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了在短期内完成我省的土壤侵蚀调查,决定采用多重影像、多种判据的方法完成土壤侵蚀快速调查.着重介绍了该方法的工作流程、实施过程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GIS在区域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比了GIS与传统方法在区域土壤侵蚀研究、调查仔的优缺点 ,并且着重探讨了GIS在区域土壤侵蚀研究、调查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研究表明GIS用于区域土壤研究是可行的 ,还有些需要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3.
土壤侵蚀调查由于技术的限制,目前利用遥感图像判别土壤侵蚀强度主要是人工判读或人机交互式勾绘.为减轻人工判读勾绘的负担,从图像分析角度,利用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技术辅助人工目视解译,实验初步表明这种思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土壤侵蚀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根据世界各地对土壤侵蚀的界定,分析了全球及我国土壤侵蚀概况,剖析了土壤侵蚀造成的危害,如导致环境恶化、洪涝灾害加剧、土壤退化、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总结了土壤侵蚀的影响因子,主要有内因和外因两种.并对目前国内外土壤浸浊速率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综合分类与介绍,将之分为用于研究现代与历史时期土壤侵蚀两类,并对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优点及局限性进行了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土壤侵蚀的防治方法及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137Cs示踪技术的土壤侵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应用137Cs示踪技术能够提供土壤侵蚀与沉积信息,近年来137Cs示踪技术逐渐成为土壤侵蚀研究的重要方法.本文介绍了137Cs示踪法原理,回顾了其在土壤侵蚀中的研究应用,并对其优缺点进行评价.然后,总结了。137Cs示踪剂法土壤侵蚀模型,最后展望了其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喀斯特山区生态脆弱,土壤侵蚀将导致严重的土地退化和生态破坏。以2000年、2010年大方县土地利用矢量数据和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数据作为主要信息源,基于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大方县2000~2010年土壤侵蚀和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特征;计算并对比2000年,2010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强度指数,反映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耕地和草地为主,且耕地面积减少,林、草地和水域用地面积增加;土壤侵蚀以微度侵蚀为主,面积明显增加,主要来自于轻度、中度和强烈侵蚀;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土壤侵蚀强度大小为:耕地草地未利用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2000~2010年,大方县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向有利于水土保持的方向发展,土壤侵蚀强度减弱。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土壤侵蚀模型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物理过程模型、动力学模型、因子分析模型各自的建立方法、途径和应用目的,并分析了GIS在土壤侵蚀模型研究中的应用,最后对土壤侵蚀模型研究的发展趋势作了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8.
基于遥感和GIS的山东山丘区土壤侵蚀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利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模型A=R·K·s·L·c·P和土壤侵蚀防治预报模型y=CP-CP-C'P',采集生成因子数据,并通过投影及坐标转换,生成像元点的因子图,使每个30m×30m的像元点都具有以上6个因子数据,之后,利用模型进行计算,生成分幅的土壤侵蚀强度图和土壤侵蚀强度防治预报图及统计结果.此方法的研究使快速、经济、定量、定期地实现土壤侵蚀调查成为可能,为土壤侵蚀防治提供策略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阐明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不同降雨空间分区下多驱动因子对土壤侵蚀综合作用的分异规律,为区域内土壤侵蚀防治宏观决策提供科学参考。基于多源遥感影像、气象数据、DEM及土壤数据,采用WaTEM/SEDEM模型模拟三峡库区重庆段2000—2020年土壤侵蚀量,采用ISODATA聚类方法进行降雨空间分区,采用地理探测器进行多因子综合作用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 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研究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108.78、109.11、86.9、47.52和21.16 t·hm -2 ·a -1 ,土壤侵蚀状况整体呈现缓解趋势,土壤发生强度侵蚀、极强度侵蚀和剧烈侵蚀的区域大幅减少。2) 植被覆盖度因子在高降雨区对土壤侵蚀的解释力最高;土地利用类型、坡度、地貌类型、土壤类型、高程等因子在2010年低降雨区对土壤侵蚀的解释力较高,在2020年不同降雨区对土壤侵蚀的解释力则无明显差异。3) 在高降雨区,植被覆盖度与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对土壤侵蚀的解释力最高;2010年在低降雨地区,坡度与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对土壤侵蚀的解释力较高;各驱动因子在不同降雨区的土壤侵蚀高风险区分异规律明显。由研究结果可知,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壤侵蚀变化明显,不同降雨区划中不同驱动因子对土壤侵蚀的综合作用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基于最小图斑的土壤侵蚀快速评估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土壤侵蚀评估预测是水土保持的重要基础.传统土壤侵蚀评估模型通用性较差,不能有效解决尺度转化的问题,而且对输入数据要求较高.本文通过引入快速评估的思想,基于遥感监测数据和最小图斑,建立了土壤侵蚀快速评估模型.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到了土壤侵蚀特征指标(EI),用以表征图斑内的土壤侵蚀特征.评估的主要步骤包括:环境因子选择,数据完备区EI计算,数据缺乏区EI计算,数据空白区EI计算,EI与土壤侵蚀强度(E)之间关系的判别分析,以及土壤侵蚀强度评估结果的分级显示.该评估方法具有快速、高效、实用的特点,且能利用已有的资料合理处理数据缺乏和空白区的评估,提高了数据利用效率和模型评估效率,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水土保持工作.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林德布洛姆所著《政治与市场》的介绍,指出其对我国社会科学的借鉴作用。由于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有很多重大区别,对现代社会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提出了创新要求。对认识论的要求之一是对关系、功能的追问优先于对本体整一性的判断,从而使一元本体型认识论转向多元功能型认识;要求之二是强调科学理性对社会总趋势估计能力的有限性,从而提出了猜想与摸索对认识的创新价值。因此,控制、协调、推进成为方法论的基本概念;纲要式决策适应于战略式决策成为方法论的实施原则。  相似文献   

12.
工科数学教学既要教思想、教方法,又要教做人;既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大多数,又要面向两头;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同时应加强针对性,注重启发性,提高积极性等,以达到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伦理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民服务是邓小平伦理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 ;社会主义的功利主义和人道主义是邓小平伦理思想体系的基本原则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邓小平伦理思想体系的价值标准 ;有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 ,有纪律是邓小平伦理思想体系的道德目标 ;爱祖国 ,爱人民 ,爱劳动 ,爱科学 ,爱社会主义是邓小平伦理思想体系的主要规范  相似文献   

14.
提高高校网络德育的实效性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需要开设网络德育课、创新网站德育内容以充分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创新德育教育手段和途径、建立开放式的互联德育立体网络、加强网络德育队伍的建设、建立和完善网络文化建设,特别是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维护机制、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参加实践和加强制度建设,最终形成促进网络德育生态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路径排序问题基于表面的DNA算法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提出了路径排序问题表面DNA算法三步骤:a.找出两端点的所有链,b.筛选出所有的路,c.得到路序.指出编码问题在DNA计算中的重要性.在算法实现过程中,用保护两端点对应的DNA片段3’端或5’端的办法得到所有的链,并用电泳的方法对链进行排序以及去掉链长大于图权值总和的链;对探针进行生物素标记并且采用观察、记录亮点强度的办法筛选出所有的路;分析实验记录得到路序.将算法推广到最短(长)路问题的不同之处在第三步,即只需分析在表面上排在最前(最后)的DNA链的实验记录就得到最短(长)路.  相似文献   

16.
体操的训赛管理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取决于管理的策略。对此进行了探讨,梳理出“十一规”方略,即:把握规律、精细规划、吃透规则、熟悉规程、狠抓规格、建立规范、严定规矩、巧善规避、勇于规谏、锐意规新、展现规模。  相似文献   

17.
设备管理与资产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是合理配置设施设备,要从4个方面进行设备管理,一要谨慎投资,规避风险,二要抓好维护,确保效能,三要提高装置适应性,增加资产效益;四要搞好设备的价值管理。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对足球运动的技术特点和供能方式进行了分析,认为足球比赛时间长、强度大,决定了其必须包括有氧和无氧供能系统,但这种高强度、短间歇、快速度的运动,更适应无氧代谢(磷酸原)供能系统。要结合足球运动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无氧训练手段来发展足球运动员的无氧氧化供能系统。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对百色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百色需要突出特色,通过优势产业,实现与东部转移产业无缝对接;有针对性地选择好东部产业转移承接点;着力提高产业配套能力;继续完善基础设施,降低物流成本;改善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软环境;以百色起义80周年为契机,加快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20.
教育本质的论争之所以陷入“疑无路”的境地,根本在于论争只是囿于探究知识论的“教育是什么”而遗忘了追寻存在论的“怎样教育”这一教育之“根”与“本”,以致教育之本质与语言遭际异化。缘此,本文拟在反思以往教育本质论争的基础上,试图走向“怎样教育”,以期扬弃异化,返朴归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