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符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要求。基于对卓越法律人才内涵、提出背景及培养现状的分析,笔者指出法学院校培养卓越法律人才,必须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实际选择适合的人才培养类型,并建立起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应明确培养目标,科学设置课程体系,着重培养实践能力,拓展多渠道人才共育途径,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评价、评估机制等。  相似文献   

2.
我国法律硕士从设置至今已经将近20年。法律硕士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定位是职业化教育,培养复合型的实务型、应用型的法律人才。但是在实践中,存在教学方式的混沌性和模糊性,课程设置的实践性不足,职业定位过于理想化和脱离实际。造成中国法律硕士教育培养模式的实践性不足的表层原因是行政化的教育体制导致法学教育机构没有动力进行法律技能的实践性教学,深层原因是司法权行政化的运作方式以及律师市场尚未形成充分竞争、律师市场的不发达造成了法律实践训练的不必要性。未来在本科教育结束之后建立专门的司法考试、司法技能培训机构,通过这种机构发挥培养司法人员实践技能的能力或许是一条更加务实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育是培养直接为行业和地方经济服务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它的培养定位决定了它与企业有着天然的联系。要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没有企业的参与是无法实现的。那么,如何引导和激励企业全程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呢?笔者认为,构建企业全程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是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政府主导、法律和政策保障、有效激励、科学管理、合理评价等方面探讨和研究了构建企业全程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4.
《潍坊学院学报》2019,(5):81-84
构建实践教学模式是我国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法学是一门极具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学科,高校应以培养卓越应用型法律人才作为本科法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构建与实践一种高校协同、多元、开放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解决传统法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窦凯 《科技资讯》2013,(31):150-150,152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培养。构建以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基本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注重实践教学中心建设培养生物技术应用性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教学是大学本科教育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根据应用性大学的办学特色和生物技术学科发展需要,强调实践教学在应用性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加强应用性实践教学中心建设、培养应用性本科人才的重要性,为开展学生应用性课题研究的实践与探索及提高综合素质方面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经过十年的发展,在规模体系、目标定位、管理体制、招生考试和各培养环节的实施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不断凸显。为推动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在我国的长足发展,并最终使之成为我国法律职业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总结经验、肯定成绩固然必要,但在剖析问题的基础上寻求解决之道则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  相似文献   

8.
根据地方性财经本科专业应用性人才具有的特征,从教育理念、师资结构、学教资源以及教学时空安排上分析了财经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瓶颈,提出了构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质量保证新体系、教材建设质量保证新体系和实践平台质量保证新体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在上世纪末设立了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同时开展了面向具有一定法律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招生的试点工作.我们认为在职攻读法律硕士突出的应该是实务领域的专家型人才.在职法律硕士培养质量的提高论文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构建我国高校自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将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我国高校自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现状表明,构建我国高校自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必须重塑教育理念与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过程和完善人才培养制度与机制.  相似文献   

11.
软件测试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软件测试已发展成为软件产业的一个独特市场。软件测试行业的迅猛发展,急需大量高素质的软件测试人才。分析软件测试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特点,针对软件测试应用性人才的素质要求,对本科教育中软件测试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进行了探讨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规格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华 《中国西部科技》2006,(34):61-61,60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家人才培养工程的重要组成之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规格是高职教育的焦点,一些学者已有研究。本文从五个方面扼要介绍了培养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技术应用性人才的主要理念和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13.
我国法律硕士①专业学位教育开展十余年。虽然在招生规模上获得了极快的发展,但是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建设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值得思考和改进之处。本文通过对法律硕士生进行问卷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分析法律硕士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于法律硕士教育制度改善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孝书  王秋亮 《科技信息》2010,(24):31-31,33
创新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培养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教学环节。《复变函数和积分变换》教学中存在理论和实践脱节、教学模式单一及创新性缺乏等问题。根据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本课程教学实践,提出了分层次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并对如何进行分层次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在市场经济运行中需要大量的法律人才,传统高等院校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已不适应社会法律职业型人才的需要。本文从法学专业人才职业技能构成的要素分析入手,提出构建法学专业学生应用性能力培养模式,进而对应用性能力培养模式中教学法的研究与尝试进行了探讨,并对法学实验体系在应用性能力培养模式中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6.
法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明确是导致我国高素质法律人才短缺与法学专业毕业生结构性过剩的根本原因。科学定位我国法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法学教育改革的切入点和关键。未来法学教育应该是多层次、一体化体系下的高起点、法律事务的大众化与法律职业的精英化相统一的发展方向,因此也决定了我国法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理应在多层次结构上的法学应用人才、法学研究人才和社会管理人才的共同培养。  相似文献   

17.
高职高专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职高专教育如何发挥学制短、应用性强等不同于本科教育的特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的高等应用性人才, 结合学校实际,经多年研究实践作者提出了高职高专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理论依据、实践效果及必须重视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如何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培养适应21世纪高质量人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本文在对素质教育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强素质教育的必要性,进而为适应质素教育的要求,进行GIS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系统"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以期对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法学专业就业难的内在原因是法律人才的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为此,必须重新审视现行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法学教育组成部分的工科院校法学教育,普遍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过高、课程体系设置庞杂、教学方法传统单调、实习实践流于形式等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是要走特色发展之路,结合市场需求,借力工科优势,构建"2+2+J"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就业竞争力。实现该模式关键在于明确定位,选准专业方向,调整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践,培养全面适应的法律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李二辉 《科技资讯》2014,(35):206-207
提高法学本科学生实践能力是当前我国法学教育当务之急,也是实现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步骤。具有理论性和应用性级强的学科这就是人们所认识的法学,而法学本科教育的目的正是要培养学生的现实关怀,必须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提炼法理的重要竟义,在亲历的过程中一定要养成法律思维,增强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实践中教育正是实现这一目标必不可缺少的环节和途径。该文从提高法学本科学生实践能力目标出发,针对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法学教育实际情况,运用实验法试图构建以"法律帮助中心"、"驾校式法学教育"、"研究生—本科生实践小组"为主要内容的法学本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