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船舶起重机在作业时由于受到风、浪、流等额外载荷的影响会使货物产生剧烈摇晃,极大地降低了作业效率,针对该问题设计了一种三绳牵引式起重机减摇装置。文章主要对该起重机减摇装置的液压系统进行设计,建立了起重机模型并进行静力学分析,应用Matlab仿真计算确定牵引索负载的边界条件,并搭建试验台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验证了该减摇装置液压系统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化工过程集成型智能故障诊断系统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分析各种诊断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针对化工过程故障诊断,结合小波分析,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等技术,提出了一个集成型智能故障诊断系统框架,开发了润滑油桐苯脱蜡油回收装置诊断咨询系统,试验表明,该系统诊断效果良好,能满足工厂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3.
橡胶垫隔震结构在遭遇大的罕遇地震时,由于隔震层的位移过大,会引起隔震层的破坏.在加入常规被动阻尼器后,隔震层位移得到减小,但上部结构层间位移和加速度将要放大.这个过大的绝对加速度将使结构内部的物品遭到破坏.为此,采用磁流变(躲)阻尼器与普通橡胶隔震支座相结合,采用不同算法和控制策略对结构进行振动控制.振动台试验结果表明,该组合智能隔震系统相对一般被动隔震装置,能同时减IJ~l-部结构加速度和隔震层位移.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船舶的抗沉性,减摇性,防倾覆性和使船舶具有较高的稳性,根据仿生学理论,设计了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一套装置多种用途的船舶自动应急抗沉减摇防倾覆装置,并对该装置进行了仿真计算和模拟试验,为该装置的实船使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对用于双馈风力发电机测试试验的大功率双馈电动机对拖调速系统进行了研究,以得到一种经济可靠的试验台方案。在对系统运行模式和双馈电动机矢量控制策略进行分析后,研制了一套2 MW双馈电动机调速系统,并对该系统的启动方式、并网控制以及变速运行控制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满足MW级风力发电机的试验要求,较传统的调速方案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多轴向经编增强复合材料低速冲击下能量吸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多轴向经编增强结构本身的特点出发,利用我们自己建立的一套落锤冲击试验装置,对玻璃纤维/DTY多轴向经编增强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板进行了低速低能量的冲击试验研究。通过传感器技术及其相应的信号处理装置记录落锤冲击试验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曲线,直接计算冲击动能和材料所吸收的冲击能量,通过数学处理得到各种冲击试样的能量吸收系数,对多轴向经编结构复合材料的冲击失效过程和影响能量吸收特性的因素进行试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虚拟仪器LabVIEW设计了一套阀门动态特性试验系统,该系统通过合理的结构搭配和硬件选择,实现了数据采集、信号处理等核心功能。文中介绍了该系统的原理、构成和测试方法,并对多功能水力控制阀进行了流量流阻系数试验。试验证明该系统精度高,又可避免数据的丢失,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板翅式换热器动态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可进行两股及多股流换热器动态特性试验研究的装置.对一.个两股流板翅式换热器施加流量按阶跃变化、进口温度按指数函数变化的时间域扰动信号,进行了动态试验.得到了换热器动态模型对流量扰动可接线性建模的扰动范围,确定了各股流体对进口温度扰动的响应延滞时间的计算公式.对换热器进行了一系列的动态特性测试,并获得其动态响应过程曲线.试验工况的传热单元数范围为0.6~3,雷诺数为200~2000,普朗特数为2~7.试验数据为建立完善的理论模型提供了可对比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相似模型的汽车列车横向摆振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相似模型理论对半挂汽车列车模型进行了相似关系分析.在建立汽车列车横向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在汽车列车横摆模拟实验台上,对在不同车速、不同结构参数条件下的汽车列车横向摆振特性进行试验,并对试验结果和数字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行为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这种方法为提高试验系统性能和向原型车辆反推提供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工频试验时,试品放电后产生的恢复过电压最大值可达试验电压幅值的2 倍.快速保护装置通过将试验变压器原边经限流电抗器快速短路的方法可有效抑制此类过电压.其中限流电抗器的参数决定了装置动作时短路电流的大小和过电压倍数.提出了优化选择该参数时应遵循的原则,建立了仿真计算的数值模型,给出了一种收敛速度较快的逐次估算逼近方法,并用电磁暂态程序对一套实际工频试验系统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完全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润滑油生产中酮-苯脱蜡结晶过程的理论分析,建立了该过程关于收率的机理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估计。根据实际要求对该模型进行了简化处理。模型计算值与实际值最大相对误差为0.8%。  相似文献   

12.
稀释冷冻脱蜡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释冷冻脱蜡是一种新的脱蜡工艺.本文着重阐明它的基本原理.根据工业试验的结果,滤速提高10~40%;脱蜡油收率增加约7%;蜡的含油率降到约12%,对影响脱蜡效果的因素如喷射混合的作用;稀冷塔内的冷却速度;最适宜的溶剂冷却温度和进稀冷塔原料油的温度等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一套石英弹簧称重法测定混合剂高分子溶液汽液平衡的实验装置,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多个样品池增加溶剂吸收量、利用汽相pVT数据测量值并结合物料衡算求得平衡时的汽液相组成的方法,可减小实验误差,汽液相的误差小于5%。用该装置测定了丁酮/甲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丁酮/丙酮/PMMA两个三元系在308.15K下的汽液平衡数据。结果显示,由于甲苯的加入,丁酮在PMMA中的溶解性有了提高,而丁酮  相似文献   

14.
较系统地观察研究了OHS晶体在各种有机溶剂中自发结晶的规律和结晶习性,测定了OHS在苯和甲苯中的溶解度曲线和介稳区宽度。提出了单晶生长较合适的溶剂和生长温度区间,对溶液的状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 对掺加6种食用植物油的薄荷油进行快速、有效的鉴定分析.通过检测薄荷油中是否含有植物油的特征成分, 如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 可以判断薄荷油样品中是否掺杂植物油. 对6种植物油(豆油、调和油、芝麻油、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经甲酯化后的特征成分和共有组分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薄荷油经过甲酯化后, 利用植物油的特征峰, 能鉴别出薄荷油中是否掺有植物油, 最低可检出的掺加量为0.001%, 并且根据4种特征脂肪酸峰面积总和与L-薄荷醇峰面积比值, 可以初步推断植物油的掺加水平. 该检验方法灵敏、可靠, 可以为薄荷油的质量安全控制提供重要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渣油在超临界溶剂中,进行热解的流动型反应器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初步考察了大庆减压渣油重脱沥青油在超临界甲苯中的热解。结果表明,超临界溶剂中进行重油热解可抑制气体的生成和缩合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17.
乳状液膜法分离水中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用乳状液膜法分离铅的研究.在此分离体系中,以煤油作为膜溶剂,span80作为表面活性剂,液体石蜡为膜增强剂.详细讨论了制乳时间、混合时间、span80和液体石蜡的浓度、水乳比和油内比、以及外相盐酸浓度对除铅率的影响.确立了最佳测定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前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菌种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方面,有关混合菌驱油实验和矿场试验方面的研究甚少.对混合菌采油效果进行了室内实验研究,并进行了矿场试验.室内实验研究表明:所选用的DQ7、DY3两株实验菌,具有降解原油中重质烃类、生成表面活性剂和气等性能,可使原油黏度降低,凝固点下降.现场试验效果表明:所用混合菌可有效疏通井筒及近井地带石蜡和胶质沥青质的沉积,降低原油黏度,改善原油的流动性能,从而减缓结蜡速度,有效提高原油产量.  相似文献   

19.
用低温氮吸附、程序升温热脱附(TPD)、远红外光谱(FT—Far—IR)等方法研究了工业脱蜡分子筛活性下降前后的性质.结果发现:脱蜡分子筛活性下降除表面滞留有难以脱去的不饱和有机物外,更可能是由于活性吸附位之一的Ca~(2+)离子活性下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建立盐酸西替利嗪中二氯甲烷,丁酮,甲苯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采用2.1米不锈钢柱,内径3mm,内装二乙烯苯一乙基乙烯苯型高分子多孔小球(0.25~0.32mm)固定相,柱温140℃,FID检测器,温度:200℃。以外标法测定盐酸西替利嗪中三种有机溶剂的残留量。结果显示,三种有机溶剂能很好的分离,在50~5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为0.9990~0.9998,平均回收率90.0%~97.5%(n=5),RSD小于6.8%。该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控制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