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行黄河口拦门沙的形态和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4年1987年、1989年黄河口拦门沙的实测资料,在阐明黄河口拦门沙的形态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实测水深资料计算冲淤量,分析其形成和演化规律及演化的机制。为治理黄河口的淤积,以延长现行流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河道流路的治理对于防洪、航运等工作至关重要,事关社会经济发展大局。黄河胡家岸~葛家店流路治理是建国后山东河务局对重点河段进行治理试验的河段,几十年来的持续整治,使本河段已由原来的流路摆动变化大形成目前较为稳定的治导线,本文对建国前河势进行分析.回顾了山东河务局对胡家岸~葛家店流路治理过程,通过现今河势进行分析,预估今后河势发展变化趋势,提出了整治建议。  相似文献   

3.
换热器壳侧泄漏流对气液两相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常温常压下,应用电导探针,研究了TEMA—E型管壳式换热器壳侧各流路对错流区的气液分布状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泄漏流对壳侧错流区气液再分配有着直接的影响,且在不同的流型下,其影响作用大小有所差异。在环状流下,A流路的贯通作用使折流板前后对应区域的含气率基本一致;泄漏流E使A流路的贯通作用得到明显的削弱。泡状流时,A流路的贯通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在小型换器中,让少量水在高速空气拖动下进入细小的流路,形成气流两相高速流,能够在壁面上形成极薄的水液膜层,液膜层的稳定蒸发换热可以在低壁温或低温差条件下实现稳定的高换热,获得最大换热热负荷。  相似文献   

5.
为了满足一些医用护理纺织品保水性能的检测需求,从液体流路系统、电路、信号转换系统、软件编程等方面进行设计,研制出新的纺织品保水性能测试仪器,确立了新的指标.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保水性能测试仪器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该仪器可与现行一般商用或家用计算机软硬件兼容,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输出,是一种新型的检测仪器.  相似文献   

6.
李士国  陈兴圃  李振泉 《科技信息》2009,(29):I0714-I0714
黄河为东营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不仅造就了近代黄河三角洲2000余km2的陆地,而且黄河水是东营市不可或缺的资源。黄河口是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口治理必须服从流域规划;同时,当地的发展需要河口相对稳定,但由于黄河的多泥沙特性,河口淤积延伸的基本规律不会根本改变,因此在经济发展和油田建设布局时,一定要安排好备用流路,为黄河留出洪水宣泄通道,要科学调度黄河水资源,以促进何口生态的良性维持。  相似文献   

7.
李振泉  李士国  许考云 《科技信息》2009,(29):I0712-I0712
河口发生10000m3/s的洪水接近30年一遇,防汛任务未变。根据分析,利津站每来沙1亿t,流路延伸0.2km~0.3km,据此计算,2020—2080年年均延伸1.01—158km,河口流路改道是必然的。同时,由于缺乏资金,河口治理停滞不前。另外河口管理较为复杂,涉及面广,管理困难重重。对此.本文重点分析了河口治理需要关注和解决的一些问题.如防洪标准、入海流路变迁、投资体制及管理体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提出在无泵流路系统中,利用雾化器负压形成无脉冲稳定液流,进行流动注射-原子吸收光度测定钙的方法。它具有装置简单、重现性好等优点。将本法用于硅藻土中钙的测定得到了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微尺度槽道可极大地强化换热,测试其中流动工质的温度、压力、和等参数可得到特性曲线,进而研究其传热机理。实验用测试系统由实验段、传感器、采集板、接口卡、PC机以及实验工质的流路等辅助设备组成,具有高精度、实时显示并自动获取参数稳定值的功能,是微惊工换热研究中实用必备的精密实验测试系统。  相似文献   

10.
微尺度槽道内流动与换热研究的实验测试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尺度槽道可极大地强化换热,测试其中流动工质的温度、压力、阻力等参数可得到特性曲线,进而研究其传热机理。实验用测试系统由实验段、传感器、采集板、接口卡、PC机以及实验工质的流路等辅助设备组成,具有高精度、实时显示并自动获取参数稳定值的功能,是微尺度换热研究中实用必备的精密实验测试系统。  相似文献   

11.
海河河口生态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河口淡水对盐度乃至生物产生的影响.以海河河口及近岸海域为对象,通过建立入海径流与盐度的回归关系,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多年平均盐度值作为盐度控制标准,以计算得到的该标准下的入海径流21.6亿m^3作为海河河口生态需水量,对海河流域年内过程和各水系的生态需水进行了分配、在与现状生态用水比较后可知,大部分年份均不能满足生态需水要求,应加强人工调控.保证入海水量需求、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形象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旅游形象是指旅游目的地的产品和服务在人们心目中形成的总体印象和评价,设计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旅游形象已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研究探讨了区域旅游形象设计的驱动机制,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背景、历史文化背景等地方性特征以及旅游客源市场受众调查,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了区域旅游形象设计定位,提出了包括整体形象、口号设计、视觉设计、行为设计等在内的较为全面的区域旅游形象系统,并对该地区旅游形象构建的区域协作机制进行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3.
根据前人的研究资料和作者1996年在承担"南流江三角洲现代演变对北海深港洄淤影响"项目进行研究时的钻孔资料以及水文观测资料,分析廉州湾南流江水下三角洲大浅滩和潮流深槽的物质组成、泥沙来源、地貌组合、沉积物特征,以及三角洲大浅滩和潮流深槽的形成原因.三角洲大浅滩主要是南流江径流输沙和长期堆积外推形成的,潮流深槽的形成则与水动力条件和地形、地貌条件密切相关联.南流江水下三角洲经历相当长的时间演变后,三角洲大浅滩及潮流深槽这两种主要地貌类型的形状变化已经很稳定.  相似文献   

14.
淮河入湖三角洲的形成、演变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河入洪泽湖三角洲的历史不过500年,修建洪泽湖大堤是其形成的决定因素;而其主体形态的确定在1937~1947年这十年间,黄河夺淮为其快速成长的主要原因,后期的变化则表现为缓慢增长和东移,原因主要是下游水道流量、流径的变化。新淮河的建成将对淮河三角洲的发展趋势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珠江口沉积物粒度参数特征分析泥沙来源及其运移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珠江口表层沉积物类型复杂,但可归并为11种基本类型。通过其粒度参数分析,追溯本河口区域泥沙来源是以径流和落潮流下泄泥沙为主,海域来沙为辅。泥沙运移的基本形式是以悬移运动为主要,大量落淤在河口湾的泥沙经过淤落、搅动、掀起等形式的区域内部调整搬运,形成了珠江口海区的大面积悬移质细粒泥沙沉积。泥沙运移的基本趋势是在科氏力影响下及海岸流作用下向珠江口西岸运移。  相似文献   

16.
黄河断流对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河槽冲淤及防洪、河流水质和河流生物群落三个方面分析了黄河断流对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黄河河口生态系统需水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河河口生态系统的特征,基于鸟类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净化、地下水补充、盐水入侵防制以及蓄洪等因素,对其生态需水量进行了研究,并对防止海水入侵的淡水补给量、维持生物生长环境的淡水补给量、保持河口湿地合理水面面积及水深的淡水补给量、水循环消耗需水量和补给地下水需水量进行了分析计算.通过对上述5个方面需水量及其需...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黄河口近岸海域大型底栖生物资源的现状和变化,本研究于2016年8月、11月和2017年5月、8月、11月进行拖网调查。对拖网获得的生物样品进行鉴定,并称重和计数,以获取物种组成、优势物种、生物量和丰度等指标数据。使用优势度计算方法和PRIMER 6.0统计软件对群落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109种,其中甲壳动物37种,鱼类35种,软体动物34种,棘皮动物2种,其他动物(海葵Actiniaria sp.)1种。在该区域发现优势种19种,其中甲壳动物11种,软体动物4种,鱼类4种。黄河口近海大型底栖动物总平均丰度和总平均生物量分别为0.48ind./m~2、1.44g/m~2,均是软体动物贡献率最高。丰富度指数(D)、均匀度指数(J′)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分别为2.44±0.33、0.88±0.03、3.64±0.08。CLUSTER聚类分析和MDS标序分析表明,在40%相似性水平上,每次调查结果可以分为3—5组,各组之间差异显著。黄河口近海大型底栖动物以小个体的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及低经济价值的鱼类为主,底栖物种有小型化趋势。黄河口近海底栖群落结构差异较大,总体受污染扰动情况明显。  相似文献   

19.
根据生态径流量的概念,应用逐月最小生态径流量计算法和逐月频率计算法计算了黄河干流唐乃亥、头道拐、花园口3站的生态径流量;根据黄河下游来水来沙量变化规律、断流资料以及利津站入海水量的变化特点,分析了黄河干流不同断面的生态问题.结果表明,逐月频率计算法算出的最小生态径流量,无论在枯季还是丰季都能达到很好的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20.
珠江三角洲河网与伶仃洋一、三维水质模型联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珠江三角洲河网区和伶仃洋的水质耦合数学模型,采用时段交替法进行一、三维模型的耦合计算.利用统计得到的珠江三角洲1998年的污染源排污量资料以及1998年6月26(27日在伶仃洋同步观测的水质(COD)资料对耦合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和实测值基本吻合,说明该耦合模型可用来描述珠江三角洲河网区和伶仃洋区的耦合水质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