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人物画发展历史悠久,人物画题材广泛,其中历史人物典故是不可或缺的。陶瓷做为一种艺术载体,为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料。后人在欣赏精美陶瓷艺术品时,要继承陶瓷绘画中历史人物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学习和传承他们的高尚品格、追求美好和谐的精神,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2.
追求畅神和趣味是中国人物画的造型标准,意向表现,似与不似之间的神趣是中国人物画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3.
茅盾在他的小说处女作《蚀》三部曲中刻画了一群个性鲜明的“新女性”形象,文学史上称她们为“时代女性”。丁玲的早期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中国现代文学创造了一个“莎菲性格”,她后来的多篇小说人物都是“莎菲型”形象的拓展和延伸。比较分析茅盾的“时代女性”和丁玲的“莎菲型”女性形象,可知:在人生理想的追求上,“时代女性”是革命的理想主义者,而莎菲女士是启蒙的个人主义者;在生活的逆境面前,“时代女性”在绝望中求生,莎菲女士却在颓废中耗尽生命;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时代女性”狂热地追逐爱情只为填补内心的空虚,而莎菲女士执着地将灵肉一致的爱情作为自己矢志不渝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美术的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的,历代艺术家在探索中饱尝着创新和回归、借鉴和扬弃、肯定和否定、迷茫和清晰的苦与乐.本文试图通过对20世纪代表着中国人物画发展方向的三个重要人物徐悲鸿、蒋兆和、周思聪的艺术特点的剖析,使人们更加清晰地领略到中国人物画的发展脉络,引领我们去创造中国人物画更加辉煌的未来.  相似文献   

5.
郑薇 《科技信息》2011,(6):280-280
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三大科(另两种为山水画和花鸟画)中出现最早的一种,是中国绘画艺术独立和走向成熟的标志。人物画内容丰富多样,题材广泛。色彩是绘画艺术的三要素之一,色彩的研究与应用,直接关系到一幅艺术作品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绘画中的色彩语言被誉为最大众化的语言。色彩指的是画面中颜色与颜色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反映出画家对艺术规律的认识和驾驭情况,还传递着画家的智慧、气质、修养及生活阅历等精神层面的信息。绘画中色彩语言的应用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无论从东西方绘画史的哪一方面来看,每一个时代都有与其相适应的艺术表现形式,这是每一个时代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张云翼 《科技资讯》2007,(10):172-173
翻捡中国传统绘画论著,有关人物画创作、构图的研究几乎是一个空白。中国人物画的创作研究几乎要白手起家。从教育学的立场来看,人物画的创作研究必须注重每个效果背后的逻辑训练过程并把它理性的展示给人看。古代人物画创作、构图研究理论片纸不存,一开始现代人物画创作就立足于现代起点,这个现代起点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就是西方起点,使人物画创作在借鉴西方中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同时对西方视觉艺术成果的引用使我们几乎失掉了民族绘画的精华部分——笔墨精神,过分的画面制作导致了绘画的过分理性状态,人物画创作观念的转变,创作手段的革命正在使中国人物画的审美取取向、价值尺度改变着方向。  相似文献   

7.
线是中国画的主要表现语言,是中国古代传统绘画的主要表现手段,是中国人物画的基础。本文旨在通过对历代优秀艺术家创造的光辉灿烂的线描艺术及其优秀白描作品的论析,以便我们了解人物画线描的发展进程,把握各个历史时期线描的特点,为我们研究古代白描人物画提供一个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李博 《咸宁学院学报》2013,(12):138-140
工笔人物画在当代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人物刻画得更加细腻,画面语言丰富,主题内涵突出,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服饰的表达。本文试图从服饰如何在工笔人物画中表达来阐述,服饰是如何作为人物画的重要载体,承载着重要的角色,对人物主题的表现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  相似文献   

9.
宋濂的诗歌如他的散文一样,以善于刻画人物见长。他好用歌行体题人物画,所颂人物多奇行特异之辈,亦有普通民众。诗中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感情充沛。其它笔亦流畅,富于波澜曲折。  相似文献   

10.
杜丽娘是汤显祖《牡丹亭》一剧中的女主人公。她是中国文学中极为独特的一位女子形象。她一直生活在极度封闭的家庭和时代,因偶然一次到自家后花园而开始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她接触春天后青春觉醒了。党醒后的杜丽娘集中体现出了汤显祖的“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的社会追求和“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人生追求。突出了“情”与“理”、“法”的矛盾,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体现了汤显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时代的一种超越性思考。在他的思考中既体现了他的先进性也体现了他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杜丽娘是汤显祖《牡丹亭》一剧中的女主人公。她是中国文学中极为独特的一位女子形象。她一直生活在极度封闭的家庭和时代,因偶然一次到自家后花园而开始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她接触春天后青春觉醒了。觉醒后的杜丽娘集中体现出了汤显祖的“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的社会追求和“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人生追求。突出了“情”与“理”、“法”的矛盾,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体现了汤显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时代的一种超越性思考。在他的思考中既体现了他的先进性也体现了他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色彩得到了广泛应用。色彩对人类生活环境与生活状态的影响越来越深。人们的色彩观念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于是当代画家对色彩应用愈加关注。色彩应用是时代的要求,是对中国画黑白双色一统天下几千年的继承和创新。特别在中国的人物画创作中,色彩应用在艺术家们的创作过程中已经得到足够的重视,它能增强画面的表现力,使中国画传统艺术得到划时代的崭新的艺术升华。本文就现当代中国人物画创作中色彩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林启泉,生于1969年,福建武平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福建省中国人物画艺术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工笔画学会学术秘书,龙岩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任职于龙岩学院艺术系。擅长工笔画,作品多次获全国性大展奖。出版《当代著名画家技法解析——林启泉工笔人物》,《林启泉唯美工笔人物画精选》。多幅作品入编《当代中国画精品选》、《新水墨——福建卷》、《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优秀作品集》。作品《丽影》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相似文献   

14.
《龙岩师专学报》2012,(1):F0002-F0002
林启泉,生于1969年,福建武平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福建省中国人物画艺术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工笔画学会学术秘书,龙岩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任职于龙岩学院艺术系。擅长工笔画,作品多次获全国性大展奖。出版《当代著名画家技法解析——林启泉工笔人物》,《林启泉唯美工笔人物画精选》。多幅作品入编《当代中国画精品选》、《新水墨——福建卷》、《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优秀作品集》。作品《丽影》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相似文献   

15.
路遥是中国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重要的代表作家。他是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传统的继承者和开拓者。他的小说从现实出发,本着再现生活的创作原则,描写交叉地带的农村人物,并在作品中倾注浓厚的时代意识、富有强烈的现实感,呈现出自己的现实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16.
中国油画浅析金甲镇人类的进步伴随着艺术的发展。人类生存过程不光是对物质追求的满足,而且伴随着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并随着时代的变迁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自有人类起,除为生存猎取食物外,已开始无意识地创造美了,这从祖先遗留下的石、骨雕、壁画等就足以证明...  相似文献   

17.
赵文华 《科技信息》2009,(30):156-157
中国现代讽刺小说相对繁荣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沙汀作为代表人物之一,他以焦虑沉着的眼光,捕捉四川农村暗淡无光的人生色调,在题材上开辟了一个崭新领域,从生活中提炼典型情节和独特细节,注重场面与人物刻画,将讽刺融于客观、真实的描写之中,擅于运用白描手法,长于组织语言,冷峻、谨严、寄沉痛于精细的写实,富热情于阴郁的嘲笑。创造了具有民族化和地方色彩的独特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8.
人物画在唐代就走向了高峰,然而历代以来因因相袭,使人物画走向了程式化,造型方式过于雷同,失掉人物本真的细节,造成人物画发展的困境。中国人物画专业性素描,就是研究传统的同时,应该借鉴西方绘画的造型方式,提高人物画的造型能力。在教学上应该系统化,规范化,为培养现代型的人物画家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最年幼知青的一员,王安忆与知青文学有着注定的不解之缘。王安忆本人是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知青作家群中重要的一员;直接反映知青生活的作品在其早期创作中占相当的比例;近期创作中,作者又将笔触投注在知青时代的乡村生活上,以对乡村生活不同的观照角度写了一系列短篇,促进了知青文学在商业时代的发展。此外,在她其他题材的创作中,或者以插队的农村为背景,或者小说人物曾经是知青,也都脱不掉与知青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因承载过重说教使命,改革开放后写实风格的现实主义人物画由“独尊”跌落至倍受贬抑。随着“新文人画”“试验水墨”的兴起,写实主义人物画人物塑造的具体性、生动性,对人生的关注,可解读、易沟通性重新得到画界的体认。坚持写实主义的中国人物画家,继续探索新的表现语汇、表现手法.对中国传统工具材料进行大胆突破与革新,更加关注人的生存环境、生存状态,寻求思想性与完美艺术形式的结合。写实主义中国人物画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