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桂花花期物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京地区几个秋桂品种3 a花期物候的观察,比较了不同品种秋桂开花物候期及花芽和花部形态特点;同时分析了秋桂开花物候期与气温的关系,认为在花芽完成分化并发育到某种程度之后,日最低气温降至启动低温是进入花期的关键,表现为圆珠期花芽迅速膨大,进入顶壳期;顶壳期之后,对低温要求不严格。研究品种中‘早银桂’花期最早,随后‘早籽银桂’和‘雄黄桂’进入花期,‘晚银桂’、‘金球桂’、‘金狮桂’有大量花开的花期接近,均较迟。  相似文献   

2.
《河南科学》2016,(12):1987-1991
以牡丹早花品种‘凤丹’,中花品种‘洛阳红’,晚花品种‘海黄’为试验材料,研究同一品种不同施肥量及不同品种喷施微生物肥对牡丹开花和生长量的影响.为进一步调控牡丹花期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结果表明,‘凤丹’的3个施肥处理较对照处理花期提前2~3 d.‘洛阳红’两个时期的3个施肥处理分别与对照处理相比,差异显著,综合分析施肥量为1 kg的处理效果最好,因此延长了该品种的盛花期,整体花期也有所延长.不同施肥量的处理对‘海黄’花期的各个时期均没有明显的影响.不同施肥量的处理对3个牡丹品种的生长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对其生长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紫藤开花过程中花部表型的变化,对其人工种群的开花物候进行了观察,并测定了其开花过程中花各部分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紫藤开花时间为5月中下旬至9月上中旬;单花花期一般为2~3 d,个体开花持续时间15~36 d,种群花期历时36~60 d.在开花过程中,花苞片无论在鲜生物量和干生物量中均占有较大比重,而在临近花期结束时,果实干重占有最大比例.表明此时个体在生殖方面积累的养分主要投入到了果实中.  相似文献   

4.
利用1980—2012年南京市近80种常见木本植物花期物候资料,分析了南京市主要木本植物始花、盛花、末花及花期演变规律。结果发现:①对南京市常见植物花序进行分析,开花最早的植物有迎春、绿萼梅、杏梅等,多年平均开花日在3月1日,开花最晚的植物蜡梅平均开花日期为12月20日,而桂花和栾树分别在9月28日和8月27日左右始开花; 忍冬科接骨木、虎耳草科阴绣球、茜草科水杨梅等花期最长,达30 d以上; ② 近30年来南京市木本植物始花和末花发生时间总体上有提前的趋势,具体表现为花期大约每10 a提前5 d左右,而南京椴更是每10 a提前8 d,且近10年来花期提前趋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野外定点观测了不同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种群(伏牛山、武夷山、三清山和大别山种群)的开花物候,并统计分析了其花枝、花和果实的空间分布和数量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香果树单花花期以伏牛山种群最短,为5-6 d,其余种群的较长,为7-8 d;伏牛山种群始花期和终花期均较早(7月1日,8月3日),花期持续时间34 d显著短于其他种群,由伏牛山种群至武夷山种群,随着种群地理位置的南移,香果树的始花期逐渐推迟,花期持续时间逐渐增长;花枝、花和果实的分布及数量受其所在树冠的位置以及种群所处的环境的影响较大.母树树冠的上层和阳面的花枝、花和果实的数量显著高于其他位置的数量.伏牛山种群虽然单株花枝、花和果实的数量较少,但单花枝产花的数量(184.08±28.71)和座果数量(1.62±0.20)显著高于其他种群,武夷山种群单株母树花枝、花和果实的数量比例最高,而单枝座果数量较低(0.74±0.07),与三清山种群差异不显著.开花物候指数与生殖指标间的相关分析表明,香果树开花物候对其生殖成功具有显著影响,开花数量越多的香果树母树的结实量越多;花期持续时间越长的个体其结实量越多.  相似文献   

6.
黄栀子花期气象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黄栀子开花规律,预测黄栀子开花时间,利用2007—2020年江西天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黄栀子物候观测资料与同期气象观测数据,采用Origin拟合方法,对黄栀子花期与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并建立黄栀子花期预报模型.结果表明:黄栀子平均始花期为5月16日,盛花期为5月20日;黄栀子花期主要受气温、日照、降水影响较大,与上年度11月上旬,4月上旬至5月上旬平均最高最低气温、4-5月上旬日照及降水相关性最显著.据此建立的预报模型预测最大误差在2d以内,为开展黄栀子花赏花旅游项目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 Bunge)具有喜光、耐寒、耐旱、不耐涝等特性,在中国天然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是造林绿化、防风固沙、退耕还林的首选树种。研究不同分布区多种环境因子对文冠果物候期的综合影响,分析其物候期变异规律,为文冠果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国6个主要分布区(内蒙古坤都、内蒙古天山、内蒙古乌丹、河北省承德、河北省蔚县、河南省陕县)实生群体的文冠果植株为对象,于2016年在各样地内选择长势相对一致的样株30株,采取定株定枝方法,对文冠果的初花期、叶芽萌动期、盛花期、末花期、展叶期、果速生期、果熟期、落果期和落叶期等共9个物候期进行系统观测。采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明确影响文冠果各物候期的主导环境因子及其作用规律。【结果】不同分布区文冠果物候期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盛花期差异最大(42 d),果速生期差异最小(29 d)。河南陕县群体的文冠果大部分物候期出现最早,但落叶期最晚,总生长期最长(221 d);内蒙古坤都群体的文冠果落叶期最早,其他物候期出现最晚,总生长期最短(146 d)。大部分物候期与经纬度、年日照时间正相关,与其他环境因子负相关。年均气温是影响初花期、盛花期、末花期、展叶期、果速生期、落叶期和总生长期的主要因子;影响叶芽萌发期和落果期的主要因子是无霜期;影响果熟期的主要因子是年日照时间;影响总花期的主要因子是绝对最高温。【结论】文冠果物候期呈现明显的地理变异规律,环境因子对其物候变化影响显著。随着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下降,春季达到生长临界温度越晚,文冠果开花、展叶、结实越晚,并且秋季植株停止生长和落叶越早,因此其总生长期变短。  相似文献   

8.
 开花和结实等繁殖过程对植物群落具有重要影响,也是研究植物与环境关系的主要方面.通过对黔西北喀斯特生境中主要植物开花物候、种子生产和散布的研究,明确了该地区植物的主要繁殖特征.结果表明:开花和果实成熟分别发生在相对集中的月份,具有相似的变化格局.始花期与开花持续时间显著相关,开花早的植物具有更长的花期以保障繁殖成功,但始花期与果始成熟期没有明显关系,植物在物候事件之间存在着权衡.群落中植物的开花物候发生了明显重叠,部分物种间重叠程度较高.不同植物果实(种子)的大小和产量具有很大差异,种子散布期在种间和年际间也不相同,大多数植物具有较长的种子散布期以适应该地区异质性极高的复杂环境.权衡关系等繁殖策略是植物适应喀斯特生境和应对环境变化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多品种海棠初花期物候特征,探究花期与温度的内在联系,并在品种水平上揭示花期稳定性差异及变化规律。【方法】使用67个海棠品种的4年初花期物候数据对多品种海棠初花期稳定性进行分析,并使用多年的气象数据对多品种海棠初花期群组物候标准偏差(σ)的计算结果进行研究。【结果】2014—2016年多品种海棠初花期日期顺序与2013年的初花期均有较高的相关性。晚花期品种的σ值大于早、中花期σ值。早花期品种群与中花期品种群的σ值和开花前一年10月1日至12月1日期间小于6 ℃的天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晚花期品种群σ值与开花前一年10月1日至开花当年2月1日期间小于4 ℃(P<0.05)及开花前一年10月1日至开花当年3月1日期间小于4 ℃(P<0.05)的天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低温对于海棠初花期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一方面,早、中花期品种相对于晚花期品种而言对低温需求更大,且休眠时间限制更加严格;另一方面,晚花期品种间初花期顺序的稳定性更低。  相似文献   

10.
云南松梢木蠹象是鞘翅目、象虫科的一种蛀食云南松、华山松害虫。在盐源县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枝梢内越冬。3月上旬越冬后幼虫在受害枝梢内取食为害,4月中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成虫羽化始期,6月上旬为盛期,6月下旬交尾,7月上旬产卵,7月中旬幼虫开始孵出,7月下旬进入越冬状态。防治技术主要是4月下旬至6月下旬采用人工卫生伐除虫枝集中烧毁及掌握有利时机进行化学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1.
井冈山江西杜鹃的物候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分布于井冈山的野生花卉江西杜鹃为研究对象,经2009~2010连续两年对其萌芽期、新梢生长期、展叶期、开花期、果熟期等主要物候期进行观测,获得了该野生花卉的物候期数据,结果表明:(1)4月中旬叶芽和新梢开始萌动和生长,此时植株进入生长期;(2)9月初花芽开始膨大,次年3月25~28日始花,4月15~18日开始进入开花盛期,随后进入果实生长期;(3)8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果实成熟盛期,10月中旬以后果实开始脱落。  相似文献   

12.
沈阳6种树木春季物候期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6种树木开花始期和展叶盛期与历年温度、积温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山桃花开花前第二天日平均气温较低的年份,开花始期将推迟,二者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垂柳开花始期与开花当天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山桃的花始期与3月、4月的平均气温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榆叶梅、金钟连翘和紫丁香开花始期与4月份的平均气温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除榆树外,其他5种树木开花始期与3~4月、4月、4~5月、4月下旬积温均呈负相关关系.榆树展叶期与其前第二天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他5种树木的展叶盛期与温度及积温的关系与开花始期相似.  相似文献   

13.
鄱阳湖旅游地区油菜花花期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2000-2012年鄱阳湖旅游地区的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资料,利用聚类分析、有效积温法则及变异系数统计等方法,研究鄱阳湖旅游地区油菜花花期特征及其预报。结果表明,鄱阳湖旅游地区纬度越高,开花越晚,始期与盛期之间的时间越短。开花始期、普期及盛期的平均日期分别为3月5日、11日和17日。始期-普期、始期-盛期的平均间隔分别为5.3 d、13 d。有效积温方法预报婺源油菜花各花期较稳定,以现蕾为起始点,开花始期、普期及盛期的平均有效积温值(0℃)分别为236.50℃、305.21℃和379.55℃。  相似文献   

14.
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固沙先锋植物.本文比较了位于原产地库布齐沙漠和飞播区科尔沁沙地白沙蒿的开花物候,在群体、个体、花序枝和头状花序4个水平上进行观测.旨在探讨白沙蒿在远距离飞播后开花节律的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白沙蒿在8月下旬开花,飞播区晚于原产地,个体水平平均晚7d,群体晚5d,开花高峰期晚7d.飞播区白沙蒿的开花数比原产地明显多,但个体、花序枝、头状花序的花序开放持续时间明显缩短,群体持续时间差异不大.两地白沙蒿花序开放持续时间的频率分布均为单峰型.在二级花序枝水平上,飞播区以6d频率为最高,而原产地以7d频率明显为高,且分布更为集中;在头状花序水平上,两地差异较明显,原产地白沙蒿以6d频率为最高,而飞播区以4d为最高.花序枝上头状花序的开放顺序基本相似,均从近基部先开放.两地区白沙蒿的开花振幅相近,均呈"单峰集中开花式样",但原产地开花振幅曲线呈现正态分布,飞播区则为正偏态,始花更集中,而终花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5.
稻水蝇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年发生 4代 ,世代重叠 ,发育历期世代间存有极显著的差异 ,虫态间发育历期除幼虫与蛹外亦呈极显著差异 .成虫越冬 .4月下旬越冬成虫大量出现 .4月下旬见一代卵 ,5月 10日为一代幼虫盛发期 ,化蛹在 5月 2 5日始盛 ,一代成虫于 5月下旬可见 .第二代 5月下旬见卵 ,6月上旬至 7月上旬幼虫发生 ,6月中旬至 7月上旬化蛹 ,6月下旬至 7月中旬为二代成虫可见期 .第三、四代幼虫分别发生于 7月上旬及下旬 ,第四代成虫于 8月中旬羽化 ,8月下旬达到羽化高峰并越冬 .第 2代危害严重 ,发生数量极显著多于其它各代  相似文献   

16.
以牡丹单瓣品种‘凤丹白’、重瓣品种‘洛阳红’和‘玉楼点翠’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开花及衰老过程中叶片和花瓣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开花过程中,3种牡丹花瓣可溶性糖含量呈前期上升后期下降趋势,而淀粉含量则逐渐降解;由于受生殖抑制的影响,叶片中碳水化合物也发生一定的变化,但不同品种牡丹碳水化合物变化略有不同,说明碳水化合物在牡丹花开放和衰老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1979-2010年间呼和浩特地区山桃、紫丁香物候期的变化规律及物候期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显示:(1)呼和浩特市近30年的气温呈现了升高的趋势,而降水和日照时数呈现了下降的趋势;山桃(Prunus persica)和紫丁香(Syringa oblate)的春季物候期呈现提前趋势.两种植物在秋季的落叶末期呈现推迟趋势.(2)山桃和紫丁香的叶期随时间呈现延长的趋势.山桃的叶期在2000年后其平均值为208.38天,比多年的平均值延长了10.28天;紫丁香的叶期在2000年后平均为200.75天,比30年的平均延长了1.3天;而花期随时间没有明显延长的特征.(3)春季物候期与气温特别是当年3、4月的月平均气温呈现极显著相关性.当春季的3、4月份的平均温度每提高1℃,该地区的山桃的开始展叶期、开花始期、开花末期将提前约2.72天、2.58天和2.45天;紫丁香的开始展叶期、开花始期、开花末期将提前约2.81天、3.26天和0.28天.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1979-2010年间呼和浩特地区山桃、紫丁香物候期的变化规律及物候期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显示:(1)呼和浩特市近30年的气温呈现了升高的趋势,而降水和日照时数呈现了下降的趋势;山桃(Prunus persica)和紫丁香(Syringa oblate)的春季物候期呈现提前趋势.两种植物在秋季的落叶末期呈现推迟趋势.(2)山桃和紫丁香的叶期随时间呈现延长的趋势.山桃的叶期在2000年后其平均值为208.38天,比多年的平均值延长了10.28天;紫丁香的叶期在2000年后平均为200.75天,比30年的平均延长了1.3天;而花期随时间没有明显延长的特征.(3)春季物候期与气温特别是当年3、4月的月平均气温呈现极显著相关性.当春季的3、4月份的平均温度每提高1℃,该地区的山桃的开始展叶期、开花始期、开花末期将提前约2.72天、2.58天和2.45天;紫丁香的开始展叶期、开花始期、开花末期将提前约2.81天、3.26天和0.28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是传统的观赏名花,由于其花期短暂极大限制了牡丹的观赏价值。克隆牡丹品种‘凤丹’(Paeonia ostii‘Feng Dan’)PoERF4基因,研究其序列特征及在不同花期、组织、品种和激素处理下的表达特性,为进一步研究PoERF4基因对牡丹花期和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凤丹’为研究材料,基于‘凤丹’3代全长转录组测序结果,筛选出同源性高的序列,采用RT-PCR技术克隆PoERF4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结果】PoERF4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为747 bp,编码248个氨基酸。PoERF4蛋白分子式为C2 217H3 689N747O933S174,为亲水蛋白,含有保守的AP2超家族结构域,无跨膜结构,二级结构中α-螺旋中包含28个氨基酸,延伸链中包含48个氨基酸,β-转角中包含6个氨基酸。荧光定量分析发现,PoERF4基因在‘凤丹’不同花期的花瓣中,半开期的表达量最高;在不同组织...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年初,曲靖市遭受了30年来同期最严重的冻害天气,各种植物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重点分析了3种杜鹃花科植物在2006—2008年的物候期情况.经研究表明:2008年,3种植物的发芽始期、芽膨大期、展叶始期、展叶盛期、花蕾期、开花始期、开花盛期和开花末期均晚于2006年和2007年,虽然物候期推迟了,但都能正常完成生活史,说明这3种植物对低温具有一定的抗性,是比较优良的园林绿化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