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片段: (出示一段话)每一个叶绿体,都是一个小小的绿色"加工厂".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来的水份和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同时放出氧气.叶的这种作用叫做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2.
赤枝栲(Castanopsis kawakamii)叶绿体DNA的提纯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个快速、简便的提取赤枝榜(Castanopsis kawakamii)叶绿体DNA的方法,该方法主要步骤包括:叶绿体分离、DNA酶处理、裂解、去蛋白和纯化.本方法具有高产率、高纯度、高质量和快速简便等优点,省去了传统的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和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等昂贵、耗时的步骤.对获得的叶绿体DNA进行了限制性内切酶消化、RAPD分析并摸索出其最适应条件.  相似文献   

3.
土洋层各层闪叶片间保卫细胞大小及叶绿体数目差异显著,保卫细胞及其叶绿体随叶片发育而发育,均可分为幼,成,老3时期;顶叶叶片小,保卫细胞较小,保卫细胞中叶绿体较少,中部叶较大,保卫细胞较大,叶绿体较多,基部叶衰教材老萎缩,保卫细胞及叶绿体各减。  相似文献   

4.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大部分叶绿体蛋白质都是由核基因组编码,在细胞质中合成分子量较大的前体蛋白,转运至叶绿体实施其功能.TOC33/TOC34是叶绿体上发现的一个外膜蛋白转运器构件蛋白,它与TOC159、TOC75和TOC64相互作用,构成了叶绿体外被膜上的一个蛋白转运器.目前已从豌豆(Pisumsa tizrurn)、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玉米(Zea mays)、小立碗藓(Physcomitrella patens)、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aceus)和油菜(Brassica napus)克隆到TOC33或TOC34的cDNA或DNA的编码区.与其功能研究相比,Toc33基因的表达调控研究较少,该基因5’端调控区域的克隆及序列分析均未见报道.为此,在本实验室已经克隆到甘蓝型油菜Toc33基因编码区的基础上,采用单引物PCR方法进行染色体步移,克隆出Toc33基因的启动子,为进一步研究Toc33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叶绿体DNA 的快速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阴干的坛紫菜叶状体为材料,通过酶解等方法获取完整的叶绿体.再裂解叶绿体并酚仿抽提获得叶绿体DNA.限制性内切酶Hind Ⅲ和EcoR Ⅰ双酶切及RAPD检测结果显示:叶绿体DNA与基因组DNA的酶切图谱及RAPD图谱均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多次重复实验证明,按此法提取的叶绿体DNA.其得率稳定,并可用作PCR扩增的模板及酶切图谱的构建等.该方法操作简便.过程快捷.可作为大型海藻叶绿体DNA提取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6.
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发育过程中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光周期处理下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农垦58S个体发育过程中,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长日照处理前,农垦58S与农垦58品种的叶绿体结构无明显差异。叶绿体结构变化发生在长日照处理之后,此时,水稻发育处于第二次梗原基形成期;变化了的叶绿体有以下几种类型;①基质片层与基粒片层结构均存在,但排列分布紊乱,基粒的大小,数目有异,②缺乏基质片层,③完全缺乏类囊体膜结构,在叶绿体类囊体膜结构退  相似文献   

7.
南黄大麦叶绿体的超微结构与分裂代庆阳等四川师范学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大自然探索1994,13(2):49~55南黄大麦是一个新的稳定的突变体.其叶绿体为近似的椭圆形.有双层外被膜,其基质的电子密度低,含有大小不等的嗜蛾颗粒、淀粉粒等,基质片层和基粒不...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不同耐盐性近似等位基因系小麦,观察了盐胁迫下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并对叶绿体的伤害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9.
FtsZ蛋白在叶绿体的分裂过程中担负着重要作用。高等植物中FtsZ蛋白的陆续发现和功能分析加深了人们对叶绿体分裂机制的认识。植物中的ftsZ基因可分为两个明显不同的家族,在对烟草ftsZ1家族的研究基础上,对烟草FtsZ2家族成员的NzFtsX2—1基因做了进一步的功能分析。研究结果表明,NtFtsZ2—1在叶绿体的分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基因的过量与减弱表达均对叶绿体的形态和数目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叶绿体吞噬现象的发现汤泽生等四川师范学院生物系大自然探索1993,12(4):22~27本研究以小麦83A、83B为材料、用亚显微结构的制片方法、进行观察叶细胞的超微结构,首次发现了高等植物叶绿体吞噬线粒体的现象和过程。叶绿体在内外条件的影响下,由一...  相似文献   

11.
叶绿体DNA种内多样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着重讨论了9科32种植物叶绿体DNA种内多样化,进而探讨叶绿体DNA种内多样化的遗传学基础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具有相对独立的遗传物质,是半自主性细胞器.本文从叶绿体起源,叶绿体DNA的遗传方式,叶绿体基因组的基本结构以及叶绿体基因组的进化四个方面综述了叶绿体基因组的研究进展.另外,综述了叶绿体基因组在系统发育基因组学、居群遗传学、谱系地理学和叶绿体基因工程中的应...  相似文献   

13.
对油菜Cr3529叶片细胞中的叶绿体数目及结构进行了显微及亚显微观察。结果显示,突变与野生型细胞中叶绿体的数目没有显著性的差异,但叶绿体的结构有较大的差异,较之正常油菜,Cr3529油菜叶绿体基粒类囊体数较少,基质类囊体数较多,而且,在基粒类囊体中基粒片层数也较少,大部分基粒只有几个片层,基粒的平均片层数为5.46,约为野生型的一半,作者认为,较少的基粒片层数可能是引起Cr3529油菜叶绿素含量减少,并最终导致植株显著减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利用高离子强度,低pH值缓冲液匀浆细胞的方法,提取小麦叶绿体DNA,并以此为模板,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对小麦叶绿体psbA基因进行了特异性扩增。  相似文献   

15.
离子的跨膜转运是细胞获取养分的重要环节,亦是植物在组织和器官水平上进行养分吸收运移的基础.在植物中镍(Ni)元素主要以Ni^2+的形式存在,并通过Ni^2+转运蛋白将其跨膜转运至相应的组织器官,参与氢酶和脲酶的合成.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拟南芥中一个Ni^2+转运蛋白AT2G16800含有叶绿体定位信息.克隆该基因5’端编码转运肽的272bp片段,与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融合后,在拟南芥中高效表达,对其进行了亚细胞定位的研究.转基因植株通过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的观察,发现GFP荧光信号只存在于叶绿体中,该结果表明A他G16800为叶绿体蛋白.  相似文献   

16.
银杏悬浮细胞叶绿体的分化与黄酮类产物积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来源于银杏Ginkgo biloba L.胚和萌发30d幼苗茎的悬浮细胞在培养过程中,细胞叶绿体的分化和黄酮类化合物累积的关系。研究表明,有叶绿体分化细胞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的质量分数高于无叶绿体分化的细胞。光照培养、增加培养基中的微量元素、添加低浓度的TDZ等促进细胞中叶绿体分化的方法都有利于悬浮细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选育的绿色细胞悬浮培养物中黄酮类化合物质量分数最高可达细胞干质量的0.798%。  相似文献   

17.
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它能帮助植物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氧气。叶绿体中含有一种色素——叶1绿素,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和传递光能的主要物质。叶绿素是绿色的,  相似文献   

18.
用透射电镜对金边吊兰地细胞进行了观察,发现同一叶片绿色部分细胞的叶绿体结构正常,黄色部分的细胞没有正常的叶绿体,只有停止发育和退化解体的质体,并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大麦叶绿体分裂的全过程。发现叶绿体是在长轴的中部或近中部产生缢痕、逐渐紧缩并断裂为两个子叶绿体的。并对遗传性黄化大麦叶绿体的结构特征、叶绿体分裂机制、同步性及子叶绿体的大小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对培养的拟南芥叶柄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培养0~2.0 d,叶绿体内淀粉粒的数量和体积逐渐增加;培养2.0~3.0 d,叶绿体淀粉粒的数量和体积逐渐减少,细胞中细胞质大量增加,开始形成愈伤组织.以叶绿体及其淀粉粒的变化为依据,将培养的拟南芥叶柄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划分为前期(培养0~1.5 d)、中期(培养1.5~2.0 d)和后期(培养3.0 d左右)3个阶段;以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来界定植物细胞脱分化的过程,为进一步揭示植物细胞脱分化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