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了光互技术的研究热点 ,讨论了波分复用技术WDM和光互连计算机的体系结构 ,阐述了并行光互连处理技术的部分成果 ,并对光互连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光背板互连技术是近年来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以高传输带宽、低损耗、低成本、无电磁干扰等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互连光波导的结构模型及光背板的制备方法,综述近年来光背板相关的传输特性、耦合方式、应用系统研究等关键技术的重要进展,展望了对光背板互连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依据Mesh光互连网络拓扑原理设计制作的新型Mesh光互连板结构,提出了采用自己空间光互连和光纤互连相结合的互连方式,利用自由空间和光纤对光信号进行传输,对光路转换模块和单元模块以及该互连板的总体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对实验过程进行简要设计和分析,并对试验结果作了分析,指出了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提出在以后的设计中采用自由空间光互连和波导互连的方式以提高集成度,减小误差。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等称全混洗交换(perfectshuffle/exchange)光互连网络的光学实现方法。该方法采用液晶空间光调制器作为光交换控制器件,用Ar+离子激光器提供光源,光互连系统由偏振分光棱镜、光束分束器和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组成。在实验上成功实现了8×8全混洗交换网络的光互连。  相似文献   

5.
《应用科技》2009,36(5):73-73
机群并行计算机中的光互连技术是一种新兴的亘连技术。该技术是光传输技术、光交换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多学科、多领域融合交叉结合的产物。该技术使得以全光传输和全光交换方式实现机群并行计算系统互连网络内部各节点间高速率、高带宽、低延迟的互连成为可能。从而从根本上突破当前采用电互连网络的电子设备存在的“电子瓶颈”限制。  相似文献   

6.
光互连中一种基于基本条纹衍射的全息图生成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以光互连中探测平面(像平面)的多光点分布为例,提出一种无傅里叶变换透镜的光互连方法。该方法采用面向衍射的基本条纹生成方法,用小波变换法计算光栅的基本条纹,给出了条纹函数和物理上可用的条纹模式,最后用该条纹实现了水平方向的一对多点的光互连。在该方法中每一基本条纹的空间频率是特定的,因而衍射角是确定的,为光互连的精确定位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引入矩阵的方法分析处理全混洗互连变换,用矩阵方程形式直观地表达了一些已知的,以及一些新的全混洗互连性质,并阐明了其物理意义,同时提出了全混洗互连、逆全混洗互连的光学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自由空间光互连的光电多芯片组件结构,按其所采用的光学器件的物理性能约束条件,提出了一种新的互连布局算法,该算法针对采用CGH的FSOI系统中物理结构的特点进行建模,双蝴蝶网络计算机模拟布局结果表明,同递归最大-最小匹配算法、递归模拟淬火算法等其他算法相比,文中提出的算法对互连布局的性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光互连代替传统电互连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门课题,其中短距离光互连是未来互连的趋势,而聚合物波导的芯片光互连也逐渐成为短距离计算的优选解决方案。该文利用SPSS等工具,以WOS数据库为数据源,对聚合物波导光互连领域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而使用形态分析和联合分析方法识别并评价该领域的技术机会。  相似文献   

10.
面向数据中心短距光互连传输的强度调制与直接检测(intensity modulation and direct detection, IM-DD)技术,在光纤低损耗窗口C波段传输时,色散效应将引入严重的频率选择性功率衰退问题。从IM-DD系统色散损伤理论分析入手,阐述了利用单边带(single side band, SSB)调制技术实现高色散鲁棒性传输的机理,并对系统设计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与综述,包括4种SSB信号的生成方式、2类信号调制格式和2种提取SSB信号线性映射项的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SP)算法。通过搭建SSB系统仿真分析平台,对信号生成方式、调制格式、DSP算法进行了对比与评价。通过对SSB调制光互连传输系统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分析、关键参数讨论,将为实际高色散鲁棒性短距光互连系统的设计和评估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设计和实现了基于PCIU叫线的Gbit/s高速光互连链路,链路持续传输带宽为1056Mbit/s,最大传输距离为600m,链路的网络接口卡具有数据的旁路转发功能,以此链路为互连模块,构成了环钢,在环网中通过数据的流水线传输提高了网络带宽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基于crossbar的MPP计算机群机系统.分析了crossbar网络性能,并且基于Crossbar网络结构的无阻塞性能提出并研制了一种用于计算机多机互连的光学互连背板,该背板具有制作简单、结构清晰、重量轻、寿命长等特性.经理论分析和实验比较,该光学互连背板能够很好地适应计算机互连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全混洗光互连的矩阵处理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矩的方法分析处理全混洗互连变换,用矩阵方程形式直观地表达了一些已知的,以及一些新的全混洗互连性质,并阐明了其物理意义,同时提出了全混洗互连、逆全混洗互连的光学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中各处理节点之间的高带宽低延时的互连通信,基于现有的光器件和光互连技术,提出了一种面向高性能计算机的支持组播的全光互连网络SBOS,同时描述了使用单级SBOS网络构建大规模多级互连网络的方法.在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中采用基于SBOS的全光互连网络,可以有效地提高网络带宽的利用率,降低各级之间的延时,减小网络链路的出错概率,同时在大规模组播应用中,也可以明显地提高其效率.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等称全混洗交换光互连网络的光学实现方法。该方法采用液晶空间光调制作为光交换控制器件,用Ar^+离子激光器提供光源,光互连系统由偏振分光棱镜、光束分束器和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组成,在实验上成功实现了8×8全混洗交换网络的光互连。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基于Linux操作系统,以光互连链路接口卡为网络硬件接口,编制并行计算环境的物理层链路的驱动软件的设计方法,程序的结构等。利用此驱动程序已实现了两台运行Linux操作系统的PC机之间的通讯。  相似文献   

17.
农用薄膜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其添加转光剂使之具有转光作用能够极大提高作物对太阳光的利用率,增加农业产量。按照转光剂的种类分别对有机染料、无机盐以及配合物三类常见转光剂进行了介绍,并对各类转光剂的转光机理和在塑料薄膜中的添加形式进行了说明,指出配合物类转光剂兼具有机化合物的易加工性和无机盐的高荧光转换强度的优点,是新型转光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光交叉连接(OXC) 节点的基本交叉机制、基本结构及评价参数,提出了一种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SOA) 构成光开关的2×2 的光交叉连接节点的结构,测试并分析了实验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实验表明,用SOA 光开关矩阵来构建OXC节点的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光栅长度和光栅周期对光纤Bragg光栅慢光的影响,并重点分析了优化后的慢光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光栅长度的增大,慢光时延量整体呈现不断递增的趋势,且幅度较大,其慢光谱谐振峰两边的旁瓣加强,谱底变得非常平坦,但随着光栅周期的增大,慢光群时延量却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优化参数后得到了群速度为c/98的慢光.这些规律为设计新型的光纤Bragg光栅的慢光延迟器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X光的折射率及X光的全反射,进而分析了普通光学透镜对X光聚束的困难,并讨论了X光在光导管内的传播,介绍了X光聚束装置-X光透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