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龚隆勤 《科技资讯》2007,(28):134-136
新闻作品的翻译在信息化的现代社会里正变得日益重要,而新闻翻译实践需要科学而有效的理论来指导.由于新闻领域所固有的特性,德国的功能派翻译原则及观点应用于新闻作品的翻译中有其独到的解释力.从而,功能派翻译理论在指导新闻翻译方面有着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目的论)为依据,分析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选用方法的目的性,认为翻译方法或策略必须由译文的目的决定。本文在目的论指导下,结合三大法则,对英美新闻报刊标题翻译策略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对大学英美报刊课程的翻译教学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龙璐 《科技信息》2008,(3):428-429
对外宣资料的英译中以删减法、改译法及解释法为代表的编译是常见的翻译形式与方法.本文以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为理论依据,根据对外宣资料的文体特征及其英译目的 ,提出外宣资料的英译应该遵循功能主义的标准,并通过大量实例验证了以功能派翻译理论为指导的编译现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功能派翻译理论在广告英译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功能派翻译理论提出了目的性原则,突破了对等理论的限制,要求翻译活动必须依据翻译目的,以文本目的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同时,它还强调了忠实原则,并提出了翻译标准多元化的观点.在广告英译的实践中,以该理论为指导,可以使译文更容易为英语受众接受和认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论指导下的新闻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信息接受者即译语读者在翻译中起着重要作用。目的论是一种强调译语读者和译语语境的翻译理论,因而能有效地指导新闻翻译。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阐明目的论对新闻翻译的指导意义,一是编译,二是根据译语写作规范调整。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德国功能派主要翻译理论家汉斯.费米尔把翻译研究基于行为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理论基础上发展了功能派的主要理论目的论。认为一切翻译行为都有目的。目的来自翻译委托并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作为“专家”的译者根据目的和委托,应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实现译本的预期功能。翻译批评也应考虑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7.
商标零翻译作为一种兼顾商标译名内涵与外延的翻译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商标翻译领域.由于商标译名在市场中的唯一性,必须选择能在各角度下全面演绎商标源语涵义的译名.以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为指导,从商标译名继承其源语的音节属性、构词属性和意境入手,在分析大量案例的基础上建立商标零翻译译名综合评价标准,用以评判译名达到商标翻译交际目的的程度,为辅助译者有效地进行商标零翻译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主张从文化间交际的角度研究翻译。认为译作要与原作实现功能对等。将功能派翻译理论应用于文学翻译鉴赏,谈如何使用功能主义的观点来评价和鉴赏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9.
桂滢 《科技信息》2007,(14):138
翻译目的论是近代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内容,它认为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译者才是翻译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翻译活动的发起者对整个翻译过程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一理论对口译、新闻编译和儿童文学翻译方面都得到了充分验证,在这些特殊翻译领域中,为了达成翻译目的,译者常常采用变译的方式对文本进行额外加工。目的论的提出无疑为这些领域的“边缘翻译”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理论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70年代,功能派翻译理论产生于德国,在赖斯,威米尔,曼塔利和诺德等人的努力下,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完善体系的功能翻译理论。本文主要介绍功能派的奠基理论—由威米尔创立的翻译目的论,并对其优点进行简要的评介。  相似文献   

11.
魏淑娟  许德法 《科技信息》2010,(3):I0221-I0222
目的论是西方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创新之处在于突破了结构主义的“等值”翻译观。打破了传统的单向度的翻译研究视角。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结合西安曲江文化旅游景点英译实例,探究目的论在景点牌示解说英译文本中的应用,进而提升旅游景点牌示解说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功能目的论"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本文在目的论的理论框架下,分析了江西景点介绍文本翻译纲要,提出了一些可行的翻译策略,以增加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目前的翻译教学和当今社会对翻译的要求存在严重脱节,这成了摆在众多翻译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功能派翻译理论如何应用于译员培训的研究,希望能给我国翻译教学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吴玲兰 《科技信息》2010,(8):391-391
在当今信息爆炸型社会,中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新闻翻译以其独特的方式有效、准确地将信息呈现于各国读者面前,是世界各国相互了解的重要窗口。本文分析了软新闻的文本特征,结合功能翻译理论对软新闻英译具体实例的分析,论证了功能翻译理论在软新闻翻译中具有独到的解释力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15.
游戏被称为第九艺术,是一种有目的的交际行为,积极探索游戏名称的翻译,以满足当今游戏业快速发展对游戏名称翻译所提出的新要求,实现游戏的市场化和商业价值。文章主要阐释了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目的论在游戏名称翻译中的适应性,以及在目的论指导下游戏名称翻译所应遵循的原则和译者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大量产品涌入国际市场。广告本身作为产品的一种主要促销手段,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语言学为基础的等值翻译理论已经无法实现广告翻译的功能。功能派翻译理论为翻译理论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视角。广告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翻译,还包含着文化上的转换。由于中西方在语言和文化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中文广告英译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英语国家的广告的语言和文化特色,及英语国家的消费者的文化习惯和思想意识。该文通过在功能目的论指导下的框架分析了在广告翻译中应主要考虑的几个问题,希望给广告翻译工作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7.
申小婧 《科技信息》2008,(3):456-457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于翻译的研究日益趋向多元化,传统的翻译理论框架:如对等翻译,"信","达","雅"等的翻译原则已经很难充分的解释各种文体的翻译,如商业性很强的广告翻译.德国功能派的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有明确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它遵循目的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修正了传统的翻译理论,为广告翻译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翻译是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言再现源发语信息。这一理论对于广告翻译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因此,广告翻译应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灵活运用字义对等法、语义对等法、指称对等法、文化对等法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功能派翻译理论20世纪70年代产生于德国,其奠基理论为翻译的“目的论”( Skopos theory )。本文从旅游景点介绍翻译的功能和目的性出发,结合一些地方旅游景点汉语介绍英译文本,阐述了功能理论尤其是目的论对旅游景点介绍中译英的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闻英语翻译中的功能对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惠娟 《科技信息》2008,(33):290-290
作为国际间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新闻英语的翻译越发显得重要。它对于我国了解国际社会新形势的发展,推进国家间的经济、技术、文化等交流,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是一个涉及到翻译各个方面的内容丰富的概念,正是这种丰富性使它在翻译中具有了广泛的可应用性。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作为新闻英语翻译的原则,使得新闻英语的词汇翻译、句子翻译、修辞及语篇翻译实现功能对等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