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用壳聚糖对织物进行改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不同浓度、不同脱乙酰度的壳聚糖溶液对不同织物进行浸轧处理,并测定了织物的各种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各种织物经过壳聚糖溶液处理后,其上染率、折皱回复角、硬挺度和拒水性都有所提高,纤维素纤维织物的强度有所下降,蛋白质纤维织物的强度则有所上升,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对织物的性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用壳聚糖对织物进行改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不同脱乙酰度的壳聚糖溶液对不同织行进行浸轧处理,并测定了织物的各种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各种织物经过壳聚糖溶液处理后,其上染率,折皱回复角,硬挺度和拒水性都有所提高,纤维素纤维织物的强度有所下降,蛋白质维生素织物的强度则有所上升,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对织物的性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化学改性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如何控制在均相条件下以高脱乙酰度的壳聚糖为主要原料,在乙酸水溶液-乙醇-吡啶介质中实现壳聚糖N位乙酰化反应的问题;制备了脱乙酰度为50%左右,具有良好水溶性的壳聚糖;重点研究了乙酰酐的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溶剂对脱乙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酰酐用量与壳聚糖的摩尔比在2.0左右,温度为40℃,溶剂为乙醇时产物的脱乙酰度接近50%,反应时间为3小时.  相似文献   

4.
胶体滴定法测定壳聚糖脱乙酰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胶体滴定法测定壳聚糖的脱乙酰度,考察了壳聚糖溶液pH值、溶液浓度、指示剂用量、不同溶剂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胶体滴定的影响,并与电位滴定和1H NMR法相比较,希望寻找一种简便、快速和准确测定壳聚糖脱乙酰度的方法.结果表明:胶体滴定法可作为测定壳聚糖脱乙酰度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不同脱乙酰度和分子质量的壳聚糖的抑菌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壳聚糖的抑茵实验和几种壳聚糖最低抑茵浓度的测定,比较了相同脱乙酰度不同分子质量以及分子质量相近但脱乙酰度不同的壳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和假单胞菌的抑茵性能.结果表明:脱乙酰度相同、分子质量为400~800ku的壳聚糖,其抑茵能力随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增强;而分子质量相近(均在430ku左右)、脱乙酰度不同(分别为68.4%,75.3%,83.6%和93.7%)的壳聚糖对上述4种细菌的抑茵能力差别不大;在pH值为5.5~6.0左右的条件下,壳聚糖具有最强的抑茵能力;实验条件下的壳聚糖对4种细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总体看来,壳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而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实验条件下的壳聚糖对上述4种细菌的抑制作用普遍比苯甲酸钠强.  相似文献   

6.
不同脱乙酰度壳聚糖对植物病原细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测定最小抑制浓度和相对抑制率,观察了脱乙酰度对壳聚糖抑制植物病原细菌(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油菜黄单孢菌绒毛草致病菌、丁香假单孢菌黍致病变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同脱乙酰度的壳聚糖在浓度为0.0005,0.00l,0.005g/L时,对病原细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强度因壳聚糖的理化性质以及病原细菌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在一定范围内,随脱乙酰度的增大(乙酰基含量降低),壳聚糖的抑菌效果相应降低,提示乙酰基可能在壳聚糖的抑菌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甲壳素为原料通过碱液法制备水溶性壳聚糖,通过控制加热温度及反应时间,来控制脱乙酰度的大小.并对脱乙酰后的壳聚糖进行脱乙酰度测试和红外表征,得出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试剂用量、取代度、溶解性能对壳聚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反应温度在100℃,反应时间4小时,反应次数3次,氢氧化钠溶液浓度50%时,所得的壳聚糖脱乙酰度最高.并推导出壳聚糖酯化的最佳反应条件使其溶解性能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8.
在25℃、0.1 mol/LCH3COONa-0.2 mol/LCH3 COOH溶液作为溶剂的条件下,通过常规外推法测定脱乙酰度为98%的壳聚糖枯度值,并采用三种不同的一点法经验公式分析壳聚糖特性枯度值的偏差,同时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一点法公式[η]=ηsp+31nηr)/4C计算所得的脱乙酰度为98%的壳聚糖特性粘度值的偏差值最小,从而得出一点法[η]=(ηsp+31nηr)/4C公式应用在常规外推法中更能准确的测定脱乙酰度为98%的壳聚糖的特性粘度值.  相似文献   

9.
用不同规格的壳聚糖与海藻酸钠和羧甲基维素钠制备了各种微囊.研究了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分子量及溶液浓度对微囊形成和特性的影响.确定了微囊制备的最佳参数,并发现壳聚糖的分子量在一定范围内对微囊通透性无影响而脱乙酰度显著地影响微囊通透性.降低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可明显增加微囊的通透性,而不影响微囊机械强度.这种微囊制备方法简便、通透性可调,在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固定化及药物缓释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制备脱乙酰甲壳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虾蟹壳中提取甲壳素,利用甲壳素脱乙酰基制取壳聚糖并对甲壳素和壳聚糖粉末的制备条件进行优选.实验结果表明,先用4%的稀盐酸脱去钙质,反应时间8h,反应温度80℃,后用浓度为50%的浓氢氧化钠脱去乙酰基,反应时间4h,反应温度90℃,可以制得平均脱乙酰度为90.05%的高脱乙酰度的可溶性粉末状壳聚糖.  相似文献   

11.
论壳聚糖及脱乙酰度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国内外水产界对壳聚糖产品标注的质量指标脱乙酰度的存在问题。提出了以壳聚糖含量作为产品的主要质量指标的意见,并对其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这对我国建立标准化壳聚糖含量及脱乙酰度的测定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脱乙酰度、低粘度壳聚糖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相转移催化剂与均匀设计探讨了高脱乙酰度、低粘度壳聚糖的制备方法,找出了最佳工艺条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了粘度为26.6mPa.s,脱乙酰度为99.4%的壳聚糖。  相似文献   

13.
过氧化氢氧化降解壳聚糖的可控性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壳聚糖能被过氧化氢氧化降解得到低分子量壳聚糖,所得产物分子量分布随平均分子量的下降而逐渐变窄。其降解速度和产物特性受原料脱乙酰度,反应介质、H2O2用量、温度和反应时间的影响。脱乙酰度越高的壳聚糖,降解反应越容易进行。  相似文献   

14.
以蟹壳为原料,结合数据挖掘技术,利用箱式图、斯皮尔曼相关性和冗余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选择确定甲壳素脱乙酰过程中的反应条件。在此基础上,为了证明此次基于数据挖掘的壳聚糖提取条件设计的合理性,设计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壳聚糖脱乙酰度影响的响应面实验。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氢氧化钠质量浓度0.5 kg/L、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6 h,该条件下脱乙酰度达到89.53%,壳聚糖性能达到商品壳聚糖的要求。实验数据符合数据挖掘的统计结果,可以为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改进了甲壳质和壳聚糖的传统生产工艺,采用了连续浸酸法和间歇脱乙酰法制得了高质量的甲壳质和壳聚精,并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碱的浓度、反应时间及温度对壳聚糖的粘度和脱乙酰度的影响,提出了制取高质量壳聚糖的理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6.
完全脱乙酰度壳聚糖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二甲亚砜-氢氧化钠为反应体系,水为相转移催化剂,研究了相转移催化剂用量、甲壳素与氢氧化钠的质量比(投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表面活性剂用量等因素对制备完全脱乙酰度壳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催化剂用量为1.5mL,反应温度为130℃、投料比为1:2(m:m)、反应时间为3h,每100g甲壳素中加入5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制得完全脱乙酰度的壳聚糖。用红外光谱(IR)、X-光电子能谱(XPS)对完全脱乙酰度壳聚糖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壳聚糖分子中的-NHCOCH3已全部转为-NH2。  相似文献   

17.
壳聚糖功能性蛋黄酥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使用不同脱乙酰度的壳聚糖以及不同的壳聚糖添加量对蛋黄酥功能性指标钙含量和胆固醇含量以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初步探讨壳聚糖在蛋黄酥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脱乙酰度为90%,壳聚糖添加量为1%时能获得感官品质较好且功能性指标达到均衡的蛋黄酥,其钙含量达到76.2 mg/100 g,胆固醇含量达到290 mg/100 g,比不添加壳聚糖的蛋黄酥钙含量增加44.3%,胆固醇含量降低35.1%.  相似文献   

18.
以壳聚糖为吸附剂,研究了其对活性FM黑染料的吸附性能.探讨了温度、时间、介质pH值、壳聚糖脱乙酰度以及用量对壳聚糖吸附活性FM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壳聚糖脱乙酰度的增大,壳聚糖的吸附能力随之增强;壳聚糖用量增加,吸附能力先增强后减弱;介质的pH在4~7范围内,对活性FM黑染料废水的吸附性能较好,在中性条件下达到最强;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较小.由此得出在壳聚糖脱乙酰度为97%、用量为0.006 0g、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50min、活性FM黑质量浓度为30mg/L、体积为100mL、介质的pH为7的条件下,吸附量达到273.23mg/g.且其吸附行为满足Langmuir等温式.  相似文献   

19.
壳聚糖荧光标记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壳聚糖-海藻酸钙微球在体检测为研究背景,建立壳聚糖的荧光标记方法.以荧光素异硫氰酸酯(FITC)作为标记化合物,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447nm下检测标记在壳聚糖上的FITC,通过m(FITC,μg)/m(壳聚糖,g)表征壳聚糖的荧光标记效率.考察壳聚糖溶液pH值、浓度、反应时间以及壳聚糖分子量、脱乙酰度对壳聚糖荧光标记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选取相对分子质量20万、脱乙酰度95%的壳聚糖配制成0.01g/mL的溶液,在pH10的条件下与荧光素反应5h将制得标记效率为117.4μg/g的荧光壳聚糖.建立了一种稳定有效的壳聚糖荧光标记方法,为荧光标记壳聚糖-海藻酸钙微球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不同脱乙酰化度和O-改性壳聚糖的制备方法,综述了壳聚糖清除自由基性能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相对分子质量、脱乙酰度和O-修饰等因素对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清除自由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