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物激素油菜素甾醇(Brassinosteroids,BRs)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BKI1和14-3-3蛋白都具有正负调控BR信号通路的双重功能.为了进一步研究BKI1调控BR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本研究用BKI1的过表达植株35S∶∶BKI1-FLAG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分析BKI1复合体组分,发现BKI1复合体中含有分子伴侣Hsp70.BKI1与Hsp70共定位在细胞膜和细胞质上.FoldIndex工具预测发现BKI1存在内在无序区域(Intrinsically Disordered Regions,IDR),表明在细胞中BKI1可能需要Hsp70帮助其正确折叠.半体内pull-down和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BiFC)表明BKI1可以与Hsp70在植物体内互作.同时,截短实验结果表明BKI1与Hsp70的底物结合结构域相互作用,是Hsp70的底物.  相似文献   

2.
拟南芥中ABA信号途径相关的一个未知基因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ABA信号作用途径中信号因子所发挥的功能以及它们所处的位置的研究工作,可以揭示出植物的逆境生理反应的原理.本研究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在拟南芥cDNA文库中筛选到的一个与ABI1和ABI2具有相互作用的未知蛋白质PCR7,分别构建了原核和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和纯化了该蛋白质,并通过构建拟南芥过量表达和抑制表达转基因植株,以及对生理表型的研究初步证实了该基因的在ABA信号途径中起着负调控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HCMV pUL23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UL23基因的ORF序列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GBKT7构建诱饵质粒pGBKT7-UL23,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人胚肾cDNA文库中与人巨细胞病毒pUL23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分子,再通过回复酵母双杂交再次确认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酵母双杂交,回复酵母双杂交试验证明宿主蛋白分子elF3e(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3,subunit E interacting protein)能够与人巨细胞病毒UL23蛋白相互作用.宿主蛋白分子elF3e能够与人巨细胞病毒UL23蛋白相互作用,这为进一步研究pUL23蛋白在HCMV生活周期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油菜素甾醇(Brassinosteroids,BR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类固醇激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植物通过位于细胞膜上的富含丝/苏氨酸的类受体蛋白激酶BRI1感知BR信号.当感受到BR信号后,BRI1的负调控蛋白BKI1就会从细胞膜上解离,解除对BRI1的抑制,使BR信号向下传递.但是BKI1...  相似文献   

5.
Spr2在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中胚层和外胚层中表达,它可以通过调控Fgf信号通路来调控斑马鱼中胚层的发生.为了进一步揭示Spr2调控Fgf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本文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在斑马鱼早期胚胎cDNA文库中筛选可能与Spr2相互作用的蛋白,以酵母融合的方法在6.3×106个转化子中筛选到78个阳性克隆,测序鉴定后最终得到Pairedboxgene6a、mSin3A-associatedprotein130等11种可能与Spr2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通过结果分析推测Spr2可能通过fgf8参与Fgf信号通路的调控.  相似文献   

6.
拟南芥中与AtGluRS相互作用蛋白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AtGluRS是ABA信号通路的正调节因子,利用酵母双杂交从拟南芥cDNA表达文库中筛选出一个与AtGluRS相互作用的未知蛋白(UGT).为了研究蛋白功能,构建真核过表达和抑制表达载体,用农杆菌介导花序侵染法转化野生型拟南芥,筛选鉴定转基因植株并进行初步的生理性状分析.  相似文献   

7.
DYT1是拟南芥绒毡层发育过程中重要的转录因子.DYT1的缺失会导致绒毡层相关功能的缺陷.然而,DYT1并不是使绒毡层功能化的充分因素,暗示了DYT1蛋白需要和其他转录因子形成复合物才能发挥功能.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以DYT1蛋白为诱饵在拟南芥cDNA文库中筛选与DYT1相互作用的蛋白.通过筛选从文库中得到20个阳性克隆,通过BLAST序列比对得到8个候选基因序列,从中鉴定出6种候选基因编码可能的转录因子或者其他调控转录的蛋白因子.其中5个编码调控因子的基因都被证实在花药中表达.更进一步,发现另一个对花药发育所必需的转录因子AMS能与DYT1在酵母体内形成转录复合物.表明这2个蛋白可能形成异源复合物在花药中共同调节下游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它能使植物适应逆境胁迫,从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现今ABA受体已被公认为RCARs/PYR/PYLs家族蛋白.本实验通过拟南芥为模式植物,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共转化方法从拟南芥cDNA文库中筛选与RCAR3相互作用的蛋白质,获得多个阳性克隆,从中选取一个与生长素调节相关的基因NIT1的全长cDNA重新转化酵母验证,发现与RCAR3仍然有相互作用,排除了假阳性的可能.从而为下一步研究该基因与RCAR3的相互关系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9.
脱落酸(ABA)受体RCARs在ABA信号传导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研究ABA受体的相互作用蛋白质对进一步了解植物抗逆的分子机制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酵母双杂交发现CARK7与ABA受体RCAR12共转化酵母能在营养缺陷型平板SD/-Trp-Leu-Ade上生长.将CARK7与RCAR12分别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和pGEX-6p-1中,构建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进行原核表达和亲和纯化.纯化所得蛋白进行GST-pull down实验,结果表明RCAR12能够把CARK7蛋白拉下来.上述结果说明CARK7与RCAR12在体外存在相互作用.进一步通过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发现CARK7与RCAR12在烟草叶片表皮细胞中能产生荧光信号,说明两者在体内同样具有明显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AtTR1是拟南芥中发现的与植物高温和高盐等非生物胁迫相关的全新基因.采用GAL4酵母双杂交系统,以AtTR1作为诱饵蛋白,对拟南芥cDNA文库进行筛选,获得了与AtTR1有潜在相互作用的蛋白质PATL6 (Patellin6).进一步采用GST pulldown方法在体外验证了PATL6与AtTR1的相互作用.采用Realtime PCR检测PATL6在NaCl和Mannitol处理后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PATL6的表达受高盐和高渗的诱导,是一个与非生物胁迫应答相关的基因.这些实验结果为进  相似文献   

11.
张菁  罗畅  丁小凤  张健  彭小宁 《自然科学进展》2008,18(12):1500-1506
小鼠睾丸生殖细胞瘤(testicular germ cell tumour,TGCT)易感基因Dnd1属于RNA结合蛋白基因家族成员.Dnd1在进化中具有保守性,Dnd1缺乏导致小鼠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cell,PGC)的丧失、TGCT的发生和部分胚胎死亡,但Dnd1作用机制还未明了.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构建小鼠Dnd1基因诱饵载体pDBLeu-Dnd1,筛选10.5d的小鼠胚胎cDNA文库,成功筛选到4个与Dnd1相互作用蛋白,其中之一为原癌基因Jun蛋白;进一步的酵母双杂交实验和GST pull down实验再次确认Dnd1与Jun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Dnd1新的相互作用蛋白,这为探明其信号传导通路及Dnd1致病机制研究建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前列腺跨膜蛋白PMEPA1相互作用的蛋白质,构建了pGBKT7-PMEPA1诱饵质粒,获得与PMEPA1互作蛋白,GST pull-down实验确定2种蛋白间的相互作用.构建了诱饵载体转化酵母菌Y2HGold,对酵母宿主无毒性、无自激活活性.得到阳性克隆Dynactin6,GST pull-down实验证实PMEPA1与Dynactin6蛋白间相互作用.推测蛋白Dynactin6可能参与调控PMEPA1在细胞的运输.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拟南芥钙依赖蛋白激酶CPK12在不同物种中序列的相似性,并研究CPK12与ABA信号通路的关系,本研究对不同物种CPK12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以及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验证CPK12与ABF4之间是否存在直接相互作用关系.通过对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油菜(Brassica napus)与荠菜(Capsella rubella)等物种的同源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获得了它们的亲缘关系.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将CPK12与ABF4共转酵母后,在四缺型培养基上能够正常生长,这说明CPK12与ABF4在体外有相互作用.同时,利用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CPK12与ABF4共转烟草后能够在激发光下观察到烟草细胞核中出现明显荧光信号,这说明CPK12与ABF4在植物体内也存在相互作用,为CPK12参与ABA信号途径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4.
已有研究表明拟南芥Highly Homologous RING domain 2(At5g43200,命名为AtHHR2)基因在盐胁迫中起正调控作用,并且其同源基因AtHHR3基因在酵母双杂交实验筛选中与DREB2C基因有相互作用.本研究利用体外、体内蛋白质相互作用实验以及生物化学方法进一步探究了AtHHR2的功能性.体外Pull-down实验证实了AtHHR2与DREB2C有体外的相互作用.体外泛素化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且AtHHR2起到E3连接酶的作用.为了进一步确定它们的关系,我们用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在体内分别验证了AtHHR2与DREB2C之间确实有相互作用.综上所述在拟南芥中AtHHR2与DREB2C有相互作用关系,且AtHHR2起到E3连接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从拟南芥cDNA文库中筛选到一个与谷氨酰tRN合成酶有作用的假定的吡哆醛磷酸结合蛋白PPB.谷氨酰tRNA合成酶是ABA信号通路中正调节因子.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和纯化了与预测结果一致的PPB蛋白.构建其核正向表达载体和反向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后筛选和鉴定出正向转基因植株.现就对其初步的研究做一个报道.  相似文献   

16.
17.
本研究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构建了IrrE蛋白为诱饵载体,从拟南芥cDNA文库中筛选与IrrE诱饵蛋白相互作用的功能蛋白.研究结果表明,在所获得的阳性克隆中,发现了一个与拟南芥基因At1g01470所编码的蛋白有较高同源性的蛋白,即LEA14蛋白(晚期胚胎发育富集蛋白),同源性高达98%.推测IrrE转录因子在提高植物耐盐性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DELLA蛋白作为响应赤霉素(GA)信号通路负调控因子,其家族成员在植物雄蕊组织中均有表达,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近几年研究发现,无论是拟南芥还是水稻,DELLA基因的突变都会导致植株的雄性不育.该文综述了DELLA蛋白基本特征、参与赤霉素信号通路的调控,以及在雄蕊发育中的作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CLAVATA(CLV)家族在拟南芥茎顶端分生区干细胞增殖与分化平衡的调节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CLV基因家族编码受体蛋白激酶CLV1、受体样蛋白CLV2和细胞外多肽信号配基CLV3,前期研究表明,CLV1和CLV2可能以复合体形式接收并向胞内传递CLV3的信号,而受体激酶CORYNE(CRN)参与CLV3信号转导途径,可能和CLV2相互作用组成二聚体与CLV1形成平行独立的通路来应答CLV3信号.采用酵母双杂交泛素分裂系统研究了CLV家族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CLV1的胞外域与CLV3和CLV2分别存在相互作用,这进一步为CLV家族受体-配体复合体的形成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20.
ABA受体RCAR1/PYL9相互作用蛋白质的筛选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拟南芥作为模型,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出和ABA受体RCAR1/PYL9有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以更深入的研究RCAR1/PYL9的功能.首先利用反转录PCR方法获得拟南芥的cDNA,然后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用拟南芥RCAR1/PYL9作为诱饵蛋白对拟南芥cDNA文库进行筛选,并获得多个阳性克隆.对该菌落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得到与RCAR1/PYL9具有相互作用的蛋白质,这对进一步研究RCAR1/PYL9及其相互作用蛋白质在ABA信号转导途径中的作用及地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