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垃圾渗滤液COD、NH3-N浓度高,可生化性差等特点,本文采用了微电解法和混凝法预处理,厌氧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研究不同工艺处理条件下,该工艺对垃圾渗滤液中COD及NH3-N的去除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微电解/混凝/厌氧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特别是高浓度的垃圾渗滤液具有很好的效果.当原水COD高达9 160 mg/L,NH3-N高达3 000 mg/L,经该工艺处理后COD低于60 mg/L,NH3-N低于15 mg/L,均可满足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
尹鹏  高湘  黄宇广 《科技信息》2010,(15):356-357
以典型老龄垃圾渗滤液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混凝沉淀对渗滤液中COD、浊度以及难降解物质的去除效果,所选四种混凝剂分别为PAC、PFS、硫酸铝、硫酸亚铁。结果表明:适用于老龄渗滤液预处理的混凝剂为PAC,在投加量为600mg/L时对COD与浊度去除率为26%、47%;虽然混凝沉淀对老龄渗滤液中COD的去除效果有限,但过量的混凝剂可显著提高腐殖质的去除率,当PAC投加量由600mg/L提高至1000mg/L时,对腐殖质的去除率则有9.3%提高至25.2%,从而可显著降低老龄渗滤液中难降解物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采用硫酸高铈作为氧化剂来测定难降解垃圾渗滤液的COD,测定结果与重铬酸钾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硫酸高铈法测定垃圾渗滤液COD时,重金属离子和氯离子对测定结果有干扰,可采用硫化钠预处理渗滤液将重金属离子去除,用硫酸汞消除氯离子的干扰;与重铬酸钾法相比,硫酸高铈对难降解垃圾渗滤液中的腐殖质及苯酚具有更高的氧化率;用硫酸高铈法测定垃圾渗滤液的COD均值比重铬酸钾法测定的平均值高出20%以上,更能反映渗滤液中有机物的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4.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合(GC-MS)技术,对O3氧化法处理前后晚期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污染物种类及去除效率等进行分析,考察O3氧化法去除晚期渗滤液有机污染物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O3氧化20 min后,COD去除率为73.2%,BOD5去除率为38.7%,可生化性由0.12上升到0.61,有机污染物种类由66减少到48种,烯烃类、烷烃类及其他难降解有机物去除率为50%以上,氧化出水羧酸类与醇类有机物量有所增加,在氧化过程中有部分非酰胺类有机物转化成酰胺类有机物;采用O3氧化法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不仅能明显去除其中有机污染物,而且能提高其可生化性,可以考虑作为晚期垃圾渗滤液的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5.
物化-生化组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垃圾渗滤液的氨氮、COD、难降解物质浓度高等特点,开发了磷酸铵镁沉淀法(MAP)脱氮一厌氧/好氧生物处理一混凝组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新技术,研究了不向单元的作用及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高浓度垃圾渗滤液经组合工艺处理后,其COD、BODs、NH3-N、E260(紫外260nm处吸光度,代表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为97.5%、99.29/5、87.2%、75.3%。  相似文献   

6.
电絮凝法对卫生填埋场渗滤液中COD去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絮凝法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一种水处理方法,对高浓度、难生化的污废水具有很好的处理效果.本实验尝试以电絮凝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不同电流密度和电解时间下该方法对垃圾渗滤液中COD的去除率,从而得到这两种影响因素的最佳参数值及钝化电流值,得出最佳操作条件.  相似文献   

7.
垃圾填埋初期渗滤液循环对其产生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不同循环方式下垃圾填埋初期渗滤液产生量的规律,通过填埋模拟柱(填埋垃圾170kg)进行模拟雨水渗入、渗滤液原液循环和渗滤液经过好氧生物处理后循环至垃圾层的实验。结果表明,渗滤液循环能增加填埋层起始渗滤液的产生速率;填埋层初期净产液量不但取决于循环液量,还和循环水质密切相关;渗滤液原液循环4周后抑制微生物水解作用,从而减少了垃圾净产渗滤液量;渗滤液经过好氧生物处理后循环,能加速垃圾中易降解物质水解过程,即加快渗滤液产出,此后加速水解垃圾中的难降解物质,即能增加累积净产液量;Gompertz模型可模拟不同循环方式下填埋层累积渗滤液净产生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填埋层空气状况对渗滤液中氮成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渗滤液回灌厌氧填埋层可以有效降解渗滤液中的有机物 ,但却对氨氮去除无效 ;而且由于有机物降解的加速 ,使回灌后渗滤液中氨氮的质量浓度比常规垃圾填埋场更高 ,从而导致渗滤液必须再经过复杂的物化处理后才能达标排放 .为此 ,通过实验室模拟 ,研究了垃圾层中空气状况对回灌渗滤液出水中氮成分变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 :只要向填埋层供给少量空气 ,就可有效降低渗滤液中氨氮的质量浓度 ,从而减轻渗滤液后续处理的压力  相似文献   

9.
以镇江某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为研究对象,利用试验分析影响交变电絮凝处理垃圾渗滤液的主要因素:处理时间、电流密度、电极距离、初始pH值、氯离子初始浓度等;并通过正交实验法计算影响因素对COD去除效果影响大小的顺序为:电流密度>处理时间>pH值>氯离子初始浓度;且得到交变电絮凝处理高COD浓度的最佳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0.
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填埋场渗沥出来的高浓度的有机废水。若不妥善处理,则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文章用电絮凝技术处理拉萨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用电絮凝技术对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能起到很好的处理效果;而且当电絮凝时间、电流密度、PH不同时,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也不同。当电解时间为10min,电流密度为12A/dm2,PH=8.1时,渗滤液中COD去除率为77.8%,电解后渗滤液水质能达到污废水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1.
针对垃圾渗滤液可生化性较差、处理效果不理想的现实,采用单一和多种高级氧化技术复合的方法对黄石市西塞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进行了预处理.结果发现,尽管单一微波法去除COD不理想,但处理后垃圾渗滤液的生物降解性得到了一定提高;复合方法中以光照-Fenton-微波法预处理效果最佳,在pH=3,FeSO4·7H2O固体的投加量为0.4%,光照并曝气1h,在微波炉中以900W辐照6min,H2O2/FeSO4·7H2O固体的质量比为3的条件下,光照-Fenton-微波法对COD的去除率高达61.8%,预处理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垃圾渗滤液传统处理方法工艺复杂、效果欠佳的缺点,采用间歇式超临界水氧化反应装置,对西安市某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进行氧化降解试验研究.分析了压力、温度、停留时间及过氧量等影响氧化降解效果的4个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压力、温度、停留时间及过氧量的增加能显著提高垃圾渗滤液中CODcr及NH3-N的去除率;在压力为26 MPa、温度为420℃、停留时间为10 min、过氧量为2.0的条件下,该水样的CODcr去除率最高可达98.43%,NH3-N去除率最高可达96.61%.  相似文献   

13.
垃圾渗滤液水质成分复杂,有机物浓度高,处理难度大,垃圾渗滤液的预处理能降低后续处理的有机负荷。文中研究钙硅材料对垃圾渗滤液的预处理,探讨钙硅材料投加量、振荡时间及添加絮凝剂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投加量与延长振荡时间有利于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污染物;当钙硅材料的投加量为100 g/L,振荡时间为24 h,对垃圾渗滤液中Mn、Pb、Ni、Zn、As、Fe的去除率分别为100%、100%、89%、87%、54%、99%;TOC和CODCr的去除率均超过55%,氨氮、色度及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30%、97%、99%。此外,利用阳离子型有机絮凝剂、无机低分子絮凝剂与钙硅材料复合处理垃圾渗滤液均可提高CODCr的去除率,其中与硫酸铝复合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垃圾的数量增长很快,全年排放垃圾7300万吨。处理城市垃圾的方法有焚烧、堆肥和填埋3大类。我国研究较多的是堆肥处理。在堆肥过程中有渗沥水产生。如不妥善处理,渗沥水就排入水体,将会严重污染水体。渗沥水处理问题,在某些地区已刻不容缓。作者首先调查了渗沥水的水质。结果表明 COD_(cr)(300000毫克/升)、BOD_5(15000毫克/升)、氨氮(800毫克/升)都较高。针对这种水质,试验了生化-物化处理的可行性。发现聚铁型凝聚剂对 COD_(cr)及色度有较高的去除率(分别为64.60%和93.8%);经活性污泥处理后,COD_(cr)的去除率也可达74.5%,弱鼓风搅拌处理,可脱除氨氮56.8%。好氧生化-物化联合处理的连续试验表明:除 COD 外,各项水质指标都达到国家工业废水排放标准。水生植物净化试验表明,凤眼莲对 COD 的去除可达64%。好氧生化-物化联合处理再加水生植物净化的渗沥水处理,工艺简单、经济效果和处理效果都好,是处理城市垃圾好氧堆肥渗沥水的有效途径之一。它对城市垃圾填埋渗透水的处理,也有应用的前途。  相似文献   

15.
填埋方式对生活垃圾填埋处理产物及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填埋方式对生活垃圾填埋处理产物及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模拟试验方法研究好氧生物反应器、厌氧生物反应器、准好氧填埋和传统厌氧填埋等工况下垃圾固相(挥发性固体质量百分比VS、生物可降解度BDM、纤维素质量百分比、纤维素与木质素质量比C/L)、渗滤液(化学需氧量CODcr质量浓度、生物需氧量BOD5质量浓度、BOD5与CODcr质量浓度比B/C、总氮质量浓度TN、氨氮质量浓度NH3-N)和填埋气(甲烷CH4、二氧化碳CO2)等参数随时间变化。结果表明:生物反应器填埋(好氧或厌氧)能提高垃圾降解速率、加速垃圾稳定化。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对垃圾固相VS、BDM、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达到57.5%、71.4%和93%,稳定化时间较厌氧生物反应器填埋缩短60%以上;渗滤液回灌加速降解渗滤液中小分子有机物:好氧生物反应器(189d)和厌氧生物反应器(596d)中CODcr和BOD5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6%和99%,而且好氧生物反应器中TN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6%和99%;厌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利于甲烷气体集中产生和提高甲烷产率,好氧生物反应器和准好氧填埋能大大削减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垃圾渗滤液尤其是回灌后渗滤液存在可生化性差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可行的渗滤液物化处理工艺。采用零价铁法工艺,利用废旧铁屑处理渗滤液。实验考察找到了处理效果随铁屑投加量,焦炭投加量、反应时间及pH值变化的规律,并通过正交实验找到了最佳的反应条件组合。实验结果表明:当pH控制在7.4左右,反应时间3 h,铁屑和焦炭投加量分别在175 g.L-1和0.3 g.L-1的时候,能达到60%的化学需氧量去除率。结果表明,零价铁法处理渗滤液效果明显,价格适中,操作简单,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采用小型生物处理组合工艺(上流式厌氧污泥床+曝气生物滤池+缺氧反应器+膜生物反应器, UASB+ BAF+ANO+MBR)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 考察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两种内分泌干扰物在组合工艺中的去除, 以及与渗滤液中溶解性有机质(DOM)去除的关系。结果表明, 组合工艺对DBP和DEHP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2.9%和95.2%, 且与DOM腐殖化作用(即腐殖质的芳香性和分子量)密切相关。溶解性有机碳(DOC)主要分布在分子量为1~100 kDa的有机组分中, 此时腐殖质的芳香性较强, DBP和DEHP的浓度也较高。经过工艺处理后, 该组分的DOC和芳香性有效降低, 相应两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也更为明显。渗滤液原水及各工艺段中DOC与DBP及DEHP浓度的正相关性, 表明二者之间相互作用更有利于污染物的有效去除。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污染风险,在识别阜新垃圾填埋场主要风险物质及潜在环境风险事故类型的基础上,根据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的幕景假设,建立对流-弥散-吸附-维水质风险模型,预测地下水污染情况,并采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环境风险。结果表明:该垃圾填埋场的主要风险物质是垃圾渗滤液和填埋气体;渗滤液污染地下水是该垃圾填埋场的最大可信事故;NH3-N、Hg、Fe和Mn在预测期的最大质量浓度均超过地下水Ⅲ类水质标准;阜新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渗漏污染地下水属于可接受风险。该结果可为有效降低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污染风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垃圾渗滤液的来源和水质特点,因为垃圾渗滤液独特的水质特点决定了垃圾渗滤液处理的难度和复杂性。其次,阐述了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技术,其中,生物法是主要的处理工艺。重点阐述了厌氧-好氧组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技术发展进行展望,提出强化原有的厌氧-好氧处理技术,开发经济、高效的新型治理新技术如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