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土壤侵蚀调查由于技术的限制,目前利用遥感图像判别土壤侵蚀强度主要是人工判读或人机交互式勾绘.为减轻人工判读勾绘的负担,从图像分析角度,利用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技术辅助人工目视解译,实验初步表明这种思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3s技术的土壤侵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重庆南岸地区土壤侵蚀成因和规律后,选择了植被盖度和坡度作为确定土壤侵蚀等级的主导因子,利用1999年南岸地区TM卫星图像进行判读,提取植被盖度、土地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等信息,从地形图提取坡度信息,最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通用软件工具ARC/INF0、ERDAS IMAGINE8.5和ARCVIEW3.2进行土壤侵蚀等级的空间分析,得到了土壤侵蚀等级空间分布图;根据土壤侵蚀等级图的统计分析结果对土壤侵蚀的治理进行了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3.
数字遥感影像判读法在土壤侵蚀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土壤侵蚀调查技术经历了人工实地填图调查、航 (卫 )片目视判读调查之后 ,目前已进入数字遥感影像调查的新阶段 .本文对数字遥感影像判读调查法与常规调查法进行了对比 ,总结了数字遥感影像判读法的优越性 ,同时也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据近年来实践及初步研究,可看出利用航片进行土壤判读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土壤判读主要依据是调查地区的土壤发生分类和分布规律。根据调查区资料,地形图并与航片对照进行判读。采用间接判读为主,直接判读为辅的综合判读方法,来确定土壤类型并在图上勾绘出各种土壤图斑界线。结合本区山地灰褐色森林土、黑钙土、粟钙土、棕钙土及灰漠土等土类在航片上典型影象重点进行判读分析。  相似文献   

5.
李春雨 《科技信息》2012,(1):159-159,131
侧扫声纳在海洋测绘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声纳图像判读便成为突出重要的问题,海底地貌声纳图像的特点决定了判读人员既要有广泛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积累。本文从侧扫声纳成像机理,海洋环境和海地地貌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声纳图像中各种目标现象的形成机理.各种干扰因素的作用和表现,总结了典型目标图像的特点,为声纳图像判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知识准备。  相似文献   

6.
通过遥感图像判断识别各种目标,是达到遥感应用目的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判读植被图像和土壤图像对监测生态环境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介绍了主要植被类型的影像特征和遥感图像植被判读的方法,以及航空像片的土壤判读和卫星图像的土壤判读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大数据时代,如何更加科学有效的利用大数据已经成为情报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情报可视化的描述是必不可少的研究内容。情报可视化集中于把非空间的海量数据转化成人工可判读的视觉形式,以揭示大数据深层次的情报内涵,即以图像、图形等易于人工判读的方式展示大数据间的复杂关系、潜在情报信息以及发展趋势,它的潜能可以把人类的视觉和情报感知能力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昌化-普陀断裂构造遥感分析及信息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影像从宏观上反映活动断裂的影像全貌,还能动态地研究活动断裂的发生、发展及时空演化规律.本文以昌化-普陀断裂为例,利用遥感构造分析技术对其构造特征进行了全面的解译和识别.采用图像增强与融合等处理方法,增加了图像的立体感,提高了遥感影像清晰度和解译精度.同时通过收集区域重力资料、浅层人工地震资料以及断裂附近地区的钻孔资料,并结合野外实地考察,对解译的结果进行了验证,利用遥感影像判读的结果与实际结果一致性很好.本研究成果对杭州地区的大型工程建设、地震预报以及新构造运动等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遥感技术的云台山立地分类及质量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森林生态学、地学规律和遥感图像解译原理,在处理过的卫星遥感照片上判读勾绘类型小班,采用数量化理论Ⅱ和排序法确定立地类型,经数量化方法Ⅰ进行精分类,将连云港云台山区森林立地划分为13个立地类型,样地的平均判对率为94.59%.同时利用模糊数学综合审评法对分类结果进行立地质量评定,分别立地类型计算出模糊综合评判值,分类精度为63.39%.经实地调查对立地分类与评价的结果进行验证,其精度满足生产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10.
以RS、GIS为技术平台,选用扎龙自然保护区1986~2004三期LandsatTM遥感图像为基础数据源.通过对遥感影响判读,将各种景观类型加以分类,并勾绘出轮廓界限,进而得到区域数字化地块,然后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利用fragstats对研究区域景观面积指标、破碎度、分维值等景观指标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区域景观结构、主要景观要素湿地的时空演变、景观组分变化和转移过程,得出区域主要景观要素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并定性分析景观动态变化特征和驱动机制,从而确定影响区域内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主要因素,对区域湿地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是引人注目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它的历史地貌与土壤侵蚀演变研究是其历史时期生态环境变迁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性课题.回顾了黄土高原历史地貌与土壤侵蚀演变研究的过程,总结了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指出了研究存在的不足和今后深化的方向.经过数十年的积累,黄土高原历史地貌与土壤侵蚀演变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较深入地研究了历史时期黄土塬区地貌演变的特征和规律,揭示了历史时期渭河河谷地貌的演变,研究了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河道变迁,提出了黄土高原的侵蚀期,得出了历史时期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历史、侵蚀速率.今后的研究应应用现代研究手段,以长时段、短周期、高分辨的研究为研究深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电弧力对触头表面形貌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触头材料电弧侵蚀的开断实验及实验后触头表面的微观分析,发现触头表面电弧侵蚀形貌特征与电弧力有直接关系。通过进一步研究,提出了电弧力是导致液态金属流动和形成液态喷溅状、斑点状形貌特征的主要原因,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3.
秦彤  李功权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30):12850-12857
在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干扰下,黄土高原地区常年遭受较为严重的水力侵蚀。为了减缓水力侵蚀进程并避免对人类生命财产的损害,对其进行敏感性分析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本文从CSLE模型出发,以地貌单元作为评价单元,对降水侵蚀力因子、土壤可蚀性因子、坡长坡度因子、生物/耕作措施因子以及工程措施因子分别进行正向化处理与熵值法确权叠加后建立了一个水力侵蚀敏感性评价模型,借助面积-高程积分对该模型进行评价后,利用该模型对研究区进行水力侵蚀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1)在区域尺度下,文中提出的水力侵蚀敏感性评价模型的评价因子为0.61,相对优于作为对比验证的CSLE模型,因此可以利用该模型对研究区进行水力侵蚀敏感性评价;(2)水力侵蚀敏感性值在不同地貌单元之间表现为:大起伏山地>洪积平原>黄土塬>黄土梁峁>中起伏山地>冲积洪积平原;(3)为了避免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害,北部冲积洪积平原与中起伏山地相交地带、南部大起伏山地的清涟河流域应重点进行治理。该文提出的方法有效解决了黄土地貌区的水力侵蚀敏感性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4.
GIS支持下的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研究:浙江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侵蚀是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开展土壤侵蚀动态模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地理信息系统(GIS)因其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为土壤侵蚀动态分析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根据美国通用水土流失方(USLE),以GIS软件为支持,以浙江省横溪流域为例,对该流域1990年至2003年土壤侵蚀动态变化进行模拟,并对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侵蚀进行了动态评估,探讨了土壤侵蚀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为横溪流域今后的土壤侵蚀动态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侵蚀研究:进展与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色土坡耕地是三峡库区粮食经济作物的主产载体,也是库区水土流失的主要源地和入库泥沙的主要来源。结合野外调查和相关报道,对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侵蚀研究方法、侵蚀强度、泥沙颗粒形态以及侵蚀引起的养分流失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表明,坡耕地土壤侵蚀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径流小区法、人工模拟降雨法和侵蚀针法等直接观测方法和核素示踪、模型模拟和遥感监测等间接观测方法;库区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侵蚀速率达3464~9452t/km2,其中15°~25°坡度范围的土壤侵蚀最为严重,是今后坡耕地土壤流失防治的重点坡段;流失泥沙主要以〈0.02mm的团聚体和〈0.002mm的粘粒为主,其中粉粒(0.002~0.02mm)和粘粒(〈0.002mm)携带的养分流失较多;植物篱、垄作和坡改梯等措施理水效果明显,均对坡耕地侵蚀产沙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今后应在模型方法、埂坎结构和功能、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等方面拓展研究。  相似文献   

16.
豫境汉水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34.4%,以轻度和中度侵蚀为主,有面蚀、沟蚀和重力侵蚀3种类型,其中面蚀主要发生于坡耕地区,沟蚀主要发生于海拔500m以下的丘陵区,重力侵蚀主要发生于暴雨中心区.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了诸多方面的危害,例如破坏耕地,减少耕地面积,导致肥力下降;淤塞水库和河道水体,降低蓄水和航运效益;植被覆盖率下降,环境恶化,洪水和干旱灾害频繁发生.水土流失的成因主要是地势陡峻,降雨量大,暴雨集中;过度开垦荒地,坡耕地比例较大;过度伐林放牧,植被破坏较为严重,植被覆盖率较低;采矿筑路施工过程中防护不力,诱发水土流失.针对上述水土流失的特征和成因,应采取政策、法规、行政、经济和技术等多方面的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17.
晋西北地区是我国黄土高原及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荒漠化动力因素主要包括水动力和内动力.风、水动力具有随季节周期性交替和空间上相互交错渗透的特点,风、水两种动力有时互为条件,有时相互制约,它们共同决定了晋西北全区侵蚀过程的垂向分带和地貌形态.  相似文献   

18.
贵州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因素与生态修复对策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清海  林昌虎  何腾兵 《贵州科学》2006,24(3):62-65,74
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特殊的地质、地貌、降水等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交叉影响使贵州喀斯特山区成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人民生活贫困的地区.本文探讨了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因素,提出了人为因素是贵州山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防治水土流失与土地退化的几项工程技术措施和政策措施,对解决贵州喀斯特山区的土壤匮乏,发展农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沂源县位于淮河流域最北部,地处沂蒙山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土壤侵蚀严重.笔者以GIS为工具,以RS为主要数据来源,利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对淮河流域沂源县的土壤侵蚀情况做出估算,得出沂源县土壤侵蚀总量及其分布规律,为今后的土壤侵蚀动态监测及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