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2 毫秒
1.
本研究以海生大型红藻多管藻(Polysiphonia urceolata)为材料,采用亚超速蔗糖密度梯度离心,从2种多管藻藻胆体提取液中分离制备藻胆体.吸收与荧光光谱分析表明:2种样品位于0. 2 mol/L处的藻胆体组分,在498 nm R-PE特征吸收光激发时F_(670~680)/F_(580~590)都大于3,证明2种藻胆体组分均为完整藻胆体.与Trion X-100增溶后制备的藻胆体(0. 2M-Triton-Band)相比,无Trion X-100增溶的藻胆体(0. 2M-Band)表现出叶绿素a-蛋白复合物的光吸收和荧光光谱特征,表明0. 2M-Band是带有类囊体膜Chl a-蛋白复合物的藻胆体.在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中,0. 2M-Band和0. 2M-TritonBand均被进一步分离成2个结构相对稳定的藻胆体组分:一个是位于0. 8 mol/L梯度含量较高、密度较小的藻胆体组分,另一个是位于1. 2 mol/L梯度含量较小、密度较大的藻胆体组分.本研究建立的分离制备完整藻胆体的亚超速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技术方法,不仅有效提高了藻胆体的制备效率,而且可用于其他海生大型红藻藻胆体的制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蔗糖和Percoll两种不同介质的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孢子的效果及对EHP孢子发芽活力的影响。【方法】取感染EHP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肝胰腺充分研磨,经3次差速离心后,设置介质质量分数为30%,60%,90%的梯度,分别进行蔗糖和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比较两种介质不同分层中EHP孢子的数量和纯化效果。纯化样品分别用0.1mol·L~(-1)的KOH溶液、0.15mol·L~(-1)的HCl溶液、0.15mol·L~(-1)的NaOH溶液、0.025mol·L~(-1) pH为11.5的磷酸盐缓冲液、0.05mol·L~(-1) pH为8.8的TrisHCl溶液、0.01mol·L~(-1) pH为4.8的柠檬酸盐缓冲液等6种溶液于28℃孵育30min,比较EHP孢子的发芽率。【结果】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后EHP孢子主要分布在蔗糖质量分数为90%层的底层,数量为1.53×108个。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后EHP孢子主要分布在Percoll质量分数为90%层的下层,数量为2.64×107个。经Percoll或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的EHP孢子再经上述6种不同溶液处理后,孢子发芽率存在差异;经0.1mol·L~(-1)的KOH溶液或0.05mol·L~(-1)pH为8.8的Tris-HCl溶液诱导时,两种介质分离纯化所得的EHP孢子发芽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介质质量分数为30%,60%,90%的梯度对EHP孢子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蔗糖的分离纯化效果比Percoll更好,对EHP孢子的发芽率影响更小;经蔗糖或Percoll分离纯化的EHP孢子再经0.05mol·L~(-1) pH为8.8的Tris-HCl溶液或0.025mol·L~(-1) pH为11.5的磷酸盐缓冲液处理,可获得较高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3.
采用噻唑蓝(MTT)法、碱性磷酸酯酶比活性的定量测定、细胞周期测定、矿化结节计数、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稀土离子(Ln3 ,包括La3 ,Sm3 ,Dy3 ,Nd3 ,Er3 和Gd3 )对成骨细胞UMR 106增殖、分化和功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在1.00×10-4 mol/L时,各稀土离子均表现出抑制成骨细胞增殖的作用. 当浓度降低到1.00×10-9~1.00×10-5 mol/L范围时,则表现出促进作用. 稀土离子(Ln3 )浓度为1.00×10-7及1.00×10-5 mol/L时,显著增强碱性磷酸酯酶比活性(P<0.01). 对其中一个稀土离子La3 作了进一步机理研究,发现极低浓度下(1.00×10-8及1.00×10-9 mol/L)的La3 促进成骨细胞从G0/G1期向S期过渡,并且增强成骨细胞的矿化能力(P<0.001). 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高浓度(1.00×10-4 mol/L)La3 可使成骨细胞损伤,可见表面变为光滑,微绒毛消失, 细胞膜不完整, 内质网扩张,核膜外凸,核周隙扩张. 低浓度(1.00×10-9 mol/L) La3 对成骨细胞无明显影响. 所得结果提示稀土离子(Ln3 )能够促进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功能表达,呈现出浓度依赖的两面性,并与稀土物种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哺乳动物细胞表达HIV-1病毒样颗粒,为HIV-1病毒的生物学研究和进一步设计HIV-1中和优势表位预防性疫苗奠定基础.方法 以293T细胞作为宿主细胞,利用磷酸钙沉淀法将带有HIV-1病毒被膜蛋白gp160基因的pcDNA3.1/BaL gp160真核表达载体和带有HIV-1核心蛋白(gag)的pVRC3900真核表达载体共转染至293T细胞中,收集培养上清,经蔗糖不连续梯度离心,收集病毒样颗粒,经磷钨酸负染,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结果 以磷酸钙沉淀DNA转移技术,EGFP真核表达质粒为靶基因,293T细胞为宿主细胞,最佳转染效率达30%以上;将peDt NA3.1/BaL gp160(env)和pVRC3900(gag)真核表达质粒共转染,宿主细胞成功表达目的 蛋白,转染细胞培养上清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电镜观察可见自行装配的HIV病毒样颗粒.结论 在真核细胞中表达HIV-1病毒样颗粒.  相似文献   

5.
钯与铱、铂、钌、铑和镓的浮选分离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水溶液中, Pd(Ⅱ)与溴化钾和四丁基溴化铵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配合物,此三元配合物浮于盐水相上层形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当溶液中溴化钾和四丁基溴化铵的浓度分别为1.5×10-2mol/L和2.0×10-3mol/L, pH =2.0时, Pd(Ⅱ)被定量浮选.Ir(Ⅳ)、Pt(Ⅳ)、Ru(Ⅲ)、Rh(Ⅲ)和Ga(Ⅲ)离子在该体系中不被浮选,实现了Pd(Ⅱ)与这些离子的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中Pd(Ⅱ)的定量浮选分离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用邻苯二甲醛进行柱前衍生,Hypersil AA-ODS柱分离,梯度洗脱,紫外检测,在17min内分离测定了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内19种氨基酸的浓度。紫外检测器的检出限为0.10~0.23μmol/L;12次连续测定25μmol/L氨基酸标准溶液的保留时间,精密度小于0.3%,面积精密度小于3%。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氨基酸组分和内标物峰面积的比值与氨基酸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79~0.9999。用内标工作曲线法对胞内氨基酸浓度进行了定量分析,氨基酸回收率为87%~106%。  相似文献   

7.
从高温环境中分离得到具有高产氢活力的微生物菌株,经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特性分析,鉴定该菌株为Proteussp.该菌株能以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和淀粉等多种有机物为底物催化产氢.该菌株利用葡萄糖产氢的最适条件为:葡萄糖浓度0.1mol/L;菌体细胞密度OD600=0.60;反应系统起始pH值7.0;反应温度40℃.在该条件下菌株的最高产氢活性可达8.05μmolH2/h·mgprot.  相似文献   

8.
在水溶液中,Au(Ⅲ)与溴化钾、四丁基溴化铵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配合物,此三元配合物沉淀浮于盐水相上层形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当溶液中溴化钾、四丁基溴化铵的浓度分别为2.5×10-2 mol/L、2.0×10-3 mol/L,pH 2.0时,Au(Ⅲ)被定量浮选.Ga(Ⅲ)、Hg(Ⅱ)、Rh(Ⅲ)、Pb(Ⅱ)、W(Ⅵ)、V(Ⅴ)和Cu(Ⅱ)离子在该体系中不被浮选,实现了Au(Ⅲ)与这些离子的定量分离.  相似文献   

9.
Ir(Ⅳ)与Mo(Ⅵ), Ga(Ⅲ), Ce(Ⅲ)和V(Ⅴ) 的浮选分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表明,在水溶液中, Ir(Ⅳ)与四丁基溴化铵和碘化钾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IrI6][TBAB]2,此三元缔合物浮于水相上层形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当溶液中四丁基溴化铵和碘化钾的浓度分别为8.0×10-4 mol/L和6.0×10-3 mol/L时, Ir (Ⅳ)的浮选率达到97.6%.而Mo(Ⅵ),Ga(Ⅲ), Ce(Ⅲ)和V(Ⅴ)离子在该体系中不被浮选,从而实现了Ir(Ⅳ)与这些金属离子的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中Ir(Ⅳ)的分离和测定,结果满意.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等特点,在微量铱的分离和富集分析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溶液酸度、缓冲溶液种类及其用量、溶剂和干扰物等对甲磺酸帕珠沙星(PZFX)荧光性质的影响,建立了简便快捷的荧光光度法测定PZFX的定量方法.实验表明,PZFX在pH=4.8的HAc-NaAc缓冲体系中荧光强度最大,且缓冲液用量对PZFX荧光强度影响不大.干扰试验表明该方法的抗干扰能力比较强.当λex/λem=252nm/402nm时,PZFX浓度在1.00×10-8~2.00×10-6 mol/L范围内,其荧光强度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3,检出限4.00×10-10mol/L.当PZFX浓度为1.00×10-7 mol/L时,测得相对标准偏差为2.1%.该法可用于实际样品注射液中PZFX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五味子酚(Schisanhenol)对肝细胞癌细胞增殖及作用机制的影响。方法 将HepG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五味子酚3、10、30μmol/L 3个浓度组。应用Western Blot检测HepG2细胞PD-L1蛋白表达;通过免疫荧光试验进一步检测五味子酚对PD-L1蛋白表达的影响;通过集落试验观察HepG2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HepG2细胞PD-L1蛋白表达结果显示,3、10、30μmol/L五味子酚均可显著抑制PD-L1蛋白表达(P<0.05或P<0.01),且抑制效果呈剂量依赖性;免疫荧光试验和集落试验结果显示,30μmol/L五味子酚对HepG2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 五味子酚通过调节PD-L1蛋白表达抑制肝细胞癌细胞HepG2增殖。  相似文献   

12.
采用沉淀-煅烧法制备F掺杂的FHA(Ca10(PO4)6(OH)2-2xF2x,0≤x≤1)粉末.通过X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研究反应物浓度、F掺杂量和煅烧温度等制备工艺参数对粉末的物相组成、晶格点阵参数、晶胞体积和密度以及高温热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应物F-的浓度为0.5 mol/L时,产物为纯FHA;当F-浓度增大至1.0 mol/L时,煅烧后产物中有明显的CaF2相;当热处理温度为70~1 250℃时,随温度升高,F0.75HA晶胞体积呈线性增加,密度线性减小;随F含量增加,FHA晶体中a轴点阵参数呈非线性减小;F掺杂能够提高FHA的高温热稳定性,当x≥0.5时,FHA粉末在1 250℃时不分解.  相似文献   

13.
在密闭反应容器中,通过微波辐照加热SnCl4·5H2O和SbCl3的乙醇溶液制备Sb掺和SnO2(ATO)纳米晶颗粒.研究前驱溶液的浓度变化对ATO纳米晶的晶粒尺寸和形貌的影响,并对ATO纳米晶体和纳米颗粒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和氮吸附比表面积测定仪(BET)对试样进行了表征.当前驱溶液浓度由0.05mol/L增加到1.0mol/L,ATO纳米晶(5nm)逐渐团聚并生长成较大的纳米颗粒(50nm).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前驱溶液的浓度,可控制ATO纳米晶的晶粒尺寸和形貌.  相似文献   

14.
微波热分解法制备溶剂稳定的钯金属纳米颗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报道了在丁醇及氢氧化钠条件下,采用微波热分解法加热分解乙酸钯制备了金属钯纳米颗粒,并用TEM、XPS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乙酸钯浓度的增加,金属钯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由30 nm增至50 nm.讨论了当乙酸钯浓度为0.5×10-3 mol/L时,氢氧化钠浓度对金属钯纳米颗粒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毕赤酵母分泌表达嵌合有HEV受体相关表位12A10的HBcAg蛋白,经甲醇诱导后的培养液上清通过切向流浓缩、更换缓冲液后,进行疏水层析纯化.CsCl等密度梯度离心测得分泌的重组颗粒的密度为1.32 g/mL.透射电镜观察显示,纯化的重组颗粒为均一的直径30 nm左右的空心颗粒.小鼠免疫实验表明,纯化颗粒免疫8周后鼠血清中的特异性12A10抗体滴度可达到1.6×105,并且重组颗粒较好地呈递了HEV受体相关的非免疫优势表位.本文的结果为毕赤酵母胞外分泌表达其它大尺度的重组蛋白颗粒提供了参考,为研究携带表位多肽的疫苗载体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6.
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钛酸镁粉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TiCl4和MgCl2混合液为原料液、NaOH为沉淀剂,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钛酸镁粉体。考察了沉淀剂浓度、原料液中Mg2+与Ti4+的摩尔比、煅烧温度等因素对目的产物颗粒大小和晶型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多种分析测试方法对制得粉体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镁钛混合液中的Mg2+与Ti4+的摩尔比为1.2(固定钛离子浓度为0.5mol/L)、沉淀剂NaOH浓度为6mol/L、反应温度98℃、镁钛混合液与NaOH溶液的体积比为1:1、煅烧温度为800℃时,制备出了平均粒径约为55nm、结晶度好、形貌为球形的纳米钛酸镁粉体。  相似文献   

17.
纳米二氧化锡粉体的超重力-水热法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SnCl4·5H2O和氨水为原料,用超重力-水热法制备了纳米SnO2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物理吸附仪(BET)等分析手段对其进行表征。考察了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和陈化时间等实验条件对纳米SnO2粉体的晶体结构、粒度及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nO2溶液浓度为0.05mol/L、水热温度240~280℃以及陈化时间3~8h得到的粉体结晶性良好、比表面积大(90~170m2/g)、粉体的颗粒大小在2~6nm左右,并具有良好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S)为单一硅源,以金纳米粒子(AuNPs)为MPTS水解凝胶颗粒的固着载体,制备了AuNPs/MPTS凝胶复合纳米粒子修饰电极.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子的形貌及大小,并采用循环伏安法比较不同金纳米粒子含量对修饰电极电化学行为的影响.方波溶出伏安法试验表明,该修饰电极对Hg(II)的检测具有灵敏的响应,多种离子不产生干扰.在优化后的测试条件下,即在0.1mol/L的HCl溶液中,0.2V电位下富集15min,Hg(II)浓度分别为1×10-9~1×10-8 mol/L和5×10-8~5×10-7 mol/L时,溶出峰电流与Hg(II)浓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 0和0.998 5.当富集时间为15min时,Hg(II)浓度检测限可达1×10-10 mol/L(信噪比为3),且所制备的复合纳米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电极重现性,可用以制作Hg(II)电化学传感器.  相似文献   

19.
人工合成山蛭素基因后,利用基因重组的方法将山蛭素的基因克隆到pPicZαA载体,经过线性化,电转至毕赤酵母GS115中表达。使用浓度高达1500 μg/mL的zeocin筛选得到高拷贝插入的GS115-H菌株,经过优化摇瓶表达条件表达量达到100 mg/L。摇瓶培养物经离心取上清,分别使用3 kD和10 kD的超滤膜超滤,阳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等纯化步骤之后,得到纯度高于95%的目的蛋白,产出量为40 mg/L,回收率为40%。通过以chromozym TH为底物的凝血酶酰胺水解实验证实了其体外生物学活性:其抑制凝血酶常数为(2.46±0.13)×10-13 mol/L。  相似文献   

20.
采用Stber溶胶-凝胶法,在碱性体系中水解正硅酸乙酯(TEOS),制备单分散球形SiO2,研究反应时间、温度、加水量、TEOS浓度、氨水浓度对所制备SiO2粒径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时间对SiO2粒径的影响较小,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颗粒粒径有增大趋势;随着反应温度升高以及加水量、氨水浓度和TEOS浓度增大,SiO2的粒径也增大,但持续增加水的用量,SiO2的粒径会出现变小的趋势。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为3h,温度为45℃,加水量为17.73mol/L,TEOS浓度为0.195mol/L,氨水浓度为0.821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