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介绍用化学喷雾淀积法(CSD法),制备Bi(Pb)SrCaCuO超导膜的研究情况。并对所制样品进行了超导性能的测量和电镜,x射线衍射的测试。测量结果表明:所制膜厚约为50μm,零电阻温度为74K,超导转变温度为98K。样品呈正交结构。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Mg1-xNaxB2化合物的结构和超导特性.块状样品的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样品具有六边形的晶态结构.由于镁粉的化学活性,X射线衍射检测到了少量的MgO杂相.磁测量结果表明非化学计量比的MgB2并没有影响到超导的转变温度及转变温度的宽度.同时,钠的引入几乎没有影响到超导体转变温度.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用混合硝酸盐直接热解法制备Bi系超导体的研究结果。并且通过对样品进行超导性能测量,得到所制样品的超导转变温度为98k,零电阻温度为78K。通过扫描电镜和X光衍射实验分析,看到样品呈多相结构。主相85K相含比例较大,样品为正交结构。  相似文献   

4.
零电阻和迈斯纳效应使超导材料在许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超导电性100年来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系统总结了122型铁基超导体的研究状况,包括用化学掺杂和化学压力等不同方法获得的超导材料。此外,也总结了铁基超导线材和带材的制备,简短的介绍了目前的工艺和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报道用直接烧结和二次烧结工艺制备Bi_(2-x)Pb_xSr_2Ca_2Cu_3Oy超导陶瓷,X=0.2,0.3,0.4,0.6,0.7。各样品的Tc(zero)>105K。对样品的显微结构分析表明,只有片状和层状晶粒是超导晶粒;掺Pb对超导相的形成和超导晶粒的生长均有重要-影响;直接烧结工艺有利于Tc(zero)的提高;二次烧结工艺有利于超导晶粒生长和消除杂相。  相似文献   

6.
在样品的X射线分析和化学动力学基础上,研究了2201及2212超导相形成的动力学曲线与方程,论证了前者是后者形成的主体,指出了总反应表观活化能是控制超导相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用固相反应法成功制备了YBa2-xSrxCu3O7-δ(x=0、0.35、0.5、0.75、1)系列超导材料.对样品做了X射线衍射(XRD)、SEM电镜图与原子发射能谱图;利用四端引线法测量了样品的R-T曲线,发现x=0.35、0.75的样品有很高的Tc值.初步认为x=0.35是YBa2-xSrxCu3O7-δ系列超导材料的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8.
用Faraday磁天平研究了77K附近YBCO超导体的磁学性质,表明实验制得的样品类似于第Ⅱ类超导体,并且在转变温度以上遵循Curie-Weiss定律。该样品的T_o为87.4K,转变宽度为3.1K。样品的组成、烧结和冷却条件等对超导特性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用Faraday磁天平研究了77K附近YBCO超导体的磁学性质,表明实验制得的样品类似于第Ⅱ类超导体,并且在转变温度以上遵循Curie-Weiss定律。该样品的T_c为87.4K,转变宽度为3.1K。样品的组成、烧结和冷却条件等对超导特性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Bi2223/Ag带材超导接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化学法去除Bi2223/Ag带材末端的银皮,用Bi2223超导粉连接去银皮的带材,制成超导接头·然后把样品放入管式炉中进行热处理·用四引线法对接头样品进行临界电流测试:原始带材的临界电流Ic为40A,热处理后带材Ic为28A,接头处Ic为25A,这些表明已研制出超导接头·通过扫描电镜分析了接头处的断面结构,观察到接头微观结构与带材本身的微观结构有所不同,接头处的临界电流下降·对超导接头的应力、应变的力学性能测试表明,接头处力学性能要比母带材有所下降,延展性比较差·  相似文献   

11.
离子色谱法测定土壤中可溶盐与水质矿化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离子色谱法分析测定了土壤中的可溶性盐及水质矿化度,以干涸残渣作校对,与经典的化学法相对照。解决了土,水样品中含有NO^-3,NH^+4时,化学法无法测定的问题。用离子色谱直接测定样品中的Na^=与K^+,避免了化学分析中用差减法计算N^+与K^+含量所引起的系统误差的累加。  相似文献   

12.
 在细胞毒性试验结果指导下,对尖萼金丝桃(Hypericum acmosepaium N.Robson)全株的活性部位进行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得到3个(口山)酮类及3个甾醇类成分,通过理化数据测定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是:Calycinoxanthon D(1);Isojacareubin(2);6-Deoxyjacareubin(3);β-谷甾醇(4);豆甾醇(5);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甙(6).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用因子分析法和相关的统计方法研究了山丹湖的富营养化特征.从原始数据的相关矩阵出发,提取了占总方差82%的两个主因子,并对主因子作出了合理的解释.主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由氮营养化引起的污染是控制山丹湖富营养化水化学特征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4.
通过设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综合实验,采用化学沉淀方法制备出超细Al(OH)3粉体,并对制备出的粉体进行表征测定。通过该实验掌握化学沉淀法制备超细粉体的基本方法,了解IR、TEM和化学分析等测试方法,并树立变废为宝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分析是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悖牛川上、中游区详细的水文地质调查基础上,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离子比值法、同位素等方法对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地下水总溶解性固体(TDS)含量在170~1034 mg/L之间,随着TDS含量的升高,水化学类型由HCO_3-Ca(·Mg)型转变为HCO_3·SO_4-Ca·Na型、Cl-Na型。溶滤作用是控制区域地下水化学组分形成的主要作用,地下水化学组分来源于碳酸盐、铝硅酸盐和蒸发岩的溶解。此外,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脱硫酸作用和混合作用也对区内水化学组分形成存在一定影响。煤炭开采使赋存于煤层以上的地下水水化学演化趋于一致,地下水TDS含量升高,水质趋于恶化。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氧化锌-硼酸法合成2335型硼酸锌过程中锌硼物料比、液固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产物组成的影响。通过实验,优化得出硼酸锌的最佳合成工艺参数:nZnO:nH3BO3为1:4.3,固液比1:3,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8h.通过化学分析如滴定法和X射线衍射法分析硼酸锌样品,并对合成产物进行了生物实验的研究,初步证实2335型硼酸锌对白腐菌有一定的抑制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土地层化学成分迁移深度与含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黄土地层化学成分的迁移深度与含量.根据黄土高原第四纪土壤的广泛调查,发现了 Ca C O3 等化学成分的多种特殊淀积现象,结合化学成分含量分析,确立了研究古环境的迁移深度指标;并将黄土地层 Ca C O3 分为碎屑 Ca C O3,淀积 Ca C O3,同期淋溶残余 Ca C O3,后期淋溶残余 Ca C O3 和表聚 Ca C O3 5 种,提出了用 Ca C O3 含量恢复环境的新标准  相似文献   

18.
插层化合物Na1+xV3O8是用化学方法合成,并经物理方法处理而得到的.用原子吸收光谱和化学分析法对其中Na和V的含量及V的氧化价态做了定量分析.X射线衍射峰宽表明,化合物是结晶不良的粉末.用Na1+xV3O8作阴极组装成电池,并对电池性能进行了初步实验.  相似文献   

19.
在水相体系中合成了稀土钐、铽硝酸盐与天门冬氨固体配合物,经化学分析、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确定了配合物组成为RE(NO3)3(Asp)2·2H2O(RE=Sm、Tb;Asp=Aspettic),并对配合物进行了TG—DTG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  相似文献   

20.
基础化学实验内容体系按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化学性质与原理认识、综合实验训练等三级模式编排,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包括化学实验通用技能实验、基本无机制备技能实验、基本有机制备技能实验和定量分析基本技能实验;化学性质与原理认识包括元素与无机化合物性质实验、有机物性质实验和原来的物理化学实验;实验教学重点放在第一级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和第三级的综合实验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