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61例肝癌患者的非癌肝组织进行了病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34例伴有肝硬化,27例无肝硬化。34例肝硬化中,活动性肝硬化32例(占941%),2例静止性肝硬化中仍可见单个和灶性肝细胞坏死。27例无肝硬化患者中,呈慢性活动性肝炎表现者26例(占963%),1例为慢性迁延性肝炎。由此提示:肝癌的临床发展中,既存在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三个阶段,也存在慢性肝炎—肝癌的两个阶段过程。积极治疗肝炎,阻止肝细胞坏死也是预防肝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对61例肝癌患的非癌肝组织进行了病理观察和分布。结果表明:34例伴有肝硬化,27例无肝硬化。34例肝硬化中,活动性肝硬化32例(占94.1%),2例静止性肝硬化中仍可见单个和灶性肝细胞坏死。27例无肝硬化患中,呈慢性活动性肝炎表现26例(占96.3%),1例为慢性迁延性肝炎。由此提示:肝癌的临床发展中,既存在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三个阶段,也存在慢性肝炎-肝癌的两个阶段过程。积极治疗肝炎,  相似文献   

3.
血浆p16基因甲基化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甲基化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MSP)方法, 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 肝硬 化、 慢性肝炎病人及健 康人各30例的血浆DNA甲基化的p16基因. 结果显示, HCC病人血浆p16 基因甲基化率为67%, 慢性肝炎、 肝硬化及健康者未发生甲基化.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肝细胞癌(HCC)的关系以及HCV可能的致癌机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巢式PCR法检测了136例肝细胞癌等肝病组织中的HCVNS3抗原、HCVRNA及P21、P53蛋白。结果表明,肝细胞癌及癌周肝组织中有HCVNS3抗原及HCVRNA检出,支持HCV与HCC的关联。P21在HCC、肝炎后肝硬化、慢性肝炎、体质性黄疸各组中的检出率随病变的加重而逐渐增高,在HCC的癌及癌周组织中P21呈致密的过量表达,提示ras癌基因的激活在HCC的发生过程中起一定作用。P53的阳性率较P21低,但p53的突变似乎也是肝癌发生的协同因素之一。组织中P21的过量表达与HCVNS3抗原阳性检出呈正相关,HCVNS3抗原与P21的这种关联提示,HCV感染作为HCC的密切相关因素之一,可能通过激活某些癌基因或使某些抑癌基因突变而致肝细胞癌变  相似文献   

5.
HA、LN、PⅢNP、IV-C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的测定在诊断肝纤维化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对235例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及46例健康人血清HA、LN、PCⅢ、Ⅳ-C检测,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4项指标定量结果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结合临床初步评价这四种1995年中华医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推荐的肝纤维化指标在肝纤维化的诊断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31例肝癌、30例肝硬化及31例慢性肝炎患者进行了血清载脂蛋白(apo)AI、B_(100)及血脂的检测,并与63例健康成人作比较。结果表明:肝癌、肝硬化及慢性肝炎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apoAI都显著的降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肝癌及肝硬化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都呈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和P<0.05);肝硬化患者的血清apoB_(100)也显著的降低(P<0.001)。本文资料提示,在肝脏疾病时检测血脂及apoAI、B_(100)含量,可以了解肝实质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本地区不同型别肝炎患者血清中TTV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巢式PCR对97例不同型别肝炎患者血清中TTVDNA进行检测。结果:对97例不同肝炎患者血清中TTV检测,其阳性率慢性乙型肝炎为6.0%,慢性丙型肝炎为24.0%,非甲-庚型肝炎为18.1%。结论:采用巢式PCR对不同型别肝炎患者血清中TTVDNA进行检测。为本地区TTV肝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诊断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穿刺活检组织的病理形态学特征.方法选择57例慢性肝病穿刺活检标本,所有标本均进行HE染色、特殊染色(Masson及网状纤维染色),并观察与评估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及纤维化程度.结果在57例肝穿刺活检病例中,慢性肝炎43例,非酒精性肝病4例,早期肝硬化6例,肝硬化4例,其中2例合并肝细胞癌.其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属于G1/S0-1,G2/S2,G3/S3及G4/S4分别为23例、17例、8例及9例.结论肝穿活检是诊断肝损害程度的"金指标",并对慢性肝病的病因确诊及治疗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肝穿活检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筛选106例符合慢性肝病组织穿刺活检标本,所有标本行HE染色、Masson染色、网状纤维染色及D-PAS特殊染色,并评估肝穿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结果 106例肝穿刺活检组织中检测出慢性肝炎86例,肝炎性早期肝硬化13例,肝炎后肝硬化7例,其中3例合并肝癌.在86例慢性肝炎中,轻度慢性肝炎44例,中度慢性肝炎33例,重度慢性肝炎9例.106例慢性肝病中,G1S0 12例,G1S1 39例,G2S2 26例,G3S3 19例,G4S4 10例.结论肝穿刺病理检查对评估肝组织活动度和肝纤维化分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巨齿蛇毒显色底物法检测血浆异常凝血酶原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特异性强,无需特殊设备条件,试剂易于采购,一般实验室即可检测等优点。我们用此方法测定了肝细胞癌55例,正常人30例,非肝细胞癌肝病25例,共110例。在肝细胞癌组55例中有28例超过300ng/ml,阳性率为50.9%(28/55)。同步检测AFP,55例中有30例超过正常范围(>400ng/ml),阳性率为54.5%(30/55)。二项同时阳性者22例;而联合检出率为65.4%(36/55)。  相似文献   

11.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生物发光免疫分析法、 比色法联合检测确诊的原发性肝细胞癌(53例)、 乙型病毒 性肝炎(80例)、 慢性乙肝合并肝硬化(34例)患者同份血清的肿瘤标志物甲种胎儿蛋白( AFP)和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 结果显示, 原发性肝细胞癌组血清TSGF和AFP与其他 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 原发性肝癌组中TSGF与AFP联合阳性检出率为96.2 %. 关键词: 生物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甲种胎儿蛋白;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原发性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蛋白及环氧合酶-2(COX-2)在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发展与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取42例慢性乙肝患者行穿刺活检时乙型肝炎病毒ccc DNA为阳性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组织;另取同期手术切除的11例ccc DNA为阴性的非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COX-2、CD34的表达水平,Werdner法计算微血管密度;分析上述因子与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组织微血管生成的相关性.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人肝癌细胞系(HepG2)和稳定转染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G2-X)细胞中COX-2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PGE2表达水平和不同浓度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作用后PGE2水平.结果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阳性表达组织中COX-2阳性率明显高于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阴性表达组织和非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组织(P0.01).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阳性表达组织中早期癌症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进展期癌症组织,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阴性表达组织中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阳性表达组织(P0.01);COX-2阳性表达组织中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COX-2阴性表达组织(P0.01);非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COX-2阳性表达组织(P0.01),与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阴性表达组织和COX-2阴性表达组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COX-2在乙型肝炎相关性人肝细胞癌组织微血管生成呈正相关.HepG2-X细胞中COX-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载体对照HepG2细胞,并且细胞培养上清液中PGE2水平明显增加;与HepG2细胞相比,塞来昔布对HepG2-X细胞分泌PGE2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结论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COX-2在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促进了癌组织微血管生成;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可通过COX-2/PEG2信号通路促进了肝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C Brechot  C Pourcel  A Louise  B Rain  P Tiollais 《Nature》1980,286(5772):533-535
Hepatitis B virus (HBV) may be one of the agents involved in the aetiology of human primary liver cancer. This hypothesis is supported by (1)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chronic carriers of the viral surface antigen (HBsAg) and tha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2) the increase in the prevalence of HBV markers in serum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when compared with the general population; (3) the observation that HBV infection preced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umour. Moreover, these epidemiological indications of an association between HBV infecton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re supported by the detection of HBV markers such as HBsAg or viral DNA sequences, although in a non-integrated form in tumour tissu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BV and primary liver cancer further, we looked for the presence of free or integrated viral DNA in tumour tissue of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 and in a HBsAg-producing human hepatoma cell line. Using the blot-transfer hybridization technique and cloned HBV DNA as a probe, we have now demonstrated that the viral DNA is integrated in the cellular genome both in tumour tissue and in a hepatoma cell line.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异常黑胆质体液对异常黑胆质性肝癌病证模型肝硬化期的影响,在异常黑胆质载体大鼠模型的基础上,用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建立维吾尔医异常黑胆质性肝癌病证模型大鼠发生肝硬化,对大鼠第5、7、9、11周时肝脏的外观、病理变化和超微结构进行动态观察。结果表明,模型对照组和异常黑胆质病证模型组均经过肝细胞损伤、肝细胞增生、肝硬化等改变;但异常黑胆质病证模型组大鼠肝脏外观的变化明显快于模型对照组;在同一时间,异常黑胆质病证模型组肝细胞水肿程度、不典型增生、假小叶的形成等病理表现和糖原、线粒体减少等超微结构变化均较模型对照组严重。由此可以得出,在异常黑胆质载体大鼠模型的基础上,用DEN诱导的异常黑胆质性肝癌病证模型肝脏病变的发生过程中异常黑胆质体液可能具有促进和加快肝细胞坏死,肝细胞增生灶,肝细胞增生结节,肝硬化,直至肝细胞癌过程的作用,而这一过程接近人类肝癌的发病特点和过程。表明异常黑胆质性肝癌病证模型肝硬化期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对异常黑胆质性肝癌病证模型肝硬化期的肝脏形态学的影响,阐明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在异常黑胆质性肝癌病证模型中预防肝癌的作用机理,根据维吾尔医学理论,采用多因素复制大鼠异常黑胆质性肝癌病证模型至模型大鼠发生肝硬化,并用异常黑胆质成熟剂低、中、高不同剂量(1.5,3.0,6.0g/kg)对模型全程干预,并于第7,11,15周处死大鼠,对肝脏的病理变化和超微结构进行动态观察。结果表明,低剂量组在上述时间段与病证模型组相比,病理变化和超微结构无明显改变,而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与病证模型组相比,具有肝细胞结缔组织增生减少、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减轻、肝细胞水肿程度减轻等病理表现及肝细胞内细胞器分布不均匀、肝糖原和线粒体逐渐减少等超微结构明显变化。可以得出结论,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对异常黑胆质性肝癌病证模型肝硬化期的肝脏组织形态改变有一定的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gp在肝细胞肝癌(HCC)中以及癌旁肝组织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HCC中P-gp的表达情况,以30例相应癌旁肝组织作为对照组,所得结果用统计学卡方检验及列联表等级相关分析进行比较。结果P-gp蛋白在HCC、癌旁肝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25/30)、30%(9/30);HCC与癌旁肝组织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gp参与介导HCC多药耐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大鼠肝纤维化-肝癌模型并动态观察大鼠肝纤维化-肝癌发生过程中的病理形态特点.方法 用0.01%二乙基亚硝胺(DEN)溶液间断喂养SD大鼠诱发肝癌,对大鼠肝脏在不同诱癌阶段的病理变化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用药第4周后,肝细胞点状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8周时,肝细胞严重脂肪变性、灶性坏死,门管区出现纤维组织增生;9-12周时,增生的胶原束包绕并分割肝小叶,正常的肝小叶结构被破坏,假小叶形成;15周后存活大鼠均形成肝癌,肝癌细胞排列成条索状或团块状,诱癌组为100%成癌(8/8).结论 成功建立从肝纤维化发展成肝癌的动物模型,设立间歇期提高了大鼠癌变末期的成活率,该模型是动态研究肝癌发生发展进程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人乙肝病毒DNA在感染树鼩肝细胞内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人乙肝病毒DNA在树Qu肝细胞内存在状态,对经血清学证明已被感染的树Qu肝组织进行转移印迹杂交分析。结果,在实验感染早期的树Qu肝细胞检出HBV DNA复制的中间体;在实验中晚期的动物肝细胞发现整合型的HBV DNA。表明树Qu肝对HHBV敏感,可成为乙肝和肝细胞癌发病机理研究及治疗乙肝药物筛选的较好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清HCVRNA含量与HCV感染者肝病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地高辛掺入法检测血清HCVRNA含量。在PCR过程中将DIG-dUTP掺入到PCR产物中去,再用PCRELISA法检测PCR产物,结合标准参考样本而达定量目的。结果:丙肝后肝硬化组血清HCVRNA含量显著高于丙型肝炎组。结论:地高辛掺入法检测血清HCVRNA含量可以为HCV感染者的病情判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