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Syllepsis和Zeugma具有生动形象谐趣的特点,是最耐人寻味的语言现象,也是最富有表达意义的语言形式,是修辞学中两个客观存在的实体。它们从形式上看是一样的,但实质上却不同,因而给人们带来了混淆。本文对Syllepsis和Zeugma两种修辞格进行了探析和比较,指出了二者之间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英语中的Zeugma(轭式搭配)与汉语中的拈连修辞格,具有相同、相近和相似的特点,当然,也有差异。通过对比分析英语Zeugma和汉语拈连修辞格的几种常见呈现方式,归纳出Zeugma与汉语拈连修辞格在修辞功能上具有言简意赅、耐人寻味,幽默风趣、引人入胜,具体生动、形象鲜明的共同特点。通过对比分析Zeugma与汉语拈连修辞...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心理空间理论为基础,试图利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阐释Zeugma-扼式搭配这一特殊的修辞形式。文章从介绍概念整合理论及Zeugma的概念入手,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视角分析了不同的Zeugma表现形式。同时证明了这一理论很强的认知阐释力。  相似文献   

4.
认知的变化,是理解认知发展的关键。本文介绍了著名心理学家希格勒有关认知渐变性的研究,在探讨认知渐变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认知变化与认知发展的关系,以进一步明确认知的渐变在认知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地位,为掌握儿童认知发展规律,进一步对认知改变与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第二语言对理解是一个在母语原有认知结构的作用下对目的语进行处理接受的过程。本文将从语言知识,关于世界的知识及语境知识三个方面在母语环境中形成的认知结构对第二语言的理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认知语用学理论框架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从认知心理的角度对语言使用进行研究。文章在认知语用理论框架下,选取2006年以来三届世界杯的96条口号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其利用概念合成理论和认知语境构建四类心理合成空间,有助于理解世界杯口号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7.
姚连君 《科技信息》2008,(9):173-174
认知的变化,是理解认知发展的关键。本文介绍了著名心理学家希格勒有关认知渐变性的研究,在探讨认知渐变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认知变化与认知发展的关系,以进一步明确认知的渐变在认知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地位,为掌握儿童认知发展规律,进一步对认知改变与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数学认知理解心理过程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利用口语报告法对部分数学专业大学生的数学认知理解过程进行了调查,对其内部过程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学生进行数学认知理解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向操作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口译过程主要包括理解和表达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是密不可分的.而理解和表达都是在特定的语用场合中发生的,同时也和认知科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语用研究中,社会语用观和认知语用观两种观点相互渗透,语用学越来越与认知结合,因为语言产生和理解的语用研究离不开交际活动的认知基础.从语用认知角度的研究,能够对口译中的言语理解和表达进行很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对第二语言的理解是一个在母语原有认知结构的作用下对目的语进行处理接受的过程.本文将从语言知识、关于世界的知识及语境知识三个方面分析在母语环境中形成的认知结构对第二语言的理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了轭式搭配的结构形式,分析了它的语用效果,并以会话含义学说和关联理论阐述了轭式搭配的产生与理解。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轭式搭配这一常见英语句子的构成形式,并且通过举例,说明在翻译过程中应掌握的一些技巧。  相似文献   

13.
浅谈辞格Zeugma的语言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eugma(轭式搭配法 )是指一个词用来修饰或支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其中只有一个搭配合乎逻辑或语法的一种修辞手段。它有多种表现形式。这种修辞手段的巧妙运用 ,能达到某种特殊的修辞效果 ,使所表达的语言生动形象 ,更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14.
主要讨论《第一证书英语教程》中出现的轭式搭配,移就修辞格,矛盾修辞法,比喻和双关等五种修辞手法,并试图阐述这些修辞方法的特点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大量例句列举了《红楼梦》中所使用的各种修辞手段及其英文译文,展示了英汉修辞手段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中叶英国霍乱病因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31—1849年间英国先后两次暴发霍乱,造成众多人口死亡和巨大的社会恐慌。围绕霍乱出现的原因,英国社会各界展开激烈的争论,分裂为两派:非传染派认为霍乱不会传染,从道德、阶层、种族等角度进行阐释;传染派认为霍乱通过瘴气或不卫生等方式传染。这场争论加深了英国人对霍乱的认识,推动了公共卫生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就现阶段不同国有股减持方式的减持价格的形成机制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国有股的减持价格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提出相关国有股减持的几种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8.
从重庆地名看当地的森林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地名角度入手,介绍了地名与森林的关系,通过对重庆森林地名和动物地名空间分布的比较分析,从中挖掘出地名反映的当地森林的变迁情况,对其变迁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从地名产生的机理出发,认为森林地名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界而产生的,是一种社会现象,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森林及动物地名比例大小与当地森林多少不一定成正比.  相似文献   

19.
归属感探析     
归属感可简单理解为个体归于或属于某种事物所产生的情感,客观存在并影响着个体的行为表现。从归属感概念、层次、分类以及要素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细致探讨,并对归属感的形成过程加以说明,为培养和增强个体归属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艺术起源研究的多元化现象的原因:原代久远,原始艺术遗迹的发掘使原有理论被推翻,新学说层出不穷;其次,原始艺术形式的多元化特征及非兼容性导致各学说之间的必然矛盾;最根本的原因是艺术史家以其主观价值标准来阐释这一客观现象,必然造成诸多结论多元并存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