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淼 《科技信息》2009,(8):109-109
一直以来人们热衷于从概念层面对隐喻进行认知分析,低估了语言层面的隐喻分析.概念隐喻必须通过语言层面的隐喻来体现,研究语言隐喻的语篇功能建构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拟探讨语言隐喻在原文和译文中的语篇形式衔接建构;对比分析隐喻表达式在翻译过程中的处理,看其如何实现原文语篇意义衔接在译文中的重构。  相似文献   

2.
英汉隐喻翻译中的同化与异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隐喻理论认为人类的语言和思维都具有隐喻的特点,翻译的同化与异化是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本文从直译、意译、将一种文化中的形象比喻转化为目标语中相对应的已有的形象比喻、采取直译并附带解释或注释的形式以及用汉语的对句结构来翻译英语中的隐喻等几种不同的方式来探讨隐喻翻译的同化与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3.
谭俊 《科技信息》2009,(22):I0120-I0120
口译的内在过程从源语信息的解码到译语语言的输出,是一个大脑高速运转处理和加工信息的复杂过程。其中对源语的理解和记忆显然是整个口译活动的基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口译中理解和记忆的内在联系,以及两者各自的内在过程,揭示出必须打破源语语言结构,抓住逻辑和意义才能进行行之有效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在此基础上对二者的训练策略进行了相应探讨。  相似文献   

4.
英汉隐喻翻译中的同化与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隐喻理论认为人类的语言和思维都具有隐喻的特点,翻译的同化与异化是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本文从直译、意译、将一种文化中的形象比喻转化为目标语中相对应的已有的形象比喻、采取直译并附带解释或注释的形式以及用汉语的对句结构来翻译英语中的隐喻等几种不同的方式来探讨隐喻翻译的同化与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语言游戏说是后期维特根斯坦的主要语言哲学思想,这一理论关注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口译作为一种日常生活语言活动也可用语言游戏说来阐释。论述口译是由源语和目的语与这两种语言交织在一起的活动所组成的整体,阐明口译具备语言游戏的多样性,目的性、规则性和工具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6.
汉藏语系若干语支的代表性语言——汉、景颇、藏和傣等语言都有“空间隐喻时间”的共性,在时间类型上都有以下五种:1.时间是空间;2.时间是动体;3.时间是容器;4.时间是距离;5.时间是特征。同时这些时间隐喻又具有个性,在词汇层面上各具特色:第一,所选的少数民族语时间词形态理据较为明显;第二,所选的少数民族语更倾向于将时间拟人化;第三,汉语和藏语的时间隐喻在纵向维度上比景颇、傣语的丰富;第四,所选的少数民族语中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是自然特征的借代。  相似文献   

7.
隐喻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语言现象。一种语言中隐喻的使用反映了这一语言的使用者如何看待和解释他们周围的世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们的文化决定的。本文从第二语言教学的角度,分析讨论了文化因素对中国学习者正确理解以及产出目标语隐喻的影响,强调语言和文化的密不可分以及教授第二文化在二语教学中的意义和必要性,提出可以利用隐喻这个有效的工具唤起语言学习者的文化意识,提高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人们热衷于从概念层面对隐喻进行认知分析,低估了语言层面的隐喻分析.概念隐喻必须通过语言层面的隐喻来体现,研究语言隐喻的语篇功能建构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拟探讨语言隐喻在原文和译文中的语篇形式衔接建构;对比分析隐喻表达式在翻译过程中的处理,看其如何实现原文语篇意义衔接在译文中的重构。  相似文献   

9.
在韩礼德语法隐喻分类的基础上,研究了科技语篇中语法隐喻名词化和动词化的体现形式,发现科技语篇中存在两种特有的语法隐喻形式,即单个形容词和单个名词可以充当环境成分;语法隐喻在科技语篇中具有语篇衔接和语类功能。  相似文献   

10.
浅谈日语导游口译的语言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导游口译的特点,从日本语言文化关系的角度探讨了日语导游口译的语言技巧:吸引游客的自我介绍技巧;形象、多样、类比的景点解说技巧;符合日本文化价值观的交谈技巧。  相似文献   

11.
建构主义的隐喻观和隐喻的认知观确立了隐喻在语言和思维中的中心地位。隐喻的认知功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隐喻能力不仅仅是识别、理解和运用既得隐喻,而是应当注重习得蕴藏在语言符号之下的隐喻性认知机制并在言语交际中创造性地运用隐喻.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将是改进外语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隐喻修辞仅仅强调语句的修辞作用,忽略了其文化认知内涵。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隐喻的起源和发展与人类的认知是密切联系的,人类活动中语言的使用不仅是符号特征的表现,更重要的是文化因素的具体反应。认知隐喻修辞的研究是揭开这种关系的最好佐证。  相似文献   

13.
王淑杰 《科技信息》2010,(9):238-23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喻作为一种常用的修辞方式,是最富于文化色彩的语言文化之一,本文从喻体、喻义两方面阐述了俄汉语比喻的异同,从而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俄汉各自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林白是文坛上"个人化写作"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小说语言自由妖娆,具有强烈的诗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色彩描摹的诗性化、句式选择的诗性化、语言变异的诗性化。认知语言学认为,人脑中存在着隐喻式的思维活动,而这种思维是借助隐喻、借助诗歌描写来进行的;因此,考量林白小说诗性语言的修辞成因,隐喻作用不可或缺。林白小说的诗性语言以陌生化和空白点为读者带来一种语言延伸的审美体验,这种诗性语言不仅是中华民族语言诗意血脉的传承,也是推动文学风格演变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5.
比喻类似点是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提出的比喻句得以成立的三个要素之一。它将句中原本本质不同的两个成分(本体和喻体)联系了起来,使得整个句子语言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新颖贴切。运用变换分析和语义指向分析法对所掌握的语料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比喻类似点的语义很丰富、很复杂,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6.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产生的源泉。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细胞,隐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隐喻角度出发,论述隐喻认知模式,探讨隐喻与词汇的关系,并将其引入到英语词汇教学中。  相似文献   

17.
对于语言的研究已经认识到,语言有两种基本的先天本能:逻辑性和隐喻性。中国传统哲学一开始就表现出了轻逻辑、重隐喻的倾向,从儒家、道家到禅宗,中国传统哲学中语言隐喻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范围越来越大,以至于最后从语言内部的微隐喻走向了不仅仅局限于语言的宏隐喻。这种一贯的隐喻风格是理解中国传统哲学独特言观之谜的一把钥匙,同时也是造成中国传统哲学轻视自然和科学,重视人伦政治这一特质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英语和汉语都广泛使用着隐喻这一修辞方法。源自中西两种化的隐喻大致有以下两种关系:对应关系和非对应关系。隐喻的含义与化传统有密切关系,从生活环境、价值观念、神话传说三个方面探讨英汉隐喻的化异同,寻求隐喻导致的跨化交际障碍之源,有利于英汉化的传播和交流以及促进化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英汉基本情感隐喻概念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是人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抽象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之上的隐喻来表达的。人类共同的身体结构及生理特征,使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情感隐喻有类似的表达;同时隐喻是以社会文化为基础的,中英文化的巨大差异又导致了其情感隐喻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韩礼德首创了语法隐喻的概念,以探究语言与客观世界的关系,并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概念隐喻又称为及物性隐喻。为了达到特殊的文体效果,在语言表述中常常使用与实际及物性过程不一致的过程。根据对10篇叙事散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语法隐喻在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事实,及物性过程的转换并非任意,具有不同的文体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