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日夜不同时段,对厦门市集美区海上栈道的视听景观质量进行评价与对比分析,深入讨论日夜差异对海上栈道总体环境、视听元素及感知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海上栈道在日夜客观声压级及温度、湿度差异不大的情况下,总体环境及视、听元素的声景满意度、视景优美度等指标的日夜主观评价结果呈显著差异;协调度是影响海上栈道视听景观质量的重要因素;栈道日夜感知评价存在显著差异,日间评价结果优于夜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景观偏好是研究人与被选择感知的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与景观元素的构建紧密联系,对于研究城市公园的健康景观营造具有重要意义。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们对于城市公园的健康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从游客自身需求出发,构建城市公园景观元素、景观偏好与景观健康效益评价三者之间的结构模型,探讨基于景观偏好的城市公园景观健康效益评价机制,为城市公园景观健康功能提升和优化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以福州西湖公园为例,运用位置大数据手段、问卷调查法、质性扎根法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法等,探索疫情影响下基于景观偏好的城市公园景观健康效益评价机制。【结果】①与疫情前相比,疫情期间研究区景观环境中构筑物与设施类景观元素偏好增加4.918%,空间与氛围类减少4.996%;相对而言,无论是否涉及疫情,在各类景观环境的选择中,自然元素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游客更加偏好于自然元素较多的景观环境;②在景观偏好的反映特性中,修正后易读性(0.45)和神秘性(0.59)能够有效反映景观偏好,其中神秘性的影响系数最大;③消除疲劳(0.70)、集中注意力(0.67)、恢复活力(0.62)、稳定情绪(0.56)都能够有效反映景观环境的健康效益,其中消除疲劳的影响系数最大;④景观偏好对景观健康效益评价有一定的正向影响,但影响不显著,可以通过景观元素产生间接影响。【结论】通过质性分析,结合景观元素、景观偏好以及健康效益三者之间结构方程模型的评价结果,可以为提升城市公园景观健康效益提供一定的方向,从而进行针对性地开发保护和改造,提高公园的效能。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传统村落张谷英村为例,利用GIS空间分析法和参与式制图法,探讨了传统村落景观价值居民感知的类型差异与空间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张谷英村景观价值分为风景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等4个层次;2)张谷英村居民感知类型可分为原著居民、常住居民、通勤居民和临时居民等4个类型,不同感知类型居民对张谷英村景观价值的评价存在较大差异;3)从价值点的空间分布来看,4种景观价值大部分落于村域范围内,且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针对居民景观价值感知特征,提出了若干对策,试图从实践层面建立居民意见表达平台,从理论层面为后续的旅游开发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研究以福建农林大学校园观音湖为例,30名参与者以随机顺序安排到三个样地进行交叉实验,通过可穿戴眼动追踪技术及主观问卷来探讨不同声景感知下的校园景观的恢复性效益。结果表明:(1)在主观恢复性评价上,综合恢复性评分依次是水流组(5.43±0.75)>安静组(5.17±0.70)>噪声组(4.77±0.97),且三组声景类型存在显著差异(P<0.01)。(2)在视觉认知上,相较于噪声组和安静组,水流组的注视次数最少(302.25±70.93),平均注视时间最长(323.77±155.52 ms),而瞳孔直径在三组之间未发现统计学意义。(3)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呈现发现,不同声景感知会影响视觉感知的过程,水流声会引导对水体的关注,噪声会引导对人工景物的关注,安静环境下对自然景物的关注较多。因此,校园声景观的营建,有利于创造更具恢复性潜力的环境,将水流声引入景观中是提高恢复潜力的较好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5.
声景观评价是校园声景观营建的前提,对优化校园环境,满足师生生活学习需求有重要意义.当前声景观的评价研究多集中在公园、居住区等空间,针对高校校园的声景应用研究几乎没有.在场地实测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构建主客观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龙子湖校区核心区域进行了声景观舒适度评价,并在ArcGis平台支持下,模拟了当前...  相似文献   

6.
城市绿道是维系城市生态环境和民生福祉的重要空间场所,提升绿道景观感知的丰富性,塑造高品质的城市绿道已逐步成为现代城市研究的热点和城市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选取合肥市新老城区3个绿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分析使用者对绿道景观感知的满意度,辅以Person相关系数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整理出影响城市绿道景观感知满意度的核心因子,并建立满意度回归方程.研究表明:总体上使用者对于城市绿道景观感知较不满意;测度体系中有6个评价因子与绿道景观感知满意度关系密切,且触觉感知在景观感知满意度影响因子中占有较大比重.最后,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探讨了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7.
城市地下空间的景观营造,对于合理开发和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有着积极、广泛而深远的意义。本文就城市地下交通空间景观营造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引入动态景观元素,望其对城市地下交通空间建设,城市形象塑造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黄河滩区景观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国付 《河南科学》2008,26(2):230-234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分析黄河滩区1975—2000年景观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旱地、滩涂、建设用地和河流景观类型为占优势的景观类型.1975—2000年,景观格局动态变化显著:旱地景观类型面积增大,滩涂和河流景观类型面积缩减,建设用地景观类型面积持续增加,草地和沙地景观类型的面积随着河流景观类型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变化,景观空间特征表现为景观多样性在前两个阶段减小,而最后一阶段略有增大.景观空间构型明显,基本上是以大斑块为主,呈聚集型分布.人类活动对黄河滩区景观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南京市中山陵景区核心区域声景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遥感数据进行风景区声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的探讨,构建声景观舒适度综合评价模型,为景观尺度上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南京市中山陵景区核心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影响声景观的客观要素并结合景区内游客对声景观的主观评价结果,构建景区声景观舒适度评价模型,并利用GIS软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南京市中山陵景区核心区域平均声级为66.88 dB,声景观舒适度在时间维度呈现平均每24小时先平稳上升、后波动下降的趋势; 在空间维度呈现南部高、中部一般、东部低的片状分布趋势; 景区声景观舒适度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景区东南部,而声景观舒适度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景区西南部边缘区域; 此外,声景观舒适度评价结果与景观区域面积、水域面积比例以及绿化覆盖率正相关,与风景区到机动车道的直线距离负相关,与风景区景观多样性和道路密度无明显相关性,声景观舒适度阈值为64.62 dB。【结论】这种结合主客观评价和空间分析方法的声景观评价方法可为我国风景区未来的综合景观规划、声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应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徽州传统村落街巷视觉景观质量,从街巷景观分类入手,将其按照空间旷奥度不同分为开敞型、半开敞型、封闭型街巷景观空间。根据视觉景观评价中的7类视觉吸引元素,将街巷视觉质量的历史、功能以及美学价值作为评价标准,对3类视觉空间分别构建评价体系,利用Matlab计算视觉吸引诸要素在各类型景观评价体系中的权值,并进行排序分析,从而提出徽州传统村落街巷保护建设的重点,为徽州传统村落街巷视觉景观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广州市华南植物园和越秀公园为例, 分析公园用户的情绪特征, 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城市公园用户情绪的影响因子及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公园用户的积极情绪相对较高, 但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是独立存在的。对于粗粒度情绪, 景观要素有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种方式; 对于细粒度情绪, 景观要素主要通过景观服务, 间接地影响用户情绪感知。不同类型公园中, 用户的不同类型、不同粒度情绪的影响因素及机制均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可以对公园的规划设计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案, 并为城市其他类型空间使用者的情绪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人群活动需求与景观的关系,从城市公园景观文化服务满足民众活动需求的主、客观表现出发,提出服务量度、服务活动多样度、服务主体多元度、服务满意度4个评价因子,建立评价模型,并以福建省厦门市5个不同类型公园为案例,实证研究城市公园景观文化服务实现度的定量化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提升城市公园景观文化服务实现度应重点着眼于提高城市公园中社交活动的比例,并增加对青年和少年活动需求及偏好的考虑.  相似文献   

13.
文化景观的研究内容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文化景观作为文化地理学的一大研究主题 ,吸引了许多学者的关注 .本文从景观和文化景观的内涵出发 ,从文化景观起源和变迁、文化景观感知和解释、文化景观类型、景观生态、景观保护和规划等五个方面 ,探讨了文化景观研究的内容和进展 .  相似文献   

14.
凹地形与植物均作为营造空间的实体要素,其重要性不可忽视.通过对重庆主城区山地城市公园的实地调查,总结归纳出凹地形的3种主要类型——两面上坡地形、三面上坡地形和四面上坡地形,并对三类地形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基于凹地形的植物景观空间营造策略和植物配置策略.以期为山地公园凹地形空间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可借鉴的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地踏勘,对民族地区乡村景观视觉感知进行研究。按照视觉特性总结出7类典型乡村景观类型。从拍摄的151张照片中选取21张各类典型景观照片,对当地及周边100名村民进行喜好的风景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与自己生活相关的景观和自然风貌景观喜好较高;对有规则、管理良好的景观喜好度较高;对该地区的历史文化景观(如古树、古庙、古建筑等)的保护与开发充满期待。乡村景观的良好维护和合理规划对当地居民均有良好的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在当前社会发展潮流影响下城市开放空间设计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体现功能价值的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功能价值乃是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存在意义的客观载体,而体现功能价值最直接、最基本的方法是利用连续空间的形式;通过案例分析,提炼出体现功能价值的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主要有城市文化功能、生态保护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3个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