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新型复方中兽药复方黄柏颗粒对养殖场中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复方黄柏颗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嗜水气单胞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5.625 μg/mL、125μg/mL、125μg/mL、31.25μg/mL、62.5μg/m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000μg/mL、250μg/mL、250μg/mL、250μg/mL、1000μg/mL,抑菌圈直径呈浓度依赖关系,与MIC结果基本吻合.复方黄柏颗粒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同时也为其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生物活性叠加原理,以卤代邻羟苯基为修饰基,酰腙基为桥基,设计并合成了8种新型含卤代邻羟苯基修饰的丁酸乙酯类衍生物,其结构经IR、1H NMR、13C NMR、元素分析等证实.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3b、3d、3f对大肠杆菌(E.c)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6μg/mL、8μg/mL、16μg/mL,化合物3b、3f对白色念珠菌(M.a)的最小抑菌浓度为8μg/mL,化合物3b、3d、3f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的MIC为16μg/mL,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抗菌药物中间体.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CTAB为包被试剂合成了球形、棒状和三角形三种不同形态的纳米金颗粒,研究了它们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S.aure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E.coli)杀菌性能的差异.通过平板计数法和浊度法;确定了它们对两种菌的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s,MBC)和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棒状纳米金、三角形纳米金、球形纳米金对大肠杆菌的MIC分别为0.65μg/mL、3.71μg/mL、21.21μg/mL,MBC分别为1.30μg/mL、11.09μg/mL、21.21μ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0.26μg/mL、0.56μg/mL、2.65μg/mL,MBC分别为0.52μg/mL、1.11μg/mL、2.65μg/mL.结果表明无论是对大肠杆菌还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棒状纳米金的杀菌效果均高于其它两种形态,并且三种不同形态的纳米金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效果均优于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超富集锰植物短毛蓼为研究对象,将短毛蓼粉末制备成吸附剂,采用批量吸附试验的方法,研究溶液pH值、吸附剂投加量、重金属离子初始浓度、温度和时间等对短毛蓼粉末吸附Cd(II)和Cu(II)的影响,通过动力学、等温模型拟合以及FT-IR、SEM-EDS、XRD表征分析,对吸附机理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短毛蓼粉末对Cd(II)和Cu(II)吸附的最佳pH分别为8和7,最佳投加量均为0.25 g,吸附平衡时间为60 min。短毛蓼粉末对Cd(II)和Cu(II)吸附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Cu(II)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最大理论吸附量为90.01 mg/g,对Cd(II)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模型,最大理论吸附量为62.69 mg/g;吸附热力学分析表明Cd(II)和Cu(II)的ΔG、ΔH均为负值,表明吸附过程均为自发的放热过程;Cd(II)和Cu(II)的吸附主要通过氢键作用、离子交换作用及阳离子-π作用等协同进行。  相似文献   

5.
检测盐酸小檗碱和苦参碱联合氨苄西林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利用二倍稀释法、微量棋盘稀释法、时间-杀菌曲线评估法对8株临床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盐酸小檗碱、苦参碱、氨苄西林单药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0.8~3.1μg/mL、12.5mg/mL和0.5~16.0μg/mL.盐酸小檗碱联合氨苄西林作用于8株分离株后,盐酸小檗碱和氨苄西林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下降了88%~94%和75%,抑菌浓度指数为0.187~0.498;苦参碱联合氨苄西林作用于8株分离株后,苦参碱和氨苄西林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下降了80%和75%~94%,抑菌质量浓度指数为0.188~0.450.2种生物碱联合氨苄西林作用于表皮葡萄球菌的时间-杀菌曲线显示,菌落减少量大于等于2lg N.盐酸小檗碱、苦参碱与氨苄西林联合作用表皮葡萄球菌均具有抗菌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苹果皮为原料,用磁种方法合成了苹果皮磁种吸附材料.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样品进行表征,并对其吸附性能和分离效果进行了研究.在室温下考察了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铜离子初始浓度,吸附溶液p H值四个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皮磁种吸附材料对Cu2+的最佳吸附时间为60~80 min,超过这一时间段开始脱附;Cu2+的浓度增大吸附量增大,但除去率降低;最佳吸附p H值约为6.当Cu2+溶液的浓度为20μg/m L,在最佳吸附条件下的吸附量为2.68 mg/g.吸附完成后可以很容易地进行磁分离.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比较硝酸银与传统抗生素对常见细菌和真菌的杀菌能力。方法 实验采用平板稀释法,即用 3 种药 物分别制成含不同梯度浓度药物的培养基,然后在其上涂布相应的细菌、真菌,根据菌落生长被抑制的状态,判断 最小抑菌浓度。结果 硝酸银对细菌和真菌都有抑菌作用,且无显著差异( P > 0. 05) ,最小抑菌浓度 3—7 μg /mL;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新霉素较敏感,最小抑菌浓度在 0. 1—1 μg /mL 之间; 庆大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 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 0. 1 μg /mL 和 1. 25 μg /mL; 庆大霉素对绿脓杆菌无抑菌作用,而新霉素对绿 脓杆菌的抑菌作用较差,其最小抑菌浓度为 16 μg /mL。结论 硝酸银对细菌和真菌的抑菌作用无选择性,而抗生 素却表现出了抑菌的高度选择性。随着银粒子及银离子在医疗上的作用被重新认识,我们认为,在临床上可以复 合使用硝酸银和抗生素以达到更好的杀菌和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硫酸介质中,在溴酸钾氧化罗丹明B的反应体系中,加入Cu(Ⅱ),能加速反应的进行,Cu(Ⅱ)对此褪色反应有催化作用,据此建立了测定微量铜的催化动力学荧光法.研究了影响催化褪色反应速度的最佳条件,在最优化条件下,Cu(Ⅱ)浓度在8×10~(-8)μg/mL~2×10~(-6)μg/m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998 0,方法的检出限为2×10~(-8)μg/mL.对浓度为1×10~(-7)μg/mL的Cu(Ⅱ)标准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得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该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已应用于自来水、茶叶中Cu(Ⅱ)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6.3%~104.3%,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以含巯基葡聚糖凝胶的吸附柱手控注射萃取,结合偏最小二乘方法PLS开展了快速萃取-可见光谱多元校正分析,建立金属多组分识别数学模型,简便地实现了痕量Pb(II)、Cd(II)和Cu(II)离子的同时测定。研究优化了注射吸附柱的萃取参数,研究了不同组分的光谱相关性、识别模型主成分数和预测准确性。在最佳条件下,Pb(II)、Cd(II)和Cu(II)离子可以被同时测定,最低理论检出限分别可达0.6、0.2和0.2 ng/mL;对于模拟水样,Pb、Cd和Cu的PLS分析与原子吸收光谱法比较,测定偏差在-8.15% ~ 16.27%,2.04% ~ -12.86%和-1.45% ~ 10.49%之间,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改性生物质吸附材料,对去除模拟废水中重金属Cu离子的吸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影响吸附效果的生物质材料花生壳投加量、反应体系pH、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变量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在Cu离子初始浓度50mg/L、反应体系pH4、反应温度20℃、反应时间120min、花生壳投放量0.8g/100mL时,对Cu离子吸附效果最好,吸附率可达90.63%;各因素对吸附模拟废水中重金属Cu离子的影响顺序为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投加量.研究表明,花生壳对模拟废水中重金属Cu离子具有良好的去除作用,但其实际应用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芘丁酸与Cu(II)离子作用的荧光光谱,发现在pH=7.6的弱碱性溶液中痕量Cu(II)离子对芘丁酸的荧光产生猝灭作用.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其相对荧光强度与Cu(II)离子浓度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6.5×10-6~4.8×10-4 mol/L,检测限1.1×10-6 mol/L.据此建立了测定Cu(II)离子的分析方法.该方法简单,用于合成样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以SBA-15为硬模板,吡咯为含氮碳源,通过硬模板法合成了有序含氮介孔碳(NMC).该材料具有高度有序开放的介孔结构,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别为647m2/g和0.8cm3/g,最可几孔径为3.5nm,碳氮比为11.3,其表面具有多种含孤对电子或带正、负电子的官能团,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对Cu(Ⅱ)、Zn(Ⅱ)、Ni(Ⅱ)、Cr(Ⅵ)和Mn(Ⅶ)等离子的吸附研究表明:在50ml/L稀溶液中,该材料对各金属离子的平衡吸附量依次为Cu(Ⅱ)>Cr(Ⅵ)>>Ni(Ⅱ)~Zn(Ⅱ)>>Mn(Ⅶ),对Cu(Ⅱ)离子表现出选择性吸附,溶液中98%以上Cu(Ⅱ)离子可被吸附.NMC对Cu(Ⅱ)、Cr(Ⅵ)离子的吸附行为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且有高饱和吸附容量,分别高达120.7mg/g和322.6mg/g,为有序介孔碳(CMK-3)的1.4和2.1倍.该材料循环使用3次后,依然保持很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物质的量比为1∶2的Cu2+-邻菲啰啉配合物为模板,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模板、功能单体与交联剂的物质的量比为1∶2∶30,在甲醇中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一个铜离子印迹聚合物.该印迹聚合物在室温和pH 5.0的条件下对Cu2+的吸附可以在1h内达到平衡,理论饱和吸附容量(Qmax)为75.01mg/g,印迹因子(IF)为1.77.用该印迹聚合物制备的固相萃取柱对质量浓度为5.0μg/mL的Cu2+的萃取回收率为89.7%,相对标准偏差为4.7%(n=5).表明其有作为分析测定Cu2+时的固相萃取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介孔二氧化硅包覆银纳米颗粒的制备及抗菌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采用次磷酸钠液相还原方法制备了纳米银溶胶;再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在制备的纳米银溶胶中的银颗粒表面原位生长二氧化硅球壳;然后利用溶剂萃取法去除有机模板剂,再经超临界干燥后制备出介孔二氧化硅包覆银纳米颗粒(Ag@mSiO2)。对所得样品进行了TEM、SEM、XRD、FT-IR、N2吸附/脱附等表征,结果表明此纳米复合粒子的介孔结构有序性良好、比表面积大、呈连接的球状形貌。进一步以二倍稀释法测试了Ag@mSiO2纳米颗粒对大肠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均为156μg/mL)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312.5和625μg/mL),结果表明Ag@mSiO2纳米颗粒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15.
共振光散射法测定汞-硫氰酸盐-罗丹明B体系中的汞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汞 (II)与硫氰酸盐和罗丹明B形成离子缔合物的共振光散射的增强效应 ,拟定了一种新的测定汞的共振光散射方法 .通过实验确定了适宜的反应条件以及共振光散射强度与汞 (II)浓度之间的关系 .在λ =6 15nm处 ,共振光散射有最大的散射强度 ,并且共振光散射强度与汞 (II)浓度成线性关系 ,线性范围为 0 .0~ 0 .0 6 0 μg mL ,检测限为 0 .38μg L .该法简便、快速 ,实测水中的汞 (II) ,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建立体外AHH-1淋巴细胞辐射损伤模型,研究儿茶素、槲皮素和葡萄籽原花青素之间的协同抗辐射作用.结果表明:当儿茶素质量浓度为10μg/mL和槲皮素质量浓度为5μg/mL时,儿茶素质量浓度为10μg/mL和原花青素质量浓度为15、25、30μg/mL时,槲皮素质量浓度为5μg/mL和原花青素质量浓度为25μg/mL时,槲皮素质量浓度为10μg/mL和原花青素质量浓度为20、25μg/mL时,两物质间皆具有协同抗辐射作用.当儿茶素质量浓度为10μg/mL时,槲皮素质量浓度为15、20μg/mL以及原花青素质量浓度为10、20μg/mL时,儿茶素分别与槲皮素、原花青素存在拮抗作用.当槲皮素质量浓度为5μg/mL和原花青素质量浓度为20μg/mL时,当槲皮素质量浓度为10μg/mL和原花青素质量浓度为15μg/mL时,当槲皮素质量浓度为15μg/mL和原花青素质量浓度为15、20、25μg/mL时,原花青素与槲皮素皆存在拮抗作用.因此,在适量浓度范围内儿茶素、槲皮素和原花青素之间具有协同、拮抗抗辐射作用,这一研究发现对开发抗辐射功能食品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方波阳极溶出伏安法同时测定Cd(Ⅱ)、Pb(Ⅱ)、Cu(Ⅱ)和Bi(Ⅲ),由于谱峰重叠面无法直接进行分析,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化学计量学同时定量分析的方法.在0.1,mol/L柠檬酸铵溶液中,以银基汞膜电极为工作电极,采用方波阳极溶出伏安法结合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方法,用于同时定量分析溶液中Cd(Ⅱ)、Pb(Ⅱ)、Cu(Ⅱ)和Bi(Ⅲ)离子.由于Cu(Ⅱ)和Bi(Ⅲ)离子的溶出峰严重重叠,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进行定量分析.以39个样品作为训练集建立了PLS回归模型,各离子浓度范围分别是Cd(Ⅱ)0.10~2.56,μg/mL、Pb(Ⅱ)0.20~2.66,μg/mL、Cu(Ⅱ)0.10~2.56,μg/mL、Bi(Ⅲ)0.60~3.06,μg/mL.采用另外10个样品作为验证集对模型进行了评价,得到4种离子的回收率分别为92.3%~103.0%、94.7%~106.0%、89.0%~105.0%和94.8%~108.0%.与传统的单变量校正方法相比,多元校正方法可以用于重叠溶出伏安信号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应用体外抑菌试验的试管法对复方敌菌净、喹乙醇单方和两药复方(禽病消)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进行了测定.单方时复方敌菌净和喹乙醇的MIC分别为48μg/ml和6μg/ml,MBC分别为120μg/ml和15μg/ml,复方制剂(禽病消)中的复方敌菌净和喹乙醇的MIC分别为3.84μg/ml和0.84μg/ml,MBC分别为24μg/ml和3μg/ml,FIC指数为0.16,禽病消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抗菌作用较复方敌菌净、喹乙醇两药单独应用时增强了12.5—32倍,结果说明:复方敌菌冷与喹乙醇联合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禽病消组方合理,是防治禽巴氏杆菌病的有效复方新制剂.  相似文献   

19.
花生壳对水溶液中铜离子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研究了花生壳对水溶液中重金属铜离子的吸附特性.得到结论:0.25 g花生壳与Cu2 初始浓度为100-200 mg/L溶液充分接触10 h后,达到对Cu2 的最大吸附量.当Cu2 溶液pH值为定值,初始浓度范围在100-200 mg/L时,金属离子初始浓度越大吸附越有利;当Cu2 溶液初始浓度为定值时,溶液pH值升高,花生壳对Cu2 的吸附能力增强.且Cu2 溶液的pH值变化范围在2.0-5.6之间.在恒定pH值下,使用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描述花生壳对Cu2 离子的吸附特性.另外,其它金属阳离子的存在使花生壳对Cu2 的吸附量降低.  相似文献   

20.
硫酸铵-硫氰酸铵-乙醇体系萃取分离钯(I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硫酸铵存在下,硫氰酸铵-乙醇体系萃取分离钯(II)的行为.试验表明,钯(II)与SCN-形成的Pd(SCN)2-4很容易被萃取到乙醇相中,当溶液中硫酸铵、硫氰酸铵、无水乙醇浓度分别为0.3g/mL、0.02g/mL、0.30mL/mL,pH=3.0时,能使钯(II)的萃取率达到100%,Al(III)、Mn(II)、Fe(II)、U(VI)、Ni(II)、V(V)基本不被萃取,实现了钯(II)与上述离子的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