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在0.1 mol·L~(-1)硝酸介质中,题示试剂(H_2A和Ph_4AsCl)对硫氰酸铁的协同萃取机理.结果表明,协萃效果明显,协萃系数为7.88,斜率法测得协萃络合物组成为Fe(SCN)_2APh_4As,协萃平衡常数(lg Kse)为4.24±0.27,推测了协萃络合物的可能结构.  相似文献   

2.
实验发现的协萃混合物[二(2-乙基己基)膦酸和2-乙基已基膦酸的煤油混合物]对于从氯化锌溶液中萃取铁(Ⅲ)具有相当高的选择性。本文主要研究了稀释剂、水相酸度、接触时间、温度及反萃剂浓度等参数对铁(Ⅲ)萃取和反萃取的影响。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水相酸度pH=0.5:萃取和反萃取温度为30~40℃;反萃剂盐酸浓度为6mol/L;萃取和反萃取级数分别为2~3级和3~4级。此外,测定了有机混合物的最大载荷(35.22g/L)及萃取剂的循环使用的效率同题。最后对协萃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得出了协萃图,算出了协萃系数(R=3.82)。  相似文献   

3.
金(Ⅲ)在双水相体系中的分配行为及萃取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丙醇-硫酸铵-碘化钾双水相体系中金(Ⅲ)的分配行为,获得了最佳萃取条件:HCl浓度0.6mol/L,(NH4)2SO4用量6.0g,KI浓度0.1mol/L,在最佳萃取条件下,体系对Au的平均萃取率为98.6%(n=5).对影响分配行为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影响萃取分配比的主要因素有:(NH4)2SO4用量,HCl浓度,结合吸收光谱分析提出萃取是基于离子缔合物形成机理,在HCl介质中,碘化钾存在下,Au(Ⅲ)能形成离子缔合物从而被萃入丙醇相.  相似文献   

4.
由N235与路易斯碱三辛基氧膦(TOPO)组成协同萃取体系,对碱性氰化浸金贵液中金(I)协同萃取和反萃进行了研究.研究了有机相中N235含量、水相平衡pH、相比等因素对金(I)萃取率的影响,考察了反萃液中氢氧化钠液浓度对负载金有机相的反萃效果.结果表明,采用有机相为10%+10%协萃剂TOPO+80%煤油的协萃体系,对pH=9~10和初始金(I)质量浓度ρO=10.87 mg/L碱性氰化浸金贵液进行萃取时,经一级萃取后,萃取率可高达98%左右;同时,采用0.05~0.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可对负载有机相进行反萃,反萃率达到91%以上.  相似文献   

5.
N,N—二(1—甲基庚基)乙酰胺(简称N_(503))从盐酸溶液中萃取镉性能良好。本文仅研究其萃取机理。采用斜率法、连续变量法、饱和法和饱和有机相中无机离子的分析等多种方法确定,镉进入有机相的形式是H_2CdCl_4,萃合物中的溶剂化数是2。紅外光谱分析表明,N_(503)—Cd萃合物具有O、N双原子配位的結构。其萃取机理属离子缔合萃取,萃合物的组成为(N_(503)H)_2CdCl_4。萃取反应是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HPMBP)、N,N-二(1-甲庚基)乙酰胺(N503)、三辛基氧化膦(TOPO)的甲苯溶液,从高氯酸底液中分别萃取Tb~(3+)及 Nd~(3+)机理。实验发现Nd~(3+)只有二元协萃(HPMBP+N503,HPMBP+TOPO),无三元协萃效应,但Tb~(3+)存在三元协萃。根据实验数据得到一元、二元、三元萃取平衡常数分别为logβ_1,T_b=-3.64,logβ_1,Nd=-4.41(HPMBP体系,生成萃合物为Tb(PMBP)_3、Nd(PMBP)_3);logβ_1~*,T_b=-2.64,logβ_1~*,N_d=-3.41(萃合物为Tb(PMBP)_3(HPMBP)、Nd(PMBP)_3(HPMBP)); logβ_(12),T_b=1.45,logβ_(12),N_d=0.959(HPMBP+N503体系);logβ_(13),T_b=6.40,logβ_(13),N_d=5.65(HPMBP+TOPO体系);logβ_(123),T_b=4.01(HPMBP+N503+TOPO三元体系)。  相似文献   

7.
硫脲对金、银、铜的反萃取能力和体系的酸度有关。利用此特点,通过调节体系酸度并采用分段反萃取可达到金与银、铜的基本分离。反萃取过程的适宜工艺条件为:温度60℃;反应时间大于5min;流比1/3;硫脲浓度1.2mol/L;酸度0.5mol/L HCl(反萃液Ⅰ)和1.5mol/L HCl和(反萃液Ⅱ)。负载有机相经两段共五级逆流反萃取后,金、银、铜的反萃率均达99.8%以上。将反萃体系在高流比混合澄清器中进行小规模生产性试验,结果与模拟平衡值相近,级效率达95%。用电沉积法将硫脲液中金和银、铜按不同的槽电压进行分离,所得硫脲贫液经调整后可返回反萃体系,反萃能力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8.
N1923~P538-煤油溶液萃取Au(Ⅲ)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298±1K下分别考察了N1923(B)-煤油溶液(Ⅰ)和N1923—P538(H_2A)—煤油溶液(Ⅱ)从1.00mol·L~(-1)(Na,H)Cl水相介质中萃取Au(Ⅲ)的平衡。结果表明,体系(Ⅰ)中萃合物组成为(BH)AuCl_4(BHCl)_3;体系(Ⅱ)中萃合物组成为(BH)AuCl_4(BHCl)_4,H_2A与BHCl形成缔合物(BHCl)_3·(H_2A)_(4·75)。  相似文献   

9.
文题的最佳工艺条件为:25%TBP-10%癸醇-65%煤油,3mol/LHCl,20~30℃。负载有机相中的杂质离子Zn~(2+),Cu~(2+),In~(3+),Pb~(2+)用约5mol/L盐酸洗涤除去。负载有机相中的Sn~(4+)用0.24mol/L HCl反萃。萃取及反萃取的理论级数分别为2和7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一般无协同效应的金属离子Fe~(3 )为研究对象,研究AC类协萃体系——PMBP与φ_4Ascl对硫氰酸铁的协萃机理,来探索和验证协同萃取的规律。实验用单浓度递变的斜率法确定二元协萃络合物为φ_4AsFe(NCS)_3A。我们认为这是由于PMBP单独萃取硫氰酸铁时,生成Fe(NCS)_3A~-,其离子半径比Fe(NCS)_4~-大,更有利于φ_4AsCl进行离子缔合萃取,产生AC类协萃效应。由于协萃络合物φ_4AsFe(NCS)_3A中,铁原子配位尚末饱和,其结构式中还可能含有一个配位水分子,我们预测还可加入一中性萃取剂分子来顶替水分子,以减少萃合物的亲水性,从而更提高萃取分配比,产生ABC类三元协萃效应。本文也对φ_4AsCl-PMBP-MIBK三元体系萃取硫氰酸铁作了初步试验。  相似文献   

11.
预分散溶剂萃取及其在生物产品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预分散溶剂萃取技术的原理及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在生物产品分离中的优势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考察了文题所述塔的操作特征及隔板高度对其影响。为了提高此种塔的流通能力,作者引入温和的脉冲,并对此改进塔的特性进行了研究,比较了改进前后的塔的性能。作者发现,引入温和脉冲后塔的流通能力可增加一倍以上,各种操作性能也较好。可以认为,脉冲闭式涡轮搅拌萃取塔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萃取塔。  相似文献   

13.
用D2EHPA从硫酸介质中萃取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低品位硫化矿的资源综合利用为背景,研究了D2EHPA和D2EHPATOA两个不同体系萃锌的适宜条件.实验结果表明, D2EHPATOA协萃体系在萃取与反萃取的难易程度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均优于单独D2EHPA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细菌浸出液中回收锌的工艺.  相似文献   

14.
非有机溶剂液- 液和液- 固萃取体系及其在分离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聚乙二醇-盐-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螯合剂-盐-水溶液等非有机溶剂液液和液固萃取体系的研究,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本文以此为题,就该体系的应用、特点及发展趋势作论述,以了解其研究现状、方向及该体系研究工作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作者通过对部分二元复合溶剂混合热、溶剂与煤的作用热、抽提率的测定,找出了抽提率与作用热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所试验的范围内,以溶解度参数作为选择抽提煤的溶剂的依据,仅适用于烟煤,不适用于褐煤;以煤与溶剂的作用热为依据选择溶剂,同时适用于烟煤和褐煤。  相似文献   

16.
17.
含菌丝体林可霉素发酵液的预分散溶剂萃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醋酸丁酯为萃取溶剂,采用预分散溶剂萃取法从含菌丝发酵液中直接萃取林可霉素。实验结果表明:由于胶状液沫、胶状气沫和菌丝体的相互作用,被萃取液中适量菌丝体的存在有利于萃取和分层,分层效果好于不含菌丝体的林可霉素水溶液。当发酵液的菌丝体含量控制在15~150g/L时,分层效果较好,油相富集迅速,在实验条件下一次萃取率最高可达78.6%。  相似文献   

18.
低熟烃源岩的超强混合溶剂抽提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将一种新的、具有超强抽提能力的二硫化碳与N-甲基-2-吡咯烷酮混合溶剂(CS2-NMP)用于抽提低熟烃源岩有机质,并将抽提结果与氯仿抽提、甲醇-丙酮-氯仿三元混合溶剂抽提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CS2-NMP混合溶剂在不破坏有机质化学结构的情况下对低熟烃源岩有机质有很强的抽提能力,是氯仿抽出量的2 ̄9倍,对部分低熟烃源岩有机质的抽出量达到700mg/g以上。异常高的有机质抽出量表明,低熟烃源岩有  相似文献   

19.
用60MeV^18O^8 离子照射UO2(NO3)2,靶子物质溶于王水,经(ψ=20%TBP-C6H6萃取,浓直酸沉淀,0.4mol/L的HDEHP-n-heptane萃取,8mol/L的HCl反萃,得到了含有12种稀土元素的18种放射性核素的无载体多重示踪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