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为明确秦皇岛地区葡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适宜环境,采用不同温度、光照、培养基、氮源和碳源对葡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秦皇岛地区葡萄灰霉病菌丝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20~25℃,全光条件下最适宜于菌丝的生长;葡萄灰霉菌在供试的各种营养条件的培养基上均能生长,最适宜于其生长的培养基是胁本哲氏培养基;碳源和氮源试验中,以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和以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最适于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报道麦角固醇产生菌编号GD-95-61的培养优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培养基组分、甘蔗糖蜜浓度、培养时间,培养基起始PH值和培养温度等对该菌细胞生物量和麦角固醇含量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一株类胡萝卜素产生菌紫色非硫菌1S-10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培养温度、光照度等对该菌生物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有影响。在确定的优化条件下,细胞生物量为2.87g/L培养基,类胡萝卜素含量为48.56mg/g干菌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与九寨猪苓共生的高亲和性的蜜环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平皿培养法,研究在不同培养基、温度、pH条件下,九寨猪苓与蜜环菌共培养菌丝生长情况,综合评价筛选出两者共生的最适宜培养条件。[结果]在pH 6.5的改良PDA培养基上,25℃暗培养条件下,猪苓菌丝、蜜环菌菌索生长良好,综合得分高,是九寨猪苓与蜜环菌共培养的最佳培养条件。[结论]此为九寨猪苓和蜜环菌共培养体系的建立以及筛选出猪苓高亲和性蜜环菌指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单因素分析法、显著因子筛选实验设计法、爬坡实验设计法和响应面分析法,对534-16嗜热脱硫菌的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培养基的主要成分为:葡萄糖21.00g/L,酵母粉5.25g/L,Na2HPO4·2H2O 6.60g/L时,脱硫菌生长速率最快。最适合菌种生长的条件为:培养基pH值为7.0,培养温度为53.39℃。  相似文献   

6.
采用均匀设计法考查了L 异亮氨酸生产菌黄色短杆菌Brevibacteriumflavum的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中几种主要成分对L 异亮氨酸发酵的影响,通过MATLAB软件分析获得最佳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配比,在此条件下该菌株可产L 异亮氨酸15 1g/L。  相似文献   

7.
试验研究了5 L发酵罐上液体深层培养假密环菌,生产菌丝体复合多糖的发酵条件,同时比较用酵母泥作培养基和用马铃薯作培养基发酵过程中假密环菌的生长情况、产多糖量和菌丝体生长形态.结果表明:接种量为5%,温度(26.0±0.5)℃,pH为6.00±0.2,溶氧保持在20%以上;从培养开始到收罐的0~85 h,搅拌速度从80 r/m in到160 r/m in分阶段递增;补料分批发酵,上罐培养3~4 d为最适发酵条件.使用马铃薯复合培养基发酵的发酵液中菌密度最高可达11.541 g(干质量).L-1,而使用酵母泥复合培养基菌密度最高达9.657 g(干质量).L-1,前者比后者高出19.51%.而酵母泥培养基的多糖质量浓度则最高达1.27 g.L-1,比马铃薯培养基高出22.83%.且平均培养时间比马铃薯培养基缩短12 h.  相似文献   

8.
影响微生物絮凝剂产出的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测定不同培养条件下制备的微生物产生菌培养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性能,探讨了培养基,培养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微生物絮凝剂产出的影响,研究表明察氏培养基比原用培养基更为经济实用的适宜培养时间在3-8d之间,适合温度为30度,与絮凝剂产生菌的生长相比,微生物絮凝剂的产生时间稍有些滞后。  相似文献   

9.
不同培养条件对基因工程疫苗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工程菌的生长条件研究在现代生物高技术产业化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影响基因工程菌生长的因素主要有培养基组分、温度、pH值、溶氧量等.笔者分别就以上因素对基因工程疫苗菌株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工程菌株的最适生长条件为37℃,进口LB液体培养基,pH8.0,200r/min。50mL锥形瓶装20mL培养基.  相似文献   

10.
菌肥用光合菌在纤维素水解液中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光合菌在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以及来自植物纤维素水解液的半合成培养基中的培养进行了研究 ,对适宜的培养基、营养物质的稀释度、菌种接种量、pH值等进行了选择 .对选出的 4号加有纤维素水解液的培养基 ,接入 5 %的菌液 ,pH为 7.0~ 7.5 ,温度为 2 5~ 30℃ ,厌氧条件下 ,光合菌生长良好 ,菌量达 2 .2× 10 9亿个/mL ,在加入光合菌生长促进液 (1% )后 ,菌量达 4.0 1× 10 9个 /mL .  相似文献   

11.
对晚清书画裱件菌斑菌株复苏分离鉴定及培养条件优化.以改良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萨氏培养基和查氏培养基作为复苏培养基.采用三点植入法和插片法对菌株形态学观察,通过PCR扩增、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对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成功复苏一株霉菌,菌株鉴定为篮状菌属,最佳培养条件为改良后PDA培养基,培养温度30℃,pH 6.0,震荡频率130 r/min.  相似文献   

12.
《河南科学》2016,(8):1274-1277
探索一种新的潮湿条件下阻菌性检测试验方法,并与传统的阻菌性检测试验方法进行比较.将3种不同浓度的黏质沙雷菌分别接种到50 m L培养基中,放入全自动血培养仪中培养,观察菌的生长情况.选取6种已知阻菌性能的膜敷料类产品,盲法标记,每种敷料分别用两种方法,进行3次重复试验进行传统方法与新方法的比对试验.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比营养肉汤培养基更早观察到培养基浑浊.新方法6种样品观察结果与揭盲结果完全一致,而传统方法6种样品中出现2种样品结果观察结果与揭盲结果不一致的情况,1个出现杂菌污染结果,1个为假阳性结果.与传统方法相比,潮湿条件下阻菌性检测试验新方法准确性更高,操作简便,可避免传统试验方法中的交叉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药及其优化培养基对双歧杆菌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比浊法确定枸杞和山药浸提物对青春双歧杆菌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正交实验选择了该菌的两种增值培养基,其中50%枸杞浸提物的添加量为2%,25%山药浸提物的添加量为3%.对处于最佳培养基条件下,对该菌生长曲线进行了测定,稳定期时采用Hungate厌氧滚管技术计数,最高活菌数达到2.21×108cfu/mL.  相似文献   

14.
米曲霉F16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菌龄、酶液组成、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渗透压稳定剂、培养基成分等因素对米曲霉F16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米曲霉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最佳条件是:菌龄15h,酶液为0.75%纤维素酶、0.75%蜗牛酶、0.5%溶菌酶的混合酶液,酶解时间2.5h,温度为28℃,最适原生质体再生培养基为含有0.6mol/LNaCl的PDA培养基。  相似文献   

15.
Avermectins产生菌的最佳培养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vermectins是目前最有效的抗动物体内、外及植物体表寄生虫的抗生素,为十六元大环内酯类物质。由链霉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产生,为胞内产物。本研究avermectins产生菌的最佳培养条件,较适培养基配方的选择。以野生型PA-12804为出发菌,选择最佳碳源——小麦粉及最佳氮源——黄豆粉,设计发酵单位较高的培养基LE,测得最佳发酵时间为96h,发酵培养基最佳初始pH值为7.4等进行了研究,以便对该产生菌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不同缓冲体系下pH值对裂褶菌F17产锰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6组缓冲体系不同的pH值对裂褶菌F17产锰过氧化物酶的影响,并比较这6组缓冲体系在裂褶菌F17产酶过程中对pH值的缓冲调节能力.结果表明,各缓冲体系对裂褶菌F17产酶的影响不同.在酸性条件下,缓冲培养基的pH值变化不大;在碱性条件下,NH4C l-氨水和2-氨基-2-甲基-1,3-丙二醇两种体系的缓冲调节能力较其他体系要好.灭菌后pH值为7.2~9.5的缓冲培养基有利于裂褶菌F17产锰过氧化物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利用渗滤液作为氨氧化菌富集培养基的可行性,筛选出的优势菌在不同条件下的脱氮效果,为渗滤液生物处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渗滤液富集后污泥进行氨氧化菌初筛和复筛结果选出的优势菌在静态试验下研究pH、进水底物浓度、溶解氧和盐度的影响和投加优势菌后氨氮氧化速率.结果 pH、溶解氧、底物质量浓度和盐度对优势菌的脱氮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优势菌的最佳pH为7.5~8,溶解氧质量浓度3 mg/L,进水底物质量浓度与所需溶解氧成正相关关系;优势菌表现出不同盐度耐受性,X1表现出耐盐特性,而X4表现出嗜盐特性.结论渗滤液高氨氮的特性使其有作为氨氧化菌富集培养基的条件,渗滤液富集筛选出的优势菌投加反应器后可有效提高反应器的氨氮去除率.  相似文献   

18.
瓦尼木层孔菌又名杨黄菌,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真菌,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和增强免疫力等作用,特别是从杨黄菌中得到的提取物——杨黄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杨黄菌多为野生,人工栽培所需时间长、获得杨黄的相关报道较少,也限制了对其培养条件的深入研究,特此对临清杨黄的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通过研究培养基中碳源、氮源以及其他无机离子和生长因子对杨黄生长的影响改善杨黄菌的人工培养技术,提高其产量。  相似文献   

19.
用选择性无氮培养基从土壤中富集、分离筛选出11株絮凝剂产生菌,其中一株为高效絮凝剂产生菌,暂命名F5.其菌落圆形凸起、光滑、无色透明,其细胞杆状、革兰氏染色阴性,有荚膜、芽孢,因其可在无氮培养基上生长,初步鉴定其为固氮菌.经对其最佳生长和絮凝剂产生条件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无氮液体培养基,温度25~30℃,起始pH 7~7.5,通气量摇床转速120 r/min等最佳条件下,产生的絮凝剂可使浓度为5 000 mg/L高岭土悬浮液在10 min内絮凝率高达99.8%,经多次试验可稳定在99%以上.  相似文献   

20.
以苍山土壤作为筛选对象,分离出高效絮凝剂产生菌CS-26。对培养基的组成及培养条件的优化试验表明:菌CS-26在培养基为:淀粉2.0%,KH2PO42.0%,蛋白胨0.1%,CaCl20.05%,MgSO4.7H2O0.05%,pH7.0,30℃下180 r/min摇床培养72 h的条件下,能得到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达到98.85%的高效微生物絮凝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