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电工电子实训是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在电工电子实训教学中如何体现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是目前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改革中亟待解决的课题。结合我校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实际情况,从教学目标、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了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实践证明,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电工与电子技术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传统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现状及弊端的基础上,就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强化实验教学管理、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与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等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几点措施;还对如何搞好开放式实验教学,使开放式实验和传统实验教学有机结合做了有益的探索;最后阐述了推行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和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思路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中心的建设对推进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重庆工学院电工电子技术实验中心依托优势学科,结合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按照"基础、综合应用、设计开发、研究创新"多种层次相结合的原则,跨越理论课程界限独立设置实验课程,推进实验教学内容的整合和优化.实行全面开放实验教学、网上辅助教学和网上虚拟实验,强化学生的实验预习环节,建立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相对独立的按类分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并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针对课堂教学方式中的理论不能联系实践、实验教学中的"封闭傻瓜式"的教学模式及实习教学中的内容安排不合理等不足,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为目标,以名校建设为契机,对利用电路仿真软件理论联系实际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用网络平台来拓展课堂教学、用便携式DIY开放实验板来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丰富实习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教学改革进行了阐述,并对改革实现的保障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实验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本文探讨了高校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通过改进实验教学方式、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开放实验室和完善实验考核制度等一系列的措施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和实践,以期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是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实验课程,卓越计划作为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以学生为主、自主设计、由浅入深地精心设计实验案例成为教师的新课题。本次改革主要是对电工电子实验教学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将传统的书写实验报告的形式改进成模板形式;把工程应用问题引入实验教学;除基本实验内容外还增设了多选扩展内容;加入了课后学生实验成果的自我展示环节,进而发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电工电子类实验课程的教学情况,针对近年来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实践,以期使电工电子实验教学逐步趋于系统和完善,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丰元 《科技资讯》2009,(10):40-40
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是电子类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电子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等环节着手,就实施电子实验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电工电子实训中心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从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两方面提出了关于该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和探索思路。其中教学体系改革主要包括强化实践教学、层次化实验教学模式、拓展实验内容、开放式实验教学等;实验教学方法包括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网络虚拟化仿真实验、改革学生成绩评定方法等。实践证明,已实施的各种改革措施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对电工实用人才的培养,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必须着力加强实验教学,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本文从抓好实验常规工作、优化实验内容、改革实验模式、应用电子仿真软件等方面入手,来提高电工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内涵在于深化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把教学模式由传统的理论教学改革为工程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机械工程测试技术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体系进行了改革和实践。课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验课时,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为课内必做实验、CDIO选做实验和开放创新实验,三层次实验体系逐步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思考应变能力,有力地保证了我校机械工程专业卓工计划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2.
实验教学在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实验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针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的,从改革专业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变实验教学评价方法和改进实验教学平台等几个方面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进行了有效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针对实验教学在能力方面培养的薄弱现状,结合CDIO理念,对实验教学中"课堂实验"和"创新实践"两个主要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在"课程实验"中,提出了课程规划和综合性考评的改革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学员的自主思考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在"创新实践"改革中,对不同年级层次学员的创新需求进行分析界定,结合知识层次和能力水平,设计差异性的培养目标,充分调动了学员自主创新的积极性。通过实验教学两方面的协调促进,进一步深化了学员能力的培养,并为今后适应岗位任职需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基因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该文根据生物工程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构建了基础综合实验-校内专业实习-研究创新实验“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介绍了实践教学的设计原则、实践教学的环节与内容、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实践教学的考核与收获。通过实践教学的改革,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验操作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实验教学作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手段,已经成为当今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结合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改中创新实验的探索和实践,阐述了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综合性实验开设的内容与方法。为提高大学本科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可借鉴的实验教改经验,对人才培养及增强学生对实验的兴趣都起着积极作用。另外,综合性实验的实验环节多,使得学生参与实验、参与动手的机会增加,学生自主参与性得到加强,保证了实验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金工实习是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学习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必不可少一门实践基础课,也是非机械类有关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为了实现加强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培养的目标,我们打破传统硬性教育下的工程训练模式实施全新的培训方案,新方案使被培训的学生能够具备制订实验解决方案、进行实验实践过程、分析和解释数据等的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叶懋  叶震华 《科技信息》2012,(1):276-277
数字逻辑电路实验课程是电子、信息类学生重要的专业基础实验课程,担负着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任,在专业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简要回顾了我校数字逻辑电路实验的改革历程,通过对学生实验完成情况、平时成绩、考试成绩的分析,发现了目前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兼顾实验课程的要求与特点.提出在实验中通过引导学生“犯错”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网络课程与专题网站》课程的教学现状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几方面提出了针对《网络课程与专题网站》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方案中倡导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及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任务驱动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任务为主线,改变了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采用案例教学法,形成实际案例带动知识点的学习,并借此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引入项目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成立项目小组并进行实际项目开发,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网络课程和专题网站的开发流程,并最终能够开发一个完整的专题网站。同时,在教学评价方面注意改革传统的评价手段和方法,注重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教师教育实验教学是师范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结合师范教育的特点和教师教育优势,以师范生专业能力培养为导向,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构建教师教育“443”实验教学体系;以实验课程体系建设为抓手,优化实验课程模块;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推动教师教育实验教学网络资源建设;积极借助机器人创新教育与教师教育网络互动平台,进行面向师范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实践,凝炼教师教育实验教学特色,促进师范生的教师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