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根据已经报道的文献和相关调查资料,分析廉州湾水体中的悬沙浓度分布、重矿物比值沿程变化和沿岸动力地貌特征等因素,探讨廉州湾三角洲泥沙运移状况与海洋动力条件的关系.廉州湾水体中的悬沙浓度南部低于北部,从东北向西南和自北向南递减,在南流江入海汊道口门附近为浓度高值区;比重较小的重矿物物质大量沉积在廉州湾潮间带上、下部,比重较大的物质主要沉积在河床、潮下带及湾口门附近;廉州湾南部北海半岛绕过冠头岭形成指向东北的水下沙嘴,南流江水下三角洲呈舌状向海突出,中部较深,向两翼变浅.潮流、径流和波浪是廉州湾三角洲泥沙运移的主要动力因素,廉州湾内泥沙运移总趋势为自东北向西南,但北海半岛沿岸向东北运移.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天津新港回淤泥沙来源问题,本文分析了海河水下三角洲的形成与演变以及渤海湾沿岸地貌与沉积特征。现代海河水下三角洲的粉砂淤泥质滩体是近百年来由海河下泄泥沙形成的。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是三角洲以原河口拦门沙为核心迅速淤长的时期;20世纪初至今,三角洲淤长速度渐缓,但由于海河及其河口地区各种整治工程的影响,三角洲的形态变化很大。近百年来三角洲地貌变化与海河及其河口地区动力泥沙条件有直接关系。通过对海河水下三角洲地貌形成与发育特征的分析,通过渤海湾海岸及水下岸坡地貌和沉积特征的分析,说明天津新港泥沙回淤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海河水下三角洲地区泥沙的近源活动,港内泥涉主要直接来源于港区周围的广大粉砂淤泥质浅滩。  相似文献   

3.
提议中的横沙浅滩挖入式港池和入海航道区域位于长江口北港和北槽之间的横沙浅滩以及长江口外的水下三角洲海域.长江河口长期以来承受数亿万吨计流域来沙在河口区的堆积,发育了巨大的陆上和水下三角洲,横沙浅滩则是与崇明东滩、九段沙同为长江河口拦门沙地区的三大浅滩之一,长期以来位置和海床均十分稳定,是建设挖入式港池的理想区域.长江水下三角洲形成历史悠久,地形平坦,以三角洲沉积为主.随着近年来长江来沙量的逐渐减少,使长年来地形变幅甚小,对深水航道建设提供了有利的稳定环境.本文主要从海床稳定性的角度,对海床演变环境及演变趋势作出分析研究,为在长江口建设深水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玉林城区防洪现状勘察,玉林市南流江塘岸河河口至二环路桥段,两岸未设防洪设施,马鞍山枢纽建成后,上游形成一个水库,南流江水位雍高,严重威胁两岸城镇居民及农田。根据南流江防洪的近期与远期规划,以及玉林市城区开发的思路,结合河道左、右岸的地形地势、河道情况,从现场地形地貌、地质勘察,技术的可靠性、施工难易程度选定了适合该河段的南流江干流防洪堤及六珠陂河支流防洪堤,对堤身及不同类型护岸进行断面设计。  相似文献   

5.
长江下游河段受径流、潮流综合作用,水动力因素复杂。基于数值模型,结合径、潮流动力比的概念对长江潮流界的主要特性作了分析,研究了在不同径流、潮流条件下潮流界的变动特点;并根据江阴河段的模型计算结果分析了地形对径潮流动力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径流对长江潮流界变化的影响范围比潮汐更大;且由于地形的差异,径潮动力比在同一断面中的浅滩部分小于深槽部分,即浅滩部分潮流动力相对更强。  相似文献   

6.
长江下游河段受径流、潮流综合作用,水动力因素复杂。文章基于数值模型,结合径、潮流动力比的概念对长江潮流界的主要特性作了分析,研究了在不同径流、潮流条件下潮流界的变动特点,并根据江阴河段的模型计算结果分析了地形对径潮流动力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径流对长江潮流界变化的影响范围比潮汐更大,且由于地形的差异,径潮比在同一断面中的浅滩部分小于深槽部分,即浅滩部分潮流动力相对更强。  相似文献   

7.
廉洲湾水流动力场对北海港域泥沙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波 《广西科学》1999,6(2):85-88
根据廉洲湾海洋动力场形成机制探讨了北海港域泥沙运移趋势,廉洲湾潮流具有明显往复特点,落潮流大于涨潮流,有利于湾内冲刷深槽的形成,使北海港保持相对稳定或微淤状态,便在深槽以北开阔海我浪作用加速南流江夏季冲淡水携沙向外运移,甚至波及港口一带,形成不断外移趋势,湾内工程开发不当会加快湾内泥沙洄淤的速度。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在河流动力和海洋动力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下,在河口口门形成了庞大的河口拦门沙系,在河口口外形成了巨大的水下三角洲.横沙浅滩是河口拦门沙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横沙浅滩含沙量不仅受到流域来水来沙条件的影响,更主要的是受到台风暴潮和寒潮大风的影响,除了大潮含沙量大于小潮含沙量的特征外,冬季含沙量大大大于夏季含沙量.横沙浅滩5 m水深含沙量的总体水平约为0.459 kg/m3.横沙浅滩邻近海域含沙量在向海方向上迅速降低.除潮汐大小含沙量呈现大小变化之外,冬季含沙量大于夏季含沙量是其主要特征.长江流域来沙近年来呈现减少趋势,邻近海域含沙量有所减少,局部海床出现冲刷现象.横沙浅滩沉积以细粉砂为主,水下三角洲沉积物以粘土质粉砂为主,横沙浅滩及邻近海域沉积物的平面分布和垂向分布均反映了横沙浅滩沉积物和水下三角洲沉积物的组合结构.拟建横沙浅滩挖入式港池和外航道沉积地层均为第四纪疏松沉积层,特别是水下三角洲地层,可挖性好,容易成槽,对工程建设有利.  相似文献   

9.
闽江口外沙浅滩发育与演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闽江口外沙浅滩的物质组成,发育条件以及形态演变等,讨论了强潮差对口外水下三角洲发展的约束作用,外沙浅滩平面的位移现象,外沙浅滩的必然存在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扬子浅滩钻孔岩性、沉积结构和构造以及微体古生物组合的综合分析,划分出5个沉积单元,同时结合沉积物定年数据和邻区若干钻孔的地层对比研究,将MIS6阶段以来扬子浅滩的环境演化划分为5个阶段,先后发育河流(MIS6),浅海,近岸浅海,浅海(MIS5),河口湾(MIS3)和浅海(潮流沙席)(MIS1).研究认为MIS6阶段低海面泥沙堆积的河流高地是扬子浅滩形成的古地形基础;MIS3阶段形成的河口湾沉积为扬子浅滩提供了大量的物源,加速了扬子浅滩在地形上的崛起,10ka~6ka逐渐建立的辐聚辐散潮流场,以及强潮流的改造为扬子浅滩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潮流作用形成的砂质沉积概率累积曲线是以滚动总体为主的三段式,频率曲线呈双峰式,与潮流期的粗颗粒搬运堆积和歇流期的细颗粒悬浮物落淤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近50年来海岸线变迁的规律及其环境效应。【方法】以北海市1955—2004年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并结合野外调查。【结果】南流江三角洲河口区沿岸海岸线变化最大。海岸线长度除1977—1988年略有增加外,整体上呈递减趋势,1998年至2004年变化减缓。北海市海岸线变化的环境效应表现为引起冲淤变化。【结论】海岸线变迁主要是受围海工程影响,海岸的自然侵蚀、淤积作用不明显,海岸线变化总体上是趋于平直,长度减少。环境效应变化较明显的是南流江三角州河口区河道改道导致河道自然冲刷拓宽、部分江心岛受到冲刷侵蚀;人工堤坝保护了海岸,但滩涂可能遭受侵蚀影响,或海浪翻腾沙滩底部影响了沙滩质量。  相似文献   

12.
对碳酸盐与陆源碎屑的混合沉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讨论了各种环境中混合沉积作用的特点,并总结出了其主要的控制因素,即构造作用、气候、沉积物的供给、再改造和再沉积作用。这些因素常共同起作用,并且在不同的环境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3.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是一项重大战略性涉海工程,对工程区域进行系统的地质地球物理调查与分析是工程前期的基础工作。在收集已有资料和实际勘测基础上,分析了渤海海峡海底地貌特征,初步查明了新近纪以来的地层岩性结构,甄别出了主要的活动断裂,开展了渤海海峡及邻区地震活动性分析,并对潜在震源区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侵蚀陡坎、沟槽、侵蚀洼地、潮流沙脊及水下浅滩等是通道建设的不利因素;沿长岛列岛岛链基岩埋深较浅,有利于海底隧道施工;拟建跨海通道位于震级上限6.0~7.0潜在震源区,其中,7.0级潜在震源区主体位于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是工程抗震的重点设防区。  相似文献   

14.
广西南流江流域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降雨是区域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因素之一,估算和分析降雨侵蚀力是区域水土流失治理与评价的基础工作。利用南流江流域内各气象站点1961—2006年的日雨量资料,基于日雨量模型估算降雨侵蚀力,并通过趋势分析、小波分析和Kriging空间插值法,定量分析广西沿海红壤区南流江流域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特征与规律。结果显示,1961—2006年间,南流江流域年均降雨侵蚀力为13 935.5 MJ·mm·hm~(-2)·h~(-1)·a~(-1),年均降雨量为1 712.8mm,降雨侵蚀力变化周期约为14a。各年际和时间段间变化差异不明显,降雨侵蚀力年内集中分布在夏季,占比达57.0%,冬季最小,占比3.8%;在空间上,降雨侵蚀力与降雨量分布格局相似,呈现从西南沿海向东北内陆递减的趋势,行政区划上以钦南区和合浦县最大,北流市和玉州区最小。研究结果可为南流江流域土壤侵蚀风险和生态修复治理等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长江水下三角洲沉积特征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水下三角洲是一个以径、潮流相互作用为主的沉积体。野外调查、分析资料证明,在三角洲前缘,沉积物由灰、黄色细、粉沙组成,分选较好。构造见波痕交错层理等,另夹似丘状交错层理风暴沉积层。由于受径流影响,有孔虫、超微属种、个数稀少,随着离河口距离增加,水体加深,前三角洲中沉积物颗粒变细,以粉沙质泥占优,分选变差。有机炭含量较高,潜穴发育。水平、波状层理中,经常出现风暴浊积层。有孔虫属种增至30种,个数几千枚。超微含量以大洋桥石为主,>50%。前三角洲向海,颗粒变为泥质沙,分选差。波痕交错层理。有孔虫属种多于40种,个数上万枚。它反映了三角洲一陆架过渡的浅海沉积环境特点。由于科氏力、径、潮流及苏北沿岸流的作用,长江水下三角洲沉积主体目前正逐步偏向东南,这导致北部不断受改造、废弃。  相似文献   

16.
黄海海底辐射沙洲区的M2潮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建立了东中国海潮波数值模型,模拟了M2分潮波的传播,以研究M2分潮波的时空分布与黄海海底辐射沙洲形成和演变规律之间的关系.M2分潮波进入南黄海后,部分受山东半岛阻隔,在半岛以南水域及海州湾呈逆时针旋转.旋转波与后继的南黄海前进波在江苏北部沿海相遇,并在弓京港附近的水域形成潮波辐聚.在辐聚区内,潮差大,流速急,成为塑造海底沙脊间深槽的主要动力条件.7000年前古海岸下M2分潮的数值试验表明,古河口附近的潮波为移动驻波型,其范围刚好与现在的南通市相对应.此结果可以为海底辐射沙洲形成演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连续 3年对小凌河代表断面及其沿岸地下水的水质监测 ,分析其小凌河水体污染与沿岸地下水污染的相关性 ,通过对数据样本的统计分析 ,采用对水质污染物均值T检验的方法 ,说明了小凌河水质中污染物浓度与其沿岸地下水水质的污染物浓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基于地面约束的滨岸湿地微地貌LiDAR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激光雷达数据生产高精度的数字地面模型,可为滨岸环境的研究提供精细的微地貌数据。提出用地面特征约束斜率分割区域,对陆面点采用小角度多重迭代分割,提取沟槽特征的方法;设计了一个综合应用斜率分割、密度和反射强度分割、高度分割来提取水下地形、出露沙洲、有水沟槽地等地面特征的技术方案。以佛罗里达州西海岸Citrus County滨岸地带作为研究区域,根据滨岸湿地地面要素在激光雷达点云中的特征,将其划分为滩涂、沟槽、出露沙洲、浅水水下地形,建立了的微地貌地面模型。通过对地面的拟合度检验以及光学影像目视解译对比,证明所采用的分割方法与常规建模方法相比,能更有效的处理地面破碎和水域环境下的点云分割工作,提高了DEM建模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