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合成一个新的钌(Ⅱ)多吡啶配合物[Ru(dip)2(DBHIP)](ClO4)2 {dip = 4,7-二苯基-1,10-邻菲咯啉;DBHIP = 2-(3,5-二溴-4-羟基苯)并咪唑[4,4-f]-(1,10-邻菲啰啉)},采用元素分析,质谱和1H NMR对其进行表征。用电子吸收光谱、黏度测试、Job plot荧光滴定法研究配合物与CT DNA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以经典的插入模式与DNA键合。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研究配合物诱导pBR322DNA断裂。同时也研究配合物在高浓度情况下使pGL3 DNA缩合。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2-羟基-1-萘酚醛缩邻氨基酚(L)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及差热-热重分析,对此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配合物组成为ML[M=Co(Ⅱ),Ni(Ⅱ),Cu(Ⅱ),Zn(Ⅱ)].在pH=7.22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采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黏度法研究了2-羟基-1-萘酚醛缩邻氨基酚配合物与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以插入式与ct-DNA键合.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1种单核双吡啶吡咯Cu(Ⅱ)配合物[Cu(PDPH)2] (1),其中配体HPDPH为2,5-二(2′-吡啶基)吡咯.该配合物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a=39.1242(16) ?,b=8.6574(5) ?,c=33.7687(14) ?,β=123.0305(16)°,中心离子Cu2+处于变形八面体配位环境.采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及圆二色谱等方法,分别研究了单核配合物[Cu(PDPH)2] (1)、双核配合物[Cu2(PDPH)2(NO3)2] (2)和多聚配合物{[Cu2(PDPH)2(N3)2]}n(3)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3个Cu(Ⅱ)配合物均以沟面键合方式与CT-DNA结合,其结合强弱顺序为3 > 2 > 1.此外,采用凝胶电泳法研究了3种Cu(Ⅱ)配合物对超螺旋pBR322 DNA的切割作用.结果表明,3种配合物均能将pBR322 DNA切割为开口缺刻型或者线型DNA,表现出良好的切割活性.  相似文献   

4.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Cu (Ⅱ )_胺配合物的电还原性质 ,实验结果表明 :铜胺配合物可以键合O2 ,并催化O2 的还原。Cu (Ⅱ )也能与 1 1 _联_2_萘酚配合 ,但是配合物不能键合O2 ,不能催化O2 的还原。所以铜胺配合物键合并活化了O2 ,具有模拟酶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Cu(Ⅱ)-胺配合物的电还原性质,实验结果表明:铜胺配合物可以键合O2,并催化O2的还原。Cu(Ⅱ)也能与1,1′-联-2-萘酚配合,但是配合物不能键合O2,不能催化O2的还原。所以铜胺配合物键合并活化了O2,具有模拟酶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三联吡啶钌配合物和DNA相互作用已有大量报道,但基于类三联吡啶配体,如双吡啶吡咯,稳定的金属配合物和DNA作用却鲜见报道.利用荧光光谱、圆二色谱(CD)和紫外-可见光谱等表征手段,研究了4个已知的双吡啶吡咯钌配合物与DNA结合性质: [(PDP)Ru(COD)X],其中HPDP=2,5-bis(2’-pyridyl)pyrrolide,COD=1,5-环辛二烯,X=Cl- (1), NO3(-) (2);[(PDP)Ru(COD)(H2O)](BF4) (3) ; [(PDPCl)Ru(COD)Cl] (HPDPCl=2,5-bis(2’-pyridyl)-3,4-dichloropyrrolide(4).发现化合物1以经典嵌插方式和DNA结合,2和3可能为部分或非经典嵌插结合DNA,4主要以静电相互作用结合DNA.此外,通过MTT法考察了配合物1~4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7.
在室温下合成以1,5-环辛二烯(cod)为配体的铑和钌配合物,即[Rh(cod)Cl]_2与[Ru(cod)Cl]_n两种新型催化剂。它们都能够在室温环境下通过重结晶、离心分离等手段制得结晶体,且产率分别为68.3%和85.4%。并利用核磁共振仪(NMR)等表征手段分析鉴这些配合物的化学结构,证明成功制备目标产物,提供以cod为配体的铑和钌催化剂合成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以对硝基苯乙酮缩氨基硫脲 (HL)为配体的非水溶剂中 ,用Cu、Fe、Zn金属做阳极 ,首次用电化学金属阳极氧化法合成了对硝基苯乙酮缩氨基硫脲 (HL)与Cu (Ⅱ )、Fe (Ⅱ )、Zn (Ⅱ )的金属配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摩尔电导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六氮杂镍的配合物(Ni(Ⅱ)L-1,8-二羟基乙基-1,3,6,8,10,13-六氮十四烷高氯酸镍).用电化学、荧光光谱及黏度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电化学实验表明,Ni(Ⅱ)L在Tris-HCl缓冲溶液(pH=7.3)中的氧化还原是1电子转移过程,Ni(Ⅱ)和Ni(Ⅲ)配合物对DNA键合常数的比值(K2 /K3 )为3.2;荧光实验表明该配合物与DNA具有明显的嵌插作用,其结合常数为2.15×104L/mol;黏度实验表明Ni(Ⅱ)L可使DNA发生卷曲或扭结作用.实验均表明Ni(Ⅱ)L和DNA相互作用为部分嵌插和部分沟谷结合的混合模式.在H2O2存在下,凝胶电泳和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证明Ni(Ⅱ)L对ct-DNA和pBR322 DNA的劈裂能力均增强.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1个新型的双核钌配合物,并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滴定、热熔链、盐效应、黏度和凝胶电泳实验研究了其与小牛胸腺DNA(ct-DNA)之间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由于主配体的位阻作用,该配合物通过部分插入模式与DNA键合,键合常数大于106 L/mol;在365 nm紫外光照射下,该配合物能够断裂pBR322 DNA,是有效的DNA断裂试剂.  相似文献   

11.
通过2,4—二羟基苯乙酮和乙醇胺反应生成Schiff碱,并与Cu(Ⅱ),Zn(Ⅱ),Ni(Ⅱ)和Co(Ⅱ)形成配合物,经红外光谱法、紫外光谱法等手段对所合成的Schiff碱及其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配合物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吡啶二亚胺钌配合物催化酮的氢转移氢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 6二[1(苯基亚胺基)乙基]吡啶与三苯基膦氯化钌的配合物为催化剂,考察了苯乙酮的氢转移氢化反应.在苯乙酮、钌配合物和KOH的初始摩尔比为250∶1∶12、反应温度为82 ℃时,反应2 h后苯乙酮的转化率达到98.3%.研究了反应温度、底物浓度、碱强度等对氢转移催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吡啶二亚胺钌配合物对苯乙酮等的氢转移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3.
以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氮唑(HMPB)为配体,采用溶液析出法,合成了二(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氮唑)合锌,利用元素分析、IR光谱、MS等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结果表明:配体通过氮原子和氧原子与Zn2+ 以二齿形式配位,配合物具有强烈的紫外吸收能力,其最大吸收峰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乙醇为溶剂合成了稀土元素(RE=Tb,Eu,Sm)与对硝基苯乙酸(HL)、2,2′-联吡啶(bipy)的三元固体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等手段确定了稀土配合物的组成为REL3bipy.2H2O,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分析对该类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表明配体以-COO-的形式与中心离子配位,同时这一点也被自由配体和配合物的UV谱所证实。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逐级取代反应,合成了三种新的含有1,1-二(二苯基膦)二茂铁(dppf)配体的π-键合混合配体零价钯双核配合物,并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电子光谱,~1H-NMR及~(31)P-NMR对其进行了表征.利用循环伏安法测得三个配合物的茂基Fe(Ⅱ)的氧化还原电位.提出了它们的可能结构.  相似文献   

16.
通过邻苯二甲醛与取代苯胺的缩合反应,合成新的Schiff碱配体-邻苯二甲醛缩N-吡啶基-3-甲氧基-4-羟基-5-氨基苯甲胺(H2L^ )及其Cu(Ⅱ)、Co(Ⅲ)、Ni(Ⅱ)、Pd(Ⅱ)、Zn(Ⅱ)配合物,并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1H NMR和^13C NMR谱、质谱等测试手段对配体和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2个多吡啶过渡金属镍(Ⅱ)配合物[Ni(phen)2IP]^2 和[Ni(phen)2PIP]^2 ,利用质谱和元素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利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以及黏度测定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能够以插入模式作用,并且由于配合物中的插入配体IP和PIP的形状不同,从而使配合物与DNA的键合强弱不同。  相似文献   

18.
合成、表征了一个多吡啶配体(L)和相应的Ru(Ⅱ)配合物[(bpy)2RuL](PF6)2.在室温乙腈溶液中,该配合物在452nm显示特征的金属-配体核移跃迁吸收峰,在641nm显示特征发射峰.电化学测试显示配合物有一个基于钌(Ⅱ)的氧化过程和三个基于配体的还原过程.配合物与钠离子的作用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和电化学滴定进行研究.把钠离子加入到配合物的乙腈溶液中,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增加、紫外可见吸收蓝移、基于钌(Ⅱ)的氧化峰向阴极移动.  相似文献   

19.
以盆栽法研究了Cd(Ⅱ )对绿豆、小白菜和菠菜的伤害以及Nd(Ⅲ )及其配合物二 (苯氧乙酸根 ) -8-羟基喹啉合钕 (Ⅲ ) (Nd(POA) 2 .hq)对Cd(Ⅱ )伤害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 ,2 0 0mg/L的Cd(Ⅱ )严重抑制绿豆、小白菜和菠菜的生长与代谢 ,叶面喷施NdCl3 及Nd(POA) 2 .hq一次 ,能缓解Cd(Ⅱ )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20.
超氧化物歧化酶模型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活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报导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EGTA)和邻苯二胺共热缩合得到双核配体N,N,N′,N′-四(2′-苯并咪唑甲基)-1,4-二乙氨基乙二醚(EGTB)及合成的一系列含Cu(Ⅱ),Fe(Ⅲ),Mn(Ⅱ)的具或不具咪唑外桥的EGTB配合物,对配体的~1H NMR,IR,UV-Vis谱及配合物的IR,UV-Vis谱、元素分析、电导等性质进行了研究。并用硝基四氮蓝唑(NBT)光还原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对配合物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配合物在10~(-6)~10~(-7)mol·L~(-1)的浓度范围内具有很好的歧化超氧离子自由基O_2~-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