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Ni(C8H7O3)2(H2O)2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合成了镍的香草醛三元配合物,得到了单晶,测定了晶体结构.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CC空间群,其晶胞参数为a=2.1827(3)nm,b=1.05039(16)nm,c=0.77393(12)nm;β=104.924(3)°.该配合物分子式为C16H18NiO8,Mr=397.01,配合物是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构型.  相似文献   

2.
Co(C8H7O3)2(H2O)2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合成了钴的香草醛三元配合物,得到了单晶,测定了晶体结构.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c,其晶胞参数为a=2.2332(4)nm,b=1.04245(16)nm,c=0.779 93(12)nm;β=107.521(3)°.该配合物分子式为C16H18CoO8,Mr=397.23,配合物是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构型.  相似文献   

3.
利用三苄基氯化锡和2-吡啶甲酸在三乙胺存在下以1:1摩尔比反应,合成了非预期的去苄基化产物PhCH2Sn(OOCC5H4N-2)3.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为单体结构,锡原子呈七配位畸变五角双锥构型。  相似文献   

4.
用Ph3SnCl与NaO2C4H3S反应,合成了Ph3SnO2C4H3S,并进行了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质谱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该化合物的晶体是由孤立的分子所组成,四配位的锡原子呈畸变的四面体构型,配体噻吩环上的硫原子和锡原子之间存在弱的配位作用.  相似文献   

5.
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对O(^3P)与C2H2的反应进行了研究.在HF/6—311 G(d,p),HF/6—311 G(3df,3pd),MP2/6—311 G(d,p)和MP2/6—311 G(3df,3pd)计算水平上,优化了反应势能面上各驻点的几何结构.通过内禀反应坐标(IRC)计算和振动分析.对反应过渡态进行了确认,并确定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6.
首次合成了新型配位化合物(FeCp2)0.13[Ni(C3S5)(C3S7)],配体为具有12个S原子的杂戊烯,通过EA、ICP、IR、1HNMR、UV对这种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循环伏安法和变温四探针法对其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硫链增长及二茂铁阳离子的引入使配合物的宣温导电性能有了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CH3)2S2和C12在水中的反应机理,得到了总速率方程为d[HCl]/dt=k[C12][(CH2)2S2],在15℃和常压下测定了反应体系电导率k随时间t的变化,得到反应开始瞬间和反应达到稳定态时的k=f(t)的图形,均与此反应机理得到的结论相一致,用此反应机理能很好地解释反应中颜色变化、产热速率等现象和也可用来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富勒配合物C70[RuH(CO)(PPh3)2]3,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电子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对产物结构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在6-31G^+的水平上对C2nH3和C2nH3^+(n=4,5,6,7)所有可能的几何构型进行了优化和振动频率的计算,进一步得到了C2nH3(n=4,5,6,7)最稳定构型的垂直和绝热电离能,并在这个水平上用含时的密度泛函理论(TD-B3LYP)计算它们的垂直激发能.结果表明中性分子和相对应的阳离子的基态构型几乎是一样的,具有聚炔烃线性链结构的C2H3和C12H3自由基及其他们的阳离子都具有30~60cm。的低频振动模式.通过激发能和电离能的研究发现C2nH3自由基(n=4,5,6,7)基态平衡几何结构的电离能较大,中性分子不易发生电子跃迁,而且不易失去一个电子变为阳离子,所以C2nH3自由基(n=4,5,6,7)基态平衡几何结构比相对应的阳离子要稳定.  相似文献   

10.
以各种取代的靛红作为起始原料,通过和丙烯酸酯先进行Morita-Baylis-Hillman反应,合成3-(2-丙烯酸酯)-3-羟基氧化吲哚化合物中间体,然后在DMAP的催化下,与(Boc)2O反应,合成了9个新型3-(2-丙烯酸酯)-3-OBoc氧化吲哚化合物(2a~2i),其中6个未见文献报道(2a~2f),产率为35%~62%,讨论了底物取代基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结构经1H NMR,13C NMR表征。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三丁基氯化锡和2-吡啶甲酸在三乙胺存在下以1:1摩尔比反应,合成了非预期有机锡配合物[(n—C4H9)2Sn(2一PyC02)2(H20)]。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为单体结构,锡原予呈七配住畸变五角双锥构型。通过配位水分子和游离羰基氧原子的氢键作用,形成了二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三苯基氯化锡和2,6-吡啶二甲酸在三乙胺存在下以1:1摩尔比反应,合成了离子型有机锡化合物[Ph_2Sn]_2[2,6-Py(CO_2)]_3H_2O~(2-)[HNEt_3]_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化合物的单斜晶系,空间群P2_1/n,α=1.707 3(7)nm,b=1.744 7(7)nm,c=2.433 3(10)nm,β=109.694(7)°,Z=4,V=6.824(5)nm~3,Dc=1.282 g/cm~3,μ=0.793 mm~(-1),F(000)=2 696,R_1=0.056 3,WR_2=0.1539.化合物中两个锡原子呈七配位畸变五角双锥构型.  相似文献   

13.
以三苄基氯化锡和吗啉荒酸钠为原料,合成了三苄吗啉荒酸基锡.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晶体结构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1,a=0.984 17(16)nm,b=1.081 63(19)nm,c=1.378 8(2)nm,a=72.850(3)°,β=88.895(3)°,γ=64.231(3)°,Z=2,V=1.252 8(4)nm3,Dx=1.469 g/cm3,μ=1.204 mm-1,F(000)=564,R=0.032 8,wR=0.099 5(I≥2σ(I)),对配位中心锡原子而言,属于五配位的扭曲三角双锥结构.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标题化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经 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 ,该配合物 [Cu(C7H5O2 ) 2 ]·(C4 H5N3)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为 Pī,晶胞参数 a=0 .72 73(11) nm ,b=0 .9182 (14 ) nm,c=1.384 (2 ) nm,α=10 8.96 (2 )°,γ=94 .0 6 (2 )°,γ=96 .80 (2 )°,U=0 .86 2 (2 ) nm3,Z=2 ,F(0 0 0 ) =4 10 ,Dc=1.5 4 4 mg/ m3.最终偏差因子 R[I≥ 2 σ(I) ]a:R1 =0 .0 787,w R2 =0 .16 5 9  相似文献   

15.
100℃条件下,通过溶剂热原位合成反应,氯化镁和N,N-二甲基甲酰胺在甲苯中生成了一种甲酸镁框架化合物,(C3H3MgO6)n·n(C2H6NH2);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该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在该化物中,中心Mg(Ⅱ)离子和甲酸根阴离子构建了一个立方形的三维金属-有机框架结构,客体二甲胺阳离子占据在它的孔道中.  相似文献   

16.
室温下利用金属铜粉和2-噻酚甲酰三氟丙酮、吡唑反应,合成了新的双核铜(II)[Cu2(C8H4F3O2S)2O(C3H3N2)].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导率进行表征.测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0.786 63(16)nm,b=1.792 0(4)nm,c=1.705 3(3)nm;V=2.359 3(8)nm3,Z=4,Dc=1.843 g.cm-3.结果表明,每个铜原子由3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平面四方结构,2个铜原子由吡唑和氧桥联形成双核铜配合物.  相似文献   

17.
合成并测定了一种新的三维超分子体系——[Cd(C6H4O2N)2(H2O)4]的晶体结构.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ī空间群,a=6.4461(13),b=6.9332(14),c=9.4411(19)魡,α=94.75(3)°,β=104.70(3)°,γ=112.08(3)°,V=370.63(13)魡3,μ=1.518mm-1,Z=1,M=428.67,Dc=1.921g/cm3,F(000)=214,λ(MOKα)=0.71073魡,最终偏离因子R1=0.0405,ωR2=0.1236.该超分子体系的基本结构单元[Cd(C6H4O2N)2(H2O)4]中,Cd处于八面体的中心;各个结构单元之间通过氢键相互连接,形成无限伸展、层状结构的三维超分子体系.  相似文献   

18.
在无水乙醇中, 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TC)和1,10-邻菲咯啉(o-phen·H2O)与LuCl3·3.63H2O反应制备了未见文献报道的三元固态配合物Lu[(C5H8NS2)3(C12H8N2)]. 用RD496-Ⅲ微量热计测定了298.15 K下水合氯化镥及两个配体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焓, 两个配体醇溶液的混合焓及不同温度下标题化合物液相生成反应的焓变;得到了液相生成反应的热力学参数(活化焓、活化熵和活化自由能)和动力学参数(速率常数、表观活化能、频率因子和反应级数);通过合理的热化学循环,求得了298.15 K时标题化合物的固相生成反应焓变.  相似文献   

19.
以氧化银、4 -硝基苯甲酸和 1,2二氨基丙烷为原料 ,合成出标题配合物 [Ag(C3 H10 N2 ) ]·(C7H4NO4)·2H2 O .该配合物经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 ,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为P-1,a =7.139(2 ) ,b =7.5 0 9(2 ) ,c =14 4 .0 0 7(4 ) ,α=78.5 0 5 (5 ) ,β =78.789(4 ) ,γ =82 .0 2 3(2 )° ,V =717.8(4 ) 3 ,Z =2 ,F(0 0 0 ) =388,Dc =1.5 4 4g/cm3 ,最终偏差因子R[I>2 ((I) ]a:R1=0 .0 36 1,wR2 =0 .0 916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