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杉木DNA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冰莹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5(3):68-72
在杉木新鲜针叶和干叶DNA提取过程中,应用pH值较低,无机盐浓度较高的提取缓冲液可沉淀蛋白质,其中加入2%的β-羟基乙醇可有效地防止酚类物质使变色,提出2出的DNA样品产率在60~200nm/mg.FW,DAN质量和纯度较高,260nm/280nm光密度比值在1.8~1.9,所得DNA可直接用于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并可用于随机引物PCR扩增,该方法为杉木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草鱼线粒体DNA酶切图谱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10种限制性内切酶对草鱼肝脏线粒体DNA进行了分析,其分子太小约16.58kb.PstI,BamHI,XbaI,BglI,HindⅢ,BⅡ,PvuⅡ,XhoⅠ,EcoRⅠ,SalⅠ在草鱼mtDNA分子上分别具有2,3,3,4,7,3,6,2,4及0个切点。根据单酶解及双酶解结果建立了草鱼mtDNA的限制性酶切图谱。 相似文献
3.
长吻Wei肝脏线粒体DNA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DNase I、RNase消化法制备并纯化了长吻Wei肝脏线粒体DNA(mt DNA)。用9种限制性内切酬谢mt DNA进行了分析。Xho Ⅰ,Bgl Ⅱ、EcoR Ⅰ、Pst Ⅰ、Bgl Ⅰ、BamH Ⅰ、Hind Ⅲ、Sal Ⅰ在长吻Wei mtDNA分子上分别具1、3、3、2、1、2、4、7、0个切点。mt DNA分子量约10.31×10^6道尔顿,大小为16.69kb。根据 相似文献
4.
阔叶榧总DNA的提取及其RAPD反应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阔叶榧新鲜针叶DNA提取过程中,应用pH值较低,无机盐浓度较高的提取缓冲液可沉淀蛋白质,其中加入2%的β-颈基乙醇可有效地防止次生代谢物质使DNA变色。提取出的DNA样品产率在83.7-197.5ng/mg.f.,DNA质量和纯度较高,260nm/280nm光密度比值在1.8-1.9之间。所得DNA可直接用于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并可用于随机引物PCR扩增,在优化RAPD各种反应条件研究中,确定 了阔叶榧最佳RAPD反应体系为:15μL反应体系中含有50mmol/L KCl.10mmol/L Tris-HCl(pH9.0).0.1%Triton-100、3nmolμL MgCl2、0.6nmol/μLdNTPs、6μg/μL BSA、1U Taq酶、60ng引物、50-100ng左右的阔叶榧DNA。 相似文献
5.
鳙鱼线粒体DNA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11种限制性内切酶分析鳙鱼的线粒体DNA,构建了全部11种酶22个切点的物理图谱,鳙鱼线粒体DNA的分子大小约为16.44kb。酶切位点的分布是非随机的。 相似文献
6.
将柳毒蛾核型多角体悬液降解 ,降解产物经 Tris-饱和酚和氯仿抽提 ,乙醇沉淀分离出Ls NPV-DNA.用限制性内切酶 Pst ,Hind ,Pst /Hind ,Hind /Eco R 和 Pst /Bam H 单酶切或双酶切 .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建立了酶切图谱 相似文献
7.
8.
柴建华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4)
以COS质粒(cosmid)pCOS 2EMBL 为载体,构建了地中海伞藻叶绿体基因组分子克隆库,并且筛选到含有串联重复顺序的克隆。经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图谱分析,证明了串联重复顺序的存在,重复次数为4次以上。 相似文献
9.
对太白红杉总DNA提取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对其不同部位和器官、不同处理方式材料进行了提取实验研究.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限制性内切酶处理等方法对所提取的DNA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改良后的CTAB法,对于太白红杉总DNA的提取是一种良好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无论是烘干后的材料还是新鲜材料提取的总DNA中基本没有蛋白质及酚类污染.该方法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DNA样品,并可根据需要对样品进行适当操作. 相似文献
10.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DNA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报道了对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蒙山株系(EpNPV-M)核酸性质研究的结果。EpNPV-M含双链DNA分子,含量为6.85μgDNA/mgPIB,提纯的DNA具典型的紫外线吸收特性,琼脂糖凝胶电泳证明DNA分子是大小均一的。DNA的(G+C)%为36.6,限制性片段积加法测得该DNA分子量为75.61×10~6道尔顿,109.57Kb,电镜法测得DNA分子长度为35.8μm,相当于分子量为74.1×10~6道尔顿,107.4Kb.电镜观察证实该病毒含有一些超螺旋环状DNA分子。建立了三种限制性内切酶对该DNA的酶切图谱。三种酶的酶解片断数为:EcoRI,27个;BglⅡ,15个;BamHI,9个。 相似文献
11.
福建小湖赤枝栲苗期生物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四种不同的育苗方式对赤枝栲苗期生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赤枝栲一年生苗木的生物产量比二年生的低,在生物量的分配上,一年生的根(42.93%-56.48%)〉叶(33.27%-44.64%)〉茎(9.32%-13.98%);二年生的根(34.02%-40.34%)〉叶(27.71%-37.64%)≈茎(27.26%-38.27%);在不同育苗方式的影响下,生物产量发生很大的变化,用根蘸药物最佳 相似文献
12.
赤枝栲的蒸腾特性与生态因子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福建小湖赤枝栲林中定点定位观测,研究赤枝栲林的蒸腾强度日变化,季节变化及影响蒸腾强度的生态因子.得出了赤枝栲的蒸腾系数为123.72g,年蒸腾耗水量965.73mm;赤枝栲蒸腾速率日变化为单峰,双峰形曲线,季节变化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与环境因子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13.
优质红锥种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的30个有效引物,利用RAPD技术对不同地区的10个不同生态型优质红锥种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30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290条清晰谱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9.67条带.多态性条带为254条,比率为87.59%;(2)10个不同生态型红锥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5946~0.7148之间,但不同地区红锥也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差异(遗传差异在0.2852~0.4054);(3)用引物S3扩增出的带谱可在一次实验中区别10种不同生态地区的优质红锥,同时S3也可作为10种优质红锥材料的指纹图谱,鉴定优质红锥的种源;(4)聚类分析表明,10种优质红锥种源可聚成3个独立的类群.本文作者对它们的亲缘关系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14.
在刺栲和短刺栲9458个叶片中,有60%的叶片被虫食.叶片虫食痕迹多样,很难复绘出叶原来的形状测定虫食面积.提出用重量比值法求算叶被采食率(I_g)的公式.比较非虫食叶和虫食叶的大小发现,动物并不选择采食大的或小的叶片,确定该方法是切实可行的.测定出刺栲和短利栲叶的被采食率分别为9.98%和 13.06%,被采食量分别为0.0656 t/hm~2·a和0.2857 t/hm~2·a.还发现动物主要采食幼嫩叶片. 相似文献
15.
张尚宏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35(3):124-126
用EcoRI与AvaI对栽培稻的7个籼稻品种和4个粳稻品种进行叶绿体DNA(cpDNA)的RFLP分析,结果显示籼稻品种的cpDNA具有较高的多态性,粳稻品种的则较为均一.另外,栽培稻的cpDNA并无严格的亚种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一种简易的植物核酸提取方法─—从干叶和新鲜叶中快速提取RNA和DNA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介绍了一种植物核酸提取的简易方法.该法只需在常温下按常规的分子生物学操作条件从已干燥的和新鲜的植物叶中快速提取总RNA和DNA.所获得的RNA和DNA能顺利用于下一步的PCR、测序及小分子RNA研究等分子生物学实验. 相似文献
17.
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叶绿体DNA 的快速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阴干的坛紫菜叶状体为材料,通过酶解等方法获取完整的叶绿体.再裂解叶绿体并酚仿抽提获得叶绿体DNA.限制性内切酶Hind Ⅲ和EcoR Ⅰ双酶切及RAPD检测结果显示:叶绿体DNA与基因组DNA的酶切图谱及RAPD图谱均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多次重复实验证明,按此法提取的叶绿体DNA.其得率稳定,并可用作PCR扩增的模板及酶切图谱的构建等.该方法操作简便.过程快捷.可作为大型海藻叶绿体DNA提取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叶桂瑶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1990,11(2):11-15
采用 Hanks’(4℃)液自胰管灌注使胰腺膨胀,或用多点注射法使胰腺浆膜扩张,整个胰腺则清晰可见,此时迅速摘除并清除它周围的血管及结缔组织,用Hanks’液清洗整个胰腺并将它快速剪碎,然后加入胶原酶、胰酶消化,再经过滤和 Ficoll 密度梯度离心,使人胎胰腺中的胰岛有效地被分离并将其收集。胰岛的纯度达80%,通过体外活染,表明胰岛具有活性。通过放免法测定,游离胰岛及胰岛分散为单个细胞的分泌能力正常,在离体中对葡萄糖急性刺激能产生反应。 相似文献
19.
20.
根据诺氟沙星在水中不溶下沉、在氯仿中不溶上浮的现象,建立了一种快速分离和鉴别诺氟沙星的物理学方法。方法(1)以水作参比用比重瓶法测定诺氟沙星的密度;(2)取原料药和胶囊剂内容物分别置于刻度试管中,加入氯仿。充分振摇使药粉混悬后静置,观察药粉由动态到静止的时间和上浮与下沉的大体数量。结果(1)诺氟沙星密度D^21为1.4260,RSD为0.1718%;(2)纯诺氟沙星在氯仿中1—2min全部上浮;合格胶囊内容物绝大部分上浮。少量下沉;不合格和掺假的胶囊内容物则相反;上浮粉末的数量均与诺氟沙星的含量呈正相关。结论试验证明:可以利用诺氟沙星与掺假物或辅料的密度之间的差异。与氯仿混合后静置,能分别浮于上层或下沉的物理学现象,创建一种用于分离或鉴别诺氟沙星的快速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