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写实人物画的核心不是逼真、再现,而是意象性。写实人物画的写实性虽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不等于没有主观情感,应当将客观与主观结合起来,形成其意象性特征。寻求创作个性,将创作与传统与西方与时代恰当地结合,是中国写实人物画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人物画在唐代就走向了高峰,然而历代以来因因相袭,使人物画走向了程式化,造型方式过于雷同,失掉人物本真的细节,造成人物画发展的困境。中国人物画专业性素描,就是研究传统的同时,应该借鉴西方绘画的造型方式,提高人物画的造型能力。在教学上应该系统化,规范化,为培养现代型的人物画家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刁国强 《科技信息》2011,(11):I0204-I0204,I0232
二十世纪是中西文化真正全面交流的时期,西方写实素描技术在中国画教学中得以广泛普及。素描造型能力的运用对写意人物画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拓展了写意人物画变现技法。写意人物画争论的焦点始终在于"笔墨"和"造型"。素描造型能力如何更好的运用于写意人物画中是关键问题。而提高造型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笔人物画是中国画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既有着悠久的历史,又有着丰富多彩的当代风貌,深深扎根于中国的传统艺术之中。这一传统不仅包括唐宋以前的工笔画。还包括文人画的传统、民族艺术的传统,文学、戏剧以及本土哲学的传统。任何民族的艺术只有在借鉴传统的基础之上,有所扬弃,才能有所创造,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5.
造型是中国人物画的重要基础,“形”与“神”是人物画造型的两个重要方面,“形”是人物画的基础;“神”是人物画的灵魂,“形神兼备”是中国人物画的最高标准。本文旨在探讨“形”与“神”的辩证关系,说明造型在人物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张敏  齐永新 《科技信息》2011,(5):133-133
意象造型是传统工笔人物画特有的造型表现形式,这种造型特点的形成与传统绘画创作的培养形式是密不可分的,对其培养形式做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意象造型的实现方式,更好的发展现代工笔人物画的意象造型。  相似文献   

7.
回顾中国绘画史,人物画始于春秋。作为中国传统画科之一,其历史最为久远。探其本源,中国人物画无疑掘取了中国生命哲学的精气元阳,从而形成以追求生命为根本目标的民族绘画形式。本文以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哲学内涵为线索,继而进一步探寻中国人物画在当代社会的生存发展以及其革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物画重传神和意境.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绘画,中国人物画家们都探索着在造型上达到形神兼备.在意境上达到言外意,意外味,味外音.使作品富有个性和意趣.  相似文献   

9.
中国四川省诗书画院的职业画家袁生中,他的水墨人物画出入于中国当代画坛。他的墨路宽,且丰富多变,特别倾力于挥洒对时代的感受和理解,追求和探索,让每一团是,每滴水都能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时代生活的一部分。在他的创造中,体现着艺术家崇高的使命感。揭示普通人的精神品质及其美学价值,这是袁生中在他的众多人物画中所着力追求的一个内涵层次,他前期作品主要描绘乡村人物生活,多视角、多层次刻划中国农民群体的质朴淳厚的人性。画家以恬淡,轻灵的笔墨,截取人物的瞬间神志和情趣,创造形神兼备的写意风格,表达自己所探求的致深…  相似文献   

10.
工笔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笔人物画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人物画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几千年来,通过历代画家不断的艺术实践,形成了中国人物画独特的审美意识、美学观念和哲学思想的完整艺术体系,为工笔人物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中国工笔人物画较之世界各国的绘画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不仅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更为世界各国所瞩目。因此,今天我们研究工笔人物画的艺术特点,无疑对继承和发展工笔人物画艺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悠久的历史工笔人物画,一般称为“工笔重彩人物画”,顾名思义就是用笔工整细致、色彩…  相似文献   

11.
数词在英汉语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除了用来表示精确的数目、数量,由于中西方各方面差异的影响,数词又拥有模糊性这一特点。本文通过英汉数词常用的模糊性数词语英汉数词语用的模糊性,探讨了数词模糊性在英汉语中的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12.
英汉两种语言在常用的修辞手段上存在着相似的现象,但又有各自的特点。通过对英语修辞格Pun与汉语的双关的对比和互译分析,更好地理解翻译中出现的修辞格。  相似文献   

13.
英汉夸张修辞格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夸张(hyperbole)是英汉两种语言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积极的修辞作用。从概念、语用类型和语用功能三个方面对英汉语中该修辞格进行比较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美术的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的,历代艺术家在探索中饱尝着创新和回归、借鉴和扬弃、肯定和否定、迷茫和清晰的苦与乐.本文试图通过对20世纪代表着中国人物画发展方向的三个重要人物徐悲鸿、蒋兆和、周思聪的艺术特点的剖析,使人们更加清晰地领略到中国人物画的发展脉络,引领我们去创造中国人物画更加辉煌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突破了传统审美模式统一、单调和程式的局限,而处于一种兼容开放的状态,呈现出多元共生的全新创作语言.本文从横向和纵向两大方面来研究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语言的拓展与创新,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创作.  相似文献   

16.
燕晓颖 《科技信息》2011,(7):216-217
"移就"修辞格是英语语言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在一定的语境中"移就"修辞格的巧妙运用往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就英汉"移就"修辞格进行比较异同,并就其功能与其他相近修辞格对比区分,使其能够更好地加以运用并粗略地探讨了英语语言中常见的"移就"修辞格的翻译。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经常用以维护他人面子的策略之一是尽量使用间接、委婉和模棱两可的言词。在汉语中间接表达不同意的类型有模糊含蓄法、移情表达法、假托直言法和转移话题法(移花接木法)。本文就是从维护面子的角度,探讨汉语中间接地表达不同意的这几种类型的语用策略。  相似文献   

18.
广告英语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语言优美、幽默、生动。其中以押韵和比喻较为常见。本文主要对广告英语中的押韵和比喻修辞手段的运用和翻译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