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自然》1991,(2)
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湾和莱州湾之间,是黄河挟沙(在河流和渤海潮流相互作用下)淤积而成的包括陆上和水下的整个沉积体.这个沉积体的发育成长受特定的沉积机制控制,认识和掌握其发育的条件和特点,对三角洲的定向控制和三角洲地区全面开发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黄河三角洲的范围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曾多次发生泛滥、决口和改道,其中大规模的游移改道有九次,每次改道都曾在河口地区冲积成规模不等的三角洲.现在的  相似文献   

2.
苏北废黄河三角洲属淤泥质海岸类型,是我国海岸侵蚀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根据地形图、海图、历史地图、遥感影像及历史文献等资料,应用GIS/RS技术及数理统计原理,对废黄河三角洲海岸线空间演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以研究历史时期以来苏北废黄河三角洲岸线的整体演变特征.自春秋以来,废黄河三角洲海岸线经历了春秋至北宋的相对稳定,北宋后快速向海推进,再向陆侵蚀内移并逐渐趋于稳定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受黄河南徙与北归的控制.1989年以来,中山河口至扁担河口岸段是主要侵蚀区,不同部位蚀退速率有差异,北部蚀退速率小于南部,中山河口以北、夸套河口以南则以淤积为主,这种差异主要受沿岸地形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古渤海湾的围海造陆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宝坻至林亭口断裂、蓟运河断裂与海河断裂所围成的马蹄形凹陷区在全新世海侵时期形成一个古渤海湾。湾内大量发育牡蛎礁。后经古黄河三角洲和古滦河三角洲的充填、湾口砂坝的发育,至蛏头沽贝壳堤形成时期,海湾全部成陆,湾区广泛分布着含海生贝类介壳的黑色淤泥层,显示本区历史上就是风暴潮灾害严重地区。  相似文献   

4.
长江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的自然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概述了长江河口演变过程和水下三角洲酌形成机理,河口地区潮汐作用、波浪作用和近岸流系的性质以及长江口外淡水扩散及其对邻近海域的影响等问题。本文还讨论了长江河口环流类型和特征、最大浑浊带分布及其变化、潮滩和水下三角洲的发育以及河口地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根据上述多方面环境因子的分析并进行汇总,作者对长江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区域环境容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分析影响区域环境容量的因素,并据此建立指标体系,以黄河三角洲地区为例,对区域环境容量进行方法研究,计算并预测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了长江河口演变过程和水下三角洲的形成机理,河口地区潮汐作用、波浪作用和近岸流系的性质以及长江口外淡水扩散及其对邻近海域的影响等问题。本文还讨论了长江河口环流类型和特征、最大浑浊带分布及其变化、潮滩和水下三角洲的发育以及河口地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根据上述多方面环境因子的分析并进行汇总,作者对长江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由于特殊的气侯、地理、河口区构造背景、黄河及蓄水体水动力等沉积条件.黄河三角洲形成了独特的沉积环境和沉积模式.经过实地考察和研究认为.黄河三角洲属于高建设性的扇形三角洲.可以划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三角洲平原包括分流河道、废弃河道、堤岸、沼泽、盐碱滩和风成沉积等微环境.黄河三角洲平原发育盐碱滩,与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经典模式有本质区别.三角洲前缘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水下天然堤和决口扇、河口砂坝、远砂坝和三角洲前缘席状砂等徽环境.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环境和沉积模式研究对于古代三角洲研究以及开发和治理黄河三角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从东营市举办黄河口国际马拉松赛的优势分析人手,深入探讨黄河口国际马拉松赛的举办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城市文化、经济、城市建设的实际影响.研究表明:大型体育赛事对提升黄河三角洲地区城市知名度,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开展,促进竞赛型体育旅游产业以及带动黄河三角洲地区城市建设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黄河口的自然条件和演变规律,提出了稳定现行河口流路的几种治理方案。为稳定现行流路30年以上,加速胜利油田的开发和黄河三角洲的建设,开创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生物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控制着地貌的发育,但空间尺度不同,生物影响地貌的作用是不相同的。由于生物存在的时空条件的差异性和生命活动形式的我样性,生物可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地貌发育,这些方式可以分为个体影响和群落影响,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破坏影响和建设影响以及主动影响和被动影响,这些不同的方式代表着生物影响地貌发育的不同机制。  相似文献   

11.
黄河断流不仅给下游沿黄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困难,而且对黄河下游防汛及河口三角洲的生态环境也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必须把黄河下游断流作为一个重大的课题进行研究解决。以下分析了黄河下游断流的原因和危害,并指出了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三角洲湿地区域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25,自引:1,他引:124  
以黄河三角洲为例进行了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理论和方法的探讨。针对黄河三角洲主要生态风险源洪涝、干旱、风暴潮灾害、油田污染事故以及黄河断流的概率进行了分级评价;并提出度量生态损失与生态风险的指标和公式,分析了风险源的危害作用;运用遥感资料、历史记录、调查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完成了区域生态风险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黄河三角洲的区域生态风险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众多现场原位观测的实测资料,其结果表明粉质土海床在波浪作用下,水体底边界会产生高浓度悬浮体。利用在黄河三角洲采集的粉质土制作试验土床开展室内水槽试验,旨在揭示波浪荷载持续作用下海床液化引发底边界产生高浓度悬浮体的过程及机制。根据试验现象及海床土体的孔隙水压力变化、水体悬浮泥沙浓度的时空分布,以及悬浮泥沙的粒度变化等特征,分析认为波浪导致的海床液化能够引发底边界高浓度悬浮体的形成。大量的土体细颗粒从液化土体的振荡边界与渗流通道中的析出,是导致高浓度悬浮体形成的重要原因。对进一步探讨黄河口区异重流现象的产生等科学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周德田  马惠 《河南科学》2014,(10):2149-2156
环渤海经济圈的迅速崛起,对国家经济发展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能源视角,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市和浙江省、珠三角地区的广东省2000—2011年能源利用效率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环渤海地区的能源利用效率要低于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目前,环渤海地区四省两市一区的能源利用效率排名依次为:北京、天津、辽宁、内蒙古、山东、河北、山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环渤海能源利用效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2019年10月25日,国务院批复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标志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正式进入施工期。从经济发展、自然环境和环境问题治理3个主要的维度,构建了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对长三角地区的绿色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并重点对标分析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绿色发展水平。为示范区长远更快更好的发展提出了6点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建议:建立政府间的工作协调机制;统一环境管理标准,加强信息共享;发展绿色金融,助力绿色发展;建立产业转移利益诱导机制;通过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探索可持续的生态保护机制;加大推进技术进步的力度,强化科技创新支撑。  相似文献   

16.
采用2 474个站点数据,从年际、月际和周际变化角度,利用线性趋势和反距离权重插值等多种方法,计算了1961年~2015年中国霾日数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年际尺度上,1961年~2015年中国年均霾日数在波动中呈“先上升(1961年~1980年)-后平稳(1981年~2000年)-再迅速上升(2001年~2015)”的三段式变化特征.在月际尺度上,1~12月份的年均霾日数呈现出“U”型分布,且所有月份的平均霾日数均呈现增加趋势.在周际尺度上,中国年均霾日数从周一到周日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特征,但变化幅度不大.1961年~2015年中国周一到周日的平均霾日数均呈一致性增加趋势.在空间分布上,1961年~2015年中国年均霾日数变化趋势呈“东南增加显著-西北增加不显著”的空间分异格局.中国华北、华中、华东和华南地区的年代际年均霾日数随年代推移逐渐从负距平演变为正距平.不同月份的年均霾日数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1月和12月份年均霾日数达到2.7 d/a以上的地区分布较广,其它月份分布范围则相对较小.1961年~2015年周一到周日的年均霾日数超过4.5 d/a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山西和陕西地区.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不同星期的年均霾日数在空间分布上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7.
Cross-flow ultrafiltration techniques havc been used to separate colloidal organic carbon (COC) from natural water, and COC in three water samples that were collected from Huanghe, Changjiang and Qiantang River was determined. On average, COC comprised about 68.6% of the total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The abundance of COC suggested that COC could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input fluxes and biogeochemistry of organic carbon.  相似文献   

18.
利用微机程序对黄河鲫鱼的实测鳞径、体长、体重数据进行了计算和线性回归分析,并对用样本相关系数和统计量作为线性回归效果的显性指标进行了显性检验,得出黄河鲫鱼的鳞径与体长之间呈直线相关关系,相关公式为L=2.12+4.07D,体长与体重之间呈曲线相关关系,相关公式为W=0.0381L^2.929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在中国大陆现代化建设中担负有极其重要的使命。长江三角洲作为一个自然一经济区域的整体,被沪、苏、浙三省市所分割,其空间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制度性矛盾。本文以“行政区经济”理论分析研究这一地区空间经济制度性矛盾的特征、规律,提出解决这一矛盾,实现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整合对策。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引擎之一——珠三角区域,外商直接投资对促进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功不可没,已成为珠三角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就珠三角区域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的特点和实际效果及如何进一步提高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提出珠三角区域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应转向引进知识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为主,使外商直接投资更好地为珠三角区域经济服务,为促进珠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