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供热系统的调节方法有三种:质调节、量调节和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三种方法的节能效果不同,火用损失大小也不一样.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对上述三种调查节方式的火用损失总和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证明,量调节最节能,是最佳的调节方法.质调节最差,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初调节与运行调节的目的及其相互关系。从运行调节及集中调节(即质调节、量调节、分阶段变流量的质调节、间歇调节)两大方面对集中供热做了较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单纯采取质调节的运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能源的浪费。根据室外气温的变化情况,在集中供热中采取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运行方式,可以降低水泵的电能消耗,节电20%左右,同时有效地降低了管网运行压力。  相似文献   

4.
集中供热系统中,水温的调节至关重要,它是保证用户室内温度在任何室外温度下都能保持设计温度的关键。通过对比分析,着重介绍了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方式的计算过程,指出这种调节方式是节约能源、使热用户室温相对稳定的调节方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换热器进行火用平衡分析 ,推导了换热器内部火用损失的计算公式 ,结合实例计算出了某换热器内部火用损失的具体分布及热力学效率 ,根据计算结果评价了换热器热力学完善程度及节能重点 ,为制订节能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褐煤提质联产油工艺(LFC)实验装置进行芒来褐煤热解提质实验,取得流程模拟中需要的原始数据,在对LFC工艺流程模拟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火用分析,计算各操作单元的火用损失,分析火用损失产生的原因,指出提高火用效率的方法。结果表明:原煤处理量为1000.00 kg/h时,须补充甲烷37.80 kg/h;火用损失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热量传递的不可逆性和化学反应的不可逆性;LFC工艺的火用效率为74.39%,可以通过改进工艺、回收利用半焦和热解气的物理火用来提高系统的火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王咚 《天津科技》2011,(6):13-14
集中供热的目的在于维持室内气温适宜,使建筑物得热与失热始终处于平衡,并最大限度地降低热耗。因此,运行期间,随着室外气候因素的改变需适时进行调节,集中运行调节一般分为4种:质调节、量调节、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间歇调节。  相似文献   

8.
SKS炼铅氧气底吹炉的(火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揭示SKS氧气底吹炉内、外部不可逆损失的机理,采用(火用)平衡分析法建立SKS氧气底吹炉的(火用)分析模型,对SKS氧气底吹炉的能量、(火用)损失分布状况以及(火用)效率进行计算和分析,并对热、(火用)平衡2种分析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当没有烟气回收装置和余热利用设备时,SKS底吹炉的(火用)效率仅为25.28%,排烟(火用)损失、输出产品的物理(火用)和内部化学反应等不可逆(火用)损失达74.72%,炉子的节能潜力很大;总(火用)流量为 1.527 275 2×1011 J/h,远远大于总热流量6.399 425 0×1010 J/h,说明(火用)平衡分析比热平衡分析更能反映SKS氧气底吹炉的物质流和能量流的本质,应推广采用(火用)效率来评价类似有色冶金炉窑的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9.
热电厂实现城市集中供热是热电联产的重要组成和发展方向。选择一种经济合理的供热调节方式已成为十分重要的环节,从热电厂的供热,发电,用电等各方面情况出发,对中央质调节,中央量调节,分阶段变流的质调节3种供热调节方式进行了论述和比较,指出中央质调节是最经济的调节方式。  相似文献   

10.
对集中供热系统管网调节方法进行了探讨,并着重介绍了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方式的计算方法,指出这种调节方式既能保证用户的供热效果,又能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大规模传染性疾病威胁到人类安全时,有效预测其传播趋势是减少疾病对人们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措施.该文使用3种方法对2019年新冠肺炎的传播趋势进行建模分析,并以北京市、云南省、江西省为代表预测其传播趋势和确诊人数的峰值.实验结果表明:当使用高阶函数拟合对前期的发展趋势进行建模时,其趋势与真实的疫情最吻合,趋势拟合效果最佳,峰值误差最小.当使用Logistic增长曲线中的S型曲线对前期的发展趋势进行建模时,其趋势与真实的疫情基本吻合,趋势拟合效果次佳,峰值误差次佳.当使用基于动力学传播模型中的SIR模型对前期的发展趋势进行建模时,其趋势与真实的疫情基本吻合,趋势拟合效果在3种方法中最差,峰值误差也最大.  相似文献   

12.
论述深开挖有限元分析中释放荷载的三种模拟方法——Mana法、单元应力内插法和位移法.通过实例对比分析指出位移法精度最高,但程序处理较繁琐;单元应力内插法计算效果最差,编程也不方便;Mana法概念明确,易于程序处理,但第一级开挖荷载偏大,以致影响以后各级的计算效果.文中对Mana法改进后,计算精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空调系统新风节能与室内空气品质的改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目前空调系统常用的新风供应方式及存在的问题,指出采用新风换气机是解决空调系统新风节能与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ATM交换中,由于缓冲区造成的数据丢失是影响ATM网络性能的一个重要问题。ATM网络必须设计得使信元丢失较低和可以预测信元丢失以保证用户的质量。已有的研究都是通过分配带宽和确定缓冲区大小来控制信元的丢失。这些方法有两个明显的缺点:1)在最好情况时造成分配资源(带宽和缓冲区)过多。2)在最坏情况时造成资源分配(带宽和缓冲区)不足。笔者通过对具有开关通信源系统的信元丢失的精确分析,得到了一系列有关缓冲区大小、带宽分配和信元丢失概率之间的关系。利用这些关系进行资源分配可以克服上述缺点。  相似文献   

15.
薄膜式全热换热器的通道构型对其性能有重要影响,为改进全热换热器的性能以达到更好的节能效果,研究分析了几种通道结构的流动及热质传递特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通道构型下全热换热器的性能进行了预测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正三角形通道全热换热器各项性能指标均最差;对于矩形通道,随着长宽比的增加,显热效率、焓效率及全热交换量变化不大,而压降减小更迅速,导致换热器整体性能有所提高;近无限大平板通道全热换热器各项性能指标均为最佳。结论是通道支撑越少,全热换热器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16.
等舒适性转轮除湿空调系统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太阳能作为再生热源时等舒适性室内状态点下,两种类型的转轮除湿、蒸气压缩和蒸发冷却相结合的转轮除湿空调系统,建立了系统的物理模型并对系统进行数学描述,通过与相同条件下常规蒸气压缩空调系统的计算比较分析,得出转轮除湿空调系统的空气质量流量减少了9.74%,制冷剂质量流量分别减少59.7l%和71.43%;压缩系统性能系数分别提高了11.78%和16.38%;压缩机能耗分别节省了64.17%和76.35%;总负荷能耗分别节省了34.23%和42.32%.在室外工况不同时,发现在干热的气候条件下(如河南三门峡),系统节能明显,分别达到了69.94%和78.01%;而在湿热的气候条件下(如安徽蚌埠),系统节能不明显,但仍达到16.13%和23.82%.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天然气压气站并联运行的两台离心压缩机在工况条件变化时能够达到最佳运行状况,重点研究了如何速选取合理的机组运行方案。在分析了压缩机能耗与流量分配比例的关系,推导出输气能耗的理论计算公式,比较了两台均不回流、单台回流和两台回流等3种不同方案下能耗的基础上,得到更合理可行的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结合压缩机的防喘振控制和输气能耗,制定了方案选取的范围,为压气站的相关调节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基于质量感应法、状态空间理论和模态空间理论的3种转向架系统簧上质量物理参数识别方法,设计了用于物理参数识别的定向激励测试工况,并通过仿真试验对以上参数识别方法进行验证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采用质量感应法、状态空间理论和模态空间理论时,附加质量大小分别选取为系统质量的8%、17%和7%时识别精度较高;总体来看,模态空间理论的识别精度最高,状态空间理论次之,质量感应法最低;就质量参数、惯量参数、一系垂向刚度及阻尼参数识别而言,可以不考虑转向架簧上质量质心与一系悬挂下作用点位置高度差的影响;在高度差较小时,也可忽略其对结构参数识别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半色调图像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理的数字半色调图像质量评价指标是图像再现技术评价的关键.针对数字半色调方法实现过程的不同,对数字半色调图像的质量在主观、客观和时间复杂性方面分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基于上下文相关的填充曲线半色调方法得到的再现图像主观质量最好,整体统计特性仅次于采用标准误差扩散得到的图像,再现图像的边缘平滑性最好,但是其程序运行时间较长;Bayer抖动和标准误差扩散方法得到的再现图像质量的主客观效果最差,其运行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