木组合法和奇偶分量法经巧妙结合而成.它保留了两者的主要优点,避免了它们的缺点.它是一种精确、灵活且计算简便的设计方法.用它对SAW彩电中频滤波器进行了设计,并作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多用户长码、带限DS-CDMA上行链路系统中存在的大多普勒频偏、多径时延及多径信道复增益等参数的联合估计问题,推导出基于根升余弦成型的多普勒、时延、多径衰落信道共同作用下的长码、带限多用户DS-CDMA上行链路接收信号模型,将信号表示为仅由导频及多普勒决定的可逆矩阵以及由时延和信道复增益决定的带限多普勒加权复合信道响应.提出一种基于此模型的非结构化间接估计算法即导频辅助下波形匹配-最小二乘并多级网格搜索算法,估计多普勒频偏及复合信道响应,并通过复合信道响应及基于波形匹配的贪婪算法估计时延和信道复增益.对本文算法进行蒙特卡洛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大多普勒条件下,本文算法可对时延、多普勒、信道复增益有良好的估计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系统(MIMO-OFDM)的信道估计性能,本文采用改进的加权支持向量回归机对信道参数进行估计.TSVR由KNN算法计算训练样本的权值,加入到TSVR的目标函数.在信道估计过程中,首先利用最小二乘算法对导频位置处的信道参数进行估计,得到对TSVR的训练样本,通过求解改进TSVR的二次优化问题得到MIMO-OFDM系统的信道参数,利用牛顿迭代法在原空间进行仿真实验,本文提出的改进的加权TSVR信道估计算法与其它的算法相比,具有良好的估计性能和抗噪声能力.  相似文献   

14.
光波导调制器是光纤通信系统中的重要器件,本文分析了M-Z干涉型光波导调制器的工作原理,研究集总参数型电极的频宽特性,在LiNbO3基片上用导波技术设计、制作了光波导调制器,并测量了主要性能。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中信道空域相关影响信道估计性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径参数估计的信道估计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多径稀疏信道环境下的双端部署均匀线性阵列的MIMO系统,通过构建信道的多径参数化模型,用多径的径参数描述信道矩阵和信道空域相关,将信道估计问题转化为多径参数的估计,并采用波达矩阵算法估计出多径参数以完成信道估计.由于利用了信道的多径结构,在不需预知信道空域相关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比Least-Square方法更好的信道估计性能.仿真实验表明,与Least-Square方法相比,当信道估计均方误差达到10-1时,该方法在4×4和6×6的MIMO系统中分别能够获得2.5 dB和5 dB的信噪比增益.  相似文献   

16.
智能终端是一种专用的网络设备,相对于通用计算机终端,其处理能力比较低,在联网的时候容易受到广播风暴的干扰而出现过载,这时表现出很差的系统性能.提出了一种用于智能终端的避免广播风暴的自适应算法,经过实际测试,该算法能很好地避免广播风暴的影响,改进了智能终端的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一种基于CAN总线的电力参数采集监控系统,系统由主控计算机、CAN总线适配卡和多个智能测控节点组成;各智能测控点则由80C196KC微控制器和电力参数采集专用芯片CS5460A构成现场测控电路。详细介绍了由新型独立CAN总线控制器SJA1000构成的CAN总线结口电路的组成和现场测控电路的硬件设计。实践表明:该系统能对5km配电范围的10个智能节点实行高精度的数据采集和有效监控。实现了配电系统参数的数字化采集和智能化管理,提高了配电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18.
介绍一种基于CAN总线的电力参数采集监控系统,系统由主控计算机、CAN总线适配卡和多个智能测控节点组成;各智能测控点则由80C196KC微控制器和电力参数采集专用芯片CS5460A构成现场测控电路.详细介绍了由新型独立CAN总线控制器SJA1000构成的CAN总线结口电路的组成和现场测控电路的硬件设计.实践表明:该系统能对5km配电范围的10个智能节点实行高精度的数据采集和有效监控.实现了配电系统参数的数字化采集和智能化管理,提高了配电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使用基于多用户MIL估计,可以抑制多址干扰(MAI)、符号间干扰(ISI)和噪声的带限制条件的MVDR接收机(MUML-CMVDR Receiver)的SIMOCDMA系统.给出了SIMO CDMA系统模型和CDMA多用户、多径的信道模型,用ML方法进行信道参数估计,然后利用估计到的信道参数给出了分部加权和整体加权2种CMVDR接收机.进行了系统模拟,并对分部加权和整体加权2种MUML-CMVDR接收机的性能、SIMO CDMA系统和其它系统的性能分别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针对开关调压系统提出了一种双目标优化设计方法。最优设计结果使开关调节系统的增广ISE指标最小以及功率级电路重量最小,并满足所有静态和动态性能要求。系统的所有设计参数由一个优化程序通过计算机一次计算获得,代替原先用两个软件分别设计功率级电路和控制电路。因此新方法更便于应用。计算机寻优计算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优化设计方法简便、合理而且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