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Zn(NO3)2·6H2O和Cd(NO3)2·4HO2与2-巯基苯并噻唑(2-Hmbt)及L配体(L=2,2'-bipy,1,10-phen)反应,用绿色化学的合成方法得到了三种三元配合物Zn(C7H4NS2)2(2,2'-bipy)(1)、Zn(GH4NH2)2(1,10-phen)(2)和Cd(C7H4NS2):(2,2'-bipy)(3),三种配合物均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对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和光谱性质进行了测试和表征,(1)用^1H核磁共振谱进行了性质测试与表征.  相似文献   

2.
在常温溶剂挥发法的条件下,利用NITpPy (2-(4-吡啶基)-4,4,5,5-四甲基-4,5-二氢-1H-咪唑-3-氧化物)和对硝基苯甲酸(Hpnba)与过渡金属离子组装,得到了3个单核零维结构、未见报道的金属-自由基配合物[M(pnba)2(NITpPy)2] {M=Co (1),Cd (2),Zn (3)}.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3个配合物为同晶结构,都为中心对称的单斜晶系C2/c空间群 (No.15).3个配合物的金属离子都位于对称反演中心,具有变形的四面体构型,分别被2个NITpPy的吡啶N原子和2个pnba-的羧基O原子占据.TGA测试表明它们都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另外,使用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对其进行光谱表征.  相似文献   

3.
在乙醇水溶液中合成了标题配位聚合物[Zn(bipy)(H2O)2SO4](bipy=2,2’-bipyri—dine),进行了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等表征。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此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c,晶胞参数为:a=1.5434(5)nm,b=1.2706(6)nm,C=0.6699(8)nm,β=102.106(0)°,V—1.2847(4)nm^3,Z=4,Dc=1.828g/cm^3,μ=2.101mm^-1,F(000)-720。配合物中的金属锌离子与一个2,2’-联吡啶、2个水分子和一个硫酸根离子配位,形成一个变形的四方锥结构。配合物通过硫酸根形成一维直链,一维链再通过π-π堆积形成双链结构,双链结构通过O—H…O氢键扩展成二维网,二维网进一步通过C—H…O氢键构建为三维超分子。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三-(6-甲基-2-吡啶甲基)胺(TLA)的叠氮桥联双核锰(Ⅱ)、镍(Ⅱ)配合物,对两种金属配合物模拟甲基单加氧酶催化苯乙烯环氧化反应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温度、催化剂浓度等反应条件对催化作用的影响,分析了分子结构与催化活性的关系.通过对EPR光谱和UV-vis光谱的研究,得到了高价金属氧酰(M=O)活性中间物的信息,提出了反应机理.应用比色法考察了两种配合物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配合物[Ni(dpc)(PIM)2(H2O)]2.2H2O(1)(H2dpc=2,6-吡啶二羧酸,PIM=2-丙基咪唑),并借助于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中存在着两种晶体学上独立的单核镍单元,镍中心为六配位畸变八面体构型,在堆积过程中通过O-H…O和N-H…O氢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6.
以4-羟基肉桂酸(Hhca),1,10-邻菲啰啉(phen)与硫酸镉(CdSO4.8H2O)反应得到了一个结构新颖的单核配合物[Cd(phen)3]SO4.3(Hhca),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单晶结构衍射等测试表征了它的结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它属于三方晶系,空间群R3 c,a=b=1.906 79(2)nm,c=2.542 8(3)nm,γ=120°,V=8.006 5(1)nm^3,Z=6,Dc=1.545 g/cm^3,F(000)=3 816,μ=62.7 mm^-1,R=0.037 3,wR=0.083 7,GOF=1.180.在该配合物中,Cd^2+与phen形成六配位的配位构型,与Hhca并没有配位.Hhca与阴离子硫酸根通过氢键作用,使配合物形成了三维超分子孔洞结构,[Cd(phen)3]^2+位于孔洞之中.更有意思的是,配合物的固体荧光谱在450-650nm展示了较强的宽峰,类似于白光发射峰,这可能与配合物的空间结构及氢键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7.
应用密度泛函DFT理论PBE0方法对单核配合物[Fe(CO)3(MePhPpy)2]1、双核配合物[Fe(CO)3(MePhPpy)2(MCl2)](2:M=Zn,3:M=Cd,4:M=Hg)和[Fe(CO)3(MePhPpy)2(HgCl2)2]5的结构进行了理论计算,研究了双核配合物中金属-金属间相互作用及其对^31P化学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1)配合物2—4的稳定性为2〉4〉3.(2)Fe—M相互作用的强弱顺序为2≈3〈4.(3)NBO分析得到Fe—M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σFe-p→nM和σFe-c→nM的电荷转移作用,而N—M的相互作用以nN→nM离域作用为主.(4)用DFT—PBE0-GIAO方法计算1,3,5的”P化学位移值与实验值较接近,并预测了2和4的”P化学位移分别为61.66和56.49.(5)形成双核配合物后,σFe-c→σFe-p离域增大,而σFe-p→σFe-c减小,使得P原子核所受的屏蔽作用比1的大,故双核配合物的31P化学位移比单核配合物的小.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一个新的含有肉桂醛缩水杨酰腙(CSH)的单核镍配合物Ni(CSH)2(EtOH)2。配合物晶体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a,a=18.587(7),b=7.914(3),c=23.395(9),V=3441(2)3,Z=4,F(000)=1432,GOF=1.074,R1=0.0621。配合物分子呈中心对称,中心镍(Ⅱ)形成扭魡曲的八面体构型。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剂热合成方法,合成了一个新颖的一维锌(Ⅱ)配位聚合物[Zn(absa)(pcih)](CH3OH)(1)(Habsa=4-氨基酸苯磺酸,Hpcih=2-吡啶甲醛异烟酰腙),并研究了配体Hpcih及锌(Ⅱ)配合物的生物抑菌能力以及促进玉米幼苗生长的生物活性作用.结果表明,Hpcih及[Zn(absa)(pcih)](CH3OH)在较低浓度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芽孢杆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并且对植物玉米幼苗具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5-(4-吡啶基)四唑(4-PTZ)与氯化锰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超分子配合物[Mn(4-PTZ)2(H2O)4].2H2O,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0.7315(4)nm,b=0.7859(5)nm,c=0.8682(5)nm,α=90.909(8)。,β=91.738(8)。γ=100.400(8)。,Z=1。配合物由1个Mn原子、2个4-PTZ、4个水分子和2个结晶水分子构成。Mn原子的配位数为六,并处于八面体的配位环境,分别与4个水分子的氧原子和来自2个4-PTZ上的N原子配位。通过各种氢键作用形成了二维网状结构,进而层与层之间的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将该化合物扩展为三维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1.
用水热方法合成了一种新颖的以N-(亚磷酸甲基)亚胺基二乙酸(H4pmida)桥联的异核配合物CdVO(pmida)(4,4'-bpy)(H2O)2]·4H2O(1),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分析和磁性研究。在配合物中,[V2O2(pmida)2]^4- 单元利用配体的膦酸氧原子桥联镉离子而形成二维网状结构。在2-300K范围内测定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表明配合物中V^4+离子间存在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8-(2-嘧啶巯甲基)喹啉与六氟磷酸银反应生成了一个二重对称的二核银配合物,二(六氟磷酸)化双[8-(2-嘧啶巯甲基)喹啉-二(乙腈)合银]1,[Ag2(C14H11N3S)2(CH3CN)2](PF6)2。晶体结构为四方晶系,I4(1)/a空间群,a=21.255(6),b=21.255(6),c=18.196(11),α=90.00°,β=90.00°,γ=90.00°,C32H28Ag2F12N8P2S2,Mr=1 094.42,V=8 220(6)3,Z=8,Dc=1.769 g.cm-3,F(000)=4 320,μ=1.223 mm-1,R1=0.064 0,wR2=0.218 0。银中心的几何构型为变形的三角锥型,每个AgI中心与来自两个不同配体的一个喹啉氮原子与一个嘧啶氮原子、一个硫原子和一个乙腈分子的氮原子配位。AgI中心的键角范围从89.77(7)°到145.33(7)°,Ag-Ag相互作用存在配合物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合成偶氮四唑的固态配合物,研究其液相生成反应的热动力学。方法用RD496-CK2000微热量计测定其液相生成反应焓变。结果制备了6种固态含能配合物M(ATZ)(phen)2·nH2O(M=Mn,n=5;M=Co,Ni,n=2;M=Cu,Pb,n=1;M=Zn,n=3;ATZ=5,5’-偶氮四唑,phen=1,10-邻菲哆啉),计算出了它们的液相生成反应的热动力学参数。结论反应条件温和,其液相生成反应焓变均为负值,有利于常温反应。  相似文献   

14.
室温下,通过[(PPh3)2Cu(NO3)]与二硫化碳在甲醇和二氯甲烷混合溶剂中反应合成了铜(Ⅰ)配合物[(PPh3)2Cu(S2COMe)],研究了配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光谱性质,并经X-射线结构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分子结构,中心铜离子分别与来自三苯基膦的两个P原子和S2COMe-阴离子中的2个硫原子形成四面体结构.配合物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212121,晶胞参数如下:a=0.951 3(2)nm,b=1.807 5(4)nm,c=1.996 8(3)nm;V=343.34(12)nm3,Z=4,F(000)=1 440,Dcalcd=1.345 g.cm3,μ=0.880 mm^-1,R=0.048 7,Rw=0.093 5.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2,6-吡啶二甲酸合钴的配合物,通过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和分子结构.配合物晶体为单斜晶系,空间群P 21/c,晶胞参数:a=13.8584(11),b=10.0806(8),c=13.6858(10),α=90.00°,β=115.843(5)°,γ=90.00°,Z=4,V=1720.7(2)3,Dc=1.719g/cm3,μ=1.064mm-1,F(000)=908,差值电子密度最高和最低峰为711和-756e.nm-3.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一种新型钴(Ⅲ)多吡啶类混配配合物[Co(phen)2dpapz](ClO4)3.2H2O(phen=1,10-邻菲咯啉;dpapz=联吡啶并[3,2-a:2′,3′-c]6-氮杂-吩嗪).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循环伏安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应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粘度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相互...  相似文献   

17.
在乙醇水溶液中以4-氯苯氧乙酸、邻菲啉、Cu(NO3)2.3H2O为反应物合成了配合物[Cu(phen)2(H2O)](NO3)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进行表征.该晶体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2.264 2(5)nm,b=0.728 10(15)nm,c=1.661 4(3)nm,β=123.76(3)°,V=2.277 1(8)nm3,Mr=566,Dc=1.648 g/cm3,F(000)=1 152,Z=4,最终偏离因子R1=0.052 6,ωR2=0.143 1.配合物中Cu离子与分属于2个邻菲啉配体的4个N原子以及来自水分子的1个O原子配位.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不对称双Schiff碱配体N-(3-羧基水杨醛)-N’-(5-氯水杨醛)缩乙二胺(H3L)及其Cu(Ⅱ)单核配合物HCuL(L3H,L的脱氢阴离子,氧化数为3)合成了Cu—Ni异金属三核配合物(CuL)Ni(CuL),并通过IR谱、电子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和性质研究,其组成为Cu2NiC34H27O95N4Cl2;在5-300K温度范围,测定了该异金属三核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并拟合了测定结果,表明该三核配合物的Cu—Ni金属离子间为反铁磁偶合,磁偶合因子J=-88.7cm^-1,g=2.23.  相似文献   

19.
用硝酸钕与对羟基苯甲酸(HOC6H4COO)和咪唑(C3H4N2,简称Im)在95%乙醇中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稀土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化学分析确定其组成为Nd(HOC6H4COO)4(C3H4N2)2·4H2O,并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根据TG—DTG曲线研究了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利用Satava—Sestak积分法和Achar—Brindley—Wendworth微分法对脱水阶段的非等温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推断出脱水阶段动力学方程为dα/dt=A/β·e^-E/RT{(1-α)[-In(1-α)^-2]/3}.研究了配合物的抑菌活性,抑菌活性试验发现标题配合物对苏云金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20.
合成含萘环结构的手性Salen-Mn(III)配合物,[Mn(III)L]+Cl(L=N,N’-bis-(2-hydroxynaphthalene-1-carbaldehyde)-(1R,2R)-(-)-diaminocyclohexane(R)和N,N’-bis-(2-hydroxynaphthalene-1-carbaldehyde)-(1S,2S)-(+)-diamino-cyclohexane(S)),运用紫外光谱滴定和粘度实验,研究配合物与DNA的插入作用。并通过凝胶电泳观察配合物对pBR322DNA的断裂情况,结果表明配合物以插入模式与DNA结合,呈现出手性差异;在H2O2存在下,配合物能够使pBR322DNA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