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随机对沈阳工程学院女子篮球选项课的实验班28人、对照班30人进行身体素质、篮球专项技术以及心理健康的测试,展开16周运动处方实验。结果显示:经过运动处方教学后,实验班学生的体质及身体素质各项指标均有所提高,特别是耐力、肌肉力量和灵敏素质的提高比较显著。实验班篮球专项技术达标测试结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班,同时运动处方教学对女子篮球选项课学生的心理健康效果显著,其中在改善人际关系、抗焦虑、应对紧张事件等方面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体育游戏作为一种体育的手段,在各种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健身练习、休闲娱乐等活动中都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体育游戏的特点分析研究体育游戏与篮球训练的内在联系.总结出多采用一些体育游戏,有利于增强课程内容的娱乐性,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篮球基本技术的掌握;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自我表现能力;有利于改善心理状态,提高心理素质水平;有利于提高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素质;有利于篮球教学中的准备、引导作用;有利于进行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教育.根据篮球训练的各个环节选择、创编一些有针对性的游戏,来提高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我校一年级女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实验组学生进行了一学期软梯组合训练实验,在实验初和实验后对学生施测健康体适能和功能动作指标,对各项结果进行了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软梯组合训练不但可以有效地减少学生身体脂肪的含量,改善其下肢的肌肉耐力,提高其柔韧适能,而且可以使学生身体的运动机能能力显著提高,明显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的危险.建议进一步丰富软梯组合训练方法体系,增加上肢练习的比重.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延安大学篮球专修学生体能训练的认知情况、训练动机、训练方式、训练密度、训练内容、训练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认识程度不足和学生的训练内容及训练强度不是很合理,体能素质得不到提升。结合上述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体育专业篮球专修课程未来的发展和提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警务技能水平差异警员的体能特征分析研究,探索增强体能训练的针对性,有效提高警务技能水平。采用统计法及数据分析等方法,通过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生体能及警务技能测试成绩分析,经双样本等方差t检验检测出警务技能水平优秀者与基本合格学员的体能特征在灵敏、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素质上表现的差异度。根据差异度的大小,在均衡发展素质的基础上,考虑加强灵敏素质训练,并辅助性增加相应的力量和耐力等体能因素方面的训练内容,以达到全面提升其体能水平,为高强度警务技能训练提供保障,为设置警察体能训练内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篮球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篮球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篮球技术、战术水平.依据篮球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运动技能形成的理论,分析研究篮球专项课技战术教学训练问题.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录像分析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篮球淘汰赛阶段的八场比赛进行研究,探讨世界高水平男子篮球比赛进攻和防守的临场表现特点,结果表明比赛中断和休息时间超过净比赛时间,篮球运动员耐力素质集中于高强度的有氧耐力,以短时间的无氧爆发力为核心,进攻技术全面且灵活多变,进攻基础配合掩护运用最多,防守主要是人盯人等,从而结合比赛实际,指导篮球实战化训练,以期提升训练质量,提高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8.
篮球训练是一项集合了体能、技能以及心理素质等多方面能力为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是较高的。为了使得篮球训练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在目前的篮球训练中已经开始贯彻素质教育的融入。该文的写作立足于对于篮球训练中素质教育融入所包含的作用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在篮球训练中贯彻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进行提升的途径,希望以此能够实际的促进篮球训练的进步和发展,从而带动中国篮球运动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训练是最先进的训练理念之一,广泛的运用于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中,但是在高校运动专项教学中的运用较少。以功能性训练对大学网球专项学生体能的影响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法分析实验前后网球专项学生的体能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功能性训练相比较与传统的体能训练手段,更为全面系统,针对性更强,在提升网球专项学生体能素质方面发挥着更为积极的作用;功能性训练中肌肉激活训练、负重训练,灵敏素质训练和躯干稳定动作模式和恢复训练等多方面的内容,分别对肌肉力量、快速反应能力、腰腹部力量以及平衡能力等方面都具有更为显著性的提升效果,可以为网球专项学生技术发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特征解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结构进行研究.研究揭示:力量训练结构主要是由单腿或双腿的连续跳跃、多次数的深蹲或半蹲练习组合而成;速度素质训练结构主要是以提高最大速度为核心,以最大负荷强度的短距离跑练习为主要手段;耐力的训练结构主要是由长距离和比赛距离的重复跑和间歇跑构成.  相似文献   

11.
在篮球训练的过程中运动员需要具备柔韧性、耐力、速度以力量等各方面的素质,所以在篮球训练的过程中应该采用科学的方法对篮球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本文对篮球体能训练的重要性、篮球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福建省17所高等职业院校篮球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职业院校的篮球教学多采用选项课或基础课与选项课兼用的形式,开设年限较短;篮球专项的任课教师较少,且中青年教师比例、职称和学历层次偏低;学生虽然有较高的篮球兴趣和学习动机,但运动基础偏低;篮球教学在方法上仍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体育评价偏重教师评价.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对篮球课程、教师素质和教学内容等,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篮球训练的过程中运动员需要具备柔韧性、耐力、速度以力量等各方面的素质,所以在篮球训练的过程中应该采用科学的方法对篮球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本文对篮球体能训练的重要性、篮球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篮球战术教学中限定学生运球次数训练实验结果的分析,表明用此教法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篮球兴趣,更快地掌握篮球战术中的快传、快攻配合技能.它利于提高篮球的教学效果,推进高校的篮球运动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沈阳市5所普通高校的2 000名非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和50位体育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对沈阳市高校篮球课与课外篮球活动开展情况做了重点调查与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目前沈阳市大部分篮球教师的篮球课教学目标、教学思想基本符合大学生的实际要求;(2)沈阳市高校大学生与教师对篮球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还存在一定不足,需进一步完善;(3)沈阳市高校教师对篮球课的考核存在着不足,教师太重视学生技术,而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4)根据调查,各高校对篮球课和课外篮球活动的投入还不能满足需要,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场地器材不足,制约了课内外篮球活动更广泛地在大学校园内的开展;(5)沈阳市高校课外篮球活动以学生自发形式进行,无兴趣和没有同伴是影响课外篮球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伴随篮球运动的发展,篮球竞赛规则不断完善,篮球项目逐渐普及.目前各高校对篮球项目的开展非常重视,CUBA大学生篮球赛也非常火爆,水平也越来越高.本文对篮球运动员体能素质的初步概念及体能与篮球运动的关系,进行了阐述,为篮球运动员的身体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赵俞植 《科技信息》2012,(24):306-306
为了更好的认识篮球运动中弹跳力的训练并更好的去理解分析,本文通过参考大量文献资料以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09级、10级篮球专选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弹跳力在篮球中训练的意义、作用机制、内容方法等进行盘点,并提出有效地提高弹跳力的训练方法、手段及发展性的建议,以期为提高训练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在篮球训练中,体育游戏是提高其训练效果和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体育活动,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对于篮球训练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篮球训练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教师在篮球训练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于体育游戏的重视程度,加强对于体育游戏运用的合理性,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因此,本文对篮球训练中体育游戏运用于实践研究做出了相关内容的分析,旨在提高篮球训练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篮球选项课专项素质考核方法的优化与完善是深化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莱格尔跑”体能测试法可提高学生篮球专项素质.本文深入剖析了“莱格尔跑”体能测试法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锻炼意志品质、增强团队意识的作用,并提出在实践应用中鼓励学生通过团队协作消除对专项素质考核的消极态度,旨在为当前持续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力量素质是速度、速度耐力、灵敏和弹跳等素质的基础.在教学和训练中提高力量素质的练习,可以使学生更准确地掌握技术动作,增加对抗能力,充分发挥其技、战术水平,从而提高教学和训练的质量.在发展力量素质时,要按科学的方法进行练习.练习中,要注意掌握超负荷原则、专门性原则、合理安排练习顺序的原则和循序渐进等原则.针对需要加强力量的具体情况,可采用负重抗阻力、对抗、专门性、克服自身体重和克服外部环境阻力等等练习方法.练习中,还要做好准备活动和练习后的放松练习,合理安排练习形式、重复次数、时间间隔、休息时间等等,防止伤病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