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谈历史教育     
历史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历史学是研究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具体历史发展中社会生活现象的全部总和,是一门很重要的科学知识。一个人如果不懂历史,他就不能成为一个有高度文化教养的人;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不尊重自己的历史,不研究自己的历史,不了解自己国家和民族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也就不可能建设成具有高度文明的国家。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历史知识的学习,尤其向青年一代进行历史  相似文献   

2.
胡磊 《科技咨询导报》2014,(10):107-107,109
语言是在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定产物,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学习韩语首先要了解韩国的文化特征,这样才能避免交流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从而更好的学好韩语。  相似文献   

3.
刘俊 《科技潮》2009,(2):37-37
岳明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具有纳米结构的稀土磁性材料。在近几年的科研工作中,他把自己的主要精力集中在了较为基础的理论研究和学习上,照他自己的说法是要长期的学习、不断的积累。但与此同时,他始终关注着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研究领域的产品和技术发展,希望能够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思想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人的问题与历史的研究是不可分割的。人,就其本性而言是社会的人,他在与人们的交往中,在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意义中.获得自己存在的意义。在马克思看来,人是作为“他的”社会表现和个人表现的统一体.是一种由“历史所创造”和“自己创造历史”的活动者。人既接受现成的生活方式及已有的社会意识形态.叉改造着这种生活方式.提出新的思想.从而“创造”社会意识。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科学与迷信的斗争,几乎可以说科学是在与迷信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凡属迷信的东西一旦以宗教的形式出现就更顽固,对科学发展的阻力就更大.宗教是社会的产物.它对教徒具有强大的心理影响和社会压力.古代基督教社会里,似乎大家都要相信有个至高无上的、全知全能的上帝,是他创造了宇宙、万物和人.据《圣经》讲,上帝用泥土按照自己的形象先造了个男人亚当,又从他身上取下一条肋骨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初中生历史学习的情况。认为兴趣是学习历史最直接和持久的内部动力,注重创设历史情景,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使自己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学好历史,提高历史成绩,并把握自己的未来,促进自己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们     
一天,一个美国人来找我,是位历史学家。他立志研究中国史发生在3年前他第一次走上长安街的那一刻。那次,他在北京待了3个月,在他看来,北京3个月的变化要比美国30年的变化还要大。他觉得,历史根植于变化,中国史最有价值。 历史研究需要切入点,这个美国人选择了中关村,所以,他来找我,这个美国人3年前开始学习汉语,现在他的汉语已经好到了可以说俏皮话。他住北大,整天泡在中关村。 这个美国人的选择让我汗颜。从那天起,我开始考虑中关村之于中国的价值,后来我想清楚了:第一、中国现代意义上的企业诞生于此;第二、中国高新技术从这里走向市场。知识与经济两个轮子驱动中  相似文献   

8.
日本人的语言表达与语言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特定社会的产物。语言与化是相互依存的,不同的语言反映出不同的化。语言表达方式反映了日本人的语言心理。日本人语言生活中所见到的诸多独特的语言现象,都与日本的历史化,风俗习惯有紧密联系。因此要学好日语,不但要学习日本人的语言表达,更应了解日本人的语言心理。这样就能逐渐强化对日语的感知和辨别能力,不发生化摩擦,顺利达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9.
墨家智慧     
王健 《科技信息》2009,(33):167-167,185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中国历史上对各族人民的生存和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对世界文明做出了杰出贡献,尤其是对中国一些周边国家的文化思想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今天,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传统文化仍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资源。对于传统文化,要古为今用,为我国社会主义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建设服务。墨子是位思想巨子.因为他自立门户,创立了墨家学说;他也是位大爱无言的圣贤,因为他是整个中国两千年文明历史上第一位站在最底层劳动者和社会弱者的立场上说话的人;他在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因为他与众多的圣贤一道,展开思想的砥砺和交锋,共同创造出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学习墨子的智慧,也学习墨子的精神,做一个智慧而又理智的人,虽然我们不一定要做到墨家弟子那样以苦为乐,但起码我们要学习墨子那种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0.
福柯用考古学和系谱学的方法去考证人和构造人。并赋予人以真实的涵义。在他的哲学体系中,主体之人经历了“诞生”和“死亡”等阶段。他认为“人”是现代知识图式的产物、是知识与权力的产物,而不是人文主义者和存在主义者所解释的人。因为人文主义者把人放到科学中去找寻他自己的位置,存在主义者则主张普遍化和绝对化的“人”.这样不但没有把人的经验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反而把人导向了死亡。  相似文献   

11.
佤族没有文字,其历史文化均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这为佤族历史文化的解读提供了诸多可能。佤族创世神话《司岗里》流传于整个阿佤山地带,乃至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印度,内容不仅涵盖了宇宙、人类及万物的起源,还包括了佤族及其先祖数千年颠沛流离的迁徙史。当我们将这部神话传说与失落千年的古滇国文化、夜郎文化、哀牢文化和石佛洞文化进行链接的时候,佤族那段走失的文明便会以另一种方式再现。  相似文献   

12.
所谓审音与勘同,是指利用历史语言学和比较语言学的成果。对莱一文字史料中音译的名物制度方面的外来词汇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出原形。从而得以与他种文字史料进行对勘比较的办法,中外学者用这种办法解决了内陆亚洲史上许多艇难问题。蒙元史、民族史研究过程中若要利用审音与勘同方法,除了掌握汉语和相关语言的发展规律外,还需要了解汉语的音译规则。审音与勘同方法只能作为历史研究的一种辅助手段,不可迷信它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西方早期的本体论形而上学和中世纪的宗教形而上学都形成了一种实体型的思维方式。西方早期形而上学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形而上学的发展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旧的形而上学必定会终结、被否定,新的科学的形而上学不仅可能而且必须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咏史诗可以归纳为感史诗、述史诗和议史诗这三种主要类型,各自有其不同的历史阐释方式。感史诗更多依赖直观感悟的方式去理解历史、咏叹历史,侧重对历史的整体渲染和直觉判断;述史诗主要以一种克制隐忍的目光来捕捉历史、剪辑历史,委婉地传达诗人的复杂历史情绪;议史诗主要以理性思辨的方式来剖析历史、解读历史,惯于对具体的历史细节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反思。这三种咏史诗的历史阐释方式彼此相互纠结缠绕,体现出中国传统文人对于历史的复杂情绪和在历史观念上的矛盾与思想冲突,即在历史认知观上的"历史可知观"和"历史不可知观"的矛盾、在历史范畴观上的"历史有限观"和"历史无穷观"的争议、在历史本质观上的"史理本质观"和"史情本质观"的分歧。  相似文献   

15.
西安古称长安,世界闻名古都,“西安历史”的概念往往易与“长安都城史”相混淆。它的内涵和定义,应是从长安至西安所辖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俗史、都城史为其内容的一部分;西安历史文化的概念近似“历史”的范畴,而不像“历史”那样注重历史发展规律的探讨,范围似乎比历史广泛,民间文化重于王朝文化;西安文明史的概念有两种:马列主义的社会文明史,即西安从夏代至今的文明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无所不包);从蓝田猿人至今的精神、物质、制度等包罗万象之文明史(这一说法认同者较少)。二者的地域,与“历史”、“文化”一样,一般是以今日西安市所辖的区、县范围为准。三者的定义和内涵很难区分,从所见到的《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史》、《中国文明史》看,除上限与写法、偏重与范围有所区别外,主体内容似乎均一致。  相似文献   

16.
玩具是人类光辉灿烂文化重要的一部分。中国的传统玩具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玩具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目前,发展自主品牌已成为中国传统玩具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历史的本性与解读--谈黑格尔的历史理性与逻辑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格尔通过对历史理性与逻辑理性的解读,揭示出世界历史的本性就在于逻辑与历史矛盾的对立统一,它不只是我们把握世界历史发展的可靠、有效的依据和线索,同时也是历史借以表达自己、实观自己的途径和内在动力;由此对历史的合理性解释,便演绎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观念与热情之间矛盾对立的纵横经纬,而人类对自身自由的追求也正是在逻辑与历史的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中得以展示和实现的。值得注意的是,黑格尔不是将(历史)哲学家对历史的解读仅仅看作是一种自觉理性形式的历史,而是更进一步强调,世界历史(理性)本身,也正是通过这种自觉理性的形式不断地显明自己、实现自身的自由,从而达到了自觉理性与存在(于世界历史中)理性之和解。这就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本性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理性视界。  相似文献   

18.
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影响着一种语言的方方面面。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中国人独有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形成了非形态语言的汉语,思维方式影响着汉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诸要素,思维方式成就了汉语完整的语言面貌。  相似文献   

19.
唯物史观的创立与马恩批判、改造旧哲学、进而开辟哲学发展的新道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唯物史观的创立不但从根本上给人类分析社会历史提供了伟大的认识工具,实现了历史观的变革;同时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开辟出了哲学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20.
教学方式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自然的教学方式、经验的教学方式、技术的教学方式和创新的教学方式四个阶段。教学方式的历史演变启示我们,现代教师仅仅依靠自己的教学经验或他人提供的操作技术,已无法适应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创新的教学方式是对经验的、技术的教学方式的继承、发展与提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教师创新性地教学,应成为教师变革教学方式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