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李先穆  王家吉 《甘肃科技》2013,29(15):139-140,48
评价盐酸坦索罗辛治疗不同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门诊观察盐酸坦索罗辛治疗BPH患者172例,其中Ⅰ组86例,体积<50mL,Ⅱ组86例,体积≥50 mL。均给予盐酸坦索罗辛0.2 mg口服,1次/日,连用3个月,回顾性分析服用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QOL)、最大尿流率(Q max)、残余尿量(PVR)及血压的变化。两组患者IPSS、QOL、Q max均有所改善,减少了PVR,Ⅰ组优于Ⅱ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及两组间血压、前列腺体积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头晕、头痛11例,恶心、呕吐2例,乏力1例,均于服药3d后症状消失。逆行射精4例,未发现过敏反应及体位性低血压。盐酸坦索罗辛能明显改善BPH患者下尿路梗阻症状,无严重不良反应,对前列腺体积小于50mL者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探讨琥珀酸索利那新片和坦索罗辛胶囊对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效果。用随机对照单盲临床实验设计,将入选72例女性膀胱过度活动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口服索利那新片5mg/d和盐酸坦索罗辛胶囊0.2mg/d,对照组口服琥珀酸索利那新片5 mg/d和安慰剂,记录治疗前,服药12周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表(I-QOL)、每次排尿量(导尿+自然排尿)、储尿期膀胱逼尿肌最大压力,并记录相关不良事件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69例患者完成试验,其中试验组34例,对照组35例。服药12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I-QOL、每次排尿量、储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索利那新联合盐酸坦索罗辛服用较单一索利那新更能缓解膀胱痉挛症状和排尿不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以商品化的(1S,5R,6R,7R)-7-苯甲酰氧基-6-[3(S)-3-羟基-5-苯基-1(E)-戊基]-2-氧杂双环[3.3.0]辛烷-3-酮为原料,经4步反应合成一种四氢呋喃(THP)保护的拉坦前列素内半缩醛,并用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核磁共振碳谱(13 C NMR)、红外光谱(IR)和质谱(MS)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终产物的收率为65.7%,纯度为99.0%.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两种新型芴衍生物:2,7-二(2,4-二氟苯基)-9,9-二辛基芴(1)和2,7-二(4-甲氧基苯基)-9,9-二辛基芴(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以及一维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碳谱(13C{1 H}NMR)、氟谱(19F{1 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了核磁共振谱谱线特征。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化合物1,2的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在CH2Cl2溶液中化合物1,2在300~330nm波段有吸收峰,归属于π-π*跃迁;化合物1,2的光学带隙Eg分别为3.53eV和3.32eV,发射峰峰值分别为367nm和387nm,并且具有强烈的深蓝色荧光发射(激发波长为320nm),在二氯甲烷溶液中量子效率分别为0.60和0.80。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新的La(IBA)3·phen三元配合物(IBA:吲哚-3-丁酸,phen:邻菲啰啉).通过元素化学分析、红外光谱(IR)、1H NMR谱、热谱等方法对标题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La(IBA)3·phen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新的 La(IBA) 3 · phen三元配合物 (IBA:吲哚 - 3-丁酸 ,phen:邻菲口罗啉 ) .通过元素化学分析、红外光谱 (IR)、1 H NMR谱、热谱等方法对标题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进行了研究 ,并探讨了 La(IBA) 3 · phen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盐酸考尼伐坦是一种精氨酸加压素V1a和V2受体非肽类双重抑制剂,在治疗低钠血症时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1,2,3,4-四氢-5H-苯并氮杂草-5-酮是合成盐酸考尼伐坦的关键中间体。以苯胺和4-溴丁酸乙酯为原料,经N-烷基化反应、氨基保护和水解反应得到4-(N-甲氧羰基苯胺基)丁酸,最后经傅克酰基化反应得到盐酸考尼伐坦关键中间体1-甲氧羰基-1,2,3,4-四氢-5H-苯并氮杂-5-酮。目标产物经质谱、~1H NMR和~(13)C NMR表征,结构正确。经过对工艺路线中的N-烷基化反应和傅克酰基化反应条件进行优化,使总收率达71%。改进后的工艺原料便宜易得,反应条件容易控制,更加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八种新的脲基和双脲基硫代磷酸酯,其化学式为[RO(H_2N)P(S)NHCONHCOC_(?)H_(?)]和[ROP(S)(NHCONHCOC_(?)H_(?))_2]。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目标化合物的~1H NMR特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以查尔酮和麦氏酸为原料,经微波辐照合成了5-(3-羟基-1,3-二苯基烯丙基)麦氏酸,合成的最佳条件为DMF做反应介质,n(麦氏酸)∶n(查尔酮)=1.2∶1,微波中火辐照30 min,产物收率为87.6%。目标化合物结构经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表征确证。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导了聚酯型聚氨酯水介和分离方法,经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H—NMR和~(13)C—NMR)鉴定,未知样品(系化工部二局提供进口PU型粘结剂)水介产物的化学组成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1.4—丁二醇和已二酸。  相似文献   

11.
利用1H1H二维相关谱详细地解析了4氯苯酮的核磁共振氢谱.利用苯环上13C化学位移的取代基效应规律对碳谱作了完整的归属  相似文献   

12.
右旋泛酸钠的波谱数据和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右旋泛酸钠的红外光谱(IR)、高分辨质谱(FAB-MS)、核磁共振氢谱(1H-NMR)、氢-氢相关谱(1H-1HCOSY)和NOE去偶谱等进行了报道,对右旋泛酸钠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谱图解析.  相似文献   

13.
盐酸林可霉素是一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生素药物.对盐酸林可霉素进行了1HNMR,13CNMR检测,通过DEPT,1H-1HCOSY,13C-1HHSQC,13C-1HHMBC等2DNMR技术对该化合物的1H,13C谱的信号进行了全归属.另外,对盐酸林可霉素进行了高分辨质谱确认和TOF-MS的裂解途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一种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的市售盐酸坦洛新缓释片的动物体内含量变化检测方法,以比格犬为实验动物绘制药物药动学曲线,并验证方法的可靠性。色谱柱为Zorbax Extend-C18柱 (150 mm×4.6 mm,5 μm), 保护柱为C18柱(4.0 mm × 3.0 mm),流动相为甲醇-水-甲酸(V(甲醇):V(水):V(甲酸)=85:14:1),流速为0.6 mL/min,柱温为30 ℃,进样量为20 μL。采用ESI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选择离子对409.3→228.2、256.3→167.1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盐酸坦洛新在0.1~10.0 n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性,精密度为7.1%,提取回收率为92%,盐酸坦洛新缓释片的体内含量变化被准确描述。该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好、精密度高,可用于简单快捷地检测市售盐酸坦洛新缓释片的动物体内含量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低剂量的盐酸坦洛新单室渗透泵型控释片,并考察其释药机理及影响释药因素。方法:单因素考察影响释药因素。结果:制备了低剂量的难溶性酸坦洛新单室渗透泵型控释片;氯化钠、衣膜厚度及致孔剂的用量是影响释药的主要因素。结论:盐酸坦洛新单室渗透泵型片工艺稳定,能够达到12h明显的恒速释药。  相似文献   

16.
以3-甲氧基苯酚、4-酮-3-甲酸甲酯哌啶盐酸盐和对羟基苯甲醛为原料,通过分子间环加成反应和N-烷基化反应,合成了一种潜在的多巴胺D4受体拮抗剂3-(4-羟基苄基)-8-甲氧基-1,2,3,4-四氢苯并吡喃[3,4-c]吡啶-5-酮。采用红外光谱、质谱、氢核磁共振谱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中间体及产物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分子间环加成反应中,当反应物3-甲氧基苯酚、4-酮-3-甲酸甲酯哌啶盐酸盐与硫酸的物质的量比为1:1:30、反应时间为48 h时,最高收率为49.2%;在N-烷基化反应中,当反应物8-甲氧基-1,2,3,4-四氢苯并吡喃[3,4-c]吡啶-5-酮、4-羟基苯甲醛与三乙酸基硼氢化钠的物质的量比为2:4:5、反应时间为20 h时,最高收率为51.8%。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天然手性中心多糖类手性反相色谱固定相填料,高氯酸钠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在不同的流动相比例下拆分了手性药物坦索罗辛.研究了该化合物在不同条件下色谱参数变化的规律,包括保留时间、分离度、塔板数、半峰宽度、对称度等.得到了较好的拆分该手性化合物的色谱条件.  相似文献   

18.
卟啉低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体5-(4-羟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H2MHTPP)与5,15-二(4-羟基苯基)-10,20-二苯基卟啉(trans-H2DHDPP)做单体,1,3-二溴丙烷做桥连剂,合成了一种一维纳米卟啉低聚物.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1、H核磁共振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确证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19.
基于1,4:3,6-二缩水-D-果糖的噁唑烷衍生物的NMR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1,4:3,6-二缩水-D-果精为原料合成了4个新的噁唑烷衍生物,由于化合物中含有多个相同的结构单元,造成化学环境非常相似.采用1H NMR、13C NMR、DEPT及二维谱1H-1H COSY、HSQC、HMBC和高分辨质谱(HRMS)对其1H、13C NMR全谱给予了准确归属,并结合NOESY谱和相关化合物的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证实了化合物的立体结构.  相似文献   

20.
从除虫菊酯中分离得到除虫菊酯I,通过DEPT及1H-1HCOSY,HSQC,HMBC,NOESY等2D NMR技术对该化合物所有的1H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详细解析和全归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