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5种乌桕籽油主要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C-MS分析5个不同产地乌桕籽油的主要脂肪酸成分为:癸二烯酸、十六烷酸(棕榈酸)、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十八碳三烯酸、十八碳单烯酸(油酸)和十八烷酸(硬脂酸).其中,大悟013、022样品不仅二十碳链以下直链脂肪酸含量高(烷酸含量分别高达80.52%和79.59%),且不含三烯酸类脂肪酸,说明这两个产地品种较合适用于生物柴油开发.  相似文献   

2.
小槐花中的脂溶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硅胶柱层析、甲酯化和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对小槐花的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分离出45个组分,确认了其中的29个成分。这些成分主要为脂肪酸类化合物,其中以十六烷酸、十八碳烯酸、十八碳二烯酸含量最高,含量分别为28.90%、26.49%、17.95%。这些成分均为首次在该植物中鉴定出。  相似文献   

3.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五味子中油脂,取样10.0 g提取6 h,得油率为7.91%.对五味子油中脂肪酸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GC-MS联用仪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五味子油中含有8种脂肪酸,其中十八碳二烯酸含量最高达93.30%,其次为十八碳烯酸,含量为4.02%.  相似文献   

4.
采用Bligh-Dyer法和氢氧化钾-甲醇法对龙头鱼的脂肪酸成分进行提取和甲酯化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对其中的脂肪酸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Bligh-Dyer法具有较高的提取效率;在检出的15种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占多数,其中的4,7,10,13,16,19-二十二碳六烯酸甲酯和5,8,11,14,17-二十碳五烯酸甲酯的相对含量分别达到9.37%和5.55%.  相似文献   

5.
研究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锦灯笼种子油,经皂化和甲酯化,用GC-MS联用法分析和鉴定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从锦灯笼种子油中共检出15种脂肪酸成分,主要是8-十八碳烯酸甲酯(58.40%)、软脂酸甲酯(20.29%)和硬脂酸甲酯(14.60%)。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分别为60.88%和39.12%...  相似文献   

6.
西藏管花秦艽花弱极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对西藏管花秦艽干燥花的弱极性成分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用乙醇回流提取管花秦艽的干燥花,得到浸膏后,以不同沸程的石油醚萃取出其弱极性成分,然后应用GC-MS分析技术,对石油醚萃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研究和比较.用石油醚萃取物直接进行GC-MS分析,除检测到烷烃外,发现60~90℃石油醚萃取物中存在含量较高的4种芳香酯类化合物.两种石油醚萃取物经甲酯化处理后,共鉴定了30种弱极性成分,主要为脂肪酸酯类和烷烃类.管花秦艽花含量最高的脂肪酸是14-甲基-十五烷酸、亚麻酸和亚油酸.实验结果为了解管花秦艽的化学物质基础和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综合利用巨尾桉果实,考察巨尾桉果实的挥发油和脂肪酸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巨尾桉新鲜果实和干果实挥发油,利用溶剂法分别提取巨尾桉鲜果实和干果实的脂肪酸,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油和脂肪酸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新鲜果实挥发油得率为2.28‰(以鲜重计),主要成分有乙酸松油酯24.97%、α-松油醇24.95%、异龙脑12.89%、葑醇4.57%、桉叶醇3.85%和蓝桉醇2.97%等;干果挥发油得率为5.96%。主要成分有桉叶油醇43.05%、(1R)-(+)-α蒎烯21.12%、乙酸松油酯12.71%、α-松油醇6.12%和莰烯3.38%。鲜果中油脂得率为1.75%,脂肪酸组成为反-9-十八碳烯酸29.01%、棕榈酸23.0%、花生酸8.78%、硬脂酸6.56%和肉豆蔻酸5.17%。干果中油脂得率为5.0%,脂肪酸组成为反-9-十八碳烯酸39.36%、棕榈酸19.01%、硬脂酸8.62%、花生酸6.51%。挥发油中的α-松油醇和乙酸松油酯是高价值香料成分,脂肪酸是生物柴油的重要原料。  相似文献   

8.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水曲柳种子中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用常温渗漏法乙醇提取,将二氯甲烷萃取物柱层析分离得到的3个组分的油脂甲脂化后运用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离和鉴定。从二氯甲烷萃取物中分离鉴定出34种脂肪酸,其中30种不饱和脂肪酸,主要种类有:油酸、亚油酸、十六烯酸、(Z,Z)-9,12-十八碳二烯酸、9-十八碳烯酸、8-硬脂酸、对羟基苯丙酸、9,13-十八碳二烯酸、反油酸、硬脂酸等。水曲柳种子的二氯甲烷萃取物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9.
首次对西藏管花秦艽干燥花的弱极性成分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用乙醇回流提取管花秦艽的干燥花,得到浸膏后,以不同沸程的石油醚萃取出其弱极性成分,然后应用GC-MS分析技术,对石油醚萃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研究和比较。用石油醚萃取物直接进行GC-MS分析,除检测到烷烃外,发现60~90℃石油醚萃取物中存在含量较高的4种芳香酯类化合物。两种石油醚萃取物经甲酯化处理后,共鉴定了30种弱极性成分,主要为脂肪酸酯类和烷烃类。管花秦艽花含量最高的脂肪酸是14-甲基-十五烷酸、亚麻酸和亚油酸。实验结果为了解管花秦艽的化学物质基础和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十二酸、9,12-十八碳二烯酸、9,12,15-十八碳三烯酸3种长链脂肪酸对密度为1.942×105/mL的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3种长链脂肪酸对铜绿微囊藻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十二酸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次是十八碳三烯酸,十八碳二烯酸最弱.  相似文献   

11.
蒙山莴苣脂肪酸及其他挥发性成分GC-MS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应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对蒙山莴苣全草中脂肪酸和其他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从蒙山莴苣全草中鉴定了17个挥发性成分,其中,脂肪酸和脂肪烷为主要成分。脂肪酸含量达41.7%,而正十六碳酸的含量达23.8%。  相似文献   

12.
茶籽油和饼粕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报道了茶籽的化学成分和利用价值.经测定,茶子中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皂甙的含量分别为9.1%、21.9%和15.4%.茶籽油在理化特性和脂肪酸组成方面与油茶籽油十分接近.茶籽油的酸值、碘值和皂化值分别为1.82、89.41和191.22.茶籽油的脂肪酸有棕榈酸(C_(16∶0))、硬脂酸(C_(18∶0))、花生酸(C_(20∶0))、棕榈油酸(C_(16∶1))、油酸(C_(18∶1))、亚油酸(C_(18∶2))和亚麻酸(C_(18∶3))等七个组分.茶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为75.89%,其中油酸和亚油酸占73.83%,并测定了茶籽饼粕的化学成分和氨基酸组成.在其饼粕中,粗蛋白含量为16.4%,必需氨基酸齐全且含量较高。研究结果表明茶籽饼粕可以作为一种新的饲料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超声辅助-石油醚提取决明子中脂肪酸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以石油醚为提取剂、超声功率100 W、提取时间约30 min时,不饱和脂肪酸的提取率高于传统回流方法,且并不改变有效成分的结构.结果共检测出7种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在脂肪酸中的质量分数为44.45%.结果表明,决明子种子中富含不饱和脂...  相似文献   

14.
茺蔚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益母草的果实-茺蔚子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茺蔚子含有大量的脂肪油,其主要成分为:亚油酸(42.62%),亚麻酸(29.93%),油酸(20.23%),棕榈酸(5.40%),硬脂酸(1.57%)等,此外还含有17种氨基酸和24h种硫质元素,其种子含有大量的氨基酸和矿质元素,而且种子油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因此,其各子和种子油具有较高的营养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功效,具有较大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对印楝油进行皂化得到了印楝油的总脂肪酸,将总脂肪酸甲酯化得到总脂肪酸甲酯,用GC-MS联用仪测定其中所含高级脂肪酸.结果表明印楝油中含有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等十种高级脂肪酸成分.  相似文献   

16.
芝麻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索氏提取法和直接溶剂萃取法提取新品系芝麻的脂肪酸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化学成分.结果显示:新品系芝麻中主要含有12种脂肪酸,且大多数为不饱和脂肪酸,其中含量最高的为亚油酸.  相似文献   

17.
利用薄层层析法和气相色谱法对野生植物木了种子油中脂肪酸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和含量测定,得知木了种子油中含量较高的脂肪酸有油酸43.2%,亚油酸27.4%,软脂酸21.7%。  相似文献   

18.
海边月见草种子油中脂肪酸组成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海边月见草种子油中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种子油中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尤以亚油酸含量最高,达80.12%,并含有一定量的γ-亚麻酸;同时对海边月见草两个不同产地,两种生长季节,3种不同成熟度的种子中各种脂肪酸的含量进行了比较测定和分析,为海边月见草种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一种采用正己烷作溶剂将索氏提取的刺梨籽油进行甲酯衍生化处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刺梨籽油中脂肪酸成分的分离鉴定及组成测定的方法。在实验优化条件下,分离鉴定出6种脂肪酸,主要含棕榈酸(4.40%)、亚油酸(49.35%)、亚麻酸(40.43%)、硬脂酸(2.46%)、油酸(0.22%)、花生酸(0.80%)。结果表明正己烷提取得到的刺梨籽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