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方法,在非甲—戊型肝炎病人的血清中检测到SEN病毒。实验结果表明:SEN病毒可能是引起非甲——戊型肝炎的新型DNA病毒。  相似文献   

2.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方法,在非甲-戊型肝炎病人的血清中检测到SEN病毒。实验结果表明:SEN病毒可能是引起非甲——戊型肝炎的新型DNA病毒。  相似文献   

3.
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肝炎专家委员会将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H)分为肠外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PT-NANBH)和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ET-NABAH),并分别将引起二者的病毒命名为PT-NANBH病毒和ET-NANBH病毒。在1989年的东京国际肝炎会议上将PT-NANBH病毒和ET-NANBH病毒命名为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非甲—庚型肝炎病人中克隆到TT病毒样DNA序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中国非甲-庚型肝炎病人中克隆到TT病毒样DNA序列张军1杨海杰1苏智军2张奕返2林长青1黄鹤1郭庆1王颖1曾定1夏宁邵1(1厦门大学肿瘤细胞工程国家专业实验室厦门3610052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泉州362000)肝炎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疾...  相似文献   

5.
人与动物感染戊型肝炎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年代末 ,发现了一种在临床症状上类似于甲型肝炎的非甲非乙肝炎[1] 。 1990年Reyes[2 ] 等首先应用分子克隆技术获得该病毒的基因克隆。 1998年在东京召开的国际会议上 ,正式将此型肝炎及相关病毒分别命名为戊型肝炎 (hepatitisE ,HE)和戊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Evirus ,HEV)。HEV是一种经肠道传播的致病因子 ,本病主要发生在亚洲、非洲和北美洲的发展中国家。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1%— 2 %的美国或其它西方发达国家志愿献血人员血清中呈HEV抗体阳性[3 ] ,而且也从发达国家本土病人中分离出了…  相似文献   

6.
应用逆转录套式PCR法检测了48例丙型肝炎、26例乙型肝炎及12例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均阴性的肝炎患者血清中的庚型肝炎病毒(HGV)RNA,结果表明我国肝炎患者中存在HGV感染;HGV可单独感染或与其它肝炎病毒混合感染,丙型肝炎患者中,HGVRNA的检出率为10.4%,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检出率为3.8%,而在甲乙丙丁戊型肝炎标志均阴性的肝炎患者中的检出率为33.3%,HGV与其他肝炎病毒的混合感染可加重肝脏的损害,HGV感染是甲乙丙丁戊型肝炎标志均阴性肝炎的重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有10 %左右的急、慢性肝脏损害的病因迄今无法明确 ,推测与病毒有关。近年来许多研究人员潜心于寻找新的肝炎致病因子 ,至少获得两次不甚满意的结果 ,这就是HGV/GB C和TTV的发现 ,及其临床相关性的广泛研究。但有理由相信 ,这层神秘的面纱不久将会被揭开。这不仅是因为有很多高水平研究者或研究机构致力于攻克这个医学难题 ,更重要的是由于分子病毒学及其相关学科的迅猛发展 ,研究手段的不断革新和高科技化 ,以及病毒性肝炎和肝炎病毒研究经验的大量积累。肝炎病因学研究工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肝炎病毒研究的历史里…  相似文献   

8.
以往由于对丙型肝炎、戊型肝炎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或由于现有方法不敏感,致使相当一部分肝炎患者病原不明,给治疗、预防及预后判断等带来困难。这些患者曾一度应用排除法诊断为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H)。随这的发展和基因扩增技术的建立,搞清这些肝炎的病原已成为可能,因此我们对以往诊断为NANBH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病原学研究及临床分析,其结果是:(1)278份NANBH血清标本中,抗-HCV阳性率为27.4%,  相似文献   

9.
我国戊型肝炎全病毒抗原抗HEV·IgM酶联诊断盒的临床应用廖绵初,干侣仙,黄如统,李晓萸,李德荣(厦门大学抗癌研究中心)(军事医学科学院五所)赵炳华(浙江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1989年正式确立戊型肝炎HepatitisE以来,许多国家都研制其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本地区不同型别肝炎患者血清中TTV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巢式PCR对97例不同型别肝炎患者血清中TTVDNA进行检测。结果:对97例不同肝炎患者血清中TTV检测,其阳性率慢性乙型肝炎为6.0%,慢性丙型肝炎为24.0%,非甲-庚型肝炎为18.1%。结论:采用巢式PCR对不同型别肝炎患者血清中TTVDNA进行检测。为本地区TTV肝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诊断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肝组织输液传染性病毒DNA(TTVDNA)的原位杂交检测技术,探讨TTVDNA在肝组织中的分布。方法:采用PCR扩增法,分别合成地高辛标记的Gla、G2b两种亚型的双链TTVDNA探针。同时应用两型探针对22例血清学检查无甲-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肝病患者肝组织TTVDNA进行原位杂交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巢式PCR法检测配对血清TTVDNA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原位杂交阳性信号主要定位于肝细胞核,少数位于胞浆。22例肝病患者肝组织标本中TTVDNA原位杂交阳性率68.2%(15/22),其中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患者中原位杂交阳性率83.3%(15/18),4例肝破裂、肝良性肿瘤患者TTVDNA原位杂交检测皆为阴性。配对血清TTVDNA阳性率63.6%(14/22)。血清与肝组织TTVDNA检测符合率86.4%(19/22)。结论:双探针原位杂交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有助于肝病病因的分析。TTVDNA在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的肝组织中检出率较高,提示TTV可能与这些肝病有关。  相似文献   

12.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海口地区不同人群中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状况.结果表明在156例标本中,阳性41例(26.3%),其中一般人群40例中,阳性3例(7.5%),献血员20例中,阳性1例(5.0%),静脉毒瘾3例中,阳性2例(66.7%),非甲-非庚型肝炎46例中,阳性24例(52.2%),乙型肝炎33例中,阳性9例(27.3%),丙型肝炎14例中,阳性2例(14.3%).提示海口地区人群中均存在TTV感染.  相似文献   

13.
对于给定区间上的n个正数,它们的算术平均A和几何平均G的差的估计,一直是不等式理论研究中最基础的一部分.最值压缩定理已成为研究多元不等式的一种常用方法,作为最值压缩定理应用之一,给出了A-G的四个新的上下界,其中的一些强于相应的已知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江苏地区献血者中新型肝炎相关病毒--TT病毒的感染状况,探讨TTV感染与ALT异常的相关性,方法:设计通用引物,采用半套式聚合酶链反应(hemi-nested PCR)方法检测195份献血者血清标本,结果,在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异常,HBsAg及抗HCV阴性的99份献血者血清标本中,检出TTV DNA阳性标本36份,TTV DNA的阳性检出率为36.3%,而在96份正常献血者血清标本中,检出TTV DNA阳性标本16份,TTV DNA阳性检出率为16.6%,明显低于ALT常献血者人群,对2株阳性株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一株与TX011(G1b日本代表株)的同源性为98.6%,属于G1b亚型,另一株虽可归属于G1,但与G1a ,Blb差异较大,可能为G1的新亚型,结论:江苏地区献血者人群中存在TTV感染,国内首次报告检出TTV G1b亚型及新的亚型,献血者ALT异常与TTV感染密切相关,输血可能成为传播TTV感染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母婴配对血清中TT病毒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TT病毒(TTV)在我国母婴间传播的可能及分子病毒学依据,合成引物(引物1:5′-ACAGACAGAGGAGAAGGCAACATG-3′;引物2:5′-CTGGCATTTTACCATTTCCAAAGTT-3′;引物3;5′-GGCAACATGTTATGGATAGACTGG-3′),采用半套式聚合酶链反应(hemi-nested PCR)方法,检测了40对母、婴母对血清中的TTV DNA,并对TTV DNA均阳性的一对母婴配对血清中PCR产物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发现:(1)在40例产妇血清中,有5例经半套式PCR检出了TTV DNA,检出率为12.5%;40例脐血中,检出TTV DNA阳性血清1例,阳性率为2.5%,脐血呈阳性的新生儿母亲静脉血中TTV DNA也为阳性。(2)母婴同时检出TTV DNA的血清PCR产物经测序后进行序列比对,二者病毒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1005;与日本G2b型代表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8.6%,属于G2b亚型,研究结果表明:TTV存在母婴传播途径,TTV可经胎盘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6.
设A和G为,n(n≥2)个正数的算术平均和几何平均,利用最值压缩定理,给出了一些与A-G有关的新不等式.  相似文献   

17.
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在拓宽燃烧室点熄火边界、缩短点火延迟时间、提高燃烧效率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已有燃油裂解头部的基础上,优化滑动弧放电位置,创新地研制了基于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激励的燃烧室值班火焰头部,并对其放电特性开展了实验研究,着重分析了不同空气流量和输入电压对电弧动态特性、滑动模式、平均击穿电压、平均功率、平均旋转角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案能在文氏管与燃油喷嘴之间形成稳定的旋转滑动弧放电区域,同时存在两种不同的放电模式,即steady arc gliding (A-G) 模式和breakdown gliding (B-G) 模式,受空气流量和输入电压的显著影响,当空气流量小于200 L/min时,在140~240 V的输入电压下,主要以A-G模式放电,随着空气流量的增加向B-G模式发展,而随着输入电压的增加,A-G模式占比逐渐增大;放电平均击穿电压、旋转角速度随着输入电压的增加或空气流量的减小而减小,但平均功率随输入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8.
一个"母"函数不等式的高维推广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将一个重要的"母"函数不等式作了高维推广,并由它得到了m维空间的一系列不同类型的函数不等式,它们是算术-几何平均值不等式、柯西不等式等的联合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