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震云的“故乡系列”包括《头人》、《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故乡面和花朵》等中长篇小说。通过对作家创作动机以及作品潜在主题意蕴的探讨,可以得知这一系列小说创作,在某种意义上表达出对于“意义”本身的刻意放逐。  相似文献   

2.
郎倩倩 《科技信息》2012,(30):204-204
《菊与刀》是二战期间本尼迪克特由于军事目的而研究日本的一本著作。作者用"菊"与"刀"来寓示日本人性格的双重性和日本文化的两面性。本文主要通过介绍《菊与刀》的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以及《菊与刀》相关研究的特点,探讨其现代意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研究和看待《菊与刀》,要深入理解和研究日本文化,以此促进两国间的友好交流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由"政治化"向"文化"过渡,是当今文学的一个发展趋向。文化是一个包括"集体无意识"在内的综合概念,其积极的一面与惰性的一面瑕瑜互见,因此拓展文化批判的视野,对有志有为的作家是必要的。张克鹏是近年来崛起于豫北平原的小说名家,他在普遍看好的《吐玉滩》、《欲望》等长篇中,借助文化批判的表达平台,进行乡土文学的民间叙事及饶有趣味的意义诉求。如何建立适合于自己的表达平台,如何进行具有涵盖力与普适性的意义诉求,张克鹏的创作活动,为我们的当下文坛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从古希腊的先哲亚里士多德开始,经中世纪的奥古斯丁,到18世纪的康德,再到近现代的柏格森,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哲人们对时间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过。奥古斯丁区分了客观的时间和"内在时间"1,把时间归结为人的心灵的延展。文章以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为本,首先找出了奥古斯丁时间观中时间的两个向度,即时间是上帝创造的和时间是人的心灵的延展;然后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分析奥古斯丁时间哲学的重要思想,把他的的时间观拆分为时间的受造、时间的长度、时间如何存在、时间的延展和时间如何度量等5个部分进行探析;最后着重分析了奥古斯丁的时间观的现象学效应,探讨了奥古斯丁时间观对胡塞尔现象学的影响以及二者在讨论时间问题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首先区分了语言的联想意义和概念意义,然后重点分析了英汉语言概念意义相同的情况下,两种语言的联想意义相同或相似、联想意义不同和联想意义空缺及两种语言可用概念意义不同的语言来表达某一相同的联想意义等四种情况。  相似文献   

6.
直观理论是现象学的特色方法之一,也是胡塞尔对哲学的重要贡献。胡塞尔在继承传统西方哲学直观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和创造,提出了直观理论的方法论体系。根据直观对象的不同,区分出不同的直观。胡塞尔现象学的直观是直接把握事物本质的,是本质直观,这和本质反思不同。现象学不承认本质和现象的二分,认为本质就在现象之中,不是在现象的背后,甚而现象就是本质,事物对我们呈现的东西就是本质,因此直观可以对其把握。这是一种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首先区分了语言的联想意义和概念意义,然后重点分析了英汉语言概念意义相同的情况下,两种语言的联想意义相同或相似、联想意义不同和联想意义空缺及两种语言可用概念意义不同的语言来表达某一相同的联想意义等四种情况。  相似文献   

8.
以舍勒的代表作《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为分析文本,阐释了他的"质料先天"的价值内涵及其现象学的理论基础,揭示了他与康德和胡塞尔的复杂关系。"本质直观"是舍勒的质料价值伦理学的理论基石,这不仅反映在他对"质料先天"价值及其秩序的理解上,也体现在他的"人格"概念中。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由"行动因子"和"表达因子"构成。社会活动因子只影响政治参与的行动因子,社会网络和大学生校园内部交往影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表达因子。在未来的相关研究中,非常有必要将校园内社会资本与校园外社会资本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10.
我国《合同法》对承揽合同作了专章规定,但对雇佣合同未予明确。根据传统理论,涉及不动产的雇佣合同,往往与承揽合同难以区分。《物权法(草案)》没有对我国的不动产范围明确规定。实践中,只有做到对涉及不动产的承揽与(雇佣)合同进行正确有效的判别,方能保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体现社会公平、正义。以一个具体案件为例,建立起雇佣合同和承揽合同的区分体系,并阐述了区分两类合同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汉语史研究的语料需要区分文言与白话,白话为汉语史研究提供了真实可信的材料。汉语白话史的研究意义主要表现在有利于对汉语史进行分类与分阶段研究,以及对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等的历史发展做更准确的描写与研究。徐时仪《汉语白话史(第二版)》有三个特点:穷尽性占有语料,对汉语白话的发展历史作了系统的清理;高瞻远瞩,对汉语白话的发展作了理论上的探讨与阐释;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全面的历史考察与细致的个案分析相结合。汉语白话史的研究对于汉语史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学术意义,《汉语白话史(第二版)》对此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格赖斯的意义理论是一种以说话者为中心的概念分析模式,其发展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前期,格赖斯将意义区分为"自然意义"和"非自然意义",并着重论述了二者的区别;后期,他对"自然意义"和"非自然意义"进行了重新定位,提出后者可由前者派生而来的"祖先/后裔说",并对前者进行了重新厘定:从表征必然联系的非理性事实修正为侧重指规约意义的制度性事实。可见,格赖斯的意义理论虽突显说话者意图的中心地位,但并未否定规约的存在,而且在他后期语言哲学思想中,规约的地位更是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13.
端木蕻良对《红楼梦》艺术的反复品味研究,成为他1940年代桂林时期小说创作的重要艺术资源。细察此期小说文本,至少有三个方面体现出《红楼梦》对其创作的深刻影响。一是塑造了以"宝玉"为原型的一系列人物形象;二是在"真情主义"、幻灭主题的表达上呈现出鲜明的《红楼梦》式的悲剧结构和精神;三是在艺术上,神话和暗喻结构的运用、叠印手法和具体意象等方面都与《红楼梦》暗通款曲。1940年代端木蕻良桂林时期的创作可以看出《红楼梦》对后世创作的影响是开放的,多元的。  相似文献   

14.
刘辉  张婵 《科技信息》2013,(10):207-207
海老井英次认为芥川的作品中"小道具"具有耐人寻味的比喻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地狱变》中"良秀的女儿","小猴"的比喻意义,考察芥川设定小道具的目的及其创作手法,分析芥川如何通过《地狱变》这部作品,表达出艺术至上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5.
论《马氏文通》的"句"和"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如何区分《马氏文通》的“句”和“读”入手,对《文通》中“读”的论述进行考察,分析句读的功能,揭示出《文通》中“读”的本质是可以充当除句子谓语以外的任何成分的词组。“句”是完整表达意义的语言单位,是独立的句法分析的最大单位。句读关系是上下位关系,“读”是“句”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科学的规律、真理一般表达为判断.作为对科学事实的有所断定,科学判断关涉存在者,这是科学的特质.但这并不是科学的什么坏事,而是科学思想自身的规定与限度.在现象学看来,作为一种对象性思维,科学判断并非本源之思.为了克服科学判断的认识论困境,海德格尔与胡塞尔都从哲学上作出了各自的有意义的努力,但他们的努力并不是为了否定科学,而是力图为科学思想寻求更为坚实的本源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科学与哲学、形而上学的区分与边界.胡塞尔揭示了作为述谓判断基础的前述谓经验,对存在判断加以悬置,并主张回到生活世界,但胡塞尔的现象学仍受制于先验自我.与胡塞尔不同,海德格尔则走出了先验现象学,致力于科学判断的存在论基础的揭示,即一种存在之思,进而实现诗意的居住.但就语言自身何以成为科学判断的本源的问题,海德格尔并未给予充分的阐明.无论是胡塞尔,还是海德格尔,在科学判断与思想的本源问题的探索上,都增进了对科学及其与存在、语言关系的认识,同时他们也留下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乡土社会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经典主题。杨华所著《隐藏的世界:农村妇女的人生归属与生命意义》,将视角投向了农村妇女的日常经验世界,描述了农村妇女之少年青春、婚姻生育和养老的人生平凡经历,在此基础上,建构了作为农民意义体验的"归属体系—传宗接代"  相似文献   

18.
一般认为日语的"体"的研究开始于松下大三郎。其后,金田一春彦把"体"的问题再次提出,他围绕「テイル」的用法与动词分类,论述了"体"及影响"体"意义的要素,使"体"的研究走向新阶段。随后,"体"的研究迅速发展,在寺村秀夫、工藤真由美等的推动下,现在"体"的研究已经到达了一个新的水平。「テイル」作为体的形式之一,它所表达的各项意义也越发清晰,本文主要就它的效力持续意义及其与其他意义的区别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教育实证研究华东师范大学行动宣言》的发表引起了全国教育界的极大关注,宣言明确提出了"提升中国教育研究的质量和影响力,必须加强教育实证研究,促进研究范式转型"。不可否认,实证研究是教育研究走向科学化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新一轮的"实证热潮"下,如何避免实证研究走向方法论上的极端,需要正确看待实证研究与实证主义作为方法工具与哲学思想的联系与区分。回顾历史,实证主义自近代传入中国以来,与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某种契合以及相互补充,使得它呈现出"中国式"的接受与发展进程,显示出中国特色的实证取向。在国际教育研究走向"实证霸权"的背景下,构建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实现有特色的"中国表达",需要加强教育实证研究,搭建与国际对话交流的平台,更需要继承我国近代学者对于实证主义和实证研究的"中国式"接受思维,重新审视实证研究的新内涵,进行实证研究的"中国式"探索,促进教育研究方法的"中国式"发展,避免走向方法论上的极端。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基本建设工程(以下简称"基建工程")的实际工作出发,对社会现阶段基建工程招标投标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探讨,从而阐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颁布的重要意义及对整个基建工程领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