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利用RT-PCR、T-A克隆技术获得了藏绵羊H-FABP基因, 并对克隆序列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藏绵羊H-FABP编码基因全长402bp, 编码133个氨基酸. 将藏绵羊H-FABP基因及氨基酸序列分别与Gene Bank中公布的山羊、水牛、家牛、野牦牛、猪、马、狗7种动物进行序列一致率比对, 结果显示, 藏绵羊与所选的7种动物的H-FABP基因序列一致率在90.8%~99.5%之间, H-FABP氨基酸序列一致率在93.2%~100%之间. 其中, 藏绵羊与藏山羊H-FABP基因存在2个位点核苷酸差异:114位碱基位点A→G和第129位碱基位点T→C, 但两个位点的核苷酸差异均为同义密码子, 藏绵羊与山羊H-FABP氨基酸无差异.  相似文献   

2.
对野牦牛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HRHR)基因部分片段(包括部分外显子6和部分内含子6)进行PCR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序列已提交到GenBank中(GenBank Accession No:EU872256)。利用BioEdit7.0.9.0、DnaSP 4.10.9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野牦牛该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普通牛、瘤牛、水牛、绵羊等牛科动物相应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野牦牛与普通牛、瘤牛、水牛、绵羊4个物种基因序列间同源性大小依次为99.0%、98.3%、97.8%、92.0%,5个物种间共发现42处序列间碱基差异(9.84/100 bp),其中野牦牛与普通牛、瘤牛、水牛、绵羊4个牛科物种均存在差异碱基3处;推导的部分氨基酸序列间同源性大小依次为94.4%、94.4%、100.0%、94.4%。  相似文献   

3.
分别提取处于同一发情周期的5只低繁藏山羊和5只高繁金堂黑山羊的卵巢、垂体的总RNA,并通过RT-PCR技术对INHA、INHBA基因cDNA进行克隆、序列分析,以Real-time PCR技术对其进行组织表达研究.结果表明:藏山羊和金堂黑山羊INHA基因编码区均长1083bp,编码360个氨基酸,两品种基因编码区有7处碱基不同,并导致3处氨基酸的差异;INHBA基因编码区均长1278bp,编码425个氨基酸,两品种基因编码区有4处碱基不同,并导致1处氨基酸的差异.藏山羊INHA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与金堂黑山羊、绵羊、牛、野猪、小鼠、褐家鼠、人的同源性分别为:99.4%、98.9%、95.8%、88.6%、81.0%、79.5%和84.8%;藏山羊INHBA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与金堂黑山羊、绵羊、牛、野猪、小鼠、褐家鼠、人的同源性分别为:99.7%、99.4%、98.1%、91.7%、88.0%、88.5%和91.2%.INHA和INHBA基因mRNA在两个山羊品种的卵巢、垂体中均有表达,但两品种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INHA和INHBA基因在动物进化中比较保守,与山羊多羔性状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16S rRNA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蝽亚科6种昆虫及外群异蝽科昆虫进行特异性扩增和序列测定,对序列的碱基组成、转换颠换、遗传距离等进行分析,探讨了16S rRNA基因在该亚科的分子进化机制.并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数据,采用邻接法(NJ)建立蝽亚科部分昆虫分子系统发育关系[1].获得的16S rRNA基因序列片段的长度在439~441 bp之间,且保守性序列较多.该片段中碱基T,C,A,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2.9%,17.9%,40.5%,8.8%,A+T平均含量为73.4%,明显高于G+C含量(26.7%),存在较强的A+T含量偏向性;密码子第三位点A+T含量更高,达77.1%.通过测定该基因片段的序列发现,不同种群存在丰富的DNA序列多态性.  相似文献   

5.
根据GenBank检索到的普通牛的INHBA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以牦牛卵巢组织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技术对牦牛INHBA cDNA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扩增片段1360bp,包含1277bp的编码区,编码426个氨基酸.与普通牛相比,牦牛INHBA基因编码区存在2处碱基转化.牦牛与普通牛、绵羊、人、鼠和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84%、97.97%、91.41%、87.79%、91.94%,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53%、98.82%、95.77%、93.88%、93.88%.蛋白质结构分析显示,INHBA蛋白不易形成α螺旋和跨膜结构,是相对保守的疏水性蛋白.  相似文献   

6.
参考牛种布鲁氏菌的GroEL(热休克蛋白)基因设计引物,扩增出新疆绵羊种布鲁氏菌GroEL基因片段,将其片段克隆到T载体上测序。结果表明:新疆源布鲁氏菌GroEL基因片段长1641bp,编码546个氨基酸,与羊种(B.melitensis)、猪种(B.suis)以及牛种(B.abortus)GroEL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88%、99.82%、99.88%,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9%以上,显示了很强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浙江沿海蟹类系统发育情况,对5种常见蟹类(n=28)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进行扩增,获得650 bp序列片段,其中8个红星梭子蟹样品中检测出4个单倍型,锐齿蟳、锈斑蟳和日本蟳样品中分别检测出2个单倍型,绵蟹中检测出1个单倍型;碱基T、C、A、G和A+T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7.3%、19.8%、26.5%、15.8%和63.8%,A+T平均含量(63.8%)明显高于G+C(36.2%),符合后生动物线粒体基因碱基偏倚特性;5种蟹类种内遗传距离处于0.000~0.050,种间遗传距离为0.194~0.366,锐齿蟳与绵蟹种间遗传距离最高(0.366),锈斑蟳与日本蟳遗传距离最低(0.194)。通过邻接法构建分子系统树发现蟳属物种首先聚类,然后与同属于梭子蟹科的梭子蟹属物种聚类,最后与绵蟹科绵蟹物种聚类,与相应蟹类形态学分类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
山羊FGF5基因cDNA分子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首次从山羊脑组织总RNA中扩增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FGF 5)基因的cDNA编码序列.通过对序列的分析表明,克隆的山羊FGF 5cDNA编码序列与其他动物的序列具有高度的同源性.与G enbank中人和小鼠序列比较,山羊与人和小鼠的FGF 5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1%和87%.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比较,山羊和人的相似性为87%,山羊与小鼠的相似性为83%.如FGF s家族的其他成员一样,山羊的FGF 5蛋白也有一信号肽序列.山羊FGF 5基因外显子在编码氨基酸时,对同义密码子的使用表现有强烈的偏好性.不同物种对同义密码子使用的偏倚程度与偏好类型各不相同,也具有种属特异性.山羊FGF 5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中,20种氨基酸的含量差异很大,极性氨基酸含量高于非极性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9.
根据GenBank发表的荷斯坦奶牛CD14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方法对南阳黄牛的CD14基因进行分段扩增并测序,拼接后得到包含CD14完整编码区以及5’端和3’端非编码区的2 969 bp的全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南阳黄牛CD14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966 bp,共编码321个氨基酸,碱基组成分别为A(18.4%)、T(18.4%)、C(32.9%)、G(30.2%),编码区与荷斯坦奶牛CD14基因相比发生了2个碱基突变,没有引起氨基酸的改变。在5’端和3’端存在较长的非编码区,与荷斯坦奶牛CD14基因相比发生了7个碱基突变。南阳黄牛的CD14基因与荷斯坦奶牛、水牛、绵羊、山羊、猪、猕猴、大猩猩、人、小鼠的同源性依次降低,分别为99.8%、98.2%、96.8%、92.8%、83.5%、79.8%、79.7%、79.5%、71.9%。进化树所得的聚类结果与传统的分类结果一致。通过蛋白质结构预测,发现南阳黄牛CD14没有跨膜结构域。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藏绵羊角蛋白相关蛋白(KAP3.2)基因结构与功能,揭示该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规律.以藏绵羊为研究对象,分别提取藏绵羊心、肝、脾、肾及皮肤组织中总RNA,并以此为模板,通过RT-PCR技术对藏绵羊KAP3.2基因的c DNA进行克隆、序列分析;利用Real-time PCR技术进行组织表达研究.结果表明:藏绵羊KAP3.2基因编码区全长297bp,编码98个氨基酸;藏绵羊与普通绵羊、山羊、藏羚羊、草原鼠、家鼠、人的相应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97%、96%、79%、75%、73%;藏绵羊KAP3.2基因在皮肤中高表达,而在其它组织中相对表达量较低,说明该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猪生长激素基因启动子区的序列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PCR产物直接序列分析方法,对猪生长激素基因(pGH)5’-侧翼区(启动子区)序列的遗传变异进行研究,共分析了6头临高猪、3头玉山黑猪和5头蓝塘猪.结果表明:在猪生长激素基因启动区,共有10处碱基替换,它们分别位于:72位C→T,238位G→T,343位A→G,274位A→G,721位G→C。722位T→C,723位G→C,728位C→T,784位G→C,787位G→T.2处碱基插入,依次是180位插入碱基G。416位插入碱基C.新发现了3处碱基置换,分别是721位G→C,722位T→C,723位G→C和1处碱基插入,416位插入碱基C.  相似文献   

12.
采用PCR扩增和序列测定等技术,对中国明对虾(Fennerpenaeus chinem如)线粒体DNA16S rRNA和细胞色素氧化酶I(COI)基因片段进行了初步研究,分别得到16S rRNA和COI 2个基因片段的碱基序列,其中16S rRNA基因片段的大小为515bp,碱基A+T,G+C的组成分别为66.47%和33.53%;COI基因片段的大小为472bp,碱基A+T,G+C的组成分别为62.50%和37.29%.在2种基因片段中,AT的组成明显高于GC的组成,这与果蝇、虾类、蟹类等无脊椎动物的16S rRNA和COI基因片段的研究结果相似.通过对中国明对虾16S rRNA和COI 2个基因片段遗传特征的研究,16S rRNA只有8处核苷酸的碱基在4个群体间表现出差异,COI基因片段中共检测出24个多态性核苷酸位点,其种内变异较低。另外,将本研究所得序列与GenBank中对虾科5个种的16S rRNA基因片段序列进行比较后,发现其聚类关系与传统分类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人类β2肾上腺素能受体(ADRβ2)基因C659G变异与新疆哈萨克族甘油三酯水平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法及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对435例新疆哈萨克族人进行ADR&基因C659G多态性检测,观察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及其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的关系.结果:435例哈萨克族人ADRβ2基因C659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CC85.747%、CG13.793%、GG0.64%,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C7.356%、G92.644%,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按照年龄分组后通过协方差分析扣除体重指数、平均动脉压对血清TG的影响后,可以看到各年龄分组中CG+GG组与CC组血清TG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疆哈萨克族人β2AR基因C659G多态性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14.
厦门海域真刺唇角水蚤mtCOI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PCR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等技术对厦门海域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Giesbrecht)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亚基基因(mitochondrial COI,mtCOI)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到3个雌性个体的mtCOI基因片段序列,序列的长度为709 bp,其A,T,C,G平均含量分别为23%、37%、15%和25%.三条核苷酸序列经比较后,得到其遗传相似性(i-dentity)为99.29%,共有15个差异位点,核苷酸差异均为颠换(transversion)类型.比较了厦门海域真刺唇角水蚤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角水蚤科(Pontellidae)6个种的mtDNA COI基因片段序列(索引号AY145428、AY145429、AB206443、AB206444、AB206445、AB206446),其同源性为87.34%.文中讨论了上述7种桡足类的系统发生关系.  相似文献   

15.
扩增了猪AIBP基因CDS和3′端,测序得到全长935bp的cDNA序列,NCBI登录号为DQ826508。猪AIBP基因编码288个氨基酸,与牛、人、鼠的AIBP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4%、90%和87%,含有1个YjeF-N保守结构域,有信号肽序列。组织表达分析表明猪AIBP在背最长肌、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卵巢、子宫、睾丸、胚胎和脂肪等组织均有表达。  相似文献   

16.
分离人巨细胞病毒(HCMV)临床低传代GZ02病毒株,并根据GenBank提供的实验室标准病毒株HCMV AD169磷酸转移酶基因UL97 DNA序列及有关文献设计引物,从HCMV GZ02病毒株基因组DNA中通过PCR扩增UL97基因,并克隆至pGEM3Z质粒载体.重组质粒经测序鉴定,发现HCM VGZ02病毒株UL97基因序列保守区域与HCMV AD169 UL97长度完全一致,但发生G205A、G761A、T823C、T1173C、T1282C、T1334C、T2106C等7个位点的碱基突变,涉及到编码氨基酸E69K,S275P,C428R和F445S位点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7.
根据人骨髓单核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4(hCD14)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hCD14基因5'端和3'端的两个引物.以人血中提取的基因组总DNA为模板,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特异性扩增该基因1245加的编码序列.扩增产物经Xbal、KpnⅠ双酶切后,克隆到pUC18质粒XbaI-KpnI位点间,随后转化大肠杆菌JM109.用PCR方法筛选出重组菌落.经酶切和序列分析方法检测后,证明获得了含hCD14基因的重组克隆pHCD14.巳测出的插入片段5'端部分中包含着人CD14基因488bp的序列,与巳报道的相应DNA序列相比具有99%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弓形虫快速鉴定方法,进行国内实验动物感染调查,为国家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全国60个不同厂家的12 394只实验动物(包括:猴290只、小型猪425只、犬579只、兔1 234只、地鼠372只、豚鼠1 363只、大鼠987只、小鼠7 144只)作为调查对象。采用ELISA方法检测动物血清中弓形虫抗体IgG和循环抗原CAg。利用PCR技术鉴定弓形虫p30基因。应用直接镜检实时动态显微视屏摄录技术识别弓形虫虫体。结果 用ELISA从12 394份动物血清中检出4份弓形虫抗体IgG阳性。在这4份抗体IgG阳性样本中都发现了弓形虫虫体和DNA。通过PCR扩增p30基因的分子特性证明了样本中弓形虫病原体的存在。通过直接镜检实时动态显微视屏摄录技术,在这些样本中发现了弓形虫速殖子。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对12 394只实验动物调查结果显示,弓形虫感染率为0.03%(4/12 394)。结论 ELISA、PCR、直接镜检实时动态显微视屏摄录技术相结合可完成实验动物的弓形虫检验工作。国内实验动物中存在弓形虫感染。因此,建议设计合理的筛查程序用于防止动物传播的弓形虫病。有必要开发新的诊断工具,特别是快检技术用于这一重要人兽共患病的未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猪的代谢机制与人类十分相似,是糖尿病研究的理想模型动物。 本文综述了小型猪糖尿病模型的研究进展, 包括 1 型糖尿病模型、2 型糖尿病模型、遗传修饰猪糖尿病模型和糖尿病易感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