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选取1949~1999年影响上海沿海的强风暴潮过程及其所造成的相应灾害资料,研究强风暴潮过程和特强风暴潮过程的时空分布,并进行灾情分析.得出影响上海的强风暴潮过程特征和规律如下:1)严重影响上海地区的强风暴源地主要分布在7~20°N,122~165°E的范围内,占总数83.3%;2)严重影响上海地区的强风暴潮过程主要发生在8月和9月,它们均占总数的38.3%;3)强风暴潮及特强风暴潮过程遇天文大潮汛的频率很高,这将大大增加超越警戒水位和致灾的可能性;4)影响上海地区的强风暴潮过程,主要以沪、浙登陆型台风和海上中、西转向型台风为主,它们占强风暴潮过程总数的90%以上;特强风暴潮过程一般均属台风在上海、浙北登陆型和西转向型;5)侵袭上海的特大潮灾平均约10a出现1次,而其中2次是在最近3a出现的,说明该地区风暴潮灾害有加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基于风暴潮致灾和成灾过程,分别对风暴潮灾害受灾人口与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方法进行了综述.总体上看,国内外已建立多种风暴潮受灾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的评估方法,并开发了一些业务化评估系统.但国内风暴潮灾害损失评估所需数据比较缺乏,评估方法多是对潮灾损失与影响因素间的线性关系分析,对灾情的模拟评估较少,评估结果实用性较低.风暴潮灾情的评估应增强对历史灾情数据、现场调查数据、遥感数据和保险公司业务等数据源的融合和综合利用,加强对承灾体脆弱性定量评估的研究,通过建立风暴潮巨灾模型系统,实现对风暴潮灾情的实时动态可视化评估.  相似文献   

3.
广东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及其防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东沿海地区是风暴潮灾害频发的区域,该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近年来风暴潮灾害造成的损失巨大。本文初步探讨了广东沿海风暴潮灾害的主要成因和一般规律,认为本区风暴潮灾害的综合效应主要取决于气象、水文、地形等要素,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风暴潮灾害成因、预防对策的研究,以便更有效地抵御潮灾和尽量减轻潮灾危害。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影响下2050年广东沿海地区风暴潮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广东沿海地区台风风暴潮灾害时空分布逐渐发生变化。本文根据近30年来广东沿海地区18个验潮站的风暴潮资料以及近60年来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结合前人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与海表温度关系研究以及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海平面上升趋势的预测研究,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对2050年广东省沿海地区风暴潮淹没范围进行了预测,并对不同区域风暴潮的危险性进行了分析评价。从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滨海构造物和承灾能力5个方面构建风暴潮承灾体脆弱性评估体系,完善了广东省沿海地区风暴潮脆弱性指标预测模型,通过该模型对2050年该地区风暴潮脆弱性进行了评估。在未来气候变化影响下风暴潮灾害危险性评价和脆弱性评估的基础上,对2050年广东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估,绘制了该地区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价图。  相似文献   

5.
应用一、二维耦合的数学模型对钱塘江河口大规模围垦前后台风暴潮水位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缩窄后遭遇类似9711台风及特大台风暴潮时,沿程暴潮水位均不同程度地抬升,一般盐官的抬升最大,由盐官往上游或下游递减。  相似文献   

6.
钱塘江河口围垦对台风暴潮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一、二维耦合的数学模型对钱塘江河口大规模围垦前后台风暴潮水位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缩窄后遭遇类似9711台风及特大台风暴潮时,沿程暴潮水位均不同程度地抬升,一般盐官的抬升最大,由盐官往上游或下游递减.  相似文献   

7.
为从较长时间上探讨长江三角洲地区台风灾害的发生情况,基于灾害影响县次,对1644—1949年长江三角洲地区重大台风灾害年进行排序.结果表明:1696年台风灾害影响范围为38县次,在300a中仅此一年;1724年和1781年的台风灾害属100~300a一遇;50~100a一遇的台风灾害分别发生在1732年、1747年和1877年.1696年和1732年的受灾区域大都分布在长江口附近,1724年、1747年和1781年分布在长江口和杭州湾附近,而1877年主要集中在长江南部和杭州湾北部地区.1696年的两次台风均是由上海附近登陆,第1次的暴雨和风暴潮及第2次的风暴潮都造成洪涝灾害;1724年台风登陆地点位于上海奉贤附近,暴雨和风暴潮同时成灾;1781年台风登陆地点为嘉善县附近,主要为风暴潮致灾;1732年台风登陆地点为长江口南上海地区,台风暴雨和风暴潮同时造成洪涝灾害;1747年台风登陆地点为宝山、崇明附近,主要是台风带来的风暴潮致灾;1877年台风登陆地点为太仓、宝山、嘉定县附近,主要是大风及暴雨致灾.  相似文献   

8.
从台风大风、暴雨和风暴潮3个方面选取指标,尝试构建了台风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在GIS环境下对沿海地区台风致灾因子危险性进行分析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海南省和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的沿海区域台风致灾因子危险性较大,上海市和广西省、江苏省的沿海区域以及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的内陆地区台风致灾因子危险性中等...  相似文献   

9.
首先回顾了2008年5月发生在缅甸的“纳尔吉斯”特大风暴潮灾,从海洋与气象系统、地理环境和人口环境这三方面分析其造成巨大危害的原因;以一些例子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自然灾害出现的强度和频率呈不断上升趋势.随后分析上海海洋灾害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因大气强烈扰动而产生的灾害,如台风和巨浪等;因海水的扰动或状态骤变而引发的灾害,如海啸和风暴潮等;因人类活动而出现的灾害,如赤潮和海洋污染等.以大量的数据说明,强风暴灾害是上海的主要灾害;海浪灾害对上海的航运事业构成严重威胁;海平面上升是上海主要的重大灾害隐患.介绍了上海市海洋灾害应急预警服务体系的现状和问题.并就新气候形势下上海海洋灾害的应对措施,提出了机制建设和能力建设等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北部湾广西沿海地区属于平均水深不足20 m的浅海海域,如果遭遇台风,暴潮位与天文潮高潮位重叠,尤其是与天文大潮期的高潮位重叠,极易因破坏性极强的风暴潮致灾.本文主要从ENSO现象产生的机理及作用出发,探讨其对北部湾广西沿海地区风暴潮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影响江浙沿海台风的路径分布、发生频率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江浙沿海的台风来自于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其中90%以上生成于西北太平洋洋面,其余在南海生成。按其对江浙沿海的影响程度分类,得到影响江浙沿海台风的3种主要路径特征。台风主要在每年的5—11月进入江浙沿海,8月进入江浙沿海的台风数达到最大值;台风频数存在5—6年显著周期;21世纪以来进入江浙沿海的台风数逐渐减少,气旋能量逐年减弱。江浙沿海台风南多北少,浙江省(包括上海市)台风登陆次数较多,江苏省受台风影响相对较弱,基本无台风登陆。由于杭州湾附近特殊的水文环境和地形对台风路径的影响,成为奇特的台风零区,其附近基本无台风经过。  相似文献   

12.
根据城市化动力的内涵,从产业结构演变、经济社会发展、对外开放和教育科技等方面,构建江苏沿海城市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和Arc GIS软件,对1999~2009年江苏沿海城市化水平进行测度和综合分析.根据沿海三市的区位优势,结合多元线型回归模型对沿海三市城市化的主要动力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得出江苏沿海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据此提出促进江苏沿海稳速发展的举措,实现江苏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浙江近岸海域浮游动物的生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06年调查数据,研究浙江近岸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组成、生物多样性指数等生态指数及其随区域、季节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种类组成方面,共有浮游动物164种,其中桡足类,水螅水母类,浮游幼虫类所占比例较高,其区域分布特征为浙江北部>浙江中部>浙江南部>杭州湾;随季节变化明显,总体上呈现夏秋多,春季较少特征。优势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受水文要素影响明显,在不同的区域、季节都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密度和生物量随区域、季节有相同的变化特征,都表现为浙江北部>浙江中部>浙江南部>杭州湾,夏季>秋季>春季海域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区域变化特征表现为浙江中部>浙江南部>浙江北部>杭州湾;在不同海域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季节变化特征都表现为秋季>夏季>春季。浙江近岸海域浮游动物物种丰富,群落构成多样化,并且受海流、水团、温度等水文要素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省份,山东省外贸“大”而不“强”,对外贸易发展水平与广东、浙江、江苏等其他沿海省份相比有较大差距.笔者从时空角度出发,抓住贸易特点和地域格局两条主线,分析了山东省对外贸易在全国的地位、发展速度、出口贸易方式、出口贸易结构和空间格局的现状,发现山东省对外贸易水平在持续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加工贸易出口所占比重偏低、商品结构层次较低、地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并借此对山东省的外贸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构建一种适用于广东省的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从而能有针对性地对广东省发生台风灾害后的抗灾救灾、应急决策提供参考意见.本文在区域灾害系统论的指导下,综合了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脆弱性3方面,构建了一套新的评估指标体系,并以加权综合法、层次分析法、自然间断点分级法构建了广东省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模型.最后以2018年第22号超强台风“山竹”为例,对广东省进行了台风灾害风险评估,并形成了1 km×1 km的综合风险区划图和评估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该模型评估出的广东省“山竹”台风灾害中高风险地区与灾情报告相符合,具有较高的可靠性;2)广东省“山竹”台风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呈现出中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高,并逐渐向周围递减的分布;3)广东省台风灾害高孕灾环境敏感性地区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粤东潮汕地区,这些地区地势平坦、河网密集、植被覆盖度低;4)广东省台风灾害高承灾体脆弱性地区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粤东潮汕地区、粤西茂湛地区,这些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耕地众多、城市化程度高;5)广东省“山竹”台风灾害综合风险呈现出中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高,并逐渐向周围...  相似文献   

16.
江苏沿海开发已"升级"为国家战略,江苏沿海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依靠区域系统内外在动力的推动。通过对江苏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的各动力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江苏沿海区域经济的发展由投入、外资和外贸及产业结构调整共同推动,而主要推动因素尚不够明显。  相似文献   

17.
 黄海沿岸是中国沿海滩涂面积最大的区域,后备耕地和海洋资源开发潜力巨大。目前中国正在实施海洋"蓝色粮仓"战略,但黄海陆地"绿色粮仓"尚未开发。建议重点支持黄海粮仓绿色生态高效现代农业建设,加强沿海滩涂地区耐盐水稻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加强稻麦两茬区的抗逆品种和减灾栽培配套技术体系创建;创建不同的现代农业、水产养殖、工业建设、生态建设、休闲养生、观光旅游等模式,实现工农业、生态环境的绿色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沿海地区围垦动态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以江苏沿海地区为研究区,基于ENVI 5.3与ArcGIS 10.0平台,以2000年Landsat-7 ETM和2017年Landsat-8 OLI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目视解译的方式提取海岸线,然后用监督分类方法得到江苏沿海地区2000年和2017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a)2000—2017年间江苏沿海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围垦,江苏省围垦土地面积107 420.0 hm2,年均围垦面积6 318.8 hm2,全省平均岸线围垦强度为7.11 hm2/(a·km)。(b)连云港市围垦强度最低,大部分耕地、林地与水体转化为城乡、工矿及居民用地;盐城市海岸线长度最长,围垦面积最大,整体利用格局向海岸方向迁移,耕地、未利用土地等面积略有下降;南通市围垦强度最大,林地面积大幅度减小,城镇面积增加。(c)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江苏沿海围垦与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9.
2009年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这既对江苏海洋产业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也为海洋产业优化提供了契机.本文在研究江苏海洋产业结构现状及演化的基础上,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江苏主要海洋产业与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江苏海洋产业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较快,但产业规模扩展不足;传统海洋产业仍占据主导地位,新兴海洋产业发展较慢;海洋一产、三产与沿海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较高的相关度,海洋二产相关度较弱;海洋交通运输业仍处初级阶段.针对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促进江苏海洋产业持续发展,实现沿海地区发展战略目标的角度提出海陆一体化开发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