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北冬虫夏草(Cordyceps militaris Link)菌种液体发酵培养,离心分离获得菌丝体菌液,分别从渗透压稳定剂、裂解酶、裂解时间及菌龄4个方面优化原生质体制备的条件.结果表明: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优渗透压稳定剂为0.6 mol/L MgSO_4,最优酶解液为1%纤维素酶,最佳菌龄为5 d,最优裂解时间为2 h.L_(20)(5~4)的正交试验表明,优化条件下制备原生质体为1.46×10~7个/m L.紫外诱变实验结果表明:北冬虫夏草半致死率时的照射剂量约为40 s,诱变距离与致死率成反比,在诱变总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诱变受诱变次数影响较小,分次处理和一次处理效果基本相同.以多糖含量为指标,筛选诱变菌株,诱变株多糖含量高于普通菌株,其中17~#菌株多糖含量达6.01%,筛选菌株的稳定性实验表明:继代培养3次,筛选的菌株产多糖能力下降较少,表明筛选菌株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不同诱变方法对青霉TS406Y胆固醇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霉Ts406Y(Penicillum sp.)为诱变出发菌株,评价了硫酸二乙酯(DES)、亚硝基胍(NTG)和甲基磺酸乙酯(EMS)对该菌株的诱变效应,发现在常规剂量内达到70%致死率时所需要的时间分别为23,3,90 min.根据使用方便和安全原则,进行了青霉TS406Y的DES诱变和选育,获得了胆固醇氧化酶活性提高84.5%的突变菌株D5,其胆固醇氧化酶活性达到了1 240 U/L,连续传代6次.发现D5菌株具有遗传稳定性.另外还发现,利用紫外线(UV)和EDS对单因素诱变后获得的胆固醇氧化酶高产菌株进行复合诱变.94%的突变菌株为负变菌株.  相似文献   

3.
离子注入对苹果酒酵母菌的诱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野生型苹果酒酵母菌为出发菌株 ,利用离子注入对其进行诱变 .结果表明 ,对苹果酒酵母菌的最佳离子注入剂量为 8× 10 15/cm2 N+ ,此时致死率为 70 4 % 用此剂量诱变后的一些菌株菌落特征和形态发生了变化 .对菌株进行发酵试验比较 ,获得一株酒精产率较高的菌株 ,发酵至第十天时 ,酒精产率最高 ,可达到9 0 % (φ酒精) ,比出发菌株高出 10 7%  相似文献   

4.
采用紫外照射法对一株啤酒酵母进行诱变处理,结果表明:在紫外灯功率为15W,照射距离为10 cm,诱变时间为60 s的条件下,致死率可达到83.33%.通过多次初筛和复筛得到5株酵母菌,其中菌株L3经测定其生物量达到6.23 g/L,硒的质量分数达到656.43μg/g,分别是诱变前的1.37倍和1.42倍,确定其适于生产所需的强聚硒能力菌株.  相似文献   

5.
静电辅以激光对酿酒酵母菌的诱变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高压静电场辅以激光对甘蔗糖密工业生产用酿酒酵母菌进行处理.把酵母菌糖密酒精进行发酵,利用气相色谱仪对产生的乙醇含量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与单一高压静电场和单一激光作用相比,高压静电场辅以激光对酿酒酵母菌具有明显的生物刺激作用.初步找到乙醇含量具有较大变化的高压静电场和激光变异菌株;将高压静电场辅以激光变异菌株的乙醇脱氢酶同工酶的比较,证实了高压静电场辅以激光对酿酒酵母菌的诱变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6.
以秦巴山区黑木耳主要栽培菌株为材料,采用不同紫外照射时间和温度梯度筛选高温黑木耳品种。结果表明,黑木耳原生质体紫外诱变的最佳时间为120180 s,再生菌落的致死率为64%180 s,再生菌落的致死率为64%82%,通过40℃高温初步筛选得到适合秦巴山区栽培的黑木耳菌株YBZ4。  相似文献   

7.
从已经得到的高效脱胶菌株中选出脱胶效果更好、环境条件依赖更小的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紫外灯照射处理,通过对比20s,40s,60s照射后的致死率,最后选择了照射60s的条件,诱变后分别测试相应菌株的果胶酶、木聚糖酶、甘露聚糖酶、纤维素酶的活力.结果表明:采取该条件诱变后,菌株的脱胶关键酶的活性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并通过连续测试四代的酶活力,发现各代之间酶活力变化不大,证明诱变后酶活力能稳定遗传.通过3个菌株的脱胶效果的比较,诱变后菌株1-1的脱胶效果较高且稳定.  相似文献   

8.
利用紫外线对克雷伯杆菌进行诱变,筛选出耐高浓度甘油且1,3-丙二醇(1,3-PD)产量较高的突变株KpⅥ.实验结果表明,在距离34 cm,功率30 W的紫外灯垂直照射下,最佳紫外诱变时间为6 min,此时,致死率为90.9%.克雷伯杆菌经过紫外诱变后,菌落明显增大,是原始菌株的2~4倍;变异菌株KpⅥ经过6代遗传稳定性考察,甘油消耗率和1,3-PD产量稳定,且保持了较高水平.在甘油质量浓度为90 g.L-1的条件下,变异菌株KpⅥ的甘油消耗率为98.3%,甘油转化率为50.4%,1,3-PD产量为44.81 g.L-1,生产能力达到0.75 g.(L.h)-1.  相似文献   

9.
高产2-苯乙醇酿酒酵母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8株酿酒酵母中初筛到一株2-苯乙醇产量达1.48g.L-1的菌株FD0419.以此为出发菌株,分别进行硫酸二乙酯化学诱变和原生质体紫外诱变,获得3株耐受性提高但2-苯乙醇产量下降的菌株,再与出发菌株进行原生质体融合.最终,筛得菌株R-UV3,其2-苯乙醇产量达2.51g.L-1,比出发菌株提高69.6%.  相似文献   

10.
为了获得乳酸的高产菌株,以实验室前期筛选获得的产乳酸芽孢杆菌Z-3-1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诱变来选育乳酸高产菌株,紫外线诱变条件为30 W紫外灯,30 cm辐照距离,诱变时间为150 s.采用溶钙圈法对诱变后的菌株进行初步筛选,得到在MRS-CaCO3培养基上产生透明圈直径较大的菌株19株.通过对菌株的发酵液进行乳酸...  相似文献   

11.
利用α因子可以使MATa酵母细胞的生长停滞在细胞周期的G1期,获得同步化的YKN-10酵母菌细胞,主要研究在25~200μg·mL-1浓度下的α因子对酿酒酵母YKN-10对数早期细胞作用0~5h的同步化影响,每隔0.5h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酵母细胞的出芽形态,记录细胞的出芽率,然后用SPSS 17.0对酵母细胞的出芽率进行统计分析,α因子的浓度、α因子作用时间及二者的交互效应均对酵母细胞的平均出芽率有显著影响;α因子浓度在175~200μg·mL-1下培养酵母细胞约3.5~4h时,酵母细胞基本上达到了同步化状态,运用α因子停滞细胞生长法获得了同步化的YKN-10酵母菌群体,为非Δbar1突变菌株的同步化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探讨高压脉冲电场处理瓶装水中大肠杆菌、啤酒酵母、青霉、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杀菌效果.结果表明,PEF可以有效地杀灭瓶装水中常见微生物,其中大肠杆菌、啤酒酵母和青霉菌经48.39 kV/cm场强的PEF处理,在不同时间之后均未有活菌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在此场强下处理经295μs之后,活菌数分别减少了6.6...  相似文献   

13.
该实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青黄链霉菌、酿酒酵母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和变形杆菌为供试菌种,采用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对田基黄水提取液进行抑菌实验研究,并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其结果表明:田基黄水提取物对供试菌种普遍有抑制作用,黑曲霉除外;MIC也因菌种不同而不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青黄链霉菌为0.25g/mL,酿酒酵母菌为0.5g/mL,苏云金芽孢杆菌和变形杆菌均为0.125g/mL.实验还采用不同有机溶剂的提取物对选取的五种供试菌种进行抑菌作用研究,其结果表明:田基黄有机溶剂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青黄链霉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均有抑制作用,且抑菌效果均比水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在已克隆的盐藻(Dunaliella salina)3-磷酸甘油脱氢酶GPD基因的基础上,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研究了经高盐、厌氧、磷酸盐以及氧化等不同外界胁迫条件下该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同时监测了盐藻细胞甘油合成的动态变化.对比酿酒酵母的GPD基因,发现D.salina GPD基因受高渗诱导,同时D.salina细胞内可能存在多个形式的GPD基因.  相似文献   

15.
以酿酒酵母中心代谢网络为研究对象进行代谢网络动力学模拟,将酶反应速率方程改写成普适的形式,模拟了以葡萄糖为碳源的一次生长代谢状态,计算得到了代谢网络达到稳态的代谢流分布以及全部代谢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将模拟得到的代谢流分布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以甘蔗为原料发酵生产燃料乙醇中出现的肠膜明串株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污染问题,在酵母的不同生长期添加不同浓度的专用杀菌剂T-9001糖菌净,研究T-9001糖菌净对酵母生长和发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长初期,T-9001糖菌净明显抑制酵母生长;在对数生长期,T-9001糖菌...  相似文献   

17.
根据同频相关原理,介绍了模拟式同频相关分析仪。并通过几个应用实例阐述了该仪器在测试技术实验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该仪器用于教学实验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Engineering evolution to study speciation in yeasts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The Saccharomyces 'sensu stricto' yeasts are a group of species that will mate with one another, but interspecific pairings produce sterile hybri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ir genomes revealed that translocations between the chromosomes of these species do not correlate with the group's sequence-based phylogeny (that is, translocations do not drive the process of speciation). However, that analysis was unable to infer what contribution such rearrangements make to reproductive isolation between these organisms. Here, we report experiments that take an interventionist, rather than a retrospective approach to studying speciation, by reconfiguring the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genome so that it is collinear with that of Saccharomyces mikatae. We demonstrate that this imposed genomic collinearity allows the generation of interspecific hybrids that produce a large proportion of spores that are viable, but extensively aneuploid. We obtained similar results in crosses between wild-type S. cerevisiae and the naturally collinear species Saccharomyces paradoxus, but not with non-collinear crosses. This controlled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 of chromosomal translocation on species barriers suggests a mechanism for the generation of redundancy in the S. cerevisiae genome.  相似文献   

19.
线形超声波辐照对啤酒酵母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采用低强度的超声波,选取作用时间及脉冲间隔为变化参数,对啤酒酵母细胞进行处理。研究超声波对酵母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参数条件下超声波对细胞生长均有一定促进作用,可使调整期缩短,细胞数和细胞干重远均对照样,较长的作用时间和合适的脉冲间隔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超声场参数对强化铝酸钠溶液种分分解过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超声场的输出电功率、频率、超声处理时间等因素对强化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得出在15,20,33kHz 3种频率下,当输出电功率超过空化阈值(96W),在超声波中处理铝酸钠溶液2min,都能达到很好的强化效果,即分解率为45%的反应时间由30h缩短至15h,但不同频率下对种分影响的具体过程不同。并对比了有无超声场时产品的X射线衍射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